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十大養生穴位之風池穴
人體十大養生穴位之風池穴
穴位是中醫學特有的文化,經過了數千年的研究和沉澱,穴位養生離我們似乎有點遠,但是有幾個穴位平常我們自己可以按揉來起到養生保健的效果,本期的民族文化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人體十大養生穴位之風池穴。
風池穴:明目醒腦穴
風池穴是人體的穴位,別稱熱府穴,在頭額後面大筋的兩旁與耳垂平行處,所屬經絡為足少陽膽經。其穴義是膽經氣血在此吸熱後化為陽熱風氣。
風池最早見於《靈樞·熱病》篇,在《談談穴位的命名》中這樣說:“風為陽邪,其性輕揚,頭頂之上,惟風可到,風池穴在顳顬後髮際線者中,足少陽、陽維之會,主中風偏枯,少陽頭痛,乃風邪蓄積之所,故名風池。”
風池穴的穴位解剖:
風池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項筋膜、頭夾肌、頭半棘肌、頭後大直肌與頭上斜肌之間。皮膚由頸叢的枕小神經分佈。項筋膜包繞項部淺、深層肌。針由皮膚、皮下組織穿項筋膜淺層,在胸鎖乳突肌和斜方肌之間入淺層的頭夾肌,繼進深層豎脊肌中的頭最長肌和頭半棘肌。
項肌均由頸神經後支支配。第二頸神經後支可分為內外側支。外側支參與支配項肌,內側支為皮支,稱枕大神經。該神經由枕動、靜脈伴行,在項筋膜的深面上行,約於上項線水平處,穿斜方肌附著點及項筋膜淺層,分支至顱後部的皮膚。
風池穴取穴方法:
人體風池穴位於頸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穴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項部枕骨下,斜方肌上部外緣與胸鎖乳突肌上端後緣之間凹陷處。當風府與翳風之間,或顳骨乳突尖(下端)與第二頸椎棘突之間連線的中點。
風池穴主治:
頭痛、頭重腳輕、眼睛疲勞、頸部痠痛、落枕、失眠、宿醉。眩暈,頸項強痛,目赤痛,目淚出,鼻淵,鼻炎,鼻出血,耳聾,氣閉,中風,高血壓,精神疾病,口眼歪斜,瘧疾,熱病,感冒,癭氣,落枕,蕁麻疹。
風池穴意義:膽經氣血在此吸熱後化為陽熱風氣。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受熱脹散的陽熱風氣。
執行規律:循膽經輸向頭之各部及外走陽維脈。
如果風池穴疼痛怎麼辦?
可能是感受風寒溼痺引起的疼痛,這個情況平時一定要避風寒水溼,可以用艾灸,針刺或者熱敷等理療來調理。光針刺風池穴效果沒那麼好的,可以在區域性多選幾個針對性的穴位配合列缺穴一起,一定要注意避風寒。另外,風池穴疼痛也可能是頸椎錯位,一定要請專業醫師進行診斷,有需要則進行校準。
人體十大養生穴位之關元穴
穴位是中醫學特有的文化,經過了數千年的研究和沉澱,穴位養生離我們似乎有點遠,但是有幾個穴位平常我們自己可以按揉來起到養生保健的效果。本期的民族文化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人體十大養生穴位之關元穴。
關元穴:補腎固元穴
肚臍以下3寸(約為除拇指外四根手指併攏的寬度)處就是關元穴。按揉關元穴可補充腎氣,延緩衰老。對男性來說,按揉關元穴可以緩解腎虛、腰痠、掉髮等問題。
對女性來說,按揉關元穴可以治療和緩解很多婦科病。按揉關元穴前,要先搓熱手掌,將掌心對準腹部的關元穴做搓揉的動作,由輕到重,直到感覺發熱。
取穴方法:
仰臥位。關元穴位在人體哪裡,患者可採用仰臥的姿勢,關元穴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從肚臍到恥骨上方畫一線,將此線五等分,從肚臍往下五分之三處),即是此穴。
穴位解剖:
關元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腹白線、腹橫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淺層主要有十二胸神經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淺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深層有十二胸神經前支的分支。
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腹白線→腹橫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
布有第十二肋間神經的前皮支的內側支;腹壁淺動、靜脈分支和腹壁下動、靜脈分支。
關元穴的作用:
關元穴意義:任脈氣血中的滯重水溼在此被關卡不得上行。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天之下部的水溼之氣,性溫熱。
執行規律:大部分外走小腸經所處的天部層次,小部分循任脈上行。
治療功效:
關元穴是小腸的募穴,小腸之氣結聚此穴並經此穴輸轉至皮部。它為先天之氣海,是養生吐納吸氣凝神的地方。古人稱為人身元陰元陽交關之處;老子稱之為“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1、強壯穴:作為保健強身長壽穴,用灸法。
2、診生死:用指頭按穴,如果指下感到無力空空,離手時,穴凹無彈力,胸下堅硬如石頭,大限已到,活不久。
3、助孕:子宮虛寒不孕者,要常灸此穴。
4、補腎虛:臍下腎間之氣藏於此穴。腎虛而腰痠或陽痿者,用灸法。
5、治痛經:冰品引發的痛經,熱敷或灸此穴。
6、治虛喘:喘哮發作面色蒼白,用灸法,特效。
7、治小腸病:因為小腸募穴,所以治小腸各種疾病。
8、治糖尿病:強腎可緩解糖尿病併發症,需配合足三里、三陰交穴。
9、治排尿不順:灸後尿排順,也可以用拍法,五指併攏空拍,一次連續拍108下效果最好。
10、治各種血癥:本穴為血液迴圈的強壯刺激點,又為先天氣海,元陰元陽在此交會,虛症用灸,平時多揉按拍可促進血液迴圈。
關元穴是人體保健要穴之一,艾灸關元穴堅持一段時間可以健康長壽、增強體質。關元穴是人體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在任脈的交會點,此穴位有精宮、丹田等別名。
艾灸關元穴可以治療一切陽虛症、氣虛症,如氣喘短氣、畏寒怕冷、遺尿、小便頻數、尿閉、洩瀉、腹痛、遺精、陽萎、疝氣、月經不調、帶下、不食、精冷、中風脫證、虛勞羸瘦等等。
人體十大養生穴位之合谷穴
穴位是中醫學特有的文化,經過了數千年的研究和沉澱,穴位養生離我們似乎有點遠,但是有幾個穴位平常我們自己可以按揉來起到養生保健的效果。本期的民族文化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人體十大養生穴位之合谷穴。
合谷穴:清熱止痛穴
合谷,出《靈樞·本輸》。別名虎口。屬手陽明大腸經。原穴。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當拇指尖下是穴。
而有橈神經淺支,深部有正中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並有手背靜脈網,近側為橈動脈從手背穿向手掌之處。主治發熱,頭痛,目赤腫痛,鼻衄,血淵,咽喉腫痛,齒痛,耳聾,面腫,中風口噤,熱病無汗,多汗,消渴,黃疸,痛經,經閉,滯產,等。直刺0.5-0.8寸。
簡便取法:
1、拇、食指併攏,於最高點取之。
2、以一手拇指指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的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屈指當拇指尖盡處是穴。
拇、食兩指張開,以另一手的拇指關節橫紋放在虎口上,當虎口與第1、2掌骨結合部連線的中點;拇、食指合攏,在肌肉的最高處取穴。
穴位解剖:
在第一、二掌骨之間,第一骨間背側肌中,深層有拇收肌橫頭;有手背靜脈網,為頭靜脈的起部,腧穴近側正當橈動脈從手背穿向手掌之處;布有橈神經淺支的掌背側神經,深部有正中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
合谷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第一骨間背側肌、拇收肌。有手背靜脈網。分佈著橈神經淺支。皮膚由橈神經支的指背側神經分佈,皮下組織內有橈神經淺支及其分支和背靜脈網橈側部。針經上述結構以後,再入第1骨間背側肌,在手背靜脈網和掌深動脈內側達拇收肌。以上二肌由尺神經支配。
合谷穴的作用:
合谷穴意義:大腸經經氣在此形成強盛的水溼風氣。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層次大範圍內的水溼雲氣。
執行規律:穴內的天部水溼雲氣一方面橫行向陽溪穴傳輸,另一方面不斷氣化向更高的天部層次擴散。
保健養生:
因手陽明大腸經經過下牙齦,因此下牙疼痛時按合谷5分鐘,疼痛會減輕。如果患牙齦炎,並且持續時間較長,反覆發作,經常按壓合谷也有效果。合谷還是一個急救穴。如因中暑、中風、虛脫等導致暈厥時,可用拇指掐捏患者合谷,持續2-3分鐘,暈厥一般可緩解。
如果同時用指尖掐按人中,醒腦回蘇的效果更好。痔瘡發作、便血時,可以按摩或搓揉合谷,也可用指尖、筆芯刺激,以有酸脹感為佳。此外,它還可以治療溼疹,在合谷周圍刮痧5分鐘。一般痧一出,溼疹就會減輕,再連續刮2次,不太嚴重的溼疹就會基本痊癒。
合谷為全身反應的最大刺激點,可以降低血壓、鎮靜神經,常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壓此穴,每次1-3分鐘,還有健脾胃的作用,對頭痛、耳聾、視力模糊、失眠、神經衰弱等症都有很好的調理保健功能。
人體十大養生穴位之湧泉穴
穴位是中醫學特有的文化,經過了數千年的研究和沉澱,穴位養生離我們似乎有點遠,但是有幾個穴位平常我們自己可以按揉來起到養生保健的效果。本期的民族文化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人體十大養生穴位之湧泉穴。
湧泉穴:安神健體穴
散熱生氣。下為蹠腱膜、趾短屈肌腱和第2蚓狀肌,深層為骨間肌;布有足底動脈弓;有足底外、 ...
人體十大養生穴位之陽陵泉穴
穴位是中醫學特有的文化,經過了數千年的研究和沉澱,穴位養生離我們似乎有點遠,但是有幾個穴位平常我們自己可以按揉來起到養生保健的效果。本期的民族文化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人體十大養生穴位之陽陵泉穴。
陽陵泉穴:舒筋活絡穴
陽陵泉人體穴位。前人依其所在部位而命名(膽屬陽經,膝外側屬陽,腓骨小頭部似陵,陵前 ...
人體十大養生穴位之委中穴
穴位是中醫學特有的文化,經過了數千年的研究和沉澱,穴位養生離我們似乎有點遠,但是有幾個穴位平常我們自己可以按揉來起到養生保健的效果。本期的民族文化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人體十大養生穴位之委中穴。
委中穴:解腰背痠痛穴
委中穴是人體穴位之一,委中穴位置位於人體的膕橫紋中點,當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 ...
人體十大養生穴位之三陰交穴
穴位是中醫學特有的文化,經過了數千年的研究和沉澱,穴位養生離我們似乎有點遠,但是有幾個穴位平常我們自己可以按揉來起到養生保健的效果。本期的的民族文化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人體十大養生穴位之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滋陰養顏穴
三陰交穴是身體的一個穴位。三陰,足三陰經也。交,交會也。三陰交穴名意指足部的三條 ...
人體十大養生穴位之足三里穴
穴位是中醫學特有的文化,經過了數千年的研究和沉澱,穴位養生離我們似乎有點遠,但是有幾個穴位平常我們自己可以按揉來起到養生保健的效果。本期的民族文化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人體十大養生穴位之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全能穴
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 ...
人體十大養生穴位之中脘穴
穴位是中醫學特有的文化,經過了數千年的研究和沉澱,穴位養生離我們似乎有點遠,但是有幾個穴位平常我們自己可以按揉來起到養生保健的效果。本期的民族文化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人體十大養生穴位之中脘穴。
中脘穴:養胃穴
中脘穴在腹部正中線上,胸骨下端與肚臍連線線中點處,按壓時會有痠痛感。胃不好的人可以常按中脘 ...
治身養性 人體十大養生穴位
穴位是中醫學特有的文化,經過了數千年的研究和沉澱,穴位養生離我們似乎有點遠,但是有幾個穴位平常我們自己可以按揉來起到養生保健的效果。本期的民族文化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人體十大養生穴位。
委中穴:解腰背痠痛穴
委中穴是人體穴位之一,委中穴位置位於人體的膕橫紋中點,當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委中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