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揚劇“金派”繼承人,姚恭林個人簡介及作品

揚劇“金派”繼承人,姚恭林個人簡介及作品

  姚恭林是非常著名的揚劇表演藝術家,姚恭林屬國家一級演員,有著相當豐富的表演經驗,更是揚劇遺產的傳承人,隨著揚劇的發展,我們也慢慢了解了其中出名的演員,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姚恭林吧。

  可能感興趣》》獨具輕綿細膩風韻的揚劇

  姚恭林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祖籍江都,黨員。1947年2月14日生於江蘇鎮江。畢業於鎮江市揚劇訓練班,原任鎮江市揚劇團。鎮江藝術劇院黨支部副書記,現任鎮江市藝術劇院藝術指導。江蘇省委員。江蘇省揚劇研討會理事,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鎮江市戲劇曲藝家協會副代表,江蘇省高階職稱評委會藝術科評委委員。14歲從藝,是已故揚劇金派創始人金運貴的關門弟子。

  他的唱腔宗“金派”,他所演唱的“梳妝檯”“道情”“銀紐絲”“剪剪花”等曲牌,抒情性強,吐字清晰,行腔圓潤,有的聲腔悲切,有的婉轉柔潤,堆字時猶如珠落玉盤,舒展處恰似潺潺溪水,不論唱何種曲牌,不但都有鮮明的“金派”特色,並結合他自己的條件,繼承、豐富和發展了金派唱腔藝術,形成“金派姚腔”風格,塑造了方卿、許仙、賣油郎、張生、孔繁森等古今人物。表演瀟灑脫俗,扮相俊逸,在江。浙。滬。皖有較大的群眾群落,有揚劇金派“第一小生”之美譽。個人作品

  由上海唱片公司。江蘇音像等出版社錄製《姚恭林唱腔集錦》。《西廂記》。《紅樓夢》。《賣油郎》。《方卿羞姑》等盒式錄音帶。唱片。影像製品等40餘盤(片)及姚恭林舞臺生涯四十週年VCD光碟系列:“姚恭林唱腔集錦”“賣油郎獨佔花魁女”“珍珠塔”等。

揚劇“李派”傳人,張愛華個人簡介及其作品

  揚劇慢慢的發展得越來越好,其中演員的努力更是不能小艦。每一位演員都付出了自己的努力。而那些非常有能力的演員也在努力得讓自己更出色,接下來一起來了解揚劇中的國家二級演員張愛華吧。

  可能感興趣》》獨具輕綿細膩風韻的揚劇

  高郵八橋人士,國家二級演員,主攻花旦,擅演悲旦,師從揚劇著名錶演藝術家李開敏,是典型的“李派”傳人,聲音甜美溫柔,主演《花中君子》,《風雨菱花情》,《雁歸何方》,《淚灑相思地》,《雙玉鐲》,《三看御妹》,《五子哭墳》,《荊釵記》,《恩仇記》等。

  高郵八橋人士,國家二級演員,主攻花旦,擅演悲旦,師從揚劇著名錶演藝術家李開敏,是典型的“李派”傳人,聲音甜美溫柔,主演《花中君子》,《風雨菱花情》,《雁歸何方》,《淚灑相思地》,《雙玉鐲》,《三看御妹》,《五子哭墳》,《荊釵記》,《恩仇記》,等。她14歲開始學戲;幾年來,張愛華已經為她心愛的揚劇投資近五十萬元,她要請一流的導演,用一流的燈光。此外,她不不僅外聘了許多一級演員,而且還招回很多曾經從事過揚劇事業的團友共同發揚光大揚劇事業。市揚劇團成功進行體制改革後5年來,共排出16臺大戲,並在揚子江音像公司出版了多張唱片。

  揚劇界對張愛華的名字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用省揚劇團書記劉鵬春的話來形容,張愛華的戲,養眼、養耳、養心。作為一名委員,她參政議政,關主注民生。近兩年,張愛華透過提交提案,為小巷的居民們修好了一條平坦的道路。張愛華說,下一步,她希望能為老百姓謀求更多的利益,為發揚光大古城文化盡更大努力!

  26集揚劇電視劇《十把穿金扇》飾演姜紋繡合作演員:李政成、吳軍

揚劇國家一級演員,蘇春芳個人簡介及代表作

  蘇春芳是非常著名的揚劇表演藝術家,蘇春芳屬國家一級演員,有著相當豐富的表演經驗,更是揚劇著名的教育家,隨著揚劇的發展,我們也慢慢了解了其中出名的演員,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蘇春芳吧。

  可能感興趣》》獨具輕綿細膩風韻的揚劇

  蘇春芳女士於民國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出生於江蘇省江都縣頭橋鄉(今揚州市廣陵區區頭橋鎮南華村公東圩)。蘇春芳女士的老家頭橋鄉境,於明代中葉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即為江都(今揚州)轄區,頭橋鎮的前身是明代江洲古鎮“吳家橋”(遺址在今揚州頭橋鎮南華村大三圩,又名韋三圩一帶),這座由古頭橋吳氏望族聚族而居的“江洲第一大鎮”,於清乾隆四十八年坍入江水,致使集鎮兩度搬遷,始定今址,並根據清代古橋“江洲頭橋”(遺址在今揚州頭橋鎮頭橋村)更名為“頭橋鎮”至今。

  “揚州市廣陵區頭橋鎮”史上原名“江都縣頭橋鄉”,頭橋鄉境在明、清、民國時均為揚州(古稱維揚、江都、邗)的行政轄區,蘇女士的祖居地所在沙洲,在明、清時代史稱“維揚安阜洲”、“江都縣安阜洲”,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改洲為鄉,始有“民國江都縣頭橋鄉”的稱謂出現,1956年,根據“蘇民辛字第27697號”文和國“第25次會議”同意,析原“江都縣”之一部為“邗江縣”,頭橋隨屬。

  “邗江縣”的縣名由謝覺哉查考隋文帝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史料後確定並沿用至今。2000年,根據“國函(2000)130號”文,撤銷原“邗江縣”,批准設立“揚州市邗江區”,頭橋隨屬。2011年,經江蘇省批准,揚州市區行政區劃再度調整,析原邗江區之一部入廣陵區,頭橋再次隨屬至今。故而,蘇春芳女士的故鄉“頭橋鎮”在民國時屬當時“江都縣”(“民國江都縣”即今“揚州市”,“民國江都縣”的縣城位於今揚州市中心的“廣陵區”一帶),便是這個原因。

  頭橋鄉賢蘇春芳女士在揚劇業界被譽為“一朵質樸純真的瓊花”,曾長期擔任江都揚劇團主要演員,唱腔優美、表演細膩,尤擅悲角。

  其成功的代表作有《朱買臣休妻》、《珍珠塔》、《活捉王魁》、《梁山伯與祝英臺》等等。蘇春芳女士與著名演員楊國彬合作的《王譙樓磨豆腐》,更是享譽滬、寧、揚等地,婦孺皆知,以致成為老揚州人均耳熟能詳的懷舊經典揚劇作品。

  1981年,由蘇春芳女士主演的《香羅帶》,獲揚州地區專業劇團青年演員會演一等獎,蘇女士個人亦榮獲優秀表演獎。1988年,蘇春芳女士以其紮實的表演功底,與深厚的藝術造詣,而一舉獲得“上海揚劇廣播電視大獎賽”白玉蘭金獎,為家鄉爭得了榮譽。


簡介作品

  1、林傑(831-847)字智周,兒時非常聰明,傳說六歲就能賦詩。生卒16歲。相傳得病暴斃。   2、林傑生平:小時候非常聰明,六歲就能賦詩,下筆即成章。又精書法棋藝。卒,年僅十六。《全唐詩》存其詩兩首。《乞巧》是唐代詩人林傑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名詩。農曆七月初七夜晚,俗稱“七夕”,又稱“女兒節”“少女 ...

波的簡介作品

  1、金波,原名王金波,筆名金波,生於1935年。祖籍河北冀縣(現河北冀州市)。民族漢,1961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學院中文系。歷任北京師範學院教授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作家協會理事,兒童文學創作委員會主任。1957年開始發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2、代表作品:《我們去看海》《 ...

普希簡介作品

  1、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СергеевичПушкин,1799年6月6日—1837年2月10日),俄國詩人、作家。代表作品《自由頌》《葉甫蓋尼·奧涅金》《黑桃皇后》《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上尉的女兒》。   2、1799年6月6日,出生於莫斯科一個貴族地主家庭。1811年6月 ...

季羨簡介作品

  1、季羨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國山東省聊城市臨清人,字希逋,又字齊奘。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歷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聊城大學名譽校長、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是北京大學的終身教授,與饒宗 ...

傑的簡介作品

  1、林傑(831年-847年),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詩人,《全唐詩》存其詩《乞巧》和《王仙壇》兩首。   2、林傑自幼聰慧過人,六歲就能賦詩,下筆即成章,又精書法棋藝。死時年僅十六歲。《全唐詩》存其詩兩首,其中《乞巧》是唐代詩人林傑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名詩。   3、相傳,幼年時的林傑,對乞巧這樣的美妙 ...

雕刻師友竹簡介作品

  1、林友竹(1904-1952),漢族,乳名竹竹,壽山石雕東門流派傑出傳人,師從鄭仁蛟,專攻圓雕。人物、花卉等無所不精。其作品意境深邃,刀法細膩、生活氣息濃厚。   2、代表作有《紅樓夢》、《走單騎》、《太白醉酒》等。東門流派大師郭功森、郭懋介、林發述、林元康等諸家,均為其高足。 ...

簡介他的作品

  林逋,字君復,漢族,浙江大里黃賢村人。幼時刻苦好學,通曉經史百家。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趨榮利。長大後,曾漫遊江淮間,後隱居杭州西湖,結廬孤山。常駕小舟遍遊西湖諸寺廟,與高僧詩友相往還。每逢客至,叫門童子縱鶴放飛,林逋見鶴必棹舟歸來。信奉道教,作詩隨就隨棄,從不留存。1028年卒,宋仁宗賜諡“和靖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