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

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

  在古代,人們僅憑直覺來認識周圍的事物,限於視野,產生了天如穹廬籠罩四方的錯覺,便形成了“天圓地方”的理念。古代中國人想象中,有四根柱子頂住了天空;善於運用邏輯思維的古希臘人畢達哥拉率先提出大地是一圓球的想法。隨後,大量的探索證明大地確為球形。我國東漢科學家張衡觀測到月蝕的陰影邊緣總是弧形的,也證明大地是圓的;1519年9月由麥哲倫率領船隊,歷時三年,首次完成了環球一週的壯舉,大地是一個球體得到證實;十六世紀時,人類瞭解到地球只不過是太陽系的另一顆行星;1968年12月21日,載人宇宙飛船阿波羅8號帶回了人類首次在太空中拍的地球照片,使人類終於能一目瞭然地看到了地球的全貌,即一個以藍色為主,色彩豐富的星球。

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

  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歷了想象、推測、驗證、目睹、測量的漫長過程。古人憑藉想象認為地球是“天圓地方”,有“天圓如張蓋,地方似棋局”的說法。16世紀初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的成功,證明地球是個圓球體的說法。

  地球也稱為藍星、第三行星,地球表面的大約29.2%是由大陸和島嶼組成的陸地,剩餘的70.8%被水覆蓋。

  地球歷史非常久遠,原生地球大約形成於65±0.04億年前,初生的地球表面是由岩漿組成的“海洋”。

  地球形狀大致呈橢球形,赤道附近略有隆起,地球是目前已知的唯一孕育和支援生命的天體。

人類對宇宙的探索過程

  人類對宇宙的探索過程是由模糊到清晰、簡單到複雜、迷信到科學、膚淺到精深的過程。

  遠古時候,人類只能夠仰望夜空,用肉眼來觀測。

  1609年加利略開始用望遠鏡來觀測較近的行星,他發現目星有四個易見的小點,即是它的衛星,從此開創的觀測的新紀元。1781年,人們已經可以透過觀測到的資料計算出隱在黑暗中的行星蹤影。

  冷戰時期,蘇聯成功發射了一顆繞地球飛行的人造衛星,開啟了深空探測的大門。

  到了90年代,哈勃太空望遠鏡的成功發射把人類的視覺放大了好多倍。


人類宇宙的認識

  人類對宇宙的認識是指對大尺度的時間和空間中物質存在形式的認識,具體分析如下:   1、最早認識到地球是一個球體的是畢達哥拉斯和他的學派,他們充分重視數學對於認識宇宙的意義,並上升到本體論的高度,創造了數即萬物之本的畢達哥拉斯主義哲學,他們從數的和諧中領悟到宇宙的和諧。   2、在近代宇宙認識上,是布魯諾第 ...

人類地球的危害有哪些呢

  人類對地球的危害有:   環境破壞。空氣的汙染、水源的汙染。生態環境的汙染。動植物瀕臨滅絕,植被的亂砍亂伐。戰爭對整個地球環境的破壞。主要的幾種有核武器和生化武器。對資源的索取。全世界各國人民對地球各種資源的發掘開採。人類對地球的整個生態系統都在造成著不同程度的破壞。 ...

人類月球的認識是怎樣發展的

  1、想象階段:如中國的神話故事嫦娥奔月。   2、初識階段:1608年荷蘭望遠鏡的發明使人類初步認識了月球的真實面目。   3、近距離認識階段:前蘇聯1959年1月2日發射的月球1號第一次完成探測器近月飛行,標誌著人類可以透過探測器近距離認識月球的開始。   4、零距離認識階段:前蘇聯1959年9月12日 ...

人類自然的認識從古至今

  人類對自然的認識經歷了“天然自然”、“人化自然”到“生態自然”的發展過程。   1、 從“天然自然”到“人化自然”:人與自然的關係從原始的和諧到衝突和對立要考察人與自然關係的變化史,反思人與自然的關係,要從人類對自然觀念的認識開始。在古希臘和中世紀,自然一詞主要在“本性”意義上使用,後來逐漸演變為“自然事 ...

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歷史過程

  古代的人由於活動範圍狹小,往往憑自己的直覺認識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以為整個大地也是平的,並把天空看作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鍋,於是有“天圓地方”的說法。後來,人們透過多方面的觀察,逐漸發覺“天圓地方”的說法與實際情況不符.特別是麥哲倫環球航行的成功,有力地證明了地球的球形形狀。現在,人造衛星 ...

人類的破壞地球造成了哪些傷害

  人類對地球造成的傷害:   1、使用化石能源,使大氣成分改變,造成氣候變化;   2、使用化學物質,使水源汙染;   3、過渡砍伐樹木,建造房屋、開墾土地,使部分地區產生荒漠化;   5、人口膨脹,使大量物種滅絕;   6、製造汙染,使很多地方不適合生物生長。 ...

人類從哪些方面地球造成了破壞

  1、全球氣候變暖;   2、臭氧層被破壞;   3、酸雨;   4、淡水資源危機、水資源汙染;   5、資源、能源短缺;   6、森林急劇減少;   7、土地荒漠化;   8、物種加速滅絕;   9、垃圾成災;   10、有毒化學品汙染;   11、海洋汙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