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人類對月球的認識是怎樣發展的

人類對月球的認識是怎樣發展的

  1、想象階段:如中國的神話故事嫦娥奔月。

  2、初識階段:1608年荷蘭望遠鏡的發明使人類初步認識了月球的真實面目。

  3、近距離認識階段:前蘇聯1959年1月2日發射的月球1號第一次完成探測器近月飛行,標誌著人類可以透過探測器近距離認識月球的開始。

  4、零距離認識階段:前蘇聯1959年9月12日發射的月球2號第一次完成探測器硬著陸月球,標誌著人類透過探測器可以零距離認識月球的開始。

  5、實地認識階段:1969年7月16日阿姆斯特朗成為“阿波羅11號”指揮官,他與年輕的宇航員邁克爾·柯林斯和巴茲·艾德林一起進行登月飛行抵達月球,並進行採集岩石和土壤樣品等項活動,這是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進行實地勘察。

人類對月球的研究開始於什麼時候

  人類飛向太空的夢想,有文字記載的至少有數千年。古代中國就有"嫦娥奔月"、敦煌莫高窟"飛天"圖案等美麗的傳說。西方航天學界認為,中國明朝人萬戶為人類第一個嘗試用火箭飛天的人,並將月球上一座環形山命名為"萬戶",以表紀念。 19世紀中葉,法國人凡爾納的小說《從地球到月球》幾乎啟發了所有的現代航天先驅們,但人類對太空無限的遐想一直都停留在小說層面。進入20世紀,人們觀念中關於宇宙空間的科學概念已逐漸形成,世界各國活躍著一大批航天先驅。 1921年12月,"現代火箭之父"美國的羅伯特•戈達德研製了人類歷史上第一臺液體火箭發動機。

人類對月球的探索

  飛到月亮上去,這是人類千百年來的幻想。有文字記載的至少有數千年。古代中國就有"嫦娥奔月"、敦煌莫高窟"飛天"圖案等美麗的傳說。

  1609年,義大利的伽利略用望遠鏡觀測月球,並繪製第一幅月面圖。

  1959年,蘇聯發射的“月球1號”飛船飛到月球附近,進行繞月飛行,開始了人類對月球的考察。

  1961年5月,美國總統肯尼迪在國會上提出了在60年代末把人送到月球上探測的計劃——“阿波羅月球探測計劃”。

  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登月艙降落到月面,開始了人類有史以來的登月活動。

  1972年,人類先後登月6次,對月球進行了一系列的科學考察,使人類對月球的認識更加全面、更加深入。


人類認識發展的根本動力在於

  人類社會實踐的不斷髮展。廣義的社會實踐講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各種活動的總和。即全人類或大多數人從事的各種活動,包括認識世界、利用世界、享受世界和改造世界等等。狹義的社會實踐即假期實習或是在校外實習。對於在校大學生具有加深對本專業的瞭解、確認適合的職業、為向職場過渡做準備、增強就業競爭優勢等多方面意義。 ...

人類宇宙的認識

  人類對宇宙的認識是指對大尺度的時間和空間中物質存在形式的認識,具體分析如下:   1、最早認識到地球是一個球體的是畢達哥拉斯和他的學派,他們充分重視數學對於認識宇宙的意義,並上升到本體論的高度,創造了數即萬物之本的畢達哥拉斯主義哲學,他們從數的和諧中領悟到宇宙的和諧。   2、在近代宇宙認識上,是布魯諾第 ...

人類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

  在古代,人們僅憑直覺來認識周圍的事物,限於視野,產生了天如穹廬籠罩四方的錯覺,便形成了“天圓地方”的理念。古代中國人想象中,有四根柱子頂住了天空;善於運用邏輯思維的古希臘人畢達哥拉率先提出大地是一圓球的想法。隨後,大量的探索證明大地確為球形。我國東漢科學家張衡觀測到月蝕的陰影邊緣總是弧形的,也證明大地是圓 ...

幼兒專業發展認識

  1、感知覺的發展,主要包括視覺和聽覺;   2、開始認同、接納同伴與教師;   3、動作的協調性增強;   4、具有強烈的好奇心;   5、已形成與生活經驗有關的概念;   6、認識很大程度依賴於行動;   7、模仿性強;   8、能用簡單語言表達自己的感覺與需要;   9、產生了美術表現的願望;   1 ...

談談你中國經濟發展認識

  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認識為:   根據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要求,必須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實行這樣的基本經濟制度,是我們黨對建設社會主義長期實踐的總結。實踐證明,確立這一基本經濟制度是符合現階段中國國情的,透過實行這個基本經濟制度,逐步消除由於所有制結構不合適時對生產力發 ...

人類自然的認識從古至今

  人類對自然的認識經歷了“天然自然”、“人化自然”到“生態自然”的發展過程。   1、 從“天然自然”到“人化自然”:人與自然的關係從原始的和諧到衝突和對立要考察人與自然關係的變化史,反思人與自然的關係,要從人類對自然觀念的認識開始。在古希臘和中世紀,自然一詞主要在“本性”意義上使用,後來逐漸演變為“自然事 ...

人類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

  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歷了想象、推測、驗證、目睹、測量的漫長過程。古人憑藉想象認為地球是“天圓地方”,有“天圓如張蓋,地方似棋局”的說法。16世紀初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的成功,證明地球是個圓球體的說法。   地球也稱為藍星、第三行星,地球表面的大約29.2%是由大陸和島嶼組成的陸地,剩餘的70.8%被水覆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