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京韻大鼓白派創始人白雲鵬個人簡介

京韻大鼓白派創始人白雲鵬個人簡介

  白派是京韻大鼓公認的基本流派,是白雲鵬根據自己嗓音條件創造的。白派唱腔對字音的處理十分講究,注重聲音高低的配合,字音強弱的變化,氣口輕重的設定,特別善於演唱大段的排比句,句子雖多,但唱腔卻不重複。本期的大鼓書就為大家介紹下京韻大鼓白派創始人白雲鵬。

  白雲鵬,京韻大鼓演員。字翼青。河北省霸縣人。先世為漢軍鑲藍旗人。青年時期曾在家鄉一帶演唱竹板書,得本縣名票陳某授藝。清光緒十六年(1890),十六歲時一度來京獻藝。曾向王一魁學說評書《五虎平西》三個月,成績不佳,改向韓某學唱岔曲,又向單絃牌子曲名家全月如學過單絃牌子曲和岔曲。數年後二次來京,在各市場廟會作藝,拜木板大鼓名家史振林為師,藝業大進。

  最初仍以說唱木板大鼓的長篇大書見長。光緒三十年(1904)白雲鵬三十歲,開始在京、津一帶演唱由木板大鼓演變成的京韻大鼓,漸漸專唱短段而棄大書。清宣統三年(1911)秋,京韻大鼓名家劉寶全推薦他代替自己到北京石頭衚衕北口雜耍園四海昇平演出,以大軸出場,一舉成功。其後往來於京、津等地演出,聲譽日增。還曾去東北及江蘇、上海、武漢等地搭班演出過。

  1919年五四運動後,白雲鵬受新文化運動影響,以啟迪民智為己任,積極演唱《燈下勸夫》、《勸國民》、《提倡國貨》等具有反帝反封建意義的“文明新詞”,對民間藝人投身愛國民主運動起到了促進的作用。

  白雲鵬的《紅樓夢》段子最為有名,許多段子是與文人合作翻新子弟書書詞而成。他在一位費姓文人協助下,由子弟書《露淚緣》中“神傷”、“焚稿”二回改編而成的《黛玉焚稿》是一篇膾炙人口的代表作,歷經半個世紀而傳唱不衰。

  白雲鵬經過深入研究和再創作,將子弟書中有關晴雯的故事逐一演唱,至晚年還請王孑民編寫了《祭晴雯》演唱。其他如《探晴雯》等篇,早已成為傳世佳作。

  白雲鵬所創造的白派京韻大鼓獨具一格。他身材不高而神完氣足,演唱時,嗓音寬厚而蒼勁有力,調門低沉而吐字清晰,行腔婉轉而秀雅別緻,說中帶唱,唱中帶說,樸素自然又溫文爾雅。他常用穩而有變、平中見奇的唱法,來描繪淒涼的景物和抒發人物的憤懣與悱惻之情。如在《哭黛玉》中,恰當地運用了排比句,透過十六個“我哭你,我嘆你”,八個“再和你”渲染人物的哀思,感人至深。

  二十年代到五十年代初是白派大鼓藝術的鼎盛時期,不僅北方聽眾愛聽,自民國六年(1917)春白雲鵬到上海首次演出,南方聽眾也是讚譽有加。當時上海報刊評論說,“白性謙藹,韻亦雅馴,無奔流湍急之聲,而有鳴泉錚錚之韻”。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他年近古稀,在京津一帶組班攢底,每日早晚兩揚,半年間幾乎場場客滿。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白雲鵬參加了天津市紅楓曲藝社,1951年調中國戲曲研究院工作,在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的專場晚會上登臺演唱了他的代表作《花木蘭》。

京韻大鼓張派創始人的人物生平

  京韻大鼓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被譽為“鼓界大王”的劉寶全,與劉寶全齊名的還有白雲鵬和張小軒(張筱軒),並形成劉派、白派、張派三大流派。今天的大鼓書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張派的創始人張小軒(張筱軒)的生平。

  張小軒 (1876-1945年),北京人,一說是杭州人,原為曲藝票友,曾做過清期戶部繕寫員。自幼喜好曲藝,曾拜朱*慶為師學唱怯大鼓 (即後來的京韻大鼓),時常走票演出。1909年正式下海,成為專業演員。下海前,1908年左右他就在百代公司灌製了三張唱片,一張為《草船借箭》和《華容道》,一張為《遊武廟》和《單刀會》,另一張為《燈下勸夫》。

  張小軒曾在天津許多曲藝場所演出,如清末在日租界松風閣茶樓,西北角同合茶樓,河東永宴茶樓等,進入民國後,在四海昇平茶園、權樂落子館、張園遊藝場、陶園遊藝場等處演出。

  張小軒的唱腔宗法霍明亮,代表著京韻大鼓早期的大口唱法,世稱張派。他的嗓音蒼勁寬厚響堂,音量大,氣力足,唱腔質樸平直,粗擴豪壯,緊張處唱跺句,節奏由緩而急,大段貫口,字字相連,一氣呵成,迅疾利落。他的演唱老腔老調,很少花腔和裝飾,在清末民初很受當時觀眾的歡迎。他曾和劉寶全在鄰近兩個劇場對臺演出,張佔優勢,頗能叫座。

  他在演唱中常用天津語音,喜用疙瘩腔,有靠山調的味道。他的表演不拘小節,激烈的地方跺腳瞪眼,使勁敲打鼓板,有時還解開長袍,當鎧甲,做身段,所以有花臉大鼓的稱號。

  他演出的曲目題材廣泛,除和劉寶全相同的三國段,如《長板坡》、《戰長沙》、《單刀會》、《華容道》等以外,還有《藍橋會》、《鴻雁捎書》、《金山寺》、《摔鏡架》、《拴娃娃》、《繞口令》、《燈下勸夫》等。他還自編過反映天津軍民抗擊八國聯軍的《馬大帥奪楊村》和表觀現實生活的《天津水災》等。

  張小軒除演唱京韻大鼓之外,還擅唱聯珠決書、單絃及各種時調小曲、新鴛鴦調等,他還有一手唱含燈大鼓的絕技 (就是口含一個木架,上有十三盞油燈,叼著演唱)。

  張小軒在天津演出時間很長,至20世紀30年代中期,隨著觀眾欣賞水平的變化,張小軒的演唱漸漸不受天津觀眾的歡迎,他只能在電影院開演前加演一段京韻大鼓,如在南京權樂影院加演,票價加增七枚銅元。

  20世紀30年代張小軒因在天津難以立足,所以赴東北、山東等地演出,都很受歡迎。他在東北很紅,東北觀眾曾以京劇花臉名家金少山來比擬他。天津著名弦師馬滌塵曾在東北給張小軒伴奏。1939年張小軒曾一度迴天津,在小型茶樓短期演出,有一天只來了七個觀眾,張不得已再赴東北,1945年病逝在瀋陽,終年69歲。

  張派京韻大鼓的傳人較少,比較有名的是女弟子張金環,在天津教授過男弟子宋明元。

墨家文化創始人墨子個人簡介

  墨子,墨家文化創始人,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墨子的各大隻要思想在現代生活中仍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下面,就跟小編一起簡單地瞭解關於墨子的個人生平簡介吧。

  墨子(生卒年不詳),名翟(dí),東周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國人,一說魯陽人,一說滕國人。墨子是宋國貴族目夷的後代,生前擔任宋國大夫。他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也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

  墨子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農民出身的哲學家,墨子創立了墨家學說,墨家在先秦時期影響很大,與儒家並稱“顯學”。他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等觀點。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支點。

  墨子在戰國時期創立了以幾何學、物理學、光學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學理論。在當時的百家爭鳴,有“非儒即墨”之稱。墨子死後,墨家分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鄧陵氏之墨三個學派。其弟子根據墨子生平事蹟的史料,收集其語錄,完成了《墨子》一書傳世。

  師從儒者:

  墨子穿著草鞋,步行天下,開始在各地遊學。墨子曾從師於儒者,學習孔子的儒學,稱道堯舜大禹,學習《詩》、《書》、《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墨子批評儒者對待天帝、鬼神和命運的不正確態度,以及厚葬久喪和奢靡禮樂,認為儒家所講的都是些華而不實的廢話,“故背周道而行夏政”。

  從墨子對儒家的攻訐中可以看出,兩者在愛的問題上似乎沒有什麼扞格。而且墨子構建兼愛體系使用的術語或概念,基本上是儒者慣用的詞彙,如孝、慈、仁、義等,表明墨子基本上認同、認可儒家的價值理念,只是在具體走向上以不同的詮釋構建起自己的理論體系。

  創立墨學:

  墨子最終舍掉了儒學,另立新說,在各地聚眾講學,以激烈的言辭抨擊儒家和各諸侯國的暴政。大批的手工業者和下層士人開始追隨墨子,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墨家學派,成為儒家的主要反對派。墨家是一個宣揚仁政的學派。

  在代表新型地主階級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時期和儒家相對立的最大的一個學派,並列為“顯學”。在當時的百家爭鳴中,有“非儒即墨”之稱。

  十大主張:

  在《墨子·魯問》中,墨翟提出了墨家的十大主張。即“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尊天”、“事鬼”、“非樂”、“非命”、“節用”、“節葬”。他認為,要根據不同國家的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十大主張中最適合的方案。如“國家昏亂”,就選用“尚賢”、“尚同”;國家貧弱,就選用“節用”“節葬”;等等。


飛的個人簡介

  張鵬飛的個人簡介:   1、1997年8月到2001年7月張鵬飛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讀本科學位。2007年6月在學校擔任助教。   2、2003年8月到2006年3月張鵬飛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   3、2004年8月到2008年12月張鵬飛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博士研究生。   4、2009年6月成為 ...

敬亭個人簡介

  1、白敬亭,1993年10月15日出生於北京市懷柔區,中國內地男演員,畢業於首都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2、2014年,因參演搜狐自制網劇《匆匆那年》,飾演男二號“喬燃”一角受到關注。2015年7月,參演明曉溪同名小說改編電視劇《旋風少女》,在劇中飾演喻初原;2015年10月,參與的自然旅遊紀實真人秀《跟 ...

河南曲劇創始人之一朱天水的個人簡介

  戲曲的產生離不開創始人,只有藝人的參與創作,才能讓戲曲有發展的可能性。同樣地,對於一種戲劇的發展來說,創始人是多位的,只有多人的參與,才能有更好的作品。下面,曲劇文化要介紹的就是曲劇創始人之一朱天水。   工旦。父早逝,與母親姐姐相依為命。後學踩高蹺,唱曲子。13歲隨張欽堂到洛陽踩高蹺謀生。1927年聽說 ...

河南曲劇創始人之一朱六來的個人簡介

  每一種戲曲的產生都和民間藝人有很大的關係,他們在自己的生活實踐中創造或者發展了某類戲曲,然後得到了大眾傳播,有了知名度。今天,要介紹的是關於河南曲劇創始人朱六來,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到曲劇文化中看看吧。   工小生、鬚生。自幼愛曲,少年即為高蹺曲子好手。青年時期與朱萬明、朱天水、關雲龍、張五奎、朱雙奇等組織 ...

評劇劉創始人:劉翠霞個人作品

  評劇雖然最初只是以民間小調崛起,並且在戲劇文化中並不佔有很大的地位。不過在短暫的歷史中,評劇卻能夠發展成中國的五大戲曲劇種之一,這其中自然是少不了評劇最初的一些演員們的付出。   那麼,本期評劇文化一起了解評劇劉派創始人劉翠霞。   劉翠霞,評劇女演員,工旦行。3歲的時候隨母親沙氏“下衛”討飯,10歲時被 ...

揚劇“金”繼承人,姚恭林個人簡介及作品

  姚恭林是非常著名的揚劇表演藝術家,姚恭林屬國家一級演員,有著相當豐富的表演經驗,更是揚劇遺產的傳承人,隨著揚劇的發展,我們也慢慢了解了其中出名的演員,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姚恭林吧。   可能感興趣》》獨具輕綿細膩風韻的揚劇   姚恭林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祖籍江都,黨員。1947年2月14日生於 ...

揚劇“李”傳人,張愛華個人簡介及其作品

  揚劇慢慢的發展得越來越好,其中演員的努力更是不能小艦。每一位演員都付出了自己的努力。而那些非常有能力的演員也在努力得讓自己更出色,接下來一起來了解揚劇中的國家二級演員張愛華吧。   可能感興趣》》獨具輕綿細膩風韻的揚劇   高郵八橋人士,國家二級演員,主攻花旦,擅演悲旦,師從揚劇著名錶演藝術家李開敏,是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