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是每個人一生之中的大事,中國的人口眾多,很多地方都有不同的習俗,婚禮的過程和細節也都有一些大同小異,不過對於婚姻的祝福都是相同的,都希望借用喜慶的婚禮來改善婚姻風水。
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你所不知的結婚習俗大全,一起隨小編來看看吧!
現代的結婚習俗
第一、迎親:婚禮上午,男方的接親隊伍就要來女方家接親了。現今,接新娘是整個婚禮的一大高潮。第一關便是“入門”。若要順利接得美人歸,必須經過一連串智力及體能測試,必要時還加上歌情話,但最重要的還是豐厚的“開門利市”,眾姊妹滿意後才開門。新郎應以花球迎娶新娘(新娘不可自制花球)。
第二、找紅鞋:新郎會在接新娘的房間裡找給新娘穿的紅鞋子,給新娘穿上後才能把新娘帶走。
第三、敬茶:新人再向雙親奉茶跪拜(若依照舊式俗例,新人未到男家拜見翁姑之前,不可跪拜,即新人應站著奉茶給女方父母。不過現時已沒有這麼講究,想跪便去跪,以示心意)。
第四、撐紅傘、撒米:由伴娘撐紅色傘伴新娘新郎出門,並且會邊走邊撒米給雞吃,以免雞啄到新娘。
第五、繞吉祥路:迎接新娘的車必須繞著市區的吉祥路名的路走一圈。如吉祥路、惠福路等有好聽吉祥之名的路。
第六、過門:過門指新娘由女家出門後正式踏入男家,拜見翁姑及男家其他長輩。
第七、婚禮:到酒店舉行儀式,有司儀會主持儀式。
第八、敬客:酒宴開始之後等到上魚的時候,新娘換上傳統的龍鳳褂給客人敬茶。
第九、入洞房:酒宴結束後新人會和一些朋友開始去新房參觀或者娛樂。
第十、回門:三朝回門指在婚後第三天,新婦由夫婿陪同,帶備燒豬及禮品回孃家祭祖。
中國現代結婚習俗
1、送禮:按一般習俗,參加婚宴都要準備一份小小的賀禮,用紅紙或專門印製的雙喜字封包,裡面放進適當的賀禮金,禮金數目根據客人的經濟情況和與新郎、新娘關係的遠近親疏而定,但最好要取雙數,含六為“祿”,八為“發”,百為“白頭偕老”的意思。
2、入席:參加婚禮要按照主人或主持人的引導就座,如果沒有人引導,可以和熟悉的親友坐在一起,但應注意不要主動坐到“新人桌”或“父母桌”。席間取菜、吃食要講究禮貌
3、敬酒:新郎、新娘到各席敬酒致謝時,大家起立舉杯,和新人先輕輕碰杯,再道“恭喜”。不要把新郎、新娘灌醉,不要東拉西扯,要把新人在每桌敬酒的時間控制在3分鐘內,以讓他們圓滿結束宴會,早入洞房。同時,自己在酒席中,也不要大喊大叫,要節制飲酒,以免醉後狂言失禮。
4、撒紙屑:結婚典禮上,人們歡笑著把五彩的紙屑撒向天空,撒向新郎、新娘,也撒向前來道賀的客人們。這種風俗起源於義大利。中古時代,義大利凡參加婚禮的人,要向新人撒一把五彩繽紛而細小的糖果,祝福新人過著甜蜜的生活。到了19世紀,人們把撒糖果改為撒彩色紙屑。
5、食湯圓:新娘在結婚出發前,要與父母兄弟及閨中女友一起吃湯圓,表示離別,母親喂女兒湯圓,新娘哭。
6、討喜:新郎與女方家人見面後,應持捧花給房中待嫁新娘,此時,新娘之女友要故意攔住新郎,可是條件要新郎答應,通常都以紅包禮成交。
7、拜別:新娘應叩別父母道別,而新郎僅鞠躬行禮即可。
8、出門:新娘應由一位福份高的女性長輩持竹匾或黑傘護其走至禮車,因為新娘頭頂不能見陽光,另一方希望像這位女性長輩一樣,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注:準備竹匾,並在上面貼上喜字)
9、禮車:竹匾可置於禮車後蓋。
10、敬扇:新娘上禮車前,由一名吉祥之小男孩持扇給新娘(置於茶盤上)新娘則回贈紅包答謝。(注:準備一把扎有兩個小紅包的扇子)
11、不說再見:當所有人離開女方家門時,決不可向女方家人說再見。
12、擲扇:禮車啟動後,新娘應將扇子擲到窗外,意謂不將壞性子帶到婆家,小男孩將扇子撿起後交給女方家人,女方家人回贈紅包答謝。
13、燃炮:禮車離開女方家燃放鞭炮。
14、摸桔子:禮車至男方家,由一位拿著兩個桔子的小孩來迎接新人,新娘要輕摸一下桔子,然後贈紅包答謝。
15、牽新娘:新娘下車時,應由男方一位有福氣之長輩持竹匾頂在新娘頭上,並扶持新娘進入大廳。
16、忌踩門檻:要跨過門檻
17、過火盆,踩瓦片:新娘進入大廳後,要跨過火盆,並踩碎瓦片。
18、進洞房:新人一起坐在預先墊有新郎長褲的長椅上,謂兩人從此一心並求日後生男。不準有任何男人進入洞房。(進洞房要選訂時辰)
19、忌坐新床:婚禮當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新娘更不能躺下以免一年到頭病倒在床上。另外,安床後到新婚前夜,要找個未成年的男童,和新郎一起睡在床上。
婚後3天回門
按照青島的婚俗習慣,結婚三天,新娘便要偕同新郎一起回孃家,也稱“回門”。這是一種必不可少的禮節。新娘家老人心裡非常重視三天回門,因此新郎事先天論是從思想上還是在禮品上都要有所準備,爭取給岳父岳母留下愉快的好印象。禮品事先備齊,買新娘家老人喜歡的禮品,禮品一般有四件。回門一般在上午九、十點鐘動身。新郎新娘應參加婚禮那樣認真修飾、打扮,保持婚禮上那漂亮、俊美的形象。回到孃家,新郎、新娘首先要問候老人。這時,新郎就應改口,跟新娘一樣稱岳父母為爸爸、媽媽,要叫得自然、親切,對待親友和鄰居也應表現出親切熱忱,彬彬有禮,見人先打招呼,以禮相待。就餐時,新娘要陪著新郎,一一向父母、親友和鄰里敬酒,感謝大家對自己新婚的祝福。飯後,不要急於回家,應再陪父母聊一會兒,聽聽他們的教誨,然後再告辭回家。並應主動邀請二位老人和兄弟姐妹到自己家裡做客,也可邀請親友、鄰里。
最全現代婚禮
1、婚禮蛋糕的由來
19世紀中葉,維多利亞與表哥阿爾伯特親王的婚宴上,精緻的三層蛋糕成為一大亮點。在當時堪稱奢侈之作。6層蛋糕至此也成為了婚禮蛋糕的最豪華的模式。
婚禮蛋糕又稱甜蛋糕,其每層都有不同的意義,底層是供參加婚宴的賓客分享的,中層是為未能出席的遠方親友準備的,而頂端則將被新人精心保管,用來紀念週年婚禮或迎接他們愛情結晶的誕生。
另外,新人互喂的第一口,寓意兩人今生衣食無憂、豐衣足食……從前,製作婚禮蛋糕的小麥粉被用來灑在新娘的頭上,以此來象徵幸運與繁榮。同樣的意義下,在歐洲,作為夫婦共同生活的象徵,新婚夫婦在婚禮進行最初切蛋糕成為習慣。還有諸如賓客們為了表示對新婚夫婦的祝福,必須吃一口婚禮蛋糕等。
2、戒指的起源
戒指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埃及的法老,他們認為佩戴圓環便可以達到永恆,它彷彿追尋人生的不滅軌跡,又好似愛侶合一的堅定象徵,到了古羅馬時代,人們才將戒指與婚姻結合到一起。公元13世紀,天主教教皇宣佈,從訂下婚到舉行婚禮需要經過一段等候期,於是便形成了訂婚鑽石與結婚對戒分開的習俗。它從歐洲傳到世界各地。
鉑金被譽為純淨如水的愛情金屬,出現在3000年的古埃及,它質地堅韌,其天然的白色光澤不會因歲月的流逝而變質褪色,象徵著可遇不可求的福緣和浪漫的純潔永恆。清澈見證著美麗的愛情故事。
3、訂婚戒為何戴在左手的無名指呢?
戒指起源於古埃及,當時是為了驅除魔鬼,起守護作用。結婚戒指的習慣開始於1世紀,從古羅馬人送給已婚女性鐵製的戒指開始。訂婚戒指戴在左手的無名指是因為只有這個手指有與心臟連線的愛的動脈。這個信仰流傳至今。另外,因為左手無名指不是經常使用,不容易碰傷寶石或重金屬也是一個原因。
4、婚紗為什麼是白色的?
白色的婚紗和浪漫的婚禮,在新娘的心中幾乎是可以劃上等號的,這件女人憧憬時間最長,穿著時間最短的衣服,編織進裡女人多少絢麗的夢啊!
其實白色婚紗成為婚禮中新娘裝主流的歷史並不長,在18世紀,西方的新娘們還是習慣穿著自己喜愛的顏色去成婚,只有貧困的新娘才穿著一襲簡單的白袍,以表示她沒有為婚姻帶來任何財產。
最終將白色婚紗引入上流社會,並使其成為婚禮時尚主導的是1840年,維多利亞女王的在婚禮上素裹一襲豪華的雪白婚紗出席,白色的綢緞鑲著華貴的蕾絲,如同出水芙蓉般清純美麗,頓時豔驚四座,成為追捧效仿的物件。從此以後,婚禮上襯托新娘的聖潔,展現愛情永久的曼紗裝束,惟有新娘身披的白色婚紗了。
5、人類的第一枚訂婚戒指?
人類的第一枚訂婚戒指(戒指)出現在1477年,奧地利大公麥克西米利向法國公主瑪麗贈送了一枚鑲有鑽石的戒指,從而博取了瑪麗的芳心,並開創了男方將鑽戒作為訂婚信物贈送心上人的傳統習俗。
6、捧花的由來
據說捧花是來自古代歐洲,男方向女方求婚時,在去女方家的路上採摘下來的野花,並將花束作為禮物送給女方。女方如果願意接受求婚的話,就將花束中的一支插在男方的上衣口袋中而這也是男士胸花的由來。
7、未婚女孩蜂擁而至
能夠接到新娘丟擲的捧花的人就是下一位新娘——這是一個源於歐洲的浪漫傳說,丟擲的是快樂,接到的是幸福,分到新人的甜蜜,又很有時尚的味道,誰說不是激動人心的時刻呢!
8、喜糖和喜貼的由來
喜糖在舊時婚禮中,作為婆家定禮中的六色禮或十二色禮之一,新娘上轎的時候,新郎新娘入洞房的時候,都要撒喜糖,讓大家一起分享甜蜜美好。傳統婚禮中的喜糖分為四個品種,稱為四色喜糖,包括冰糖、冬瓜糖、橘糖和龍眼,象徵四季分明、甜甜蜜蜜、白頭偕老。
喜貼最早是喜宴的請柬,是傳統婚訊的通知書,但在中國古代,喜貼的形式會根據物件的不同而改變。其中最隆重的要算十二版貼了,它是一種專用喜貼。為一張全長70多釐米,寬約20釐米的長方形紅紙,用黑字書寫,摺疊成十二等份,由新郎呈送給岳父母、舅父母等德高望重的長輩,以示特別尊重。
9、六月新娘是從那裡誕生的呢?
在西方傳說中,一位叫June的婚姻守護神說在6月結婚會幸福。這句話流傳至今。西方6月天氣特別好的一個原因,在美國畢業儀式都在6月舉行也是一個原因。在那個時代,結業就結婚併成為家庭主婦很正常。畢業的同時結婚,成為6月新娘(也叫純新娘),被認為很幸福。
10、婚禮用花
新娘捧花——穿著婚紗的新娘,手中怎可少了捧花?捧花的點綴讓純潔的新娘更顯嬌嫩和美麗。傳說中,捧花是一位新郎在匆忙趕往教堂的路上,將路邊盛開的鮮花,用笨拙的雙手扎制而成的。時至今日,捧花的美好意義依然存在,裝飾作用卻大大提高,花色日益繁多,形式也日趨多樣,玫瑰、百合、鬱金香、月光蘭、圓形、瀑布型、新月型、手臂型……配合不同的婚慶場所,不同的婚紗配飾以及新娘不同的個性氣質,成了新娘造型中不可或缺的點睛之筆。
胸花——新郎、新人家長以及大部分婚禮團的成員,都會在胸前佩帶上一朵胸花,以區別於普通賓客。但由於,每個人在婚禮中所擔任的角色不同,花朵的選擇和設計還是要有所區別。
新郎的胸花應該與新娘手中的捧花搖相呼應,最好的辦法是選擇代表新娘捧花中主要色彩與品種的那一朵,加上一些點綴。但注意用花不要太過多,否則佩帶時容易失去中心,其他成員佩帶的胸花盡量不要太過醒目,不要搶了新郎的風頭。
手拋花——新娘拋捧花是婚禮保留節目之一,但是有不少新娘都不會將手捧花直接丟擲,一是由於手捧花造型特殊,不適合拋接。二來有些拋擲方法事先需要特殊製作,所以新娘常常為此準備另一束捧花,也就是手拋花。
手拋花一般會採用散束型設計,因為其他款式常常需要用硬質花托撐底,拋擲時扎到人群就不好了。手拋花所用的材質也不需要像新娘捧花那樣精緻,色彩搭配上可考慮與捧花相呼應。
花籃——新郎新娘在花瓣雨中步入會場,或者在花瓣鋪就的紅地毯上接受眾人的祝福,是多麼美麗的畫面啊,所以盛放花瓣的花籃就出現在了婚禮會場。花籃,一般不需要多加修飾,如果是藤草的編制的花籃,可以考慮在籃沿和提把上點綴鮮花。花籃中的花瓣一般選用單色或雜色的玫瑰花瓣,講究一點的話,也可以選用新娘捧花中的主花花瓣。
11、新郎新娘為什麼要喝交杯酒
直到今天,喝交杯酒還是婚禮中的保留節目之一,新郎和新娘各取一斟滿酒的酒杯,將手臂相互交錯,同時飲盡杯中酒,整個婚禮便隨之沸騰起來。交杯古時稱合巹始於周代,巹是一種瓠瓜,據說其味苦不可食,所以俗稱苦葫蘆。合巹即是將一隻巹剖為兩半,而又以線連柄,新郎新娘各飲一巹,象徵婚姻將兩人連為一體。
據說巹中裝的酒異常苦澀,但新婚本是甜蜜的事,為什麼要飲苦酒呢?據說有好幾重含義。其一,夫妻二人喝了巹中苦酒,象徵著二人今後要同甘共苦,患難與共。其二,意味夫妻二人今後要像一隻巹樣,緊緊栓在一起,合二為一。其三,因為巹是古代樂器之一,所以合巹又意味著新郎新娘後會琴瑟相合,和睦永遠。雖然在現代婚禮上,人們已不再用味苦的巹來盛美酒了,但用綵線連線著的兩隻交杯酒杯還是保留了夫妻合二為一的含義。蜜棗子、落花生、桂圓和糖蓮子,也就是所謂的“早生貴子”
南方結婚婚禮習俗
1、迎親:婚禮上午,男方的接親隊伍就要來女方家接親了。現今,接新娘是整個婚禮的一大高潮。第一關便是“入門”。若要順利接得美人歸,必須經過一連串智力及體能測試,必要時還加上歌情話,但最重要的還是豐厚的“開門利市”,眾姊妹滿意後才開門。新郎應以花球迎娶新娘(新娘不可自制花球)。
2、找紅鞋:新郎會在接新娘的房間裡找給新娘穿的紅鞋子,給新娘穿上後才能把新娘帶走。
3、大茶禮(大發鬆糕、金錢、龍利、煎堆、紅包等)。
4、過火盤:到達男家後,新娘由大妗攙扶下踏入男方家門。在大門坎外會預先放一個燃木炭的火盆(銅盆或鐵盆均可),新娘需從火盆中跨過,這叫“過火盆”,取其發旺、趕邪之意。接下來是拜堂儀式,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是拜天地,第二是拜祖先,第三是參拜家翁家姑。拜過天地及向祖先神位行跪拜禮後,一對新人便會向新郎父母叩拜,新娘並向家翁、家姑奉上香茶,之後再按家中各人輩份和長幼逐一向長輩敬茶,至於跪下與否,則視乎敬、受雙方的喜好。跪拜父母后,新人會互相對拜,大妗姐不斷說些吉祥話,在互租對拜後,拜堂才告禮成。
5、敬茶:對於傳統的中國人來說,敬茶是一個很重要的禮節。新人在拜過祖先,要向父母敬茶,這樣不單代表答謝父母養育之恩,同時亦代表雙方家長接納新郎或新娘為家族中的新成員,是身份備受確認的象徵。新人敬茶用的香茶內,通常都放上兩枚紅棗和蓮子,寓意早生貴子的吉兆。新家翁、家姑及長輩喝了新娘這杯茶後,會送上金手鐲、玉器等首飾作為新媳婦的見面禮,又會在盛託香茶的盤上(俗稱“檳榔盒”)放上一封利是,作為大妗姐的賞錢。
中國南方婚禮習俗
討喜:新郎與女方家人見面後,應拿好準備好的捧花給房中待嫁的新娘子,這時,新娘的姐妹們要故意攔住新郎,提出許多條件難為新郎,最常見是以紅包為禮“即開門利是”來應付姐妹們。
拜別:新娘應叩別父母道別,而新郎僅鞠躬行禮即可。
出門:新娘應由一位福份高的女性長輩持竹匾或黑傘護其走至禮車,因為新娘頭頂不能見陽光,另一方希望像這位女性長輩一樣,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禮車:專門用於裝過大禮的花車。竹匾可置於禮車後蓋或放進某一輛特定用於載大禮的車上。
敬扇:新娘上禮車前,由一名吉祥之小男孩持扇給新娘(置於茶盤上)新娘則回贈紅包答謝。
不說再見:當所有人離開女方家門時,不可以向女方家人說再見。
擲扇:禮車啟動後,新娘應將扇子擲到窗外,意謂不將壞性子帶到婆家,小男孩將扇子撿起後交給女方家人,女方家人回贈紅包答謝。
放鞭炮:禮車離開女方家時,燃放鞭炮。
摸桔子:禮車至男方家,由一位拿著兩個桔子的小孩來迎接新人,新娘要輕摸一下桔子,然後贈紅包答謝。
牽新娘:新娘下車時,應由男方一位有福氣之長輩持竹匾頂在新娘頭上,並扶持新娘進入大廳。
忌踩門檻:就是要跨過門檻。因為老一代的人說,踩門檻是不好的!
過火盆,踩瓦片:新娘進入大廳後,要跨過火盆,並踩碎瓦片。
進洞房:新人一起坐在預先墊有新郎長褲的長椅上,謂兩人從此一心並求日後生男。不準有任何男人進入洞房。
忌坐新床:婚禮當天,任何人都不可坐新床,新娘更不能躺下以免一年到頭病倒在床上。另外,安床後到新婚前夜,要找個幸福家庭小男孩,在新床上打幾個滾,爬一爬。寓意早生貴子。
南方的結婚習俗
早上新郎要穿新的衣服,腰上要系紅腰帶,裡面要用一百元錢放在裡面,多少自願。男方去女方家接親,要去單數的人,回來時加上新娘是雙,吉利。去時要帶:離娘肉(4扇整排骨帶肉的)用紅紙蒙上,用紅線繫上;長流水,拿一個空瓶子,到孃家要接水,回來時沿途灑,不能全灑光,要留點,取長來往之意。女方家要有小婕子或者小孩堵門,新郎要給紅包才開門,進門要先叫岳父岳母爸媽,岳父岳母要給紅包。然後在女方家準備的餐桌上吃點心(一般擺四樣點心,四樣水果。
四個位置給和新郎同來的四個未婚男子的,另三個男孩要偷女方家的筷子,碟子,鄧快子,疊子之意。)之後要和新娘一起吃岳父岳母家煮的麵條,裡面有荷包蛋,最後新郎要找到新娘的另一隻鞋,給新娘穿上,新娘臨走時,在床的紅紙上準備好的鋼崩抓一把放在紅盆裡。新郎把新娘抱下樓,接回家。在新娘下車時男方的母親要接過新娘手裡的紅盆,新娘要給男方的母親戴婆婆花,要叫媽,男方的母親要給紅包(一般是999元,取千里挑一之意,都是十張一百的,在其中一張上窩個角,就算是999了)在新房裡,新人的床下要放一把斧子,新娘坐上取坐福之意。
在新娘帶來的紅盆裡偷來的一雙筷子、鋼崩、還要整個的大蔥也要用紅線綁住,新娘用水洗手,洗臉(洗臉都是裝裝樣子,沒人真洗,要不白化妝了)。然後,男方家要端上包的芹菜餡的餃子(取新娘勤快之意),餃子要生一點,這時要有人問新娘生不生,新娘要回答生(也是生小孩之意)。女方有個小男孩捧著長命燈,一般都是檯燈,這時要這個小孩插上電源,這個燈不能閉,要等第二天早上才可以閉。
最後,由新郎的弟弟把嫂子拉起,下床,女方的嫂子要重新整理新人的被子(裡面要放紅兇)後就去飯店了。在飯店舉辦結婚儀式,新人要挨桌敬酒,點香菸,大家吃過飯,。晚上,新娘要和新郎的家人吃團圓飯,這一天的事情就算完了。三天後,兩人要回孃家,不能在孃家住,要在天黑前回家。要是住的話只能住雙日子,不能住單日子。
北方結婚有哪些習俗
一、放定
放定是訂婚的一種儀式,也叫下定禮。當時男女婚事透過自由戀愛結合的還不多,一般仍是透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過民智已開,結婚雙方本人也都有了發言權。因此在媒人(媒人有大媒、小媒之分。大媒是雙方親友,小媒是媒婆子)的撮合下,由父母將情況轉告子女,帶有對方像片,如雙方全有意,即可提出當面相看。
面相是由媒人選定合適地點,使雙方見見面,也只是偷看兩眼而已。經過面相,如未發現本人有大的缺殘,就必須放定。放定時需擇專日透過媒人,將男方交給女方的信物轉送女方,並更換雙方的庚帖。
信物一般是戒指、手鐲或小型金玉如意等,為男方認為貴重之物庚帖是書寫男女雙方生辰八字的摺形帖子。一般使用紙店印好的龍鳳帖。龍風帖一份摺子兩個;顏色不同,一紅一綠。紅色的屬男方,綠色的屬女方,上面印有黃色的龍鳳花紋,帖內正中並排分寫“乾造”(男方)和“坤造”(女方)的生辰八字。庚帖例由男方備辦;請人書寫。寫庚帖人要求是“全福人”,又不是“四眼人”。所謂“全福人”是配偶健在的人,有子女者更好,但其妻如已懷孕,那便成了“四眼人”,就不合格了。在男方庚帖和信物送交女方的同時,媒人將女方庚帖帶回,便完成放定手續。放定儀式也可以由男女雙方共同商定選一家飯莊宴請大媒,雙方當面辦理,一併選定結婚吉期,再辦理過禮手續。
二、過禮
過禮是男方將雙方商定的迎娶日期正式通知女方,並將新娘在結婚當天所穿戴的衣服首飾送交女方。另外備有送給女方的禮品。
禮品有鵝酒(雙鵝雙酒或單鵝單酒);鮮魚、豬腿、羊腿、糕點等。(糕點一般是龍風餅、狀元餅、水晶糕)鵝、酒、魚各佔一拍。衣服、首飾也可用高拾抬去(高抬是用一張長方形桌子,桌面四周圍以小欄杆,桌面下穿兩條棍,由兩人抬著)。其它食品則用食盒(長方形雙層大木盒,盒子置於木架之上,中穿一棍,二人抬著)。
上述物品由二位大媒(一位男媒,一位女媒,全由官客擔任)押送。事後,女方應將豬腿、羊腿各一隻送給兩位大媒,以示謝意。
三、過嫁妝
過嫁妝是在喜期的前一兩天,女方將陪送給新娘的物品送到男方。當時女方備辦的物品、一般有座鐘、簟瓶、帽鏡、茶葉罐、食品圈、茶具、盥漱用具、便溺用具等等,連同箱籠、衣服、被褥、首飾,個別家還暗送木器傢俱。另外,還有一盞長命燈,也就是一盞銅或錫制的點燈草的燈臺。
運送工具有用高拾的,也有用“窩脖”(即用肩扛的僱工)的。用高抬的可分為三十二抬、二十四抬、十六抬。這要看女方的經濟條件。少於十六抬的,就找搬運工搬運。押送人員除兩位大媒外,女方還需男客二或四人陪同前往。嫁妝送到男家後,男方將物品妥善安置在新房,並請送妝官客過目。個別家還找來吹鼓手,在新房外吹打,謂之“響房”。
四、婚禮
結婚當天按當時習俗執行的禮儀,就是婚禮。“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在我國曆來把娶親辦喜事當成人生的一大樂事。為此男方主婚人都要出帖大請親友,註明為第幾男或第幾孫“授室”。
迎娶新娘用的是紅緞繡花八人抬的大轎。轎前有成對座傘成對篩鏡,二十四名或三十二名吹鼓手(包括八面大鼓),外加清音。再前有各種旗幟,肅靜迴避牌、對扇,若干對金燈以及金瓜、鉞斧、朝天凳等,最前為一對開道鑼。如新郎親迎,則另加綠段繡花八人抬大轎一座,新郎端坐其中,行於紅轎之前。至於隨行人員,有大媒、伴郎、娶親的、贊禮的等乘車隨後,前往女方迎娶新娘。
娶親行列到女方後,舉凡新郎拜見女方主婚人和請新娘上轎等,全由贊禮人邊唱賀詩,邊贊禮。如請新娘上轎,則贊“請新貴人登寶轎,請……”三請之後,老蠻扶新娘上矯。新娘盤腿坐,落轎簾。新郎仍乘綠轎前導。新郎例穿民族所定的常禮服——藍色長袍、青馬褂,頭戴小禮帽,足穿青緞粉底官靴。迎親去時單披紅,到女方後,女方又請老年長親,為新郎再披一道紅,成為雙披紅;帽上插金花,來往全由伴郎陪伴。迎親回到男方,新郎由伴郎照顧下轎,入內休息。
新娘所乘花轎直抬到禮堂前落轎,抽去轎杆。這時禮堂中央花燭高照,上面供著天地牌位,已由所請的“老壽星”(男方的老年長輩)上好香。供桌和花轎之間,左右各設兩把椅子,靠桌坐著兩位伴嫂,挨著坐的是兩位伴姑。這時老蠻端過一個茶盤,內裝糖茶五杯。伴嫂伴姑每人一懷,餘一杯由老蠻端著,掀開轎簾從轎內一過,算是奉給新娘的,如後再逐一將茶杯取回。伴嫂伴姑只接茶在手,並不飲用。送茶後,贊禮人贊:“請新郎入華堂。請……”三請後,伴郎伴新郎進入堂中。贊禮人隨贊:“向上打躬”,“向轎打躬”。新郎行禮後退出。這時贊禮人再唱詩讚,請新娘下轎。新娘便由老蠻扶持下轎,站在供桌的左前方向供桌,撤轎。再請新郎入堂拜天地,行三叩首禮。
禮畢起立。這時贊禮人贊:“請老壽星祝壽,請……”三請後,老壽星登堂。由贊禮人遞過一個用紅紙包裹上插喜字的壽杖(用秫秸杆製作)。老壽星雙手捧壽杖先在新郎頭冠上扣三下,念“多福多壽多男子”;再在新娘鳳冠上扣三下,念“永富水貴永康寧”。老壽星祝壽後退出。這時贊禮人贊:“夫妻對拜”。男作揖,女萬福。禮畢隨唱送新郎、,新娘人洞房。這時用綵綢連線新夫婦,新郎倒退,引新娘入洞房,並肩坐於床上,謂之“坐帳”(再往前些年入洞房時,有一個男孩,一個女孩,備捧著燭臺前導。燭臺上一結紅綢,一結綠綢。兩小孩各為“執燭”。事後,紅綢贈男孩,綠綢贈女孩)。坐帳時新娘坐上首。新郎這時用老壽星祝壽時用的壽杖挑下新娘頭上蓋的蓋頭。新娘這時才露出真面目。然後,由伴郎伴嫂各端著一個酒杯,請新郎新娘飲“交杯酒”。新郎新娘各沾一沾唇,換酒杯,新郎新娘再各飲一次。隨即換上兩小碗冰糖蓮子,如前互相交換著各嘗一些。於是“坐帳”禮成。
新郎退出卸去花紅休息。這時老壽星送焚天地碼。拜堂之禮告成。吃頭桌飯:吃頭桌飯就是新婚夫婦同桌吃頭一餐飯的儀式。當廳設一面八仙桌,桌上擺各種果品菜餚、酒具和餐具。新郎新娘對面坐,新娘坐上首,連同拜堂、坐帳,新娘共三次出上首,謂之“一進夫門三上”。打橫坐的是上面伴嫂,下面伴姑。伴郎無坐位,只得站在新郎身後。這幾位陪客連同其他來客都可以給新郎新娘斟酒佈菜,說吉祥話。但是坐著的六位誰也不許真吃真喝,走個形式而已。起席後婚禮基本結束。再後就是拜祖、拜長輩,和平輩晚輩見禮了。
北方婚嫁當天的傳統習俗過程
1、祭祖:男方出門迎娶前,應先祭祖。
2、迎親:迎親車隊以雙數為佳,六的倍數最佳。
3、燃炮:迎親禮車應於途中一路燃放鞭炮以示慶祝。
4、食姐妹桌:新娘出發前要與家人一起吃飯,表示別離,大家要說吉祥話。
5、燃炮:一路燃放禮炮,車抵男方家門時,家人應燃炮竹。
6、摸橘子:由拿著兩個橘子的小孩迎接新人,新娘輕摸橘子,並贈紅包答禮。
7、忌踩門檻:門檻代表門面,故新人應橫跨門檻過去。
8、敬茶:將新娘介紹給家中長輩認識。
9、拜天地:新人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相拜,送入洞房。
10、進洞房:以竹篩覆床,桌上置銅鏡壓驚,新人共同坐在預先墊有新郎長褲的長椅上,謂兩人同心,並求日後生男。然後新郎掀開新娘面紗,合飲交杯酒、吃甜湯,象徵早生貴子。
11、送客:喜宴完畢後新人立於門口端喜糖送客。
北方的結婚習俗
結婚的前一天上午要去女方家裡下茶,男方家人要帶上好茶葉和糕點,(各兩合)叫下茶,去的目的是先把沒準備好的事情都在說清楚,別到結婚哪天刁難男方家人,到了晚上男,女雙方家人都要給準新娘準新郎吃頓骨頭和翻身餅子[餡餅]。
到了結婚那天,男方家裡帶上車隊去女方家接新娘去的時候還要帶上離娘肉[豬肉肋條5-7條]兩瓶紅酒,蔥,女方家人要準備的綠豆,帶佐料的餃子,帶根的青菜,返還的離娘肉!
男方家要為新郎新娘準備晚飯,有帶佐料的餃子,跟掛麵,男方家的朋友在新房開始戲弄新娘,掛麵套餃子來年生個胖小子,這就叫吃對面飯,最後才可以洞房花燭
以下細節:
1、男方娶親需攜帶三類物品,即:紅布包兩個,內裝紅臉盆一個,洗刷用具一套,鏡子一個,及紅毛毯、紅蓋頭、紅鞋、紅棉襖、紅棉褲等;離娘肉豬肋5-7根,紅紙包裹;紅酒兩瓶,縛帶鬚子母蔥一根,紅線纏繞,不可打結。
2、男方娶親人員到達後,女方安排茶點招待,擺足紅筷、吃碟等,主要物品有:糕點、水果、茶水、香菸、糖果等。母親可親自現煮水餃招待新郎、新娘。
3、女方回品亦分為三類,即:帶來的紅臉盆、洗刷用具、鏡子等原物帶回;離娘肉贈五回二,贈七回三;綠豆(此綠豆到婆家後速速潑水,出芽愈早愈好)一瓶,上縛紅筷兩雙、雙胞胎帶須芹菜一棵,紅線纏繞,亦不可打結。
4、新娘著紅鞋、紅棉襖、紅棉褲、紅蓋頭離家,由新郎抱入婚車,座下鋪紅毛毯,(裡面放錢)中途不可著地;至婆家後換婚紗,典禮一般在飯店進行,在新房亦可。
傳統的北方結婚習俗
那時松嫩草原的男女婚姻,受傳統習俗影響,均以父母之命為大,媒妁之言為準。雖說男婚女嫁是人生的必由之路且決定男女雙方後半生的幸福和痛苦,但男孩子訂婚一般都是由男方家父母託媒求婚於女家。只有在女方家父母同意後才以先男家後女家的程式進行“相看”或稱“相門戶”的。那時“相門戶”,男家要賞給女方裝煙錢或押婚物品。之後,媒人將女方的“庚帖”,即生辰八字,送往男家,請占卜者推算是否合婚,有無沖剋等,如願後,需“還帖”並議聘禮數目。擇日將聘禮的一半送往女家“過小禮”,又稱“掛墜子”。
婚禮之前必將聘禮全部送往女家,稱為“過大禮”或“通訊”,並議婚期。聘禮之外還要有筷子、蔥、粉條等物,女家留半,男女雙方還要請“全科人”(父母雙全)的婦女為新人裁衣,稱為“開剪子”。過禮的數量和檔次要由媒人與雙方協商後確定。大都要一豬一酒或雙豬雙酒(一豬:即一口肥豬,重量必須100斤以上;一酒:一般為50斤),另外加成衣數套,單、夾、棉衣數套和一部分現錢。錢的多少按男方家的貧富而定,再由男方選一吉利日子,設酒宴請媒人和女方家長,俗稱“相門戶”。然後女方家也設酒宴請媒人和男方家長,俗稱“換盅”。
至此,才算正式訂婚。婚禮前日,女家宴請親友、鄰居、賓客,饋贈錢物,稱之“助妝”或“添箱”。結婚日期多為男方決定,但也必須徵得女方同意。男方將訂婚時女方所要的一切錢物都要送至女方家,俗稱“過大禮”。然後才能結婚。結婚過程一般需三天。
大娶需在兩日前的午後開始設宴待客,有鼓樂班子做陪,稱為“落桌”,並收納賀禮。前一日懸燈結彩,中午的宴席稱為“上馬席”,宴後列儀仗,前有騎馬者四、八不等,稱為“對子馬”,新郎十字披紅戴花隨之,後有花轎或“喜車”,內坐男童一名壓轎。後為鼓樂班子,周遊街市,稱之“晾轎”或“走轎”。此日必祭祖拜墳。當天大擺酒宴,早上“四頂四”(四碟四碗),晚上“六頂六”(六碟六碗)。迎接老親少友,在大門外搭起鼓樂棚作樂,俗稱“開通兒”。備好接新娘用的轎車子。轎車也稱喜車,即在大鐵車上豎起四根立柱,用藍色布圍成轎子樣,轎頂上用紅布作成尖形頂子,俗稱“晾轎”。
婚禮之日,天未亮列儀仗,去女家迎親,女方設茶和果品等款待新郎,新媳婦穿上大紅棉襖棉褲(不分冬夏)上轎同往。迎娶途中如遇另外娶親者,新郎之間必互換物品。路遇廟宇、墳墓、水井等都要以紅氈遮障。轎車進院後有的新媳婦還用衣襟兜個斧子(取“福”之意),由送親者扶下轎車,在火盆上烤手或跨越。新媳婦手持寶瓶,胸掛銅鏡,紅巾遮蓋頭面。天地桌上置香爐、蠟燭、供品、弓箭、鬥、秤等物,兩位新人一同“拜天地”,拜後入新房,又稱“洞房”。門坎置馬鞍和銅錢兩串,新婚男女從上邊越過後撤去,將銅錢搭在新郎肩上。
門內有童男童女一對分立左右,手持棗、栗子或五穀雜糧等物向新婦撒去。新郎揭去新娘頭上的蓋頭藏於懷中,共同面對吉方“坐福”。新媳婦的裝束在清朝及民國年間流行梳“撐子”或“京頭”。新媳婦洗“開臉”之後共同進餐,稱配親飯或見面飯。主食為“子孫餃子”。當天都要大擺宴席,必須是“八頂八”(八碟八碗),主招待女方家送親的和那些隨份子錢(送禮)的男女老少。
酒宴結束後,女方送親的人告辭回家,男方家要送豬肉一塊,稱之“離娘肉”。老親少友也都相繼散去。是夜為洞房花燭,新人吃寬心面,亦有取笑者謂之“鬧洞房”。翌日晨宴稱“下馬席”,親友列坐,新郎新娘逐人叩頭,分大小輩,受拜者必賞以金錢、首飾等物品。婚後三日或七日新人同去女家,稱“回門”,大都當日歸,婚後一個月新媳婦回孃家住對月,春節期間新郎新娘持禮品拜訪親友,謂之拜新年。
北方漢族的傳統婚俗主要以一夫一妻為主,但在清末至民國年間,有錢人家也有娶二房妻的,俗稱“娶小”,偽滿時期也有三妻四妾不等。那時的青年男女一般16-17歲即結婚。
舊時的男女婚俗除青年男女到結婚年齡正常結婚外,還有一些特殊婚姻:童養媳,俗稱“團圓媳婦”。舊社會多因家庭貧寒無力撫養,將童年女孩許給他人為妻,因年小不能舉行婚事,故養活在男家。一般的男都大女十多歲。女孩長到16歲後便完婚,童養媳為買賣婚姻之一,女孩處境大多都十分悽慘,吃不飽、穿不暖,受公婆虐待,丈夫打罵,不受虐待者極少。解放後逐漸絕跡。
招女婿,亦稱“養老女婿”。只有女孩而無男孩之家,為傳宗接代,繼承家業,故招婿為子,有“活招”、“死招”之分,死招者要更換姓名,當作兒子,繼承家業。活招不改姓名,待其老人去世,辦完喪事後仍回原家。舊社會應招為婿者很受歧視,現在廣為提倡,視之為榮。
搭夥,舊社會婦女因丈夫遠出長期無音信,或被判刑而無力自謀生計,撫養子女的,尋一無妻男人,約定同居期限,互相幫助,到期即分開,也有延期或結為正式夫妻者。新中國成立後自行消滅。
寡婦改嫁,舊社會寡婦改嫁倍受譴責,認為有失貞操,改嫁者要受婆家的各種刁難,並勒索高額身價,受盡凌辱淒寒。有的寡婦走投無路跳井懸樑。
拉幫套,舊社會丈夫失去勞動能力者,妻子取得丈夫的同意,另找一男人來家同居,生活上得以資助或承擔供養義務,原有夫妻名份不變。
馬來西亞華人的結婚習俗
一對青年人訂婚時要通知家族所有成員並得到他們的首肯。雙方父母為子女在當地的報紙上刊登訂婚宣告並向親朋好友分發訂婚喜糖。所謂喜糖就是幾種美味的花生硬糖和花生太妃糖,包裹在光亮的印有金色的訂婚情侶姓名的紅紙裡。
有時候雙方父母會聚在一起商量一下與婚禮相關的花費。新娘會帶寺廟樣的嫁妝?是金飾、珠寶還是一輛新車?按照傳統習俗,新娘至少要為自己和未來的丈夫準備幾套衣服,而一些富裕的家庭會為新娘準備鉅額嫁妝。
新郎則應該提供住房,如果傳統習俗允許新娘擁有自己的土地,新郎還應當將一部分土地的所有權轉移到新娘名下,以示對她將來的生活有所保障。不過在一些地方,只有男性可以擁有土地所有權,失去丈夫的寡婦只能指望自己兒子的慷慨和孝順來維持生計。
婚禮日期需要與寺廟中的巫師或者占星師商議後才能確定。所謂巫師或者古星師往往是同一個人。在新人訂婚時已經把雙方的星座進行了比對,看是否有所禁忌。婚禮之前需要做的就是將舉行婚禮儀式的時間精確到幾點幾分。
如果吉時是凌晨2:17,那麼新娘就得花整晚的時間換裝和化妝。婚禮時的濃妝豔抹往往使一位原本漂亮的姑娘變得連自己的母親都幾乎認不出她。不過新娘本人卻對此並不介意,因為她知道如此濃妝就像小時候吃苦藥一樣對自己有益。在凌晨l:45,送親的隊伍準時出發到宗族的祠堂前與新郎會合。好在只有雙方的家人和證婚人需要這麼早來參加婚禮儀式。
雙方家庭發出紅底金字的婚禮請帖,邀請親戚朋友們來參加婚禮宴會。女方的父母會為即將出嫁的女兒舉辦送別宴會,而男方的父母則要為新娘舉辦歡迎宴會。
宴會要選擇好的餐廳舉行,菜餚也極其豐富。辦婚宴時節儉是會招人議論的。宴席上無論是酒水還是菜餚都要選擇最好的、最貴的、最稀有的。客人們盡情暢飲法國有名的白蘭地,不醉不歸。只有這樣新人的家人才感到有面子。
新加坡華人的婚禮習俗
舊時代締結婚約之前必須配對“八字”的傳統習俗,實際上已經廢除了。同樣的請媒人代為提親及安排婚禮細節的做法,也越來越少了。今日的新加坡,最常見的是未來新郎拜會未來的岳父岳母並請求將女兒許配給他。在女方家長答應以後,通常由男方與女方的親屬(家長、兄姐〕或雙方的朋友商定交換禮物及安排婚禮的細節。中國式的婚禮上最常見的禮物就是紅包。有人戲稱婚禮的紅色請帖就是召集來賓掏錢的通知書。
紅包裡錢多錢少取決於送禮的人和受禮的人的社會地位和相互關係。來參加侄子婚禮的叔叔一般會給l000元甚至更多,而有朝一日叔叔的兒子結婚對方也會同樣慷慨。如果來賓非親非故,那麼給60元、80元就可以了,如果給100元就算非常大方了。不過禮金的數目必須是偶數,要成雙成對,只有葬禮時的慰問金才是奇數。
一對新人可以到宗族的祠堂、教堂或者婚姻登記機關舉辦婚禮,然後就算正式結為夫婦。婚禮後是向長輩敬茶的儀式。不過近些年。人們開始認為將婚姻關係公佈於眾完全沒有必要。另外,當新娘向長輩獻茶時,長輩也不必一定要準備金飾品做見面禮。
正式的中國式婚禮向來花費不菲。一些工人階層的家庭只能精打細算甚至借賬來籌備婚禮儀式以示對傳統習俗的尊崇和對親戚朋友的敬意。
如今集體婚禮日漸盛行,專業的商業機構會組織20對甚至更多的新人同時舉辦婚禮。參加婚禮的客人一般限制在每一對新人邀請l0名至20名至親近友,遠房的親戚由於不在受邀之列,不免對此稍有微詞。
藏族當天結婚習俗
男方家請星相師卜算黃道吉日以確定婚期(藏語念孜)。舉行結婚儀式的頭一天,男方派人把一套漂亮的服裝和眼飾用綢緞包好,送到女方家中,讓新娘穿戴。迎親這天,男方家要找一位有身份的人,帶上一隊人馬和彩箭,彩箭上有明鏡、璁玉、珠飾等,並牽上一匹顏色與女方屬相吻合且是懷孕的、打扮考究的母馬以供新娘乘騎,前往女方家迎接新娘。女方在馬隊到達之前,要舉行敬切瑪茶酒等告別儀式。當男方迎親隊伍進門之後,先把彩箭插在新娘背上,接著又將璁玉放在新娘頭頂,表示新娘已屬於男方家人。女方送新娘出嫁,一般帶去一位陪人,當姑娘出門時,女方家人一手拿彩箭、一手拿羊腿,站在樓上高喊:不要把我家的福氣帶走呀!反覆多次,直到姑娘走遠。
馬隊起程,領隊的應是屬相最好的(一般都請星相師),他穿著白袍,騎著白馬,手中拿著九宮八卦圖,接著便是迎親代表,然後是孃家隨侍新娘出嫁的隨從。一路上,男方家人要侍候在路旁,向馬隊敬3次酒如果路上遇到抬病人、倒垃圾、背空筐子的人,便認為是不吉利,婚後要請僧人唸經消災。馬隊行進期間,隨行人員高唱諧青(大歌),新娘則要邊行邊哭。
男方在新娘到達之前,必須裝扮大門,專為新娘下馬準備墊子。墊子是裝著青稞、麥子的口袋,鋪上五彩錦緞,面上用麥粒畫成卐符號。家人手捧切瑪和青稞酒在門口迎候。新娘到夫家門前,先喝3口酥油茶再下馬,腳要踩在撒有青稞和茶葉的地上。新郎母親提著一桶牛奶歡迎新娘。新娘用左手中指浸奶水,向天彈灑幾點,表示感謝神靈後,由新郎給新娘獻上哈達,方能迎新娘進門。
傳統的進門儀式十分繁瑣,從下馬、進門、上樓到入廳,每次都得喝一次頌歌、獻一條哈達。新娘進入男方家門後,首先要給家族護法神祈拜。爾後新娘要坐在新郎身旁和雙方親屬圍坐一起會餐、互送禮物。參加婚禮的親友們也獻哈達、送禮品,以表示祝福。然後把一對新人引上房屋頂層,由喇嘛誦經,祈求家神庇護新娘。當屋頂豎立起一杆經幡時,新娘家的代表即莊嚴地宣佈:從此,新娘同新郎家族的其他成員一樣享有平等的權利。
婚禮一般都要舉行5至15天,這要根據家族經濟狀況來決定。在舉行婚禮的幾天裡,也有特別親近的親戚或朋友包下婚禮中某一天的全部支出。婚禮的幾天裡都請有專人跳藏戲唱歌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