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毒避邪指的是:蠍子、蛇、壁虎、蜈蚣、蟾蜍,五種毒物是民間盛傳的一些害蟲,以金庸的武俠小說而出名。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原名查良鏞,生於浙江省海寧市,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1944年考入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進入上海《大公報》任國際電訊翻譯。1952年調入《新晚報》編輯副刊,並寫出《絕代佳人》、《蘭花花》等電影劇本。1959年,金庸等人於香港創辦《明報》。1996年至1997年,擔任全國人大常委香港籌委會委員。1998年,獲文學創作終身成就獎。2000年,獲得大紫荊勳章。2009年9月,被聘為中國作協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同年榮獲2008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人生五毒按照宗教劃分,就是佛教的五毒,是指貪、嗔、痴、慢、疑。具體是指的:
1、貪慾蓋︰謂眾生貪愛世間男女、色聲香味觸法及財寶等物,無有厭足,以此貪慾覆蓋心識,禪定善法不能發生,故名貪慾蓋。
2、嗔恚蓋︰謂眾生或於違情境上,或追憶他人惱我及惱我親而生忿怒,以此嗔恚能覆心識,令禪定善法不能發生,故名嗔恚蓋。
3、惛沉睡眠蓋︰又作睡眠蓋。睡眠者,意識惛熟,五情闇冥,眾生以此睡眠覆蓋心識,令禪定善法不能發生,故名睡眠蓋。4.掉舉惡作蓋︰又作掉戲蓋、調戲蓋、掉悔蓋。掉悔者,身無故遊行為掉,心中憂惱為悔,謂眾生以此掉悔覆蓋心識,令禪定善法不能發生,故名掉悔蓋。
5、疑蓋︰疑者痴惑也,謂眾生無明暗鈍,不別真偽,猶豫之心,常無決斷,以此疑惑覆蓋心識,禪定善法不能發生,故名疑蓋。
1、五毒:指蠍子、毒蛇、蜈蚣、蟾蜍、壁虎(一說為蜘蛛), 又指煙、酒等各種嗜好為五毒。
2、其實“五毒”是指五種主治外傷的五種藥性猛烈之藥。《周禮.天官》說:“凡療傷,以五毒攻之。”這裡的“五毒”就是石膽,丹沙、雄黃、礐石、慈石。在這五種藥材中,石膽主金創、諸邪毒氣,丹沙主身體五臟百病,雄黃主鼠瘻,慈石主周痺風溼。一般認為,所謂的“五毒”並不是每種藥材都有劇毒,譬如丹沙、慈石並無太大毒性,但是五種藥材透過加工之後合成,其藥性就極其酷烈。具體的作法是:將這五種藥材放置在坩堝之中,連續加熱三天三夜,之後產生的粉末,即是五毒的成藥。此藥共塗抹患處,據說有相當的療效。
臨近端午節,國人將將迎來五天小長假,大家都知道端午是中華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所以端午有非常多的習俗活動,賽龍舟、放紙鳶、採草藥、掛艾草葉、避五毒等,端午節的習俗活動既能豐富國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又很好的傳承弘揚中華文化。
端午五月五毒出沒
古時候北方人認為端午時極毒、極惡的日子,這個想法在民間一直流傳 ...
端午節中的五毒是哪五毒
五毒是指蜈蚣、毒蛇、蠍子、壁虎和蟾蜍,這五種有毒動物的合稱。由於中國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影響,各地過端午節的習俗也不盡相同,南方一些地方民俗認為每年夏曆五月端午日午時、五毒開始孽生,於是便有了避五毒的習俗。
古時我國中原地區民間傳說中的“五毒”是五種動物,它 ...
民間傳說中的“五毒”是五種動物,它們分別是青蛇、蜈蚣、蠍子、壁虎和蟾蜍。其實,把這五種動物合稱為“五毒”是古人的一種誤解,因為壁虎無毒,卻被認為是劇毒物。這就像鶴頂紅是無毒的東西,卻被認為是劇毒物一樣。
民間認為五月是五毒(蠍、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沒之時,民謠說:“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 ...
1、古時我國北方一些地方民間傳說中的“五毒”是五種動物,它們應該分別是蜈蚣、毒蛇、蠍子、壁虎和蟾蜍。穀雨以後氣溫升高,病蟲害進入高繁衍期,為了減輕蟲害對作物及人的傷害,農家一邊進田滅蟲,一邊張貼穀雨貼,進行驅兇納吉的祈禱。這一習俗在山東、山西、陝西一帶十分流行。老天津衛曾經有一項端午民俗,即食五毒餅,五毒 ...
1、蜈蚣(毒作用和蠍子差不多,但量不足蠍子,只有腫痛)。
2、毒蛇(蛇類不同而毒性不同但被毒蛇咬傷死亡例子較多)。
3、蠍子(和蛇一樣,除了個別,毒性都較小,因為除了飼養一般很少見到,毒作用大多數是抽搐引起中風)。
4、壁虎(屬於蜥蜴目生物,分為有毒和無毒兩大類,但是古人認為他逃到耳朵裡,尾巴 ...
五毒是指蜈蚣、毒蛇、蠍子、壁虎和蟾蜍。蜈蚣是陸生節肢動物,喜潮溼,毒性不強。蠍子是動物界節肢動物門蛛形綱蠍目種類的統稱,種類不同毒性大小也不同。毒蛇,利用毒牙中流出的毒液使被咬的人或動物中毒。壁虎,其尿液沾在人的皮膚上後可能會出現皮膚瘙癢、紅腫、出疹等情況。蟾蜍是兩棲動物,分泌的蟾酥毒性大於一般的毒蛇。
...
一,貪。貪愛、貪著,貪戀,貪婪。
二,嗔。嗔恚、嗔恨。遇到逆境、困境、挫折,或者被冤枉受委屈,不能忍受,心生憤怒,或者發脾氣罵人、打人,傷害他
人,都是嗔恚心的表現。
三,痴。愚痴矇昧,沒有智慧。不明事理,不辨是非,誹謗聖賢,常生邪見,就是愚痴
四,慢。傲慢,看不起人。正因為愚痴,就更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