謂:是認為的意思。出自宋代周敦頤的《愛蓮說》。《愛蓮說》是北宋理學家周敦頤創作的一篇散文。這篇文章透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的描寫,歌頌了蓮花堅貞的品格,從而也表現了作者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和灑落的胸襟。
周敦頤(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實,字茂叔,諡號元公,道州營道樓田保(今湖南省道縣)人,世稱濂溪先生。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儒家理學思想的開山鼻祖,文學家、哲學家。著有《周元公集》《愛蓮說》《太極圖說》《通書》(後人整編進《周元公集》)。周敦頤所提出的無極、太極、陰陽、五行、動靜、主靜、至誠、無慾、順化等理學基本概念,為後世的理學家反覆討論和發揮,構成理學範疇體系中的重要內容。
予謂菊”中的謂,動詞,意思是認為。
語出宋代周敦頤的《愛蓮說》,相關的文字是: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翻譯成現代漢語是: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愛蓮說》是北宋理學家周敦頤創作的一篇散文。這篇文章透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的描寫,歌頌了蓮花堅貞的品格,從而也表現了作者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和灑落的胸襟。
1、予謂菊的“謂”是認為的意思。
2、予謂菊出處:
《愛蓮說》【作者】周敦頤 【朝代】宋
3、原文: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予謂菊:我比喻菊。
2、全文譯文:水上或陸地上的草木及花,受人喜歡者特別的繁多。東晉陶淵明偏愛於菊;自李唐王朝以來,世上的人都特別的喜歡牡丹;可是我獨獨喜愛蓮花的出自於淤泥而不沾染汙穢的高潔,它經過清水的洗滌,顯得純淨而不妖媚。它內心通達而外形剛直,不像藤蔓四處蔓延,也不像枝幹四處縱橫。香氣遠而清 ...
1、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翻譯:給它取名的又是誰呢,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出自歐陽修的《醉翁亭記》。
2、《醉翁亭記》原文:
(1)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 ...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的意思是:“‘要像對待骨頭、象牙、玉器、石頭一樣,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講的這個意思吧?”“‘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出自《論語·學而》。
2、原文: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 ...
《禮記·學記》“禁於未發之謂豫”字面理解:禁於未發,即防患於未然,用疏導的方式,讓其不出現。這個“禁”就是防止,“發”就是指人的一些不好的慾望在人還沒有發出來的時候,就懂得先把人導正,長人的善,人就不會產生這些壞毛病,這個叫“豫”,“豫”就是預防法。就像醫學一樣,還沒等生病就先預防,人就不會生病了。“君子 ...
學學半,其此之謂乎:教導別人佔自己學習的一半。原句: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譯文: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餚,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 ...
1、太守自謂也的謂是問的意思。
2、出自《醉翁亭記》“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
3、《醉翁亭記》是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創作的一篇文章。宋仁宗慶曆五年(1045年),參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讒離職,歐陽修上書替他們分辯,被貶到滁州做了兩年知州。到任以後,他內心抑鬱,但還能發揮“寬簡而 ...
1、謂吏曰的謂字意思是:對。
2、世說新語《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作者:劉義慶
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既通,前坐。元禮問曰:“君與僕有何親?”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僕與君奕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