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佛教講什麼是因果

佛教講因果的句子

  1、終日不離一切事,不被諸境惑,名自在人。

  2、菩薩觀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國。

  3、佛法在日用處,吃茶吃飯處,語言相問處。

  4、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5、不見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時時現前,煩惱塵塵解脫。

  6、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7、悟心容易息心難,息得心緣到處閒。

  8、何事何物都有其意,何人何境都有其界,冥冥之中因果迴圈,暮光之城頃刻全傾。

  9、當時年少,以為路見不過橫袖一掃。後來世情如潮,越是爭高,越是因果迴圈來找。

  10、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佛教講什麼是因果

  因果,是佛法基本定律,主張今生的善惡業,可以引生未來世的善惡果報反作用到自身,佛門中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度波羅蜜的修行皆是基於深信因果,但又不同於宿命論。古語有云: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因果的觀念也早已深入“以善為本”的中華傳統文化。有情眾生每一世的意識心都是生滅的,但是因果律的成立和運作,是基於實相心如來藏是不生不滅的。

佛教講的慧光是什麼意思

  佛教語。謂能使一切明澈,破除黑暗的智慧之光。也指一位大師,聖沙彌。慧光俗家姓楊,定州長蘆人,十三歲隨父至洛陽,從佛陀扇多出家,時人稱之為聖沙彌。初習律部,四年後講摩訶僧祗律。菩提留支與勒那摩提譯出《十地經論》,慧光參照梵本,悟其奧旨,在相州南部弘揚地論,以勒那摩提學說為宗,形成相州南道派,慧光為該派初祖。北魏末,於洛陽任國僧都,後奉召入鄴城,改任國統,東魏天平四年(五三七)示寂於鄴城大覺寺。


佛教的六親眷屬都是那些親人

  六親指:父、母、兄、弟、妻、子 。其實,歷史上“六親”有特定的內容,其代表性的說法有三種:   一據《左傳》說,父子、兄弟、姑姐、甥舅、婚媾及姻亞。   二據《老子》說,以父子、兄弟、夫婦為六親。   三據《漢書》說,以父、母、兄、弟、妻、子為六親。後人比較贊同第三種說法,因為此說在血緣和婚姻關係中是最親 ...

佛教陰氣重是什麼原因

  佛教裡沒有“人身上陰氣重”這一說法。佛陀為眾生,破除一切執著,解除一切纏縛,積極倡導“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佛教又怎麼會用“人身上陰氣重”這一說法,“人身上陰氣重”是一些附法外道的說辭。一些打著佛菩薩的幌子,為人消災治病的巫師們,常用“陰氣重”一詞,指附著在人身上的其他生命的資訊。 ...

佛教的五堂功課是指什麼

  佛教背誦的五堂功課指:1、楞嚴咒;2、彌陀經;3、八十八佛懺悔文;4、大悲咒十小咒;5、蒙山施食。另一說指:上殿、過堂、出坡、坐禪、誦經。   近代漢地寺院通行的日常課誦“五堂功課”,是明末逐漸統一起來的。因為佛教在元代相當雜亂。明初稍加整頓,各寺的日常行事各各不同。其後逐漸統一,成為定規,就是每日上早、 ...

佛教的意根是什麼啊

  意根,六根之一︰指知覺器官所有的知覺能力,亦即掌管知覺作用的心。在十八界中名為意界或意根界。依《俱舍論》卷一所述,此意根雖非離六識而另有其體,但十八界中所以另立意界,是因前五識是以眼等五根為各自之所依,第六意識別無所依,為成此依故說意界。但俱舍等小乘家不許六識俱轉,因此,六識中的任何一識起時,是以無間滅的 ...

如何理解佛教因果理論

  因是能造作、產生一定後果的原因,果就是由一定原因產生的結果。由佛教的緣起論產生了因果理論,因果理論是佛教輪迴解脫理論的基礎,隨著佛教的發展而對因果理論產生了不同的看法。因果律指出: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佛教認為任何事物都可能成為因,也可能成為果,沒有絕對的因,也沒有絕對的果。佛教所講的因,有時與緣並用且有一 ...

佛教的空性是什麼

  佛教講的空性是世間萬事萬物都是有生就有滅的,只有自己的本性是永恆不變的。空性可以是一個詞,也可以是兩個詞。空:萬事萬物為空,形相物質為空,五蘊為空。性:真實不變的本性,真正的自己。 ...

佛教的是什麼

  主要原理是因緣、般若、唯識,三者又是一體。   實修的總綱只需要記住八個字:斷惡修善;自淨其意。   佛教誕生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參考佛誕)。西方國家普遍認為佛教起源於印度,而印度事實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聖地”形象。   這使得很多人產生佛祖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