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什麼是寒食節+寒食節的由來

寒食節禁火的由來 寒食節禁火的寓意

  寒食節禁火的由來

  周代時人們不但有火的崇拜,還有大火星崇拜。那時人們認為天上的大火星是兇星,禁火可以避其災難。對於火的使用,那時每年每季都要鑽取新火,代替舊火,這成為當時國家和民間的一件大事。這樣每年春社時節,要祭祀土地神,祈求一年豐收,還要統一禁火。換取新火前有一個停火禁火時間段,曾叫禁菸節,也叫寒食節。禁火期間只能吃提前準備好的冷食,不能點火做熱飯。等禁火節一過,賜來新火才可以燒柴做飯。

  這種禁火、改火制度,當時有專門的官員負責,也有明確的改火用火規定。四季換火,曾經依不同季節用不同的樹木鑽取新火。這在《周禮·夏官·司口》中說:“司口,掌行火之政令,四時變國火,以救時疾……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棗杏之火,夏取桑積之火,秋取柞口之火,冬取槐檀之火。”又說:“司口氏仲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國中,為季春將出火也。”可見當時是搖著木鐸,在街上釋出禁火令。第二個原因,應當說是春天干燥,雖然那時比現在雨水多,但也相對乾燥,禁火有利於樹木生長,也能防止一些火災。但是禁火又使全國各地冷落蕭條,有了病人或來了客人也只能吃冷食,人們稱之為寒食。所以說寒食節比春秋時晉國紀念介子推要早得多。

  後來,規定每次禁火寒食期限為一月之久。因為時間太長,造成了“老小不堪,歲多死者”(《後漢書·周舉傳》),周舉就書寫弔文到介子推廟中祭奠說:“盛冬去火,殘損民命,非賢者之意。”他的意思是來說明情況,徵得介子推靈魂的同意,然後就告訴民眾可以在必要時吃“溫食”。三國時期,曹操體恤民情,曾經頒佈((絕禁火令》(也為《明罰令》),規定“令到,人不得寒食。若犯者,家長半歲刑,主吏百日刑,令長奪一月傣”。這個命令得到了許多人的讚揚,但在習慣勢力阻撓下未能完全實行,卻也將寒食一月縮短為三天,這就是一種歷史的進步了。

  唐朝時,寒食節還保留禁火改火之俗。每年寒食將盡時,就讓很多人去鑽火,誰若先鑽出新火,就把火種獻給皇帝,可以得到獎賞。賜贈新火,意味著官民開始新的生活。

  朝廷要舉行賜火典禮,就是皇家把新火火種賜給群臣,表示對臣民的關愛。正如唐朝詩人韓口詩云:“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人五侯家。”

  寒食節禁火的寓意

  寒食節是為了紀念被火燒死的晉文公的大臣介子推,所以寒食節當天只能吃頭天做好的冷食,而不能生火。這也寓意著中華民族對品德高尚的賢人的推崇和紀念。

  寒食節活動由紀念介之推禁菸寒食為主,逐步演變為以拜掃祭祖為主,其中蘊含的忠孝廉潔的理念,完全符合中國古代國家需要忠誠,家庭需要孝道的傳統道德核心,成為家庭和諧、社會穩定的重要載體。發展到現代,寒食節已成為緬懷革命先烈,教育青少年重要形式。

  同時,每逢寒食節,港澳臺同胞和海外華人回鄉掃墓祭祖,成為傳承中華民族根祖文化,體現民族認同感和凝聚力的重要節日。古代先民,對寒食節禁菸冷食的執著,表達了對千古先賢介之推忠貞不渝的懷念之情。

  寒食食品和飲料達數十種,多數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盤兔,介休俗有“蛇盤兔,必定富”之說,有企盼國富民強之意;祭食麵燕,介休方言為教育後人“念念”不忘介公高風亮節。

什麼是寒食節 寒食節的由來

  什麼是寒食節 寒食節的由來

  寒食節,又稱熟食節、禁菸節、冷節。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清明前一天或兩天。這個節日的主要節俗就就是禁火,不許生火煮食,只能吃備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寒食節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清明節則形成於唐代,盛行於宋代。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寒食節的由來

  寒食節的源頭有二。其一是周代仲春末禁火的習俗。古人因季節不同,用不同的樹木鑽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後,就要換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們生火。《周禮·秋官·司炬氏》雲:“仲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國中。”禁火期間不能舉炊,須得預先準備好食物,以備禁火期間食用,這種食物即所謂“寒食”。

  寒食節的另一個源頭,是春秋晉國故地山西一帶祭奠介之推的習俗。介之推乃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後為晉文公)流亡時一位忠貞的追隨者,後為火焚,舉國哀痛。《荊楚歲時記》雲:“介子推(即介之推)三月五日為火所焚,國人哀之,每歲春暮,為不舉火,謂之‘禁菸’,犯則雨雹傷田。”

  寒食節的由來傳說

  據說在公元前7世紀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侯爵詭諸是晉國的君主。他的大兒子申生應該在他父親死後繼承王位。但侯爵另有安排。他想讓其愛妾驪姬生的兒子繼承他的王位成為晉國的統治者。作為不太稱職的父親,侯爵讓人把申生暗殺了,當他又想用同樣的手段殺死他的二兒子重耳時,重耳聽到風聲後和他的一個忠臣介之推及隨從人員一起逃走了。

  當重耳被迫離開家鄉之後,介之推不畏艱難困苦,一直跟隨重耳。19年間,重耳和他的全體忠實的官員和僕人四處流浪,無家可歸,親身體會到了飢寒交迫的滋味。一天,公子重耳與他的隨從在流亡魏國的途中病倒了。貧病交加,十分閒苦。平時。重耳靠隨從們採摘的野菜、野果充飢。那天病後,重耳再也咽不下野菜、野果,快要餓死了。他最忠實的隨從之一,介之推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熬成肉湯,獻給重耳,因而使重耳渡過了難關,保住了性命。

  最後,於公元前636年,重耳設法奪回了應該屬於他的王位,就是後來的晉文公。

  成為國君之後,重耳決定對隨從自己流亡的功臣們進行封賞。但他竟然忘了那位“割股奉君”的賢臣介之推。介之推十分難受,決定不再見這個忘恩負義的君主。所以他背起自己的老母親,逃進家鄉附近一個大山裡,過起了隱居生活。

  後來,重耳記起了介之推,非常慚愧。所以就派人去找他。人們終於發現了他。重耳親自到深山尋他的大恩人。可只見重重青山,蔥蔥樹木,根本看不到介之推的影子。重耳站在山頂上呼喊,他聽不到回答。只聽見山谷的迴響,看不到介之推出來見他。重 耳知道介之推是位大孝子。如果放火燒山,介之推肯定會被迫揹著母親從山裡跑出來。這樣,人們就可說服他回到王宮,過舒服的生活。因此,重耳下令放火燒山。恰巧正趕上風急火旺,火一下蔓延開來,不久,大火燒遍方圓數十里,持續了三天三夜。樹木燒光了。青山變成了焦土,但仍然不見介之推從山裡出來。於是重耳就派人去尋找。只見介之推背上揹著老母親,靠在一棵被燒焦的柳樹上,母子兩人都已經被活活燒死了。

  重耳渴望見到介之推,不料介之推寧可被火燒死也不想見到他。重耳為此非常傷心。於是下令建造一座廟字紀念他最忠實的隨員。同時下令在每年介之推死去的日子裡不舉火,吃冷食。所以,在寒食節人們不得不吃冷食,這在開始時持續了一個月,後來改為三天。另外,人們從此開始參觀介之推的墳墓以示對他的思念和尊敬。

寒食節又稱什麼節 寒食節的別稱是什麼

  寒食節又稱什麼節 寒食節的別稱是什麼

  寒食節亦稱“禁菸節”“冷節”“百五節”,是沿襲了遠古的改火舊習。

  每到初春季節,氣候乾燥,不僅人們儲存的火種容易引起火災,而且春雷發生也易引起山火。

  古人在這個季節要進行隆重的祭祀活動,把上一年傳下來的火種全部熄滅,即是“禁火”,然後重新鑽燧取出新火,作為新一年生產與生活的起點,謂之“改火”或“請新火”。

  改火時,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將穀神稷的象徵物焚燒,稱為人犧。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後來的禁火節。禁火與改火之間有間隔的時間,史料有三日、五日、七日等不同說法。

  而在這段無火的時間裡,人們必須準備足夠的熟食以冷食度日,即為“寒食”,故而得名“寒食節”。

  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被稱為民間第一大祭日。

  寒食節是為了紀念誰:介之推

  介之推是當年晉國的賢臣,侍奉公子重耳(後為晉文公)。晉國發生內亂,公子重耳被迫逃亡國外,介之推不畏艱難困苦跟隨重耳流亡;曾經割自己腿肉熬湯,獻給重耳。重耳做了國君後,開始時還銘記介之推,但是時間久了,也把他淡忘了。介之推心中十分難受,和其年邁的母親回到家鄉,隱居在山中。

  有一天,晉文公發現自己左右少了介之推,想起自己忘了獎賞這個"割股奉君"的賢臣,非常內疚,親自跑到他隱居的山中尋找。但是隻見山巒重疊,蔥蒼樹木,就是不見介之推的影子。他想,介之推是個孝子,如果放火燒山,他一定會揹著母親出來。於是,命令放火燒山,結果火一下蔓延數十里,連燒三日不熄,但介之推沒有出來。火熄之後,大家進山察看,才發現介之推和他的老母相抱在一起,被燒死在深山之中。

  這事傳出來,人人尊敬和懷念介之推。以後便在他被燒死的這天紀念他,這天就在每年四月清明節的前一天。因為介之推是被火燒死的,大家在這天都不忍心舉火,寧願吞吃冷食,所以,這天叫"寒食節"。

  寒食節習俗大全

  寒食節習俗,有上墳、郊遊、鬥雞子、盪鞦韆、打毯、牽鉤(拔河)等。其中上墳之俗,是很古老的中國過往的春祭都在寒食節,直到後來改為在清明節。

  禁菸冷食:

  寒食節古代也叫“禁菸節”,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

  拜掃祭祖:

  寒食節掃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視為“野祭”。為官方認同並倡導的吉禮之一。後演變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廟、祭先賢;百姓上墳等。時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墳地,致祭、添土、掛紙錢,然後將子推燕、蛇盤兔撒於墳頂滾下,用柳枝或疙針穿起,置於房中高處,意沾先祖德澤。

  寒食飲食

  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麵、寒食漿、青精飯及餳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盤兔、棗餅、細稞、神餤等;飲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數十種之多。

  寒食插柳

  柳為寒食節象徵之物,原為懷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早在南北朝《荊楚歲時記》就有“江淮間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門”的記載,安徽、蘇州等地還盛行戴芥花,佩麥葉來代替柳枝。


寒衣來歷 寒衣的區別

  寒衣節來歷 寒衣節和寒食節的區別   時間不同   寒食節是清明節的前一天,寒衣節是十月初一。   意義不同   什麼是寒衣節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新收時祭奠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本。古人們也在農曆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後氣候漸漸寒冷。人們怕在冥間的祖先靈魂缺衣少穿,因 ...

2021年寒衣是哪一天 跟寒衣的區別

  2021年寒衣節是哪一天   2021年寒衣節的時間是陽曆2021年11月5日,星期五,農曆十月初一。   寒衣節是在每年農曆的十月初一,是傳統的祭祀節日,一般北方比較流行。人們會在這一天祭掃,祭拜先人,給先人送去冬天禦寒的衣物,所以叫做送寒衣。   寒食節跟寒衣節的區別   1)寒食節:具體日期,古俗講 ...

下元就是嗎 下元兩個節日有什麼差別

  下元節不是寒食節,下元節就是下元節,寒食節就是寒食節,兩個節日的差別大著呢。不過,寒食節和下元節都不是什麼特別開心的日子,大家在這兩天都是很嚴肅莊重的去祭祖,當然,也會有一些特殊活動和食物。下元節跟寒食節兩個節日有什麼差別?一起看看吧。   下元節跟寒食節兩個節日有什麼差別   下元節:農曆十月十五,是古 ...

又稱什麼和什麼

  1、寒食節亦稱“禁菸節”“冷節”“百五節”,是沿襲了遠古的改火舊習。每到初春季節,氣候乾燥,不僅人們儲存的火種容易引起火災,而且春雷發生也易引起山火。   2、古人在這個季節要進行隆重的祭祀活動,把上一年傳下來的火種全部熄滅,即是“禁火”,然後重新鑽燧取出新火,作為新一年生產與生活的起點,謂之“改火”或“ ...

202x清明節哪天是 有什麼習俗

  寒食節和清明節都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兩個節日,它們的日子是比較接近的,一般都會相隔一兩天。根據日曆顯示,今年寒食節是在4月4日,清明節在4月5日,清明節假期是4月3日-4月5日,所以清明節假期第二天是寒食節,清明節前一天是寒食節。   2022清明節哪天是寒食節   2022年寒食節時間是4月4日,農曆三月 ...

是鬼嗎 鬼的忌諱有哪些

  導語:鬼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叫祭祖節、地官節、施孤、齋孤,這個節日的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那麼,大家清楚寒食節是鬼節嗎?鬼節的忌諱有哪些?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寒食節是鬼節嗎   寒食節不是鬼節,鬼節有中西之分,在中國有四大鬼節,分別是清明節,三月三,七月十五(十四),十月初一。西 ...

臘八習俗俗傳說

  臘月最重大的節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臘八節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這項活動來源於古代的儺(古代驅鬼避疫的儀式)。史前時代的醫療方法之一即驅鬼治疾。作為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仍有留存。據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