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海光:勵志偶像王石的坍塌
信海光:勵志偶像王石的坍塌
這兩年,對中國的人生導師和勵志偶像們來說,風頭頗為不順。先是唐駿、李開復因學歷問題遭受質疑,然後是韓寒深陷“代筆門”長達數月,現在則輪到商業驕子、地產巨頭王石。據報道,61歲的王石近日被曝出因戀上某八零後女明星而與髮妻離婚,成為輿論焦點。
從網上的輿論看,多數網民是抱著調侃與戲謔的心態看待此事,其中隱含著失望與看不慣,還有人則乾脆加以指責。但也有人站出來力挺王石,說王石的離婚是私事,是對愛情自由的勇敢追求,是對無性婚姻的抗爭,網民不應對王石進行道德迫害,王石對個性與自由的追求甚至值得尊敬。
離婚當然是王石的自由,但假如因此而把王石當做追求個性解放的反潮流鬥士而表示尊敬,則有點不知所謂了。因為王石緋聞之前在社會上扮演的角色恰恰是個主流價值觀範疇內的青年偶像,他白手起家,經商成功,深愛探險,征服過世界各大高峰,還寫過《成功是和自己的較量》、《讓靈魂跟上腳步》這類的勵志書......而現在,他卻被曝出因為戀上比自己小30歲的漂亮女明星而放棄家庭,那麼,他和那些一有錢就“變壞”,惑於美色拋妻舍子的一般富人還有什麼區別——王石的粉絲們想必有權如此質疑。
離婚而再娶少妻,對普通人來說無可厚非,也是個人隱私,但對於青年偶像和公眾人物王石,則意味不同,這個八卦和緋聞,足以動搖其在很多人心目中高大的形象。
其實,在這次離婚事件中,除了緋聞,還有一些其他動搖王石勵志偶像地位的資訊傳出。比如,關於王石的第一桶金,在很多采訪中,王石都講述說他的第一桶金是因為八十年代倒賣玉米掙得。倒賣玉米需要車皮,王石去送禮而對方不但不收,反而因為他踏實肯幹的表現給予了巨大的幫助。王石總結:金錢是買不來尊重和榮譽的,不行賄也能成事,因此決定將來“永不行賄”。
這是個向上、感人的故事,但有心人後來卻給出了故事發生的背景:王石的父親是王震同志的老部下,後來擔任的職位正是鐵路一個重要局段的局長,而王石的岳父,則曾做到所在省數一數二的高官。
這些背景有可能確實對王石講述的故事程序沒有任何影響,但問題是,屌絲們在知道這種背景後,還有幾分信心去複製王石的成功?如果偶像的成功很難複製,其勵志的意義又在哪裡?
似乎又一個偶像將搖搖欲墜,對於曾經的崇拜者來說這很殘酷,但這卻往往更接近生活的真相。而現實中,這種真相比比皆是,只不過出於講述者無心也好,出於聽者有意也好,它們都被過濾掉了。
都知道比爾蓋茨退學創業,使出渾身解數在IBM拿到大訂單從而奠定成功基礎,可誰知道他母親是IBM董事會的董事,媽媽介紹兒子認識了董事長?還有股神巴菲特,白手起家可謂傳奇,但誰知道他父親就是國會議員,在他10歲的時候就帶他認識了高盛的掌門人西德尼?溫伯格?相信在中國炒股十幾年的老股民也沒幾個見過中金公司的CEO吧。
所有參與傳播者都希望傳奇更傳奇,於是他們會剋制不住地進行修飾或省略,這幾乎已成定律。這也是在全世界各地各種勵志產品暢銷不衰的一大重要原因,同時也因此,勵志產業總與造假產業有著各種扯不開的干係。
對於王石這次引起轟動的忘年之戀,心有慼慼者詮釋說這是王石看開了,人生終於到了隨心所欲的新境界,所以才勇於捨棄妻子產業,不懼人言,“淨身出戶”,輕鬆做人。如果這種“看開了”,也包括對“人生導師、青年偶像”角色的看開,對王石、對青年公眾們,倒不是一件壞事。
信海光:為何中國網民“戾氣很重”?
網際網路的發展,讓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成為網民,由於網路的隱蔽性,很多人把對社會的不滿發洩到 網上,使得網路出現了一股戾氣。戾氣雖然令人厭惡,但還沒有討厭到讓人害怕的程度,一個良性的網際網路當然是戾氣越少越好,但我們同時也不能不注意到,網民 在網際網路上戾氣的發洩還有類似中醫上排毒的功效,使戾氣不至於累積而發展成極端的現實行動。《國語·周語上》曰: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 多,民亦如之。這個道理,用在戾氣上也是一樣的。
近日,《中國青年報》刊登了一篇題目為“誰在為網路戾氣‘添油加柴’”的文章,文章從最近互 聯網上質疑的“失控”、無底線的人身攻擊以及網上“約架”等現象,總結出中國網際網路上存在著一股“戾氣”,好像人人心裡都窩著火,記者梳理了一些新聞後的 跟帖發現,“各色謾罵聲,均佔到約九成以上,其中不乏大量帶髒字的內容”,網路暴力猛於虎!
而網民們心中的戾氣為什麼會這麼大呢?這篇文章指出因為有人在為這些戾氣“添油加柴”,是因 為近年來各大內容網站正變得越來越譁眾取寵,它們在透過“標題黨”等方式刻意放大甚至附會社會痛點,以迎合網民情緒及洩憤心理。比如,前段時間《環球時 報》發表了一篇名為《反腐敗是中國社會的攻堅戰》的評論,但卻被某網站標題黨為“環球時報社評:要允許中國適度腐敗”,進而引發網民戾氣與謾罵。
戾氣,在中醫上和正氣相反,與邪氣相應,指具有強烈傳染性的病邪,但一般用在形容人的心態: 比喻殘忍,偏向走極端的一種心理。的確,近幾年的網際網路上,無論是上論壇還是玩微博,看跟帖還是讀部落格,都會發現四處瀰漫著憤怒的氣息,動輒辱罵家人,重 則實地約架,已是網路生活中見之不怪的常情。
網路戾氣的高漲也的確與不良網站的刻意引導大有關係,但把罪責主要歸因於編輯標題黨的“添油 加柴”,很可能是找錯了主要方向。中國的大多數網民都不是傻子,不會長期被簡單的“標題黨”所矇蔽,真正的原因,恐怕還要從戾氣的來源深處找起。例如,與 以前相比較,網際網路的出現,使資訊的數量、公開性、傳播速度都大幅提高,當然人們接觸到“易怒新聞”的總數也在提高,因此,戾氣比以前多就在所難免。
但問題是,網際網路的誕生其影響是世界性的,網站急功近利也是全球網路媒體的通病,為什麼獨獨中國的網民會這麼容易憤怒,這麼有戾氣呢?這就需要找尋“中國特色”的原因。
其一,社會價值觀日趨多元化,但不同價值觀之間還沒學會相互容忍,相互包容。有人群便有不同利益,便有對社會問題不同看法,如果沒有好的心態,現實中的觀點分歧與利益分歧在網際網路上只能表現為爭吵和辱罵甚至毆鬥。
其二,現實社會的不公也導致戾氣增加。中國社會確實在進步,但社會仍存在不公平現象,收入分 配不公、司法不公等等。不公平則導致憤怒,怒氣變異則為戾氣。如果我們的社會能夠迅速消除大部分不公平現象,相信戾氣也必會迅速大為減少。另外,除了不公 平,痛苦也會導致憤怒與戾氣,這就需要透過努力提高公民的幸福指數加以解決,比如社保、醫保、稅收,如果人們的稅負痛苦指數一直高居前列,想消除戾氣就很 難。
其三,中國網路多戾氣的,與傳統的溫良謙恭讓等優秀品質逐漸消亡也很有關係,多年以來,我一 直有訪問海外華人網站的習慣,但同樣的話題--比如談論某一產品、某一遊戲,臺灣的網民之間往往就表現得很彬彬有禮,但在內地卻常會引發謾罵與爭吵,這隻 能歸因於基本禮儀教育的缺失,再聯想到名牌大學出口成髒的“三媽教授”,再聯想到多年前主流報紙上比網路標題黨更火爆的“牛鬼蛇神踩翻打倒”,可知暴戾之 氣深種已久,要消除三尺之寒,任重道遠。
信海光:電子閱讀能否拯救國人閱讀危機
隨著聖誕節的臨近,很多商家又準備推出一系列全年最優惠折扣來在這黃金購物季狠撈一把了。美國全國零售商聯合會最近釋出的資料顯示,美國81.1%的消費者今年購物季將購買禮品卡,總支出預計達287.9億美元。
這個黃金時段被稱為假日季,從歷年經驗看,假日季零售額往往能佔到全年總額的四分之一。因此全國零售學會做了一系列的抽樣調查進行統計,這許多資料中,有一項比較有意思,是分析美國消費者購買的禮品卡類別:網店禮品卡佔11.2%,咖啡館佔18.1%,百貨店佔39.1%,書店佔20.8%,便利店和加油站佔12,.6%,折扣店佔14.2%。
美國人用於購書的費用居然佔到總支出的20.8%,儘管只是關於禮品卡的調查,但已足令一般中國人震驚。中國人用於購書的費用能佔到總支出的多少呢?我沒有在網際網路上檢索到最新資料,但往年的一些統計數字可做參照,比如,以人均閱讀量論,中國人年均讀書0.7本,韓國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俄羅斯的55本相比,猶太人是64本;以人均圖書消費量論,中國人均購書5.6冊,20年幾無增長。2011年僅有34.9%的國民表示購買過紙質圖書。
這些統計是否精確或許尚待商榷,但從整體上看,“中國人不愛讀書”這個論斷應該是沒有錯的。
國 民讀書對一國之重要性似乎已經沒必要再爭議,但中國人為什麼不愛讀書呢,卻很值得探討。我的看法是主要有三個原因:其一是近幾十年來,全社會普遍不重視讀 書的重要性,幾代國民多數沒有從小就養成閱讀習慣;其二是,中國的圖書太貴;其三中國人面對的應試教育太嚴厲,青少年時期沒時間讀書,成人後生活壓力又太 大,沒心情讀書,當然也無法養成買書、讀書的好習慣。
像 “讀書無用論”,這種本來該屬於上個時代的論調,在今天的中國其實處處潛伏,深入人心。比如網際網路精英馬雲最近就在演講中告訴聽眾“別讀太多書”、“讀書 太多的人不會成功”。或許他的話另有深意,如勸人知行合一之類,但總歸是傳遞出了一種讀書無用的訊號,而在中國這個年人均讀書不到一本的社會里,這類訊號 又是如此之多,給了大批青年不讀書的理由,或者心理暗示。
像“書呆子”這類詞彙,在一個熱愛閱讀的社會里,絕不會像中國應用得這麼廣泛,而在這種環境下,又怎麼能奢望國民把支出的20%拿出來買書呢?
然而,中國人不愛讀書的情況也並沒有壞到令人絕望的地步,因為幸虧有了網際網路和手機,它在暗中提升著中國人的閱讀率,而這種提升卻完全還沒有被反映到任何相關的統計數字中。
透過雙眼可以觀察到,以前在中國乘車或者坐地鐵,讀書看報的人屈指可數,但現在卻會發現幾乎人人都在盯著手機或在看IPAD之類的平板電腦,人們手中沒有書,但確實都在閱讀。
數字閱讀的勃興對中國來說是個意外的驚喜,它佔有了碎片時間,解決了國民無時間讀書的難題,它極便宜甚至免費,解決了讀不起書的問題,在未來,將極大的改變國民的閱讀現狀。其實,如果現在就把人們電子閱讀的書籍統計在內的話,資料很可能就已經大大改觀。
而且已有調查顯示,數字閱讀擴速最大的群體主要集中在學歷較低者、年齡較輕者、以及農村居民中,在以前,這個群體恰恰正是拉低國民讀書量的一個最大短板。
當然,數字閱讀也會帶來一些使人困擾的問題,比如對傳統出版業的衝擊--這是大勢所趨,沒有辦法;比如壞書、庸書的泛濫--這其實也沒必要過於擔心。冰心先生曾寫過一篇《憶讀書》,後被選入中學課本,文章最後她寫道:有某年的六一國際兒童節,有個兒童刊物要我給兒童寫幾句指導讀書的話,我只寫了九個字,就是: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
先認識讀書好,然後多讀書,最後才是讀好書,其中順序,並非沒有深意。
信海光:是否“寬容”李雙江之子?
近日,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通報李雙江之子李某涉嫌輪姦被刑拘。兩年之內,李某兩次觸犯法律,傷害無辜,瞬間成為千夫所指。
李某是著名軍旅歌唱家李雙江和女歌唱家夢鴿所生唯一的兒子。看往日媒體報道,李雙江老來得子,對李某異常寵愛,冀望甚高,但兒子不爭氣的現實,想必讓李雙江夫婦精神上受到極大打擊。
可憐天下 ...
八卦命理:王石是否婚變解析(圖)
王石是否婚變解析
據媒體報道,萬科董事長王石在遊學哈佛後逐漸淡出公眾視野,不過近來坊間流傳王石離婚的訊息逐漸甚囂塵上。昨天,一則微博在網上流傳,王石新歡為甄嬛傳演員田樸珺,田樸珺瞬時進入人們的視野。
微博網友慈冰CAIJING在微博上爆料,“王石婚變一事屬實。其與前妻王江穗的離婚手續已於年內 ...
王石川:“狗舔標準”是表面功夫
狗舔標準
近日,在武漢各區洗路大排名中,江岸城管因將城市道路清洗得最為乾淨,不僅在8月份的城管排名中得到加分,還獲獎一臺價值幾十萬元的沖洗車。江岸區城管局環衛科負責人稱,“沖洗完的道路,用手摸上去只允許有水,不準帶泥。用通俗的話說,就是洗出‘狗舔的標準’來。”最新訊息是武漢市城管局的回應:“這只 ...
王石川:如何看待“閃辭族”?
媒體報道說,調查報告顯示,65%大學生的第一份工作,持續時間不到一年。其中,不到半年就走的,佔37.98%;25.58%的只幹了一兩年,僅9.3%的大學生能幹兩年以上。業內人士表示,90後員工常玩“閃辭”,第一次工作持續時間短、頻繁跳槽的現象屢見不鮮。衝動閃辭的原因,分別為缺乏發展空間、工作內容單調乏味和 ...
王石川:提高徵地補償但願不是“空頭支票”
近日,國家透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對農民集體所有土地徵收補償制度作了修改。雖然目前具體修改條款還未可知,但有業內專家推測,此次修改,主要內容是提高徵地補償數額,提高額度可能至少為現行標準的10倍。有專家表示,修正案草案獲得透過,也為《農村集體土地徵收補償條例》的儘快出臺鋪平了道路 ...
王石川:從南平慘案到平南慘案
平南慘案
9月21日,一名男子闖入位於廣西平南縣平南鎮水果街一幢“午託”居民屋,用柴刀將屋內的3名兒童砍死,13名兒童砍傷。記者從廣西平南縣公安局瞭解到,涉嫌砍死3名砍傷13名兒童的犯罪嫌疑人吳某已被刑事拘留。此外,公安部門還以重大安全責任事故的名義對午託所一名負責人予以刑拘
平南慘案,讓人 ...
王石川:大暴雨中的思考
暴雨中的北京
龍應臺曾說,“如果一場大雨使你全身泥濘,汽車輪子陷在路坑裡,積水盈尺,店家的茶壺頭梳漂到街心來,小孩在十字路口用鍋子撈魚”,這大概就是個發展中國 家。如果暴雨來襲,城市變成澤國,城區95處道路因積水斷路,當老外在水裡仰泳,當司機被困車中溺亡,當此處“水漫金山”、那裡“行車如船”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