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京族葬俗

京族葬俗

  為父母和前輩辦喪事是非常隆重的。過去父母死後,要為死者修齋作道,俗稱“做功德”。父母病逝,孝子要到族內各家去報喪,如果是母親去世,還要派一族兄到外家報喪。死者入殮之前,孝子要用熱水為死者抹屍,抹後由孝男或孝女給死者穿上一套麻制的新衣。男屍須戴一頂黑布帽;女屍則要用黑布包頭,腰束一條白帶,腳穿黑布尖靴。死者經道公“師傅”作法後入棺、封棺,擇日修齋作道,請親友們來弔喪,然後出葬,葬後再一新泥填,俗稱“復墳”。若認為葬地不好,滿三年後進行復檢葬,要在重陽那天才能開墳拾骨,擇定吉日再葬。

  廣西的其他少數民族,如苗、侗、回、彝、水、乞佬等埋葬大都也實行土葬。喪葬一般也有超度亡靈的習慣。各民族都有一些不同的葬俗。

京族葬俗,獨具特色的京族葬禮文化

  京族人為父母和前輩辦喪事是非常隆重的。過去父母死後,要為死者修齋作道,俗稱“做功德”。京族葬禮有著很多特別的程式,因此就形成了京族特有的葬俗文化,也是京族文化的一大部分。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京族人對葬禮是非常重視而謹慎從事的。因為他們認為,陰間和陽世是相通的;陰間的亡靈和陽世親眷仍有某種聯絡,搞好葬禮,彼此可平安無事;若搞不好,就會讓亡靈受苦,又給親眷遺患無窮。在京族習俗中,50歲以上的老人病故,被稱為“正壽”,當按正常的禮儀辦喪。其過程大體是:

  1.報喪。老人斷氣後,孝子要在旁邊守護,待法師查閱歷書確定無“重喪”之後,方可哭喪舉哀。倘有“重喪”,法師要另作法事殺雞代命以“解犯”。然後報知族內眾兄弟,並派人往舅家報喪。待舅家來人驗看後(尤其是對娶來的女性)才能入殮。這是遠古母系制舅權意識的殘餘表現。

  2.入殮。入殮前要用浸著柚子葉的熱水給死者淨身並更衣。洗後的水不能隨便亂倒,要罐裝起來,待出殯後,夜裡拿到野外叢林去掩埋。入棺要選擇時辰,先由法師唸咒,用火把驅趕棺中的鬼邪。然後由孝子孝女們抬屍入棺,在死者嘴裡放兩三枚錢幣和幾粒白米,以安其魂魄。再在死者身上覆蓋一塊紅布,以示陰陽兩絕。若死者的配偶尚健在,還要將原來共用的被單撕下一半蓋在死者身上,表示從此鴛鴦情斷,人鬼分途。最後把棺蓋釘牢。

  3.做齋。法師立壇唸經,超度亡靈,使亡靈得到淨化和安樂。法師用本民族語唸誦的經書,大都是譯過來的“佛”、“道”經卷。若是做“大齋”(三天三夜或七天七夜)的,還要舉行上刀山、過火煉之類的儀式。“做齋”期間,子女們都要披麻帶孝,席地坐臥,日夜守靈,不得隨便離開,吃飯不能用筷,不能吃葷腥食物。

  4.殯葬。殯葬的時間和地點均由法師擇定。時間一般選在潮落的時候。出殯時,在法師的導引下,一路上,由一人撤紙錢開路先行,意為向野鬼買路通行。墓穴事先已挖好,靈柩抬到墓地後,法師揮動法刀,進行法事畢後就掩埋。

  葬後三天,孝主備三牲和香燭紙錢前往祭墳,給新墳培土,俗稱“復墳”。這種“復墳”之俗,在古駱越後裔的諸民族中幾乎都還在流行。這原來是遠古時代祖先崇拜的產物,它要使墳墓顯得莊嚴肅穆,以表示對祖先的尊崇。但和其他民族有所不同的是,京族復墳時所建的塋墓卑下低矮。

瑤族葬俗

  1.砍館下葬。黔桂交界的白褲瑤,老人去世,要為其梳理洗身,並用白布繞住下額綁頭,把兩隻小腿捆綁起來。認為這樣可以防止靈魂亂說亂跑。送喪時,由十六個青壯年舉手託棺,緩緩前行,喪家的女婿及堂兄弟們提著酒罈跟隨,不時用竹筒舀酒給託運棺木的人喝,一路須飲酒不斷,壇不讓空,表示喪家將來福澤豐隆。遇上岔道,須停下鳴槍三響開道,表示驚動天地,求神保佑。下葬前,還邀請巫師祭穴,棺木一經落入墓穴就不準移動。巫師口唸咒辭,手提柴刀按左中右順序在棺木上猛砍三刀,分別表示死者的陰魂離開家門、寨門和人間,只能為活人賜福納吉,不準作祟搗亂。墳多壘為橢圓形或長方形。巫師還插一根“歸家竹”於墳上,象徵死者陰魂已與祖先聚會,並在喪頭放上死者的遺物。有的還在長方形墳的四角,放上四隻雕刻的木鳥,墳旁或墳上豎上一根直徑約三寸、長約六尺的白色標杆,若是宰牛祭奠的,則將一隻牛角掛在杆上。 2.舅爺砍牛。過去,居住在黔桂交界的瑤族,崇拜祖先,重喪祭。有老人死亡,往往要舅爺砍牛祭供。分不同的姓氏,殺水牛或黃牛。先由幾個年輕人執鞭攆牛繞場兩圈,邊攆邊哭,接著,孝子低頭背鏵口進場,駕牛作犁田狀,並用青草喂牛,用篾圈套住牛頸,再用粗繩把牛拴在木樁上。舅爺扛著大砍刀闊步闖入,趁牛不注意,猛朝牛頸砍下,眾人立即一擁而上動刀剖解。牛肉煮熟後,拌入用各家族湊來的糯米制成的糯米飯,用芭蕉葉包成若干包,分發給眾人,見者有份。當眾人開啟飯包看到牛肉時,低頭片刻,表示哀悼。這種喪俗起源於母系社會的祭祀活動,現已不流行此俗。


世界各地神秘詭異的

  說起天葬,大家都有所耳聞。其實,在西藏這個神秘的地方,人們對死亡的理解可遠不止天葬一種。“樹葬”可是林芝地區最為純淨的一種葬法      被樹葬的一般是一歲以內因病夭折的小孩。家境貧寒的,用布把孩子的屍體裹起來,條件稍好的,會為孩子定做一個小棺材。由喇嘛選擇吉時,家人就會把屍體送進樹林,選   一棵枝繁葉 ...

畲族

  1.接孃家。是浙江麗水地區畲族的喪葬風俗。當稍上年紀的婦女死後,家人要通知其孃家人來弔唁。來人多是其兄或其弟。如果來人是長者,不戴孝帽,如果是死者的弟弟,則穿孝衣。孃家人來時,在村外放鞭炮。這時孝子孝孫們拿香,按長幼依次跑在門外迎接。孃家入第一個過來時,收拿跪者手中的香,第二人將他們扶起來。有的地方還要& ...

黎族

  1、墓式。黎族墓葬的傳統樣式,共分三種,即長形矮墳、圓形大墳和拔地而起的高尖墳。通什杞人、南開潤人和美孚人,埋葬有固定的墓地山,墳多長形矮墳,墳前不立墓碑,沒有‘掃墓’習慣;樂東、冒東、東方等縣的部子孝人,多是圓形大墳,其他地區的人、杞人和賽人,沒有固定的墓山,多是高出地面的尖墳。後兩種墳,立墓碑,清明節 ...

怒族

  怒族人民的喪葬儀式各地不一。碧江的怒族在數十年前多行火葬,至今在匹河公社西岸距怒族崖壁畫洞口不遠的地方,古代怒族的火葬場仍清晰可見。近幾十年來由於受其他民族的影響,已大都改行土葬。如死者為男性,埋葬的方式則為伸肢仰臥,如系婦女則屈肢側葬,如夫妻合葬,則婦女須向男子屈肢側葬,反映了父權制統治下,婦女屈從丈夫 ...

侗族

  1.上祭。於死者去世後第二天舉行,祭品須有雞、魚、肉"三牲",誦畢祭文,鑼鼓、嗩吶、鐵炮齊鳴,加上道士的念唱和婦女的哭聲,整個葬禮顯得十分隆重而悲哀。此外,還給每個參加葬禮者發一條白孝巾,紮在頭上為死者戴孝。   2.樂穴,侗族葬禮。在棺木入土之前,把紙錢、樹枝、雜草丟在空中燃燒,又殺死一 ...

傣族

  1.竜林。是傣族墓地。每個村寨都有自己的竜林。竜林根據死者物件,大致分為三部分。一般正常死亡者埋在一起;未成年死亡者葬在一處;非正常死亡者又另葬一處。一般情況外村人、生人不得進入竜林。傣族認為外人如進入竜林,使會觸亂這裡的鬼魂,寨子裡將會有天災人禍。   2.自選墓地。傣族選墓地,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孝子持 ...

朝鮮族

  親屬無論男女,前來弔唁者都舉一瓶酒,先奠一杯酒,再磕三個頭。晚輩戴孝,女的解開發辮,等死者葬後再將髮辮與白棉編結在一起,一直戴三年;男子戴白色無沿禮帽,長孫還要在帽後拖兩條長棉帶。死者在家限放三日,第三日入殮前要設酒席。入殮時,要把死者生前穿過的衣服等物放進棺材,或者將其焚燒。接著,在墳地擺一次酒席,然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