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是什麼意思

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是什麼意思

  1、意思是把別人的成敗得失作為自己的借鑑。

  2、這句話是唐太宗對魏徵的評價。唐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直言敢諫的魏徵病死了。唐太宗很難過,他流著眼淚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徵沒,朕亡一鏡矣!”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什麼意思

  意思是把別人的成敗得失作為自己的借鑑。這句話出自《舊唐書·魏徵傳》李世民: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

  提到勸誡,我們一定會想到哪個大臣?唐朝的魏徵。

  唐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直言敢諫的魏徵病死了。唐太宗很難過,他流著眼淚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徵沒,朕亡一鏡矣!”

  “一個人用銅當鏡子,可以使衣帽穿戴得端正;用歷史當鏡子,可以知道國家興亡的原因;用人當鏡子,可以發現自己的對錯。魏徵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鏡子啊。”——這堪稱對魏徵人生價值的最高評價。也有人說和“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意思一樣。

  唐太宗李世民喜聽與善取各種獻議,深諳“兼聽則明,偏信則闇”之理。其直諫大臣魏徵曾上疏數十,直陳其過,勸太宗宜內自省,居安思危,察納雅言,擇善而從。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的意思

  1、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出自《舊唐書·魏徵傳》,意思是把別人的成敗得失作為自己的借鑑。

  2、出處

  《舊唐書·魏徵傳》李世民: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②;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唐〕吳兢《貞觀政要·任賢》


人為可以明得失什麼意思

  1、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出自《舊唐書·魏徵傳》,意思是把別人的成敗得失作為自己的借鑑。   2、出處《舊唐書·魏徵傳》李世民: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   3、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 ...

人為可以明得失這句話說的是誰

  1、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這句話說的是唐太宗。   2、意思是把別人的成敗得失作為自己的借鑑,吸取別人的教訓,可防止錯誤。   3、出自漢代劉昫《舊唐書·魏徵傳》:“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意思是“以銅為鏡,可以端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道國家興旺的道理;把別人的 ...

歷史上人為是誰說的

  唐太宗李世民喜聽與善取各種獻議,深諳“兼聽則明,偏信則闇”之理。其直諫大臣魏徵曾上疏數十,直陳其過,勸太宗宜內自省,居安思危,察納雅言,擇善而從。後魏徵逝死,太宗親臨弔唁,痛哭失聲,嘆曰:“以銅為鏡,可使穿戴之時,端莊齊整;以史為鏡,可知歷朝以來,存亡興替;‘以人為鏡’,可觀人之舉措,以明本身得失,吾常保 ...

唐太宗人為史為全名言

  出處《舊唐書·魏徵傳》李世民: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借歷史上的成敗得失作為鑑戒。   譯文:一個人用銅當鏡子,可以照見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歷史當鏡子,可以知道國家興亡的原因;用人當鏡子,可以發現自己的對錯。   典故:   唐太宗李世民喜聽與善取各種獻議, ...

唐太宗人為的事例急

  唐太宗以人為鏡的事例:   魏徵是隋末唐初著名的政治家,他盡心竭力輔佐唐太宗十七年,始終以諫諍為己任,有時甚至犯顏直諫、面折廷爭,阻止或糾正了唐太宗許多錯誤行為和主張,為“貞觀之治”的形成和鞏固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他去世之後,唐太宗傷心地說:“以銅作為鏡子,可以端正衣冠;以歷史作為鏡子,可以知道國家的興亡; ...

魏徵的人為的內容

  “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沒,朕亡一鏡矣。”出自張昭遠著《舊唐書魏徵列傳》。意思是用銅做鏡子,可以整理好一個人的穿戴,用歷史作為鏡子,可以知道歷史上的興盛衰亡,用別人作自己的鏡子,可以知道自己每一天的得失。寓意別人對自己的客觀評價,即使有時候會有點過激,自己 ...

人為鑑可以得失意思

  1、“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意思是:把人作為鏡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該句話出自《舊唐書·魏徵傳》。   2、原文:   舊唐書·魏徵傳   作者:劉昫   朝代:晉   嘆曰:“以銅為鑑,可正衣冠;以古為鑑,可知興替,以人為鑑 ,可明得失。朕嘗保此三鑑,內防己過。今魏徵逝,一鑑亡矣。”   3、譯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