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而知天命”的意思是說五十歲之後,知道了理想實現之艱難,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結果。五十之前全力以赴,希望有所成就,而五十之後,雖然仍是“發憤忘食”,但對個人榮辱已經淡然。
出自皇邢二《疏》皆說,此章是孔子隱聖同凡,勸人勤學。後世尊孔子為聖人,所以對論語只是如實的記錄孔子個人經歷的傳記回憶視而不見。
“五十而知天命”的意思是說五十歲之後,知道了理想實現之艱難,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結果。五十之前全力以赴,希望有所成就,而五十之後,雖然仍是“發憤忘食”,但對個人榮辱已經淡然。
出自皇邢二《疏》皆說,此章是孔子隱聖同凡,勸人勤學。後世尊孔子為聖人,所以對論語只是如實的記錄孔子個人經歷的傳記回憶視而不見。
1、“五十而知天命”,是說五十歲之後,知道了理想已經很難實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結果,順應天命。資料表明古代人的平均壽命為30歲,50歲就相當於現在的80高壽,假如古代人已經活到五十歲了,那肯定是把什麼事都看的雲淡風輕了,畢竟沒幾天日子了,平平淡淡也就夠了。
2、“知天命”不是聽天由命、無所作為,而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為但不企求結果。 所以,“五十而知天命”,是說五十歲之後,知道了理想實現之艱難,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結果。五十之前,全力以赴希望有所成就,而五十之後,雖然仍是“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但對個人榮辱已經淡然。
1、三十而立:原意是指人在三十歲前後建立自己人生穩定的價值觀,做事做人的原則,如孔子三十立於禮。現代則多指有所成就。“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的意思是: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2、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
3、孔子自述了他學習和修養的過程。這一過程,是一個隨著年齡的增長,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過程。就思想境界來講,整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十五歲到四十歲是學習領會的階段;
4、五十、六十歲是安心立命的階段,也就是不受環境左右的階段;七十歲是主觀意識和做人的規則融合為一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道德修養達到了最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