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石灣鎮河巖鄉有間金花女菩薩,逢農曆四月十七 為“金花誕”。
傳說這位女神主宰人間生育,是賜子之神,老百姓尤其是缺兒少女者,禮奉極為虔誠,平時香火不斷,逢金花延日更為熱鬧。
是日清晨,來自佛山、南海四鄉的醒獅隊接踵而至,爭先恐後地入廟,以取得好運,求人丁興旺。廟廳中高掛著一個精製的花燈,燈壁四周裱上剪紙畫圖:“仙姬送子”、“八仙賀壽”、“ 郭子儀祝壽”、“哪吒鬧東海”等。燈面四周懸掛著無數紅色白色的彩紙帶,專供求子的人採摘,要求生男孩者摘白帶,求生女孩者摘紅帶。供品也一樣,所以門前白魄花果生意特別興隆。葡萄子未成熟,青綠嫩小,因結子從,應了多生貴子之兆頭,也很搶手。
廟中香菸繚繞,燈燭輝映,善男信女輪流跪拜,口中唸唸有詞。求籤問卜的敲擊聲、稟神聲、諮詢解籤聲、廟前叫賣聲、醒獅鑼鼓聲響成一片,廟祝幫助香客忙得不亦樂乎,綵帶、香油錢源源而進。
善男信女回家時,一般帶回兩樣東西:一是紅白綵帶供在祖物神位前,保佑早生貴子;一是籤文,希望日後能夠兌現。民間年間,金花古廟香火經年不斷。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它的隆重氣氛及意義僅次於春節,以至於五湖四海每個中華民族的子孫和僑居海外以及流淌著中華民族血脈的後裔都很注重這個節目。作為中華民族大家庭成員之一的布依族,對“中秋節”又增添了另一個更具民俗內涵的節目意義———“送瓜崽”。
在二十世紀中葉,布依族居住的地區由於大多數都地處偏遠山區。遠離城鎮,缺醫少藥,生育環境和居住條件都很差,生養的孩子成活率很低,很多這樣的家庭在“中秋節”到來之前,布依族村寨的寨老就組織寨鄰給這些孩子難以成活的夫婦送“瓜崽”。第一步首先由寨老物色好“瓜崽”,所物色的“瓜崽”並非是真正很小的瓜崽崽,而是生長在田間地頭的一種特型瓜科,它必須是長型的,活似一隻小木桶,放睡下形態就更活像一個嬰兒睡在床上,布依族稱之為桶型瓜,但瓜的外型一定要熟黃,這才是最佳的“瓜崽”候選瓜種。
尋訪到哪家有這種瓜以後,還要舉行隆重的送瓜儀式,像辦喜事似地請酒宴。尋訪到瓜後不能隨便亂摘,要選熟黃,壯實,瓜紋線路很深的瓜,瓜的色澤要深金黃的,還推選人丁興旺,至少是三代同堂人家的瓜,送瓜時瓜主不能參與,這家知道後要裝著若無其事地選中哪家的瓜,寨鄰們都很樂意為此奉獻。
第二步是尋訪到“瓜崽”後,就要將這一好訊息告訴接受“瓜崽”的人家,說“中秋節”大夥給你家送“瓜崽”來,到那天你們不要走哪裡去,在家等我們———迎接“瓜崽”。
這戶人家接到寨老說大夥要給他們送“瓜崽”這一喜訊後,就要開始為迎接“瓜崽”忙碌開了,要為“瓜崽”製做背後的衣物,要磨豆腐備辦酒席,到時候要做夜宵款待送“瓜崽”的寨老以及知曉前來慶賀的寨鄰們。
第三步就是“中秋節”的晚上吃完晚飯,寨老就組織兩面幫人分工作,一幫人陪著一位德高望重兒孫滿堂男摘瓜手到地頭去把“瓜崽”偷來,一幫人準備鑼、鼓、鈸、嗩吶等樂器在進寨大朝門等著,等到地裡偷瓜的人將“瓜崽”悄悄背進寨子的朝門裡的時候,由背“瓜崽”的人在前面學著孩子哭,一幫人有的學著哄孩子說:“別哭了,我們送你回家,就要到家了。”大家吹吹打打,熱熱鬧鬧地向接“瓜崽”的人家走去,進門到家後大家就說:“我們幫你家把迷路的‘瓜崽’送回來了。背瓜的人徑直朝房間走去,些時女主人已在床邊等著,幫背瓜人將“瓜崽”解下來給“瓜崽”穿上新做的衣物,用包單包在襁褓中,大家就嬉鬧一陣抱給“瓜崽”夫婦二人背,又有人在背後裝成小孩的哭聲,“瓜崽”的母親及在場的人們就拍著背扇誆哄背上的“瓜崽”“不要哭,媽媽揹你等”,約半小時後,就說“瓜崽”睡著了,放他到床上睡覺,並給蓋上被子。“瓜崽”的母親隨即和知情前來幫忙的鄰居一起做夜宵宴款待送“瓜崽”回來的寨鄰和前來慶賀的人吃,大家一起盡興地喝酒划拳,送“瓜崽”儀式才算結束。待“瓜崽”在床上陪這對夫婦睡上三天三夜後,接受“瓜崽”的夫婦才將此瓜洗淨來煮吃。此後,這對夫婦生育的孩子就叫“瓜崽”。但奇怪的是,但凡接受“瓜崽”後生育的夫婦,生下的孩子都是男孩。
早生貴子的祈求和祝福早已洋溢於婚禮之中 。舊時,婚後的女子,常由家中年長女眷帶領前往寺廟,參拜神佛,祈求神佛早賜子嗣。
眾神之中,掌管生子的神據說是"註生娘娘",又稱"送子娘娘",舊時廈門城隍廟、東獄廟都有祭祀。神像安詳端坐,懷抱娃娃 。求子的女子擺上香果供品,拈香跪拜禱告,請求"註生娘娘"賜子於她。然後"搏籤",求得"吉籤",表示"註生娘娘"已願賜子於她,即起身將事先準備好的小衣裳給"註生娘娘"懷中的娃娃穿上,然後再拜 。據說無不靈驗的。這當然是迷信。得子後,還要來拜謝,奉之以油飯、雞、酒。因此,香火十分旺盛。
除了向"註生娘娘"求子外,人們還廣泛地向各自信奉的各路神佛求子,天公、土地公、觀音媽、保生大帝、媽祖婆等,都是求子膜拜物件,全然不顧他們分工司掌,各有專業了。
求神賜子不拘時日,隨時可以進行,但要虔誠恭敬。華燈初放之時,街上已是人海人潮,平時難得露臉的小媳婦們,穿上新衣,髮髻上綴滿美麗的鮮花,打扮得花團錦簇,由家中姑娘簇擁著到寺廟觀燈 。人家觀燈,不是遠看就是近看,她們卻一群群地往燈下擠,在一盞盞姿態萬千、大放光明的花燈下擠來鑽去,人面燈花相映,真叫觀燈的不知是看燈好還是看人好 。年長的觀者臉上露出了含蓄、讚許的微笑,頑皮的孩子們卻隨口喊道;"鑽燈腳,生男芭!鑽燈腳,生男芭!"一語道破天機,觀者大笑,姑嫂大喜,簇擁著臉紅心跳的小媳婦再往別處花燈腳下鑽去 。這就是廈門的"鑽燈腳"求子風俗。"燈"與"丁"在廈門話裡是諧音,世俗認為鑽燈腳就能添丁 。心中的願望經由人們之口大聲喊出,便具有了祝賀的意義和代己向燈神求子的"意義",那是求之不得的大吉大喜。而已,喊的人越多,小媳婦和姑嫂們不僅不以為是非分的調戲,反而越高興;沒人喊,反而敗興 。大庭廣眾之下,不惜拋頭露臉,為的就是這一句"鑽燈腳,生男芭"啊!
現在的新婚女子,也有求神拜佛、鑽燈腳的,但更多的是求助於婦科大夫。註生娘娘神殿早已譭棄。大庭廣眾之中也沒有了"生男芭"。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這些求子的風俗,都表達了人們對美滿生活的追求和憧憬,摒棄其中的迷信成分,餘下的便是古老的美麗的故事了。
送子娘娘和送子觀音不是一個人,送子娘娘是中國民間宗教信仰中掌管生子的神(道教)。送子觀音是民間崇拜的佛教神祗。
送子娘娘:又稱送生娘娘、註生娘娘,金花夫人。相貌端莊慈祥,具有無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間災難。在人們遇到災難時,只要念其名號,便前往救度,所以稱送子娘娘。送子觀音又稱註生娘娘,觀音 ...
1、《送子天王圖》為吳道子的紙本手卷,縱三十五點五釐米,橫三百三十八點一釐米,傳為宋人摹本。圖又名《釋迦降生圖》,乃吳道子根據佛典《瑞應本起經》繪畫。
2、原因:作品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其中的內容。
《天王送子圖》又名《釋迦降生圖》描繪了佛祖釋迦牟尼降生為悉達王子後,其父淨飯王和其母摩耶夫人抱 ...
滴水之恩將湧泉相報,善良的人總能得到上天對他的恩賜。在西塘鎮小桐圩東側,連線朝南埭街,有一座三孔石板橋,名叫“送子來風橋”。接下來本期民族文化小編要為大家講訴的這個故事,就是這座橋的背後的故事。
很久以前,這裡並沒有橋,寬闊的河面上,水流湍急,只有一條渡船,搖渡船的是一對中年夫妻,他倆不管酷暑寒冬和白 ...
眾所周知,在古代如果久不懷孕,古代的婦女都會去寺廟求“送子娘娘”,祈求賜予子嗣。而大家所不知道的是,在仡佬族,人們並不去寺廟求“送子娘娘”。在仡佬族有個習俗“送子俗”,人們用“送瓜瓜”、“送龍寶”、“送菩薩”,來祈求子嗣。這一習俗,在仡佬族文化中有著重要的意義,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仡佬族的“送子俗”是怎麼個 ...
1、送子天王圖是吳道子畫的,吳道子(約680年—759年),又名道玄,唐代著名畫家,畫史尊稱畫聖。漢族,陽翟(今河南禹州)人。約生於公元680年(永隆元年) ,卒於公元758年(乾元元年)前後。少孤貧,年輕時即有畫名。曾任兗州瑕丘(今山東滋陽)縣尉,不久即辭職。後流落洛陽,從事壁畫創作。開元年間以善畫被召 ...
很多人認為兒子是能夠繼承香火之人,所以在農村或是一些地區,很多人都希望自家能夠擁有一個大胖小子。但是很多人在求子的過程中,卻總是沒有懷孕,或者一直生女兒,所以希望能夠透過一些方法保佑自己可以生一個可愛的兒子。觀音是救世之人,是世界萬千百姓的信仰,也是法力無邊之人,所以現在非常多人都希望能夠透過觀音送子。
...
送子天王圖是吳道子所畫,它又被成為是釋迦降生圖,是吳道子根據佛教經典創作而成。吳道子又被稱為畫聖,擅長佛道、神鬼、人物等等,在壁畫創作上首屈一指,備受後人推崇。
送子天王圖是誰作的
送子天王圖是我國唐代繪畫大師吳道子所畫,是其代表作之一。送子天王畫又被稱為“釋迦降生圖”,是吳道子根據佛教經典《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