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特色小吃:醞扎蹄
佛山特色小吃:醞扎蹄
佛山是號稱珠江三角洲的“美食之鄉”。佛山小吃醞扎豬蹄已經流傳一百多年,以老字號得心齋製作為佳品。在佛山菜系中,因接近北方口味,算是另類。頗為大家喜愛。那麼這味小吃是怎麼做成的呢?一起來佛山文化中看看吧。
佛山醞扎蹄有兩種形式,一是用整隻豬手醞制而成;一是用豬腳開皮,抽去腳筋和骨,再用豬肥肉夾著豬精瘦肉包紮在豬腳皮內醞制。所得醞,就是用慢火煮浸。前者製作工序較少,後者製作工序較多,但兩者都為佛山人所喜食。由於後者是用水草扎著來醞制,所以名叫“扎蹄”。
過去佛山一般燒臘店都有製售,但味道好,製法講究,當以“得心齋”為首屈一指。該店創建於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至今已有兩百年曆史。祖鋪原在佛山正埠,即現今永安路的路頭。一向經營燒臘業,(後來醞扎蹄風行一時,另在鋪內設專櫃來售賣)。店主人頗工心計,為了和同業爭生意,別出心裁創制出“醞扎蹄”這一品種來。
其製法不外下面四方面:一是選料,二是醞制,三是調味,四是火候。選料:要選一些嬌嫩的豬手腳,肥肉要選豬脊頭肉(取其爽而不膩),瘦要選精肉,不要帶筋膜。醞制:先將豬手腳刮洗乾淨、開皮,如果制扎蹄,還要抽去豬腳筋和骨,然後放入釜中用慢火醞至八九成熟,取出針刺(針刺是用針在豬皮外邊扎孔。作用是使豬皮膠外溢,吃起來爽口),針刺後,放入釜中再醞,跟著把豬手腳取出放在清水中過冷河。
豬肥肉要用幼沙糖或鹽來醃漬,瘦肉要用油來走油,還要用燒酒、糖來處理。各種原料配備後,把豬肉切成幼薄長條,肥瘦相間包在皮內,外用水草扎住,再放入滷水中配浸。滷水是用花椒、八角等多種調味而創成。過去,滷水中還加入“蛤拐”(青蛙的一種),以提高滷水的質顯。這樣,配製出來的產品,“堪中帶爽、肥而不膩、和味甘香”。
相傳清朝時候,有一位巡撫大人,視察到佛山,時巳深夜,命差役弄些飯萊來“宵夜”,但當時各食店都已關門,差役無奈,只好拍門來得心齋買醞扎蹄。巡撫食而甘之,大加讚賞,以後多次差人來佛山購買,並廣為介紹。因此,佛山得心齋醞扎蹄的名譽,不脛而走。不僅本地人喜歡購食,即外來遊客亦莫不以一嘗為快,很多遊客還購買回去品嚐或饋送親友。得心齋的醞扎蹄遠銷至廣東全省及港澳各地,全盛時期日銷百數十罐,往往供不應求。
調味方面,該店師傅也很講究,他們設有專櫃,由師傅來站櫃檯,製成品放在盆內,用滷水淹著,放在上面,顧客光顧多少,他就切多少,如果外來客人,他必問明攜往何處,有多少路程,什麼時候食用,他就根據這些情況,替顧客調好味,等到吃的時候,味道恰倒好處。後來有些無恥商人,企圖魚目混珠攙奪得心齋的生意,在附近另設一間燒臘店,亦以醞扎蹄來號召,取名“老德心齋”,他以為加一“老”字,顧容自然會慕名而來,但假的還是假的,詭計騙不了人,這種卑鄙行為,徒令人冷齒而巳。
解放後,兩店合講,改名為“新得心”,店址選在昇平路今址。經過公私合營轉為國營商店。營業額一直都佔全市同行業中的首位。最近為了儲存佛山著名土特產的聲譽,恢復了該店的原始老招牌——得心齋。不過這一名傳遐邇的名產品,卻因種種原因,巳停產了多時。報近市食品公司為了貫徹黨中央提出“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工作上來”的指示,同時為了豐富人民的生活,動員得心齋職工恢復製作這一傳統名產品。不久的將來,這一名馳遠近、臉炙人口的佳饌,重新與群眾見面。
產自明溪的特色小吃:客秋包的來歷
在世界各地不同國家不同城市都有著非常多的地方小吃,整個世界的常見食材也就這麼多,而在這些常見的食材中保留自己當地特色,還有著美味口感的小吃已經是不多了。許多地方都放棄了自己的當地小吃做起了其它地方的小吃,這也是導致許多地方小吃不正宗的根本原因。
那麼,本期一起了解福建小吃客秋包的來歷。
客秋包即蕨須包,是明溪縣傳統的漢族名點。將煮熟的菜芋去皮後搗爛,與蕨粉(地瓜粉、木薯粉)揉和,以水粘手即可捏成薄胚。餡則因料異,多用香菇、紅菇、冬筍、蝦肉、乾貝、精肉、豆芽、韭菜、蔥、蒜、豆腐乾等,包成菱狀、蒸、煮皆宜。熟後醬油、味精、豬油。具有皮薄餡、滑嫩易嚼、鮮美不膩、四季皆宜的特點。
明溪客秋包採用純手工,用芋頭和麵粉等製作,可以用各自餡來包裹在客秋包裡面,從而更加提升了客秋包的口感。在招待客人和過年過節的時候,這道客秋包都是桌上的亮點。
客秋包十分耐煮,也耐存放。煮熟的客秋包吃不完,放到第二天,吃起來乃是柔韌有餘,有滋有味,而水餃、餛飩之類的東東,別說放到次日,就是稍稍擱置一回兒,麵皮也漲得浮泡氣腫的。明溪人的勤勞,對吃的講究,對生活的熱愛,使客秋包這項偉大的發明誕生了。
說起客秋包的由來,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明溪隸屬汀州府。清朝時汀州人官遜鋒在蘭州做官。山芋在蘭州一帶稀少,被當地人看作食物中珍味,胃口大開。事後有人背後對官遜鋒評頭論足,說他宴席間粗魯貪吃。這話被官遜鋒手下的人聽見了並轉告官遜鋒。
官遜鋒聽後,笑著說,芋子在我們家鄉是粗糧,多得很,因為多年在外未吃,故而席間多吃些。後來官遜鋒返故鄉省親,特意邀請兩位蘭州鄉紳來汀州歸化(現明溪縣)做客。兩位來客看到歸化家家戶戶都儲藏許多芋子,才恍然大悟。官遜鋒吩咐友人多燒製芋子款待客人。
友人不斷更新花樣,燒製各式可口的菜餚,其中客秋包皮色似玉,形如半月,內包以豬肉、香菇、大蔥調製的餡心,別具一格,讓來客大飽口福。此後,客秋包便在明溪客家山鄉逐漸傳開,現在是人們逢年過節和宴客的必備佳餚。但最佳的應數明溪的客秋包。
【結束語】雖然客秋包是明溪的特色小吃,價格便宜並且非常實惠,不過要想吃到正宗的客秋包也是不太容易的,小編在此還是建議去明溪的一些傳統店鋪吃這個小吃。
廣東特色小吃:腸粉的由來
現在在各地應該都吃的到腸粉了,這是屬於廣東的特色小吃。而且又很符合大眾享用。又美味。對於這種小吃,當然小編是百吃不厭了,那麼你在吃它的時候瞭解過它的由來嗎?想了解的話一起往下看吧,看看廣東文化中有多少好吃的。
腸粉是廣東的一種特色小吃,也是當地大小茶樓、酒家早茶夜市的必備之品,它具有白如雪、薄如紙、油光閃亮、香滑可口等特點。各位請注意,這腸粉不是粉腸,粉腸指的是豬腸子,一般用來煲粥,名曰粉腸粥。不過腸粉也和豬腸扯得上一點關係,那就是它形似豬腸。
腸粉的稱呼還有很多——“拉粉”、“卷粉”、“捲筒粉”、“布拉蒸腸粉”,因為早市銷量大,多數店又供不應求,人們常常是排隊候吃,因此又被戲稱為“搶粉”。因為廣東盛產水稻,腸粉店遍佈廣東大街小巷
腸粉製法不是很複雜:將米漿澆在特製的多層蒸格里或棉布上,放上豬肉、魚片、蝦仁、牛肉和叉燒肉等餡料,蒸熟後用刮刀刮下來或再捲成長條,接著切段裝碟,澆上豉油汁即可食用。不加餡的稱為齋腸粉;米漿中加有糖的則稱為甜腸粉;加了餡料的則在腸粉前面加上主料名稱,如牛肉腸粉、蝦仁腸粉。
長春特色小吃:雪衣豆沙
雪衣豆沙是長春飲食文化的重要招牌,富含吉菜文化,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上個世紀90年代,在長春這座城市,無論是老人、還是小孩,都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雪衣豆沙,形似棉桃,砂糖似片片雪花,極富情趣,口感香甜。
雪衣豆沙——已有百年曆史,頗受遊客歡迎。主要原料是紅豆、雞蛋、白糖等。形狀園團,色澤潔白、吃前撒上 ...
安康特色小吃:炕炕饃
炕炕饃原名扛炕饃,又叫芝麻饃,是陝西安康的特色風味小吃。炕炕饃據探究有著多年文化歷史,是一種老少皆宜的食品,現已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下面,就一起來小吃文化大全中尋找答案吧。
漢陰炕炕饃是怎麼來的呢?據傳,明成化年間由關中三原縣遷漢陰西壇的溫氏,善作麵食,有一年要送子赴京趕考,為備乾糧發麵烙饃,溫母 ...
一定要嘗的煙臺特色小吃:天鵝蛋
大家你知道什麼是天鵝蛋嗎?大家的第一反應就天鵝的蛋,要是這樣你就錯了,不是所有叫天鵝蛋都是天鵝所下的蛋哦。今天我們就去看看在煙臺文化中著名的特色小吃,看看別人家的天鵝蛋。
天鵝蛋,並不是鳥類天鵝的卵,而是軟體動物簾蛤科的紫石房蛤。它的貝殼形態酷似天鵝蛋,故而命名。
煙臺天鵝蛋是煙臺沿海名貴海產品之 ...
品味土族特色小吃:哈力海
世界上文化是色彩繽紛的,雖然有很多的不同,但是相互的尊重使這些不同變成了美好,在咱們國內就有非常多的民族,土族就是其中之一,有非常多講究的食物,哈力海不知道你聽過沒有,非常的具有特色,本期土族文化為你解析。
土族主要聚居在青海省互助、民和、大通等縣,其餘散居在樂部、門源和甘肅天祝等地。土族自稱“蒙古勒 ...
佛山著名小吃:平洲福肉餅
飲食是為養肉體。讀書是為養心靈。飲食若專牢守一種,必要生病。讀書若牢守一派,必要發顫。在我國吃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從吃也可以延伸到各個方面的哲學道理,也因為我國的歷史悠久才有這麼濃厚的底蘊,本期佛山文化為你介紹平洲福肉餅。
平洲福肉餅是廣東省佛山市著名的漢族小吃,屬於粵菜系。相信佛山很少人知道有這個 ...
漳州特色小吃:滷麵
如果去到了漳州,不來一碗香噴噴熱乎乎的滷麵,那是對不起你自己的舌頭和肚子。漳州地處“閩南金三角”,是著名的“魚米花果之鄉”,滷麵又是帶有濃郁的漳州文化,來吧,跟著小編了解一下。
漳州滷麵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漢族名點,屬於閩菜系。據說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南方的主食是大米,所以麵食應該是公元686年建郡 ...
去東莞必點的特色小吃:糖不甩
東莞是一個盛產美食的地方,在東莞文化中有那麼一種特色的小吃—糖不甩,這個小吃已經流傳到各個城市。如果來到東莞吃小吃,那就必點糖不甩了,保證你不會帶著遺憾走的。趕快來了解糖不甩的做法吧!
糖不甩又名如意果,是廣東地區漢族傳統名點,屬於粵菜甜點。口感絕對是酥滑香甜、醒胃而不膩、味香四溢、老少咸宜。是湯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