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寓言故事:貪小便宜
佛經寓言故事:貪小便宜
在生活中,有非常多人喜歡佔小便宜,以為不佔就吃虧的感覺,這樣的生活實在太拼了,其實愛佔小便宜必吃大虧,佛家的故事其實就告訴過我們這樣的道理,但是你知道這個寓言故事是怎麼舉例的嗎?本期佛經故事為你解析。
有一則有趣的現代故事,有一鄉下的青年,因為牙齒壞了,來到街市尋找牙醫欲拔掉那顆壞牙。問醫帥說:拔一顆牙齒要多少錢?牙師說:一顆五百元,拔兩顆即八百元。
青年想雖得跑一趟街市,只拔一顆浪費時間和金錢,既然拔二顆比較便宜,就拔二顆省得再跑一趟又省錢。所以就拔了二顆牙。本來只一顆牙壞,因貪便宜而拔了二顆,是聰明或不聰明,是便宜還是不便宜呢?
佛經裡也有這樣寓言的故事,從前有一位鄉老生七個兒子,有一個兒子不幸死了,所以屍體擱在房子裡。因為這個屍體而感覺事事都不方便。就對全家人說,我們搬到別處去住罷!免得看到這屍體又傷心、又怕、又不方便。
鄰人看到他們欲搬家問說:‘你們為什麼欲搬家?’他說,因為這屋子有這屍體而使我們又害怕又傷心,所以要搬家。鄰人說:你何不把屍體埋葬呢?鄉老即如夢初醒,是啊何不把它埋葬呢?那如何搬運這屍體出外去埋葬呢?想了半天,剛看到外面有人挑東西經過,即想到說:如挑東西那樣挑不是很方便嗎?於是就再殺一個兒子,用挑子挑出去埋葬,世間有這樣荒唐的事情嗎?
故事的意思是說,世間有許多莽漢,只貪眼前一點點的小便宜,而失去了大好的前程—貪小失大。或為財色而身敗名裂—一失足成千古恨。或一念之差作大惡業,而造成萬劫不能翻身的事情。譬如一個學佛的人不管他修行如何,最起碼要守五戒清淨。
萬一若是不慎犯了一條戒,應該趕快懺悔,多多的唸佛拜佛以消罪業。可是大多都是隱藏起來,不讓人知道,還自己想,若要懺悔,不如多犯幾次戒再來懺悔,豈不是便宜多多?這如殺子成擔有何不同呢?
不遇逆境,不遭災難的人,不知人生的痛苦,也不知覺悟,遇逆境災難,或嚐遍了人生痛苦的人,才想修行消業,又丟不開世間的五欲—財色名食睡。想再享幾年世間的幸福快樂再來修行。一年又一年卻用功又怕吃苦,卻過舒適生活,又希望很快得道或感應。望上天特別照顧,又希望得到什麼秘訣。不須要用多少功夫就獲得很多功德。所以外道邪師就利用人的弱點,而謠傳說:‘天降真道’。‘秘傳口訣’。等等來引誘民眾。其實這皆引人入魔,如故事的殺子成擔有何差別?
佛經小故事:放下的故事
在生活中,總是有非常多的放不下,各種各樣的事情牽絆著我們的心,而佛家講究的就是放下,放下庫六根六塵六識,這樣其實也一條幸福的道路,本期的佛經故事就為你帶來佛家的放下,放下對於每個人來說其實更是一種解脫。
佛陀住世時,有一位黑氏梵志,來到佛陀的座前,運用神通,兩手拿了兩個花瓶站在佛陀的前面,想把這兩瓶花奉獻給佛陀。
佛陀見了,說:“放下。”
梵志以為佛陀叫他把花瓶裡的花放下,立刻把左手裡的那個花瓶放下。
佛陀又說:“放下。”
梵志以為佛陀要他把右手的那瓶花也放下來,所以他就把右手裡的花瓶又放下來。
佛陀還是對他說:“放下!”
梵志非常不解地問道:“我已經兩手空空,沒有什麼可以再放下的了。請問佛陀,現在我還應該放下什麼?”
佛陀說:“我叫你放下,並不是叫你放下手裡的東西。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塵和六識。當你把根、塵、識都放下時,你就再也沒有什麼對待,沒有什麼分別,你就可以從生死的桎梏中解脫出來了。”
梵志這時才瞭解佛陀叫他放下的真義。
人生在世,有太多的放不下。如果我們都像佛陀指示的那樣能夠放下,便不失為一條幸福解脫之道。而禪的宗旨,就是要我們對一切既要提得起,更要放得下。
佛經小故事:福報的轉變
在我們國家經常說報應這個詞,其實是佛教的,有因才有果,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我們大多數老百姓其實拜佛其實還是有求於佛的,並不是單純的參拜而已,泛信徒比較多,你知道福報轉變的故事嗎?本期佛經故事為你解析。
人與眾生的差別就在於人有禮義廉恥;當佛陀住世時,有這麼一段故事:有一次佛陀帶著僧團遊化諸國,經過一個很小的國家,這個小國家的國王很景仰佛陀,聽到佛陀要經過他的國度,認為機會難得就趕緊在邊境上迎接,當他見到佛陀時非常恭敬,很虔誠地邀請佛陀入宮接受供養,佛陀慈悲地答應他,然後帶著弟子們浩浩蕩蕩地進皇宮去。
宮內的人很慎重地準備了齋飯,佛陀和弟子們就在那裡接受了豐盛的供養。那時國王很高興地將他的夫人請了出來,夫人也很虔誠地頂禮佛陀,但是比丘們看了國王的夫人,每個人心中都很納悶。
圓滿供養之後,佛陀為他們說法,然後國王和夫人又很虔誠地送佛陀一行出門。佛陀帶著弟子們離開皇宮後,途中有一棵大樹,大家就在大樹下休息,眾人圍繞著佛陀席地而坐。此時,佛陀問弟子們:“剛才接受國王供養,他的夫人出來施禮時,我看到你們有疑惑的表情,是怎麼回事?”
比丘之中就有人回答說:“我們心裡很疑惑的是:雖然那個國家很小,國王也只是一個小國王,但他也是一國之主啊!為什麼娶了一位那麼肥又那麼邋遢的女人作為王妃呢?真是讓人覺得困惑。”
佛陀聽了微微一笑說:“你們知道嗎?人生最重要的是知廉恥,國王跟他夫人的姻緣就是出自一個知恥。”
比丘們聽了很疑惑,佛陀又說:“你們認真聽我說,當那位夫人還很年輕時,有一天她出門去,在途中忽然內急,必須找個地點方便;當地人習慣於隨處便溺,可是她很胖,要蹲下去很不方便,所以她就找了一處較高的地方蹲下來方便。”
突然聽到國王出來巡視,要打從那兒過,她一時急了就用身上披的布將全身裹起來。國王經過正好看到她這般模樣,心想:這女孩很懂得自愛,所以知道將她的身體包得很好,像這樣的女孩就是知廉恥的人,如果將她娶回家必定會以身教幫我料理天下事。
因此國王就問身邊的侍者:“是否有人知道這女孩住哪裡?”侍者就去調查,然後告訴國王:這女孩是某某人的女兒。國王回宮後就派人去提親,然後把她選進宮裡。佛陀說:“就是這麼簡單的因緣,只是出於一個知恥的舉動而已。”
胖女孩知道廉恥,所以用整塊布把全身遮蓋起來;而小國王抱著尊重廉恥的心,覺得她知廉恥、懂得自愛,只是憑著這種直覺就將她娶回來。但是女孩子進了皇宮之後,她的本性原就邋遢,人也越來越胖,所以當比丘們看到她時,才會覺得國王的夫人為什麼那麼胖?那麼邋遢?佛陀說:“她就是因有這分知恥的心和動作,才得到可以進皇宮的福報。”
所謂“一念三千福”,心中如有一念善;一念的禮義廉恥,再加上小小的動作,往往就可能影響人的一生。人生的轉變往往維繫於時時刻刻的小動作,而這個動作說不定在因緣成熟時就會帶來福分,因此我們要時時培養廉恥之心,廉恥就是清淨無汙染之心,有廉恥之心才不會受人恥笑。
總之,我們要先學做人,直到“零缺點”時,才能漸漸達到佛陀的境界,做人如果還有缺點,那要成佛就難了。有人可能會說:“要做到零缺點很難,那成佛不是也幾乎不可能了嗎?”不會的,有志者事竟成!像那位國王的夫人只是一個動作就可以得到那麼好的福報,可見不能輕視一點點的動作,一點點的善心淨念,因為它們都可以累積成大福緣。
佛經小故事:心態決定一切
其實生活中有非常多值得重視的問題,而心態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一個好的心態能讓人開心,也能幫助成功,如果心態不是很好的話,那總是會影響到周圍人的狀態,而佛教所說的心態決定一切,你對這個小故事有多少了解嗎?本期佛經故事為你盤點。
有一個快樂的農夫,每天早晨都迫不及待地向新的一天問好:“佛祖,早上好!” ...
佛經小故事:善財的故事
如果大家經常看神話故事或者名著的話,一定對善財童子有一點的瞭解,他的背景更是透過《西遊記》就能知道,但是你知道其實觀音菩薩身邊的善財童子和龍女其實有非常多故事,你聽說過嗎?本期佛經故事為你解說。
話說在觀音菩薩身邊,有一對童男童女,男的叫善財,女的叫龍女。龍女本是東海龍王的掌上明珠,龍王的這個小女兒生 ...
佛經小故事:一切皆宿世因緣有關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有非常多傳奇而又奇特的故事,正所謂: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因緣生滅法,佛說皆是空。而在佛教中所流傳的宿世因緣是怎麼一回事呢?你對這些佛教的小故事有悟出道理嗎?本期佛經故事為你解說。
佛教指前世的生死為前生,即宿世;因而,將前世的因緣,統稱宿世因緣。《法華經·授記品》:“宿世 ...
佛經小故事:累積功德
其實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應該使自己開心,而幫助他人其實內心是非常愉悅的,每個人都要那麼的冷漠,多伸出自己的手,幫幫身邊需要幫助的人,不要因為覺得不好意思就無動於衷,其實這就是積累公德,不管是什麼地方什麼工作都是如此,本期佛經故事為你解析。
如果我們一念清淨,心中懷著為大眾,為盡虛空遍法界生靈的心去做,那麼 ...
外國寓言故事:棺材鋪老闆遇鬼記
丹尼爾·克勞利是一個棺材鋪的老闆,有一次他送棺材到逝者家之後,有人看上他,想著能讓他當自己家的女婿,卻因此引來了很多鬼魂到自己家中。這是怎麼回事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到外國寓言故事中看看吧。
從前,有一個叫丹尼爾·克勞利的手藝人,在愛爾蘭的科克城開了一家棺材鋪。他的生意越做越紅火,一個人忙不過來,後來 ...
外國寓言故事:野駱駝和狼尿
“丹尼斯是一位英國石油勘探家,來到科威特這個盛產石油的西亞國家考察。但是他卻在高速路上被一群駱駝難住了……”自此之後,丹尼斯還解決了野駱駝在高速路上不肯走的事情。下面,讓我們到外國寓言故事中具體看看。
丹尼斯是一位英國石油勘探家,來到科威特這個盛產石油的西亞國家考察。這天傍晚,他駕駛著越野車在高速公路 ...
佛經故事:能忍得自在
所謂“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不用總是怨天尤人,其實哪裡都有不愉快的事情,但是如果覺得不適合確實是應該適當的改變,而在本期的佛經故事能忍的自在的故事中,就講述了這樣的一個道理。
佛經上述:我們此世界叫做娑婆世界。娑婆譯為“堪忍”就是說此世界的人堪忍受種種的痛苦的意思,堪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