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你所不知的湖南打油茶習俗

你所不知的湖南打油茶習俗

  打茶油的習俗起源於唐朝,它是侗族等少數民族的飲食文化,打茶油也是潼族人民用來招待賓客的食物。在不同的場合他們能調配處不同的茶油。打茶油體現了少數人民的智慧和禮儀之道。下面的湖南文化為你帶來更多關於打茶油的習俗,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打油茶是侗族特有的一種飲食習慣。侗語稱為dosxeec,意為放茶、做茶。當地漢話稱之打油茶。其主要原料是“陰米”。陰米都預先備制,製法是:將糯米拌油或粗糠後蒸熟、陰乾,再用碓臼舂成扁狀,去掉粗糠。打油茶時先將陰米拌河沙炒或油炸成米花備用。接著把配料花生、黃豆、芝麻等炒熟。配料沒有定規,時鮮瓜菜、豬肝、蝦米都可以放,還可以放些蔥花、薑絲等作料。

  原料準備就緒後就煮茶水。放一把米在鍋裡炒到焦黃,再添上本地土製的上好茶葉炒拌幾下加水煮沸,濾出渣子。把茶水倒進盛著米花等原料的碗裡便是油茶。春節期間的油茶還要加兩塊手指寬的油煎餈粑。北部地區喜歡在油茶中放紅薯。

  油茶可稱侗族的第二主食。過去,人們不僅早餐吃油茶,每頓飯前都要吃油茶。油茶是招待客人的傳統食品。特別是婦女往來,常聚於一起打油茶。吃油茶只興用一隻筷子。客人吃了油茶不還筷子,表示還要再吃;還了筷子,則表示多謝主人,不用再添了。

  居住在雲南、貴州、湖南、廣西毗鄰地區的侗族、瑤族和這一地區的其他兄弟民族,他們世代相處,十分好客,相互之間雖習俗有別,但卻都喜歡喝油茶。因此,凡在喜慶佳節,或親朋貴客進門,總喜歡用做法講究,佐料精選的油茶款待客人。做油茶,當地稱之為打油茶。打油茶一般經過四道程式。

  首先是選茶:通常有兩種茶可供選用,一是經專門烘炒的末茶;二是剛從茶樹上採下的幼嫩新梢,這可根據各人口味而定。其次是選料:打油茶用料通常有花生米、玉米花、黃豆、芝麻、糯粑、筍乾等,應預先製作好待用。

  第三是煮茶:先生火,待鍋底發熱,放適量食油入鍋,待油麵冒青煙時,立即投入適量茶葉入鍋翻炒,當茶葉發出清香時,加上少許芝麻、食鹽,再炒幾下,即放水加蓋,煮沸3-5分鐘,即可將油茶連湯帶料起鍋盛碗待喝。一般家庭自喝,這又香、又爽、又鮮的油茶已算打好了。

  如果是打的油茶作慶典或宴請用的,那麼,還得進行第四道程式,即配茶。配茶就是將事先準備好的食料,先行炒熟,取出放入茶碗中備好。然後將油炒經煮而成的茶湯,撈出茶渣,趁熱倒入備有食料的茶碗中供客人吃茶。

  最後是奉茶,一般當主婦快要把油茶打好時,主人就會招待客人圍桌入坐。由於喝油茶是碗內加有許多食料,因此,還得用筷子相助,所以,說是喝油茶,還不如說吃油茶更為貼切。吃油茶時,客人為了表示對主人熱情好客的回敬,讚美油茶的鮮美可口,稱道主人的手藝不凡,總是邊喝、邊啜、邊嚼,在口中發出“嘖、嘖”聲響,還讚口不絕!

  侗鄉人獨創的油茶,具有濃香、甘甜的美味,常飲能提神醒腦,治病補身。侗族老人喝不上油茶,責怪兒孫不孝。侗鄉人外出串村走寨喝不上油茶,身子感到發痧一樣不舒服,趕緊回家打油茶。與侗族人民雜居一起的苗、瑤、壯等民族,受這種習俗的影響,也喜愛喝油茶。離開侗鄉山寨到外地工作的人,嫁出去的侗鄉姑娘,仍喜愛打油茶。

  侗鄉人從那朝那代開始有喝油茶的習慣,無法考證。據侗族老人說,他們祖祖輩輩種油茶樹,家家戶戶榨有一缸一缸的茶油,“有油就可以打油茶了”。侗族人民世世代代居住在高寒山區,喝油茶能禦寒防病。習慣成自然,打油茶便成為代代沿傳的民族習俗了。

  有這樣一句順口溜:“一杯苦,二杯夾(方言,意為澀)三杯、四杯好油茶”。這就是提醒你慢慢品嚐,好好領略。油茶有祛寒溼、提神、飽腹之功能。我們家鄉地區溼度大,喝“打油茶”便成為當地百姓的飲食習慣,亦是他們用來待客的一種方式。特別是在人覺得非常勞累的時候,如果能喝上那麼一兩碗油茶,過不了多久,滿身的疲憊便會在不知不覺中煙消雲散了,同時迎來的便是一份難得的過冬好心情。

你所不知的香港婚禮習俗

  婚禮是每個人都夢寐以求的,結婚代表兩個相愛的人,從此以後就是一家人,共結連理。但是每個地方的婚禮習俗是不同的。那麼香港,這個大都市,即繼承了中國古代的傳統,也融合了英國的一些西式文化。那麼香港文化中,香港的婚禮習俗到底是怎樣的呢?一起來看下。

  香港這個大都市是中國的一顆東方明珠,香港的結婚傳統習俗綜合了中西文化的精神,既傳統也時尚。

  送嫁與姐妹團

  婚禮的前夜,新娘的女朋友們就集中在新娘的家裡,組成姐妹團,通宵達旦地熱鬧,叫做送嫁。因為在古代的中國,結婚以後女子就不太走出家門,所以,這是與肪友們的告別的儀式。現在的香港都為雙職工家庭,所以結了婚,女性不再出家門的現象已不復存在,但這種風俗習慣依然保留了下來。結婚的前一夜,還有其他的一些風俗習慣。其中之一叫“上頭”,就是梳頭髮的儀式。每位母親都要給出嫁的女兒、兒子梳理頭髮。“一梳一梳到最後”,表示了永遠的意思。還有一個風俗,就是吃湯圓。將米磨成粉,加上芝麻餡,做成拇指大小的湯圓,再用砂糖汁煮一下,非常甜,表示新婚生活又甜又圓、幸福美滿。

  開門吉利與兄弟幫

  婚禮當天都要從早忙到晚,首先由新郎前往新娘家迎娶新娘,這是第一個小高潮。與新娘家的姐妹團一樣,新郎家也要結成兄弟幫,一同前往迎接。姐妹團在新娘家的大門口擋住去路,要想過門的話,需要付買路錢,需雙方談判交涉。“九”這個數字表示永久、永遠的意思,所以,禮金最初從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元九角開始談起,談妥之後由兄弟幫用現金付帳,禮金由姐妹團共享。這來源於古代中國上千年的買賣婚姻的習俗,現在則成為饒有興趣的遊戲。

  斟茶與拜祖先

  終於進入新娘家門的新郎,首先要與新娘並立,給新娘的父母親獻茶,這種儀式稱之為“斟茶”。由新郎按父親、母親的順序獻茶,新娘也依次隨行。這時負責倒茶的人被稱作“大妗姐”,是一個穿著黑色禮服的中年婦女。儀式之後再前往新郎家再一次斟茶。新郎、新娘以及姐妹團、兄弟幫、大妗姐及其他家屬都要分乘扎著綵帶的車趕往新郎家。到了新郎家,首先開始的儀式是拜祖先,給神臺上祭祀著的祖先獻茶、點心,然後給大門的土地神拜禮,之後是給父母斟茶。

  麻將與喜勺

  儀式結束後,就開始進行稱為喜勺的結婚宴會。在此之前,一般是在傍晚五點左右開始,三五成群的開始打麻將、撲克牌或者唱卡拉OK、聊天。送紅包一般使用稱之為禮券的支票,由於香港治安不好,所以送支票是人們從生活中得出來的智慧。但也有人認為送現金更方便。紅包一般根據親密程度及婚禮的地點來決定,通常為400——500港幣。婚禮時,新郎、新娘又要迎接來客,又要照相,甚是繁忙。一般到午後九點左右,新郎新娘才能落座,上了菜,宴會才能開始。宴會開始時,無致詞、無演講,專門用餐。待用餐中途上魚翅湯時,主持人才開始致詞,各席就開始巡迴乾杯,也開始到了“鬧新人”的時間。婚禮一般要持續到夜裡十一點鐘結束。

  你可能會喜歡:

  杭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你瞭解多少?

  浙江清明節的習俗,你知多少?

  極具特色的南京洪山戲文化

  老北京清明習俗知多少

你所不知的上海喪葬習俗

  葬禮是一種送別死者的傳統儀式,在我國古代的傳統中,葬禮有著許許多多嚴苛的規矩和繁瑣程式。隨著時代的發展,各地也逐漸形成了獨特並且簡單的葬禮風氣和習俗。那麼在上海究竟有著什麼樣的喪葬習俗呢?下面就讓我們看看上海文化中的傳統葬禮以及風俗吧。

  哭喪

  據說哭喪歌是民間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一種禮俗歌,在當地死了親屬,婦女不唱哭喪歌,被視為不孝。但是地道的哭喪歌已經不為常人所掌握,因此現在的喪禮往往花錢請專業人員前來哭喪。

  哭喪歌分為經、套頭和散哭三部分。經是結合喪葬儀式唱的,亡人從斷氣、入材、出殯一直到做七,每一過程都有一種儀式;套頭比較呆板,不能自由抒發,只要掌握套頭的基本內容,哭喪時一般可以應付。

  所謂散哭,就是人死後,親人悼念他時哭唱的歌,一般是圍繞者生前的種種好處,和今後沒有親人的苦況的哭訴。這種哭還往往勾起對自己一生的坎坷和悲苦的訴說,所以一發而不可收,雖經人家再三勸阻,還情猶未盡,欲止不能。

  吃豆腐

  和北方一樣,七十歲以上的老人故去都謂為喜喪,兒女們除了舉辦喪禮以盡孝心外,還要備下酒席以答謝親朋好友。在上海,參加這樣的喪禮俗稱“吃豆腐”。

  說起“吃豆腐”的由來,可謂是傳說眾多。一個說法是,戰國時人樂毅非常孝順,父母喜吃軟食,樂毅便用黃豆製成豆腐供父母食用,父母每天食之,因得高壽。父母故後,樂毅請參加送葬的鄰居們吃豆腐宴,祝願大家健康長壽,由此形成吃豆腐羹飯的風俗並流傳至今。

  另一個說法是,西漢淮南王劉安崇尚神仙之術,天天服豆,希望可致長生。其父病死後,按禮儀三日之內須停廚熄火,所以劉安連吃三天冷豆腐。旁人見他把一團雪白的東西往嘴裡塞,以為他吃的是什麼鳳髓羊酪,遂說他不守禮節。

  劉安乃於三日小殮後舉辦素席,答謝各方賓客,席間特備一道冷豆腐,說破真情。從此,孝子居喪多以豆腐為冷食,而成殮後以豆腐答謝弔唁賓客的習俗亦由此形成。當然,關於“吃豆腐”由來的說法還有很多種,但各種傳說中都少不了豆腐,可見豆類食品確有延年益壽之功效。

  第一天法事

  五七祭奠儀式的隆重還在於內容豐富的超度法事。超度法事一般要進行兩天兩夜,有著比較嚴格的禮儀規範和超度程式。東南西北四個方位用八仙桌擺起供奉祭品和法器的檯面。正南方是主祭臺,擺放著死者的靈牌以及香爐燭臺、貢品禮器、八九個用白紙摺疊而成的長方形書冊碼放整齊,置於祭臺左側。

  東西祭臺後方懸掛著描繪陰曹地府各殿情景的布幔。約一刻鐘左右的時間,法師完成了主祭臺前的超度儀式,接著帶領一干道士分別又在東、西、北祭臺誦經膜拜、做法超度。想必此項法事是在一一禮拜陰曹各殿,以求對亡者的禮遇。

  第二天法事

  用六張八仙桌疊起三層,最高一層上面放一座紙橋,一條白麻布從橋頂橫貫,斜落於高高疊起的八仙桌兩側,遠遠望去極像一座石拱橋。此橋即象徵著亡靈走完陽間的最後一步,也是踏入陰間的第一步——奈何橋。“橋”旁幾條長凳一字排開,又像一座平整穩定的橋。

  死者的長子手託方盤,上面放有父親的靈牌及香爐,他的對面是那個年輕法師,法師手搖銅鈴口中唸唸有詞的吟誦經文,身後有兩名道士手持笏板附和吟唱,亡者親屬則圍橋而立,隨著法師的誦經節奏鞠躬默哀,氣氛極為莊嚴。

  伴著法師的吟誦、哭喪人的痛哭,其他道士吹拉彈奏,奏響禮樂。就這樣,法師一步一誦經,引導靈牌從地面踏上長椅,然後又在長椅上一步步誦經後退,直至走完長椅,象徵著親人平安走過奈何橋,也體現了親人對死者的最終送別。


不知的寧德春節習俗

  現在每年過春節都已經越來越無聊,而且年味也越來越淡了。甚至在一些小年輕的心中,過年跟平常回家吃一頓團圓飯已經沒什麼區別了。但是在寧德文化中,過春節的習俗可是大有講究了。你知道寧德春節都有什麼習俗嗎?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1、祭灶   擺香點燭祭“灶公”“灶婆”   在北方稱為小年的“祭灶”節,在我們寧 ...

不知的呼和浩特結婚習俗

  結婚是一生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程式,不同地區都有著自己不同的特色。無論是什麼地方都少不了婚禮習俗,呼和浩特是內蒙古的省會城市,你知道呼和浩特的結婚習俗是什麼嗎?本期小編就帶你去呼和浩特文化了解一下。   在男方開始出發時,女方家中也在做著準備,主要是招待迎親隊伍。當新郎及眾人到女方家後,女方安排人們陪著聊天喝 ...

婚姻風水:不知的結婚習俗大全

  結婚是每個人一生之中的大事,中國的人口眾多,很多地方都有不同的習俗,婚禮的過程和細節也都有一些大同小異,不過對於婚姻的祝福都是相同的,都希望借用喜慶的婚禮來改善婚姻風水。   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你所不知的結婚習俗大全,一起隨小編來看看吧!   現代的結婚習俗   第一、迎親:婚禮上午,男方的接親隊伍就 ...

不知湖南酒文化

  湖南文化中有著極為強烈的政治意識,尤為突出的就是愛國主義精神。這些文化特點也都體現在湖南的酒文化裡,南嶽洞庭,嶽麓湘水,湖湘美酒飄溢著醉人的芳香。那麼,湖南酒文化與湖南人有什麼淵源?湖南酒文化又是怎樣形成的呢?   在歷史文獻中,古人對湖湘飲食亦有豐富的記載。如屈原在《楚辭》中就提到過衡陽古酒“骿酒”,並 ...

不知的內蒙古的過年習俗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大部分地方都要吃年糕和年夜飯。春節一到在外漂泊的遊子就會回到家鄉和家人團聚,在外心情勞作了一年終於可以高高興興的回家與家人團聚。想知道內蒙古的春節是怎樣的嗎?那麼就跟小編一起走進內蒙古文化吧。   小年是每年的臘月二十三日;又稱為“年火”,帶有迷信色彩的 ...

不知的普米族過年習俗

  過年是全國人民普天同慶的日子,過年也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一年一度的春節,是每個人民都盼望著的。但由於民族文化的不同,過年習俗自然也不一樣。那麼,普米族的過年習俗是怎樣的呢?一起來普米族文化中看看。   大過年,是普米族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之一,一般從臘月二十九祭祖先、吃年飯到正月初七過完人的生日為止,要七八 ...

不知的基諾族春節習俗

  基諾族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縣的基諾民族鄉,基諾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由於無文字,過去多靠刻竹木記事。基諾族文化流傳至今,基諾族的春節習俗還不為人知。下面,小編將給大家逐一介紹。   基諾族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原始宗教,但對祖先的崇拜居主要地位。傳統節日以過年為重,具體時間由各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