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通“智”,指有知識的,形容學識豐富;勇,指勇敢的,形容勇敢果斷;賢,有賢能的,代指賢者。以賢勇知一詞出自《禮記》,意為把有勇有智之人作為賢者來看待,即尊重有勇有智的人。《禮記》是研究中國古代社會情況、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它闡述的思想,包括社會、政治、倫理、哲學、宗教等各個方面,其中《大學》、《中庸》、《禮運》等篇有較豐富的哲學思想,共49篇,是戰國以後及西漢時期社會的變動,包括社會制度、禮儀制度和人們觀念的繼承和變化,儒家經典著作之一。
知,通“智”,指有知識的,形容學識豐富;勇,指勇敢的,形容勇敢果斷;賢,有賢能的,代指賢者。以賢勇知一詞出自《禮記》,意為把有勇有智之人作為賢者來看待,即尊重有勇有智的人。《禮記》是研究中國古代社會情況、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它闡述的思想,包括社會、政治、倫理、哲學、宗教等各個方面,其中《大學》、《中庸》、《禮運》等篇有較豐富的哲學思想,共49篇,是戰國以後及西漢時期社會的變動,包括社會制度、禮儀制度和人們觀念的繼承和變化,儒家經典著作之一。
1、“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意思是:把人作為鏡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該句話出自《舊唐書·魏徵傳》。
2、原文:
舊唐書·魏徵傳
作者:劉昫
朝代:晉
嘆曰:“以銅為鑑,可正衣冠;以古為鑑,可知興替,以人為鑑 ,可明得失。朕嘗保此三鑑,內防己過。今魏徵逝,一鑑亡矣。”
3、譯文:
譯文:唐太宗嘆息說:“把銅作為鏡子,可使穿戴之時,端莊齊整;把歷史作為鏡子,可以知道歷朝以來,存亡興替;把人作為鏡子,可以知道自己本身的得失,我曾經保持這三面鏡子,來防止自己的過錯。如今魏徵已經死了,我丟失了一面鏡啊。”
以我酌油知之的意思是憑藉我倒油(的經驗)懂得這個道理。這句話出自《賣油翁》,是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創作的一則寫事明理的寓言故事,記述了陳堯諮射箭和賣油翁酌油的事,透過賣油翁自錢孔滴油技能的描寫及其對技能獲得途徑的議論,說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