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林友竹(1904-1952),漢族,乳名竹竹,壽山石雕東門流派傑出傳人,師從鄭仁蛟,專攻圓雕。人物、花卉等無所不精。其作品意境深邃,刀法細膩、生活氣息濃厚。
2、代表作有《紅樓夢》、《走單騎》、《太白醉酒》等。東門流派大師郭功森、郭懋介、林發述、林元康等諸家,均為其高足。
1、林友竹(1904-1952),漢族,乳名竹竹,壽山石雕東門流派傑出傳人,師從鄭仁蛟,專攻圓雕。人物、花卉等無所不精。其作品意境深邃,刀法細膩、生活氣息濃厚。
2、代表作有《紅樓夢》、《走單騎》、《太白醉酒》等。東門流派大師郭功森、郭懋介、林發述、林元康等諸家,均為其高足。
1、林傑(831年-847年),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詩人,《全唐詩》存其詩《乞巧》和《王仙壇》兩首。
2、林傑自幼聰慧過人,六歲就能賦詩,下筆即成章,又精書法棋藝。死時年僅十六歲。《全唐詩》存其詩兩首,其中《乞巧》是唐代詩人林傑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名詩。
3、相傳,幼年時的林傑,對乞巧這樣的美妙傳說也很感興趣,也和母親或者其他女性們一樣。仰頭觀看那深遠的夜空裡燦爛的天河,觀看那天河兩旁耀眼的兩顆星,期待看到這兩顆星的相聚,於是寫下了《乞巧》這首詩。
4、農曆七月初七夜晚,俗稱“七夕”,又稱“女兒節”“少女節”。是傳說中隔著“天河”的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的日子。過去,七夕的民間活動主要是乞巧,所謂乞巧,就是向織女乞求一雙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對月穿針,如果線從針孔穿過,就叫得巧。這一習俗唐宋最盛。
1、林傑(831-847)字智周,兒時非常聰明,傳說六歲就能賦詩。生卒16歲。相傳得病暴斃。
2、林傑生平:小時候非常聰明,六歲就能賦詩,下筆即成章。又精書法棋藝。卒,年僅十六。《全唐詩》存其詩兩首。《乞巧》是唐代詩人林傑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名詩。農曆七月初七夜晚,俗稱“七夕”,又稱“女兒節”“少女節”。是傳說中隔著“天河”的.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的日子。過去,七夕的民間活動主要是乞巧,所謂乞巧,就是向織女乞求一雙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對月穿針,如果線從針孔穿過,就叫得巧。這一習俗唐宋最盛。
3、林傑作品:
(1)《乞巧》: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2)《王仙壇》:羽客已登仙路去,丹爐草木盡凋殘。不知千載歸何日,空使時人掃舊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