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信陽民歌歷史溯源及旋律特點

信陽民歌歷史溯源及旋律特點

  民歌是勞動人民的智慧與生活的結晶。在很多地方都有著歷史悠久的民歌。信陽被稱為河南的歌舞之鄉,信陽民歌也有著悠久的歷史。信陽民歌種類非常多,在它的曲調上也有著獨特的區分。

  下面的河南文化為你帶來信陽民歌歷史溯源及旋律特點,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歷史淵源

  信陽民歌作為河南文化中罕見的融“豫韻楚風”於一體的珍寶,其源於何時,至今已無法考證。正像整個人類的歌唱史,它的起源有達爾文的性慾要求說、模仿說、勞動節奏說、感情說、呼喊說等十幾種假說。據傳,上古時期,淮河流域居住著以少昊為首領的東夷集團,他們以鳥為圖騰,認為鳥是神的化身,是人神溝通的使者,他們注意聆聽鳥的歌唱,認為那是神的聲音。隨後,淮地先民又在鳥的飛翔中萌生了“巫”(舞)的意識。

  後來,出生於東夷集團的一個名叫成湯的人建立了商朝,他的趣味變成了一個國家的文化特徵,商人“喜歌舞、敬鬼神”,商之後至周至楚,淮地先民信神事鬼,巫風極盛,客觀上發展了原始歌舞。在戰國時期的信陽一帶的音樂就已經使用接近十二平均律的十二音音階了,為信陽民歌奠定了基礎。這在1953年出土於信陽長臺關一號戰國楚墓中的戰國編鐘身上一窺端倪。

  可以設想,在淮地先民中,有那麼一個人,先是模仿鳥的歌唱,後來自己偶爾唱出幾個音,覺得好聽,又高聲唱一遍,巖壁回應了他的歌聲,這讓他很興奮。於是他把剛才唱的幾句又連續唱出來,並按照他的意願控制他的歌聲,唱出他想唱的調子,這意味著他已經能創造旋律,讓音調結合目的發生,形式也變得複雜,完全超越了一個鳥以同一音高或同一組音高的啼叫,充分體現了人類歌唱的最基本也是最典型的特性即音樂的轉換性。這個人就是信陽的第一個歌手,他迴盪在巖壁間的歌聲就是信陽的第一首民歌。

  藝術特色

  信陽民歌大致可分為革命歷史情歌、民歌、新民歌、號子、山歌、田歌、水歌、燈歌、叫賣、小調、兒歌、時政歌、儀式歌、敘事歌等十餘種之多。它們深刻而生動地表現了信陽人民的生活、思想、感情、意志和願望,反映了信陽不同地區和不同時代的社會實踐,是信陽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雖經千錘百煉卻還在不斷地推陳出新。

  信陽民舞在八十年代普查時,共有80餘個舞種,120多個演出形式,400多個傳統節目,3350多個演出班社,佔河南省的舞蹈演出班社1/3以上。1984年5月,河南電視臺以信陽民歌為主體拍攝了音樂專題片《歌鄉行》(上、下集),同年11月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後,又在該臺國際聯播節目中再次播放。《中國民間歌曲整合·河南卷》中收錄信陽民歌224首。著名的信陽民歌有《八月桂花遍地開》、《送郎當紅軍》、《花轎到門前》、《車水歌》等。

  1989年河南電視臺又以信陽民間歌舞為內容拍攝了電視藝術片《情滿大別山》並在中央臺多次播出。著名的信陽民舞有花挑、花扇、花傘、火綾子、獅子舞、春牛舞、竹馬舞、旱船、龍燈等。

  旋律特點

  信陽市地處中州南部邊緣。又與鄂、皖交界。這就形成了信陽地區語言上既有湖北韻味,又有中州語成分這一獨特語言特點。從而使信陽地區民歌音樂語言上句了剛柔並溶的風格。從旋律線條上看,流行在南部山區一帶的民歌,以同音重複和四、五、七、八甚至十度大跳者較多,音域較寬,情緒奔放激昂,清新明亮,可以感受到那種粗獷、剛健的特點。同時塑造了山區人民勤勞勇敢、不畏艱險、敢於鬥爭的英雄形象。如“十二月點點”、“石硪貉號子”、“下盤棋調”等。淮河流域及中部丘陵地區民歌旋律以級進與旋律線的較大起伏並用者較多。它的特點是節奏平穩、語氣平滑、速度遲緩、優美感人、散發著濃郁的鄉土氣息。有時加以別有風趣的襯詞,進行誇張渲染。使這些生活小調顯得更加樸實、詼諧、情趣橫生。如“六仙歌”、“花轎到門前”、“錦繡山河美如畫”等。還有一些以分解和絃式進行的,表現出歡樂情緒民歌。如“搶八句子”、“慢趕牛”、“張先生討學錢”等。

  音階特點

  五聲音階在信陽地區民歌中佔著主導地位。完全的七聲音階尚未發現。在少數幾首民歌中如“穿心調”、“賣柴調”等,雖有清角變宮音,這些五聲外音時值短,多數出現在弱拍上,或作經過音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祈禱裝飾和陪襯作用,其旋律的基本骨架不失五聲音階的本質和特色。

  傳承意義

  據瞭解,因為長期不唱或沒有人唱,不少很有價值的傳統歌謠已經逐漸消失。就連一個頗有民歌淵源的鄉鎮,鎮子裡一半左右的村民都外出打工了,留在家的也大都在縣城買房做點小生意,他們的子女在縣城上學,孩子們甚至都不知道民歌為何物,就更不用提唱民歌了。這是傳統文化遭遇現代文明的尷尬,也是社會進步與秉承傳統的新課題。

  不可否認,一些傳統歌謠需要在一定場合和活動中才能演唱。比喻情歌,如今的年輕人不再有像前輩一樣用歌聲來表達愛慕之情的心情和環境,打打電話、上上網或者乾脆直接約會更能直奔愛情的主題,於是情歌便由此逐漸消失。又如車水歌,時代發展到今天,不要說唱車水歌了,就是連曾經供車水歌依附了幾千年的水車,大概也只有在博物館裡才能夠找得到了。同時,由於文化娛樂活動日益豐富,唱民歌已經不再是主要的休閒方式,民歌受到冷落的確在所難免。

煙盒舞的歷史溯源及鮮明特色

  煙盒舞是彝族最具特色的一個舞蹈,以獨特的舞蹈語彙展現了彝族的歷史觀、道德觀以及思維方式,是盛開在民族藝術中的一朵奇葩,煙盒舞在廣闊空間裡放射出耀眼的藝術光彩,讓更多在不同區域的人們,領略其煙盒舞的藝術魅力。

  那麼,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從彝族文化的角度去看看煙盒舞吧!

  煙盒舞的歷史溯源

  “煙盒舞”是一種傳統的民族舞蹈。它的來源傳說不一,較為普遍的的說法是彝族人民為了獵取野獸,往往披著獸皮混到獸群中間。後來漸漸把這種模仿野獸的動作發展成為舞蹈,於是形成了“三步弦”。另一種說法,認為三步弦是挑秧苗走路,上山下山的樣子。總之,這都說明“煙盒舞”產生於彝族人民的勞動鬥爭生活。另外據說煙盒舞開始並沒有道具,但因節奏不統一而跳不整齊就以拍手統一節奏,後來有人用裝黃煙的煙盒彈著玩,發出悅耳的聲響,於是就用彈煙盒代替拍手。經過世代相傳,不斷豐富,發展成為今天的“煙盒舞”。

  煙盒舞的鮮明特色

  彝族煙盒舞包括正弦和雜弦兩部分,形成了山區和壩區兩種風格和多種流派,舞蹈套路多達220套,僅蒐集整理117套,其中正弦62套,雜弦55套。其舞蹈形式有雙人舞、三人舞和群舞等,舞者手持舊時盛火草煙的圓形木製煙盒,在四弦的伴奏下,彈擊盒底擊節作舞,節奏明快,氣氛熱烈。

  正弦為“母弦”,雜弦為“子弦”,按慣例,必須先跳正弦,然後才能跳雜弦。正弦又叫“三步弦”、“簸箕弦”,這類舞蹈只有樂器伴奏,不唱。參加人數不限,最少二人,最多可達十幾人。每套的命名均根據動作而來。如“三步弦”就由登步、過堂步、蹲步剪子口這三種動作組合而得名。正弦中有“三步弦”、“二步半”、“一步半”、“歪歪弦”、“鬥蹄殼”等十多套合。“歪歪弦”中有雙腳交叉,左歪右歪的動作。“鬥蹄殼”(即鬥腳舞)是模擬動作鬥蹄的動作,跳時參加者須成雙數,兩排對舞。

歷史上的暴君特點及事例

  1、荒淫無道:桀動用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去建造傾宮、瑤臺,又從各地蒐羅美女充填後宮。桀在征伐有施氏時得了美女妺喜,回國後,晝夜與妹喜及宮女飲酒作樂;

  2、慘無人道:後趙武帝石虎在位期間,生活十分荒淫奢侈,極為殘暴,表現出種種殘暴的一面;對百姓殺人不眨眼,對親生兒子更為殘暴,石邃、石宣皆慘死;

  3、專制統治:秦始皇為了專制統治焚書坑儒,在當時秦首都咸陽將四百六十餘名術士坑殺。


民歌的定義特點是什麼

  民歌,人民之歌。從古至今,無論東西南北,每一時代、地域、民族、國家;在不同的地理、氣候、語言、文化、宗教的影響下,都不其然會產生一類別人類自娛、文化留傳或生活實質的宣洩。他們會以不同的形色傳遞他們的歷史、文明及熱愛,而歌謠亦是其重要之一環,而社會學或大眾俗稱之為民歌/謠。   民歌/謠的特色,是在於其能否 ...

傈僳族葫蘆笙舞樂的歷史淵源特點

  葫蘆笙舞樂是傈傈族文化的重要組成不分,是傈傈族最重要的傳統器樂形式,也是傈傈族大眾自娛自樂的舞蹈,“刮七七”則是該舞蹈的領舞樂器。隨著歷史的發展,傈傈族也改編創造出了許許多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傈僳族葫蘆笙舞樂,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傈僳族葫蘆笙舞樂的歷史淵源及特點。   歷史淵源及傳說   據對一些曲目的比較分 ...

立冬是什麼意思 每年立冬天的時間氣候特點

  立冬是什麼意思 每年立冬天的時間   立冬是24節氣之一。那麼,立冬是什麼意思呢?如何去理解這個24節氣中的立冬?立冬是怎麼來的?立冬又有哪些習俗呢?   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開始。我國幅員廣大,除全年無冬的華南沿海和長冬無夏的青藏高原地區外,各地的冬季並不都是於立冬日同時開 ...

沿淮花鼓燈的歷史承接起源

  摘要:   花鼓燈藝術在全國流傳較廣,範圍涉及安徽、河南、湖南、江西、江蘇等省,以淮河岸畔安徽鳳台、懷遠、潁上等地最為活躍。單就花鼓燈起源而言,僅沿淮地區就有“夏代說”、“遠古說”、“宋代說”、“元代說”、“明代說”之分,前兩者以神話傳說為主,後三者則有零星史料或“唱詞”等予以佐證,誰是誰非值得一辨。本文 ...

清明節有哪些風俗特點 清明節時間風俗特點介紹

  清明節有哪些風俗特點 清明節時間及風俗特點介紹   掃墓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榼,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哭罷,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 ...

碭山有哪些歷史名人名勝古蹟呢

  歷史名人:碭山是五代梁王朱溫故里;是近代畫壇宗師齊白石的祖籍;有明代大將薛顯;唐代詩仙李白也曾到此遊玩;   名勝古蹟:   1、乾隆御植園:位於唐寨鎮光明村,有1664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時路過此地親手栽下的梨樹,距今已有300多年;   2、突山風景區:位於安徽省碭山縣境內,佔地面積100多畝。景區樓臺亭 ...

有哪些書法家書法特點

  1、顏真卿:顏體方正,拙樸,豐腴雄渾,總之就是大氣。   2、歐陽詢:有向右上的勢,總體佈局險妙,字形偏長,筆畫結實有力,猶如“四面削成”。   3、柳公權:柳體勻衡瘦硬,點畫爽利挺秀,骨力遒勁。   4、趙孟頫:趙體端正俊秀,婉轉圓潤,極具實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