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佛教基本教理之一:佛教四諦是什麼

佛教基本教理之一:佛教四諦是什麼

  當一個人能夠成功說服你的時候,那也是證明了道理的正確,在選擇了一些事物的時候你也一定是透過道理分清了事物好壞,佛教四諦也是佛教中的道理。

  那麼,本期佛學入門深度解析佛教四諦。

  還想了解》》四諦和十二因緣關係

  苦諦:人生如同苦海泛舟;集諦:苦從何來;滅諦:滅盡造成痛苦和煩惱的原因;道諦:正確駕馭人生之舟,脫離苦海,到達幸福的彼岸。

  “佛教四諦”是佛教的基本教理之一,分別指的是苦諦、集諦、滅諦、道諦。諦即真理的意思,因此四聖諦也就代表著佛教對於凡塵以及修行的基本觀念,代表著對我們萬千世界的真理看法。

  苦諦,即眾生皆苦,不論是天上的天道眾生,還是我們人道生靈,以及地獄的受難眾生,享福或者受苦的,其本質都是苦的,故而在六道中,就不能免於因緣聚合,輪迴無休,一切無常。苦諦之後是集諦,即探索苦的原因。

  眾生皆苦,則去探尋苦的原因。即眾生有執,有分別相,有執則有住,有住則有滅,五蘊纏身而不知,故此種種因緣生,一切無常起。探尋原因後則開始實踐解決之道,即滅諦。滅者,斷除執念,無有分別,滅除煩惱,而增菩提。

  此滅諦亦是修行之法,是從苦諦集諦之後開始按照佛法修行的第三階段。最後是道諦,道者,即是明心見性,得證菩提,現大涅盤,得無上果,無生無滅,不增不減,寂靜無為,即得大圓滿正果。四聖諦文字雖短,卻攬擴了佛法修行的四大階段,因此成為諦,是十分重要的基礎理論。

  佛教以無常和緣起思想反對婆羅門的梵天創世說,以眾生平等思想反對婆羅門的種姓制度,以“四諦”、“八正道”、“十二因緣”等為基本教理,主張依經、律、論三藏,修持戒、定、慧三學,以斷除煩惱成就佛果為最終目的。

禪宗五家七宗之一:佛教法眼宗由來

  佛何在,佛在天外天,世間有瑣事千千,哪一樣入得了法眼?佛教就是這麼的脫凡超聖,他們不會為了一點小事而跟人斤斤計較。本期佛教文化將為你介紹禪宗五家七宗之一的佛教法眼宗,介紹它的由來。

  法眼宗中國佛教禪宗五家之一。五代文益禪師所創。源出南宗青原一脈。文益圓寂後,南唐中主李璟諡為“法眼大禪師”。後世因稱此宗為“法眼宗”。宋初極盛,宋中葉後衰微。法眼宗是中國佛教禪宗“五家七宗”中最後產生的一個宗派。它歷經文益(885—958)、德韶(891—972)、延壽(904—975)三祖,活躍於唐末宋初的五代時期。作為宗派,法眼宗的傳承歷史不長,但是,它的幾位祖師都是吳越地區學修並重的高僧。法眼宗祖庭為南京清涼寺。

  中國佛教禪宗五家之一。五代文益禪師所創。源出南宗青原一脈。盛於宋初。

  法眼宗法眼是一位神秘論者,不過他的神秘不是在於自然和宇宙的不可知;而是在於其生生不已。雖然他對華嚴的造詣頗深,尤其精於六相的原理和解釋,但他卻不認為現象界和實體界是同一的,因為實體是離一切相的。

  在他眼中實體是空的,他和學生永明道潛的一段對話中便特別說明了這點。某次他問道潛曾看什麼經,道潛告訴他曾看《華嚴經》,於是他便說:“總、別、同、異、成、壞等六相,在華嚴經中是屬於那個部分”?

  道潛回答說:“是在該經的十地品中,照理說:出世和世間的一切法都具有六相”。

  法眼又問:“空是否還有六相呢”?

  這話問得道潛懵然不知所對。接著法眼又說:“如果你問我這個問題,我會告訴你”。

  道潛便依照他的話問:“空是否也具有六相呢”?

  法眼立刻回答說:“是空”。聽了這話,道潛恍然大悟。高興得不禁雀躍,向法眼行禮道謝。於是法眼又問:“你是怎樣瞭解”?道潛立刻回答說:“空”。法眼便大為讚許。

  “法眼四機”為禪宗中之法眼宗指導學人所用之四種機法。(一)箭鋒相拄,謂師家之接化,針對學人上中下等各種機根而彎弓投矢,機鋒相當,接化與領受之雙方,緊密相契,無有間隙。(二)泯絕有無,謂令學人超越有與無二元對立之分別見解,而不令執著於父母未生以前之自己。(三)就身拈出,謂佛性真如原本即顯現於世間各種千差萬別之現象界中,師家遂藉此種具顯於人人眼前之現成佛性,信手拈來,一一皆可隨緣點化。(四)隨流得妙,謂師家依學人根器,靈巧運用接化之機法,而令學人體得佛性之殊妙。

  “般若無知”、“一切現成”的法眼宗風。法眼宗的宗風,簡明處似雲門,隱密處類曹洞。其接化之語句似頗平凡,而句下自藏機鋒,有當機覿面而能使學人轉凡入聖者。

  《五家參詳要路門》說:法眼宗先利濟。直論箭鋒相拄,是其家風。一句下便見,當陽便透。隨對方人之機宜,接得自在,故說為先利濟。《人天眼目》卷四曰:法眼宗者,箭鋒相拄,句意合機;始則行行如也,終則激發。漸服人心,消除情解,調機順物,斥滯磨昏。

  此亦先利濟的意思。《歸心錄》說:法眼宗風,對症施藥,垂機順利,掃除情解。又《五家宗旨纂要》說:法眼宗家風,則聞聲悟道,見色明心。句裡藏鋒,言中有響。三界唯心為宗,拂子明之。

禪宗五家七宗之一:佛教雲門宗歷史

  大慧普覺禪師說:“昨日夢說禪,如今禪說夢。夢時夢如今說底,說時說昨日夢底。昨日閤眼夢,如今開眼夢。諸人總在夢中聽,雲門復說夢中夢。”本期佛教文化將為你介紹佛宗五家七宗之一的雲門宗的歷史。

  雲門宗是禪宗五家七宗之一,因開山祖師雲門文偃禪師(864—949)而得名,略稱雲宗,屬南宗青原法系。文偃住韶州(廣東)雲門山光泰禪院,後唐長興元年(930)以後,大振禪風,因取其山名宗。文偃初參睦州道明,後謁雪峰義存得宗印。道明之宗風峭峻,不容擬議;雪峰之宗風溫密,可探玄奧;文偃得此二風,更自發揮獨妙之宗致,故機辨險絕,語句簡要,如電光石火,而每有千鈞之重。素有“雲門天子”、“臨濟將軍”、“曹洞土民”之稱。雲門宗祖庭位於廣東韶關雲門寺。

  雲門宗以雲門文偃864~949為宗祖,屬青原法系。文偃住韶州雲門山光泰禪院,後唐長興元年930以後,大振禪風,因取其山名宗。雲門文偃的得法弟子中,法系較為興盛的是德山緣密、雙泉師寬、香林澄遠、洞山守初等。

  雲門弟子中最上首者為香林澄遠,接引學人完全繼承了雲門風格。香林澄遠下有智門光祚,光祚門下得法者甚眾,有雪竇重顯等。雪竇重顯大振宗風,中興雲門,使雲門宗在北宋盛極一時,同時也開始與其他宗派相融合。雲門宗透過香林一系而延續到了南宋。到了元初,其法脈遂湮沒無聞。一宗法脈僅延續了二百年,這主要是由於其機鋒險絕,不容擬議,無路可通,非上等根機者難以悟入的緣故。

  雲門宗宗風陡峻,以簡潔明快、不可擬議的手法破除參禪者的執著,返觀自心。雲門宗既不像臨濟那樣棒喝峻烈,也不像曹洞宗那樣丁寧綿密,而是以激烈言辭,指人迷津,剿絕情識妄想。《人天眼目》卷2雲:“雲門宗旨,絕斷眾流,不容擬議,凡聖無路,情解不通……孤危聳峻。”雲門曾作頌示學人:“雲門聳峻白雲低,水急游魚不敢棲。入戶已知來見解,何勞再舉轢中泥。”

  充分表露了雲門聳峻、機用迅疾、不容擬議的特性。禪林中往往以“雲門天子”、“雲門一曲”表示雲門宗風。雲門曲原為華夏古曲,曲調艱深,歌者難詠唱,聞者難領受,禪林遂用來轉指難於理解的雲門宗風。雲門宗接化學人,猶如天子的詔敕,一次即決定萬機,不得再問,令人毫無猶豫之餘地,因而又有“雲門天子”之稱。

  雲門宗的要義與菁華集中體現於“雲門三句”。

  文偃曾示眾:“函蓋乾坤,目機銖兩,不涉世緣,作麼生承當?”眾人無對,遂自答:“一鏃破三關。”“函蓋乾坤”指絕對真理遍佈天地之間,函蓋整個宇宙;“目機銖兩”指師家為斷除學人煩惱妄想,超越語言文字,促使學人內心頓悟;“不涉萬緣”,指師家應機說法,施行活潑無礙的化導。後來雲門法嗣德山緣密汲取雲門三句精髓,改其語為“函蓋乾坤”、“截斷眾流”、“隨波逐浪”,禪林或稱為德山三句。

  由於它廣為雲門宗禪人所用,因此習慣上仍稱為雲門三句,並被譽為雲門劍、吹毛劍。對“雲門三句”的內涵,呂澄先生以法眼文益的《宗門十規論》“韶陽則函蓋截流”為出發點,從理事關係上來加以說明,認為雲門三句中,重要的是前兩句,即函蓋乾坤、截斷眾流,指出韶陽將函蓋喻為理,將截流喻為事,“作為理是普遍的,合天蓋地;從每一事上看,即如截流只是一個斷面,因此,理就是整個,事就是斷面。”

  實際上,雲門三句是一個內在聯絡的有機整體,並無主次之分。對於理解雲門宗禪學思想與禪詩美感特性,雲門三句的每一句都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


佛門威儀佛教如何秀大威勢

  佛門四威儀,出自菩薩善戒經。這四威儀是我們生活中的一種非常重要的禮儀,如果你能夠自律,做到這四威儀的話,那你就能獲得非常好的健康身心,還能很好地防病。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到佛教禮儀中瞭解一下吧。   四威儀,出自菩薩善戒經,謂修道之人,心不放逸,若行若坐,常在調攝其心,成就道業。雖久於行坐,亦當忍其勞苦, ...

佛教經典經書之一圓覺經多少字

  對於宗教文化,存在著很多很有用的道理,只要理解它的字字句句就一定能懂得很多生活上能夠用的上的道理,本期佛經大全,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佛教經典經書之一:圓覺經多少字,看看是否如你所猜測的一樣。   《圓覺經》在13000—14000字之間(含標點)。   《圓覺經》,佛教大乘經典,一卷,唐·罽賓沙門佛陀多羅 ...

佛教經典經書之一藥師經的作用

  對於任何一個宗教,我們都應該非常的尊重,每一個宗教的文化不同,而且每一個宗教也都有各自的經書,那麼在佛教文化中,就有佛經大全。本期佛經大全,就要來講述,佛教經典經書之一:藥師經的作用。   一:藥師法門以讀誦《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念藥師咒,念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為根本,法門殊勝。修藥師法門的人切 ...

佛教經典經書之一大乘起信論多少字

  對於佛教的很多故事,經書等等,大部分人都並不是很瞭解,也基本都看不懂,所以就不會去更深入的瞭解,那麼在佛經大全中,佛教經典經書之一:大乘起信論多少字。這個你瞭解過嗎?讓我們一起往下看看吧。   全書分因緣分、立義分、解釋分、修行信心分和勸修利益分五部分,把大乘如來藏思想和唯識說結合為一;闡明“一心”、“二 ...

僧人須知南傳佛教基本禮儀

  都知道,佛教中的規矩,禮儀是有很多,面對不同的佛祖有不同的禮儀,不同的佛教類別也是有不同的基本禮儀。那麼你知道南傳佛教的基本禮儀是什麼樣的嗎?本期的佛教禮儀帶你去了解南傳佛教基本禮儀。   還想要了解》》合十問訊的學問   禮敬三寶   一、禮佛:入佛寺、禪修中心、精舍、塔,應至佛殿禮拜,行合掌禮或三拜禮 ...

佛教文化詳解佛教劫指的是哪些劫數

  前世的因註定了來世的果,當我們找一位大師算命的時候,總是會告訴你命中有劫又或者是最近有一劫。那麼劫又是什麼呢?佛教中的四劫指的是哪些劫數?   那麼,本期佛教文化一起了解吧!   還想了解》》正確的拜師父儀軌   也稱“四劫迴圈”、“四劫連環”。術語。對局中同時存在四處有關全域性勝負的劫。通常由兩組連環劫 ...

佛教文化詳解佛教果是哪

  “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則是佛教的主要理念,引導世間萬物解脫束縛走上輪迴的道路。佛教證悟中也分為小乘的果位與大乘的佛果,佛教四果是哪四果?   那麼,本期佛教文化一起了解吧!   還想了解》》佛教說的一劫是多少年?   四果指南傳佛教的四種果位不同,快者三生,慢者則六十劫方可覺悟證阿羅漢果,證悟的果位有: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