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傣族視什麼為吉祥物

傣族視什麼為吉祥物

  傣族視孔雀、大象為吉祥物,民間故事豐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歡依水而居,愛潔淨、常沐浴、婦女愛洗髮,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稱,過去傣族普遍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

  傣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語言屬漢藏語系壯傣語支。現通行的西雙版納和德宏兩種傣文,系拼音文字,由印度南部巴利文演化而來。傣族人不僅能歌善舞,而且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其中尤以傣歷、傣醫藥和敘事長詩最為出名。

  傣歷年為陽曆年,而月為陰曆月,一年分寒、熱、雨三季,每隔三年的九月為閏月,這種曆法現仍通用於泰緬等地。傣醫和蒙、藏、維一起,成為中國最為著名的四大民族醫藥體系。

傣族習俗

  傣族亦稱焚麥、白夷、擺夷。為元謀的土著民族。傣語屬於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傣語支。今存元謀傣族主要居住在能禹鎮法那禾、老康村,老城鄉大月舊,黃瓜園鎮雷布村等。1992年有人口223人,佔全縣人口的O.12%。

  舊志多有記載:元謀系擺夷原不編丁。元謀傣族實分土著和遷入兩部分。公元756年,南詔與吐蕃一起攻(越)州,時景東府等傣族部落受南詔統屬,承擔著服役的任務,被徵去參與攻越州。越州攻陷後,南詔佔領南部,吐蕃佔北部,而大渡河以南地區即歸南詔,傣族部落的征戰者即留於金沙江兩岸。元謀如吾姓土司等即為當年駐留之傣族。公元960~1100年,又有傣族遷移至金沙江流域。元兵南下後,歸附於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以雲南戍軍糧餉不足,於和曲、祿勸二州爨焚軍內,籤一百八十七戶,立屯耕種。時元謀屬和曲州,焚即焚夷,即元謀亦有傣族軍屯田耕種。加之世襲元謀土知縣吾氏也系傣族,故元謀傣族發展較快。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楊慎路過元謀,曾有“漁父長歌擺夷曲,鹽商愛上白夷樓”之詩句。至明朝天啟年間,劉文徵天啟《滇志·旅途志》載:“元謀……歷馬街子龍海落(能海鬧,今牛街),地皆平原而荒,人皆焚夷”。 ·

  1645年,吾心奎反明失敗後,元謀傣族人口發展即處於下降趨勢。其主要原因為:一、仇殺。事件平復後,又出現土豪張毓秀與吾氏餘黨的仇殺,仇殺四年。被殺者多為傣族,倖存者恐被所傷,逃離他鄉。二、種族歧視。因傣族反叛朝廷,受到歧視,被汙篾為“焚夷鬼”,“會吃人”。官府壓迫,民族歧視,難於立足,只好流落他鄉。至今大姚、祿勸、武定田心鄉魯期、老把附近的傣族都說祖先是從元謀遷去的。三、滅夷歸漢政策。反明失敗後,官府對元謀焚夷族實行政令,只要歸附漢族,不信焚夷就不追究,傣族人為了生存,有的只好改報漢族同時改名換姓,包括吾姓也有改為吳姓的,如《華竹新編》、《南中雜說》及其他史料中都有記載。四、利用征戰之機,以外族或敵人滅之。“自吳(吾)逆發難,各責其彝兵從徵,千人出黔,還還者不及十之二三,今所存者,鋒鏑之餘也”(劉昆《南中雜說》)。

  傣族禮法嚴明。想見合掌相敬,凡有問對,則膝行而前。待客時,服侍之人一般隻立於客人之側,如過其者,必躬身而趨。筵席時,長者或貴人上坐,其餘列於下。如有十客,則令十人行十客之酒。鄉村宴飲,擊大鼓、吹蘆笙、舞牌為樂。如有行兇殺人者、強姦者,處死。偷盜,一家皆死。為盜寇,一村皆死。民房為竹樓,上覆茅草,器皿多用陶器。男貴而女賤,視妻如奴隸,耕織、貿易、苦役皆由婦女承擔,至老不得休息。生子女,貴者洗浴於家,賤者洗浴於河。三日以後,將子授給其夫,勞役如故。傣族分漢、水二種。漢擺夷男子以黑布帕為帽冠,窄袖白衫。婦女著桶裙,出門帕覆頂,會面有鄉談。水擺夷畏寒冷,喜歡洗浴,男人抱兒舂米,婦女挑擔務農。

  婚姻為一夫一妻制(貴族偶納妾),實行族內婚,但家門不婚。以父輩推算,凡家門即視為一家,不可婚配。不同輩不婚。禁止長輩與晚輩通婚。1950年後,傣族與漢族相處,漢傣通婚已常見。

  元謀傣族的節令有“土主會”、“鞦韆會”。“土主會”於孟春季節舉行,屆時於土主廟敬香拜佛,希望來年驅邪免災、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鞦韆會”於舊曆正月十至十五之間舉行。會前於村中場壩寬敞之處設磨擔秋,男女亦可玩耍。

  人死行土葬。死後用婦女祝禱於屍前,親鄰相聚,飲酒歌舞,謂之誤屍。婦女群擊椎杵為戲,數日後葬。葬用棺材,葬時親者一人持火及刀前導,至葬墓地,用板數片埋葬之。並將死者生前常用之器皿、甲冑、戈盾皆壞之懸於墓側,以後絕無掃祭之禮。1950年後,喪葬、掃祭與漢族同。

  傣族由於清朝以來受到官府的壓迫、民族仇視和滅夷歸漢和漢族風俗習慣的影響,因此,到了中華民國末期,元謀的傣族在風俗上已經漢化了。

傣族所有節日集錦

  傣族的重大節日有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均與佛教有關。關門節和開門節是全年最大的齋賧時期,各地都舉行盛大的“賧佛”活動和隆重的佛教典禮。大家都要按佛規向佛奉獻食物、鮮花、經書、衣物和錢幣,全社會活動帶有濃厚的宗教活動色彩。潑水節是傣族重大的傳統節日,是傣歷新年。在節日裡,傣族群眾要舉行潑水、賽龍舟、放高升等娛樂活動,期望從此驅走昔日的災難和病魔,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畜兩旺。

  潑水節:傣族新年。時在傣歷六月二十四到二十六日(夏曆四月中旬),節期三、五天。節日清晨,男女老幼沐浴更衣,到佛寺賧佛,即給佛像灑清水洗塵,然後互相潑水,除疾消災。後演為以潑水為戲的節日。相傳,古有火魔無惡不作,搶走7個姑娘。最年輕的姑娘儂香,得知了殺死火魔的秘密:拔下它的頭髮把它勒死。魔頭成一團火球,落在哪裡,哪裡就起火。姑娘們即挑水相潑,滅了邪火。此傳說相沿成習,漸成潑水節。一說此俗源於印度,婆羅門教徒每年此時到河中沐浴,洗去罪惡;年邁者不能下河,子女便為其潑水洗罪。後傳入中國傣族地區。

  開門節:傣語叫“出窪”,意為佛主出寺。雲南傣族的傳統宗教節日。每年傣歷十二月十五日舉行。其活動內容與關門節一樣。傣歷十二月十五日,將進窪時擺在佛座後面的東西拿出燒掉,表示佛已出窪,十六日和尚出窪,全家男女老幼到奘房拜佛。十七日舉行盛大的“趕朵”活動,因為這天佛到西天講經三個月後返回人間,所以各村各寨都要鳴鑼敲鼓,舉行盛會,迎接佛祖,同時還要在奘房內向佛懺悔一年來的罪過;和尚們趁此時向青年男女宣傳教義。

  開門節時,農忙已過,天氣漸冷,佛教活動也不太多,青年們便可談情說愛或結婚,成年人則出外辦事或串親訪友。這時節是傣族文化娛樂活動最多的時候。人們放火花、點火燈、放高升、環遊各村寨,十分熱鬧。

  關門節:傣語叫“進窪”,意為佛主入寺。雲南傣族傳統宗教節日,每年傣歷九年十五日(農曆七月中旬)開始舉行,歷時三個月。相傳,每年傣歷九日,佛到西天去與其母講經,三月才能重返人間。有一次,正當佛到西天講經期內,佛徒數千人到鄉下去傳教,踏壞了百姓的莊稼,耽誤人他們的生產,百姓怨聲聲載道,對佛徒十分不滿。佛得知此事後,內心感到不安。從此以後,每遇佛到西天講經時,便把佛徒都集中起來,規定在這三個月內不許到任何地方去,只能懺悔,以贖前罪。故人們秒之為“關門節”。

  進窪活動經歷代沿襲發展,形成了固定的幾項活動:每年傣歷九月十五日凌晨,奘房(佛寺)擊鼓為號,宣佈佛進奘房。教徒此時須立即起來,或在床坐一下,當老人把谷花、香、燭、錢紙包成一包,送到奘房佛的後座之後兩小時,奘房再次擊鼓,教徒才可重新睡覺,老人則在奘房守到天亮。十六日眾教徒進窪拜佛;第八天,家家送飯菜供佛,然後清和尚念平安經,講歷史故事,聽了受到感動,便當場捐功德。進窪活動的三個月中,逢初八、十五、二十三、三十,每家老人要進奘房拜佛一次,頭天晚上他們即睡在寺內特設的房屋裡,由年輕人送飯去給老人吃。這些活動相沿成俗,以後每到關門節這一天,人們都要舉行盛大的賧佛(即齋僧獻佛)活動,以食物、鮮花、蠟條、貨幣等向佛奉獻。在這三個月內,每七天還要“小賧”一次。

  關門節開始後,也就進入農事繁忙季節,為了集中精力從事生產勞動,人們定下許多戒規:禁止青年男女談情說愛和嫁娶活動;和尚不得隨便外出;進奘拜佛的人不能遠離家庭或到別家去過夜;任何人不得進佛屋,上佛臺,拿佛的東西等。直到三個月後,即開門節時,人們才又恢復關門節前的一切天常活動。

  巡田壩節:雲南省綠春縣騎馬壩一帶的傣族民間傳統節日。每年農曆正月十三日舉行,節期一天。這是當地傣族獨特的傳統節日,農曆正月十三日清晨,當朝陽映照在傣家水鄉時,能歌善舞的傣族男女穿上節日的盛裝,彙集到寨子中心的大青樹下,鑼聲震天響,歌手捧著噴香的米酒,亮開嗓子唱起迎春曲、四季歌;群眾踩著鼓點跳起傳統的對扭舞,整個壩子一片歡樂。直到太陽昇到高空,歌舞會才接近尾聲。這時,一位長者宣佈:“巡田壩開始!”一時,陶醉在歌舞中的人們馬上組成了一個很有秩序的隊伍:槓彩旗的八個年輕人領先,後面的人一路吹著喇叭;有的敲著鑼鼓,鳴放著鞭炮、火藥槍,徐徐向田壩走雲。按預定的路線走完後,人們便聚在一起制定春耕大忙時期的村規民約,以保證春耕能按節令完成。

  花街節:又叫“熱水塘花街節”。雲南省元江一帶傣族的民間傳統節日,每年農曆正月初七舉行,節期一天。傣雅人也過花街節,活動內容和傣仂人基本相同,但節期是在農曆五月初六。花街節的主要目的是除舊迎新,節日早上,太陽初升之時,男女老少身著節日盛裝,紛紛彙集到元江東岸的熱水塘草坪,歡歌笑語慶賀節日。老人們世昔話今,青年們唱歌跳舞,小孩子追逐遊戲,盡情歡樂。人們還紛紛就熱水塘的溫泉沐浴,以除去舊年的汙穢,乾乾淨淨,清清爽爽地迎接的一年。這一天,未婚青年男女還舉行對歌,尋找伴侶。


十二生肖吉祥物擺放方位

  不同的屬相, 由於其年份不同, 因此吉祥物以及吉祥物的擺放也不同. 今天就說說12屬相都有哪些吉祥物, 應該擺放在屋宅的什麼地方.   1、屬鼠: 吉祥物是猴、龍、牛. 分別擺放在西南角、東邊和北邊.   2、屬牛: 吉祥物是雞、蛇、鼠. 分別擺放在西、東和北邊.   3、屬虎: 吉祥物是馬、狗、豬. 分 ...

中華民族-傣族

  傣族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雙納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和耿馬、孟連等地。遠在公元一世紀,漢文史籍已有關於傣族的記載。   傣族有自已的語言文字。傣族人不僅能歌善舞,而且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尤以傣歷、傣醫藥和敘事長詩最為出名。   習俗   忌諱外人騎馬、趕牛、挑擔和蓬亂著頭髮進寨子;進入傣家竹樓,要把 ...

傣族--簡 介

   傣族是雲南特有民族,主要聚居生活在熱帶,亞熱帶氣候的肥美、富饒的壩子--西雙版納,德宏兩州、景頗族自治州和耿馬、孟連等地。   傣族先民為古百越中一支,"傣"意為酷愛自由,和平的人。傣族的民族特色鮮明,突出,人民普遍愛好歌舞,舞蹈形象生動,感情細膩,動作多為動物形態的模擬和美化。極為流行 ...

傣族的喪葬習俗

  傣族的喪葬習俗   傣族的傳統喪葬,分土葬、火葬和水葬三種,以土葬為主。在西雙版納傣族地區,每個村寨的附近,都有一塊或幾塊墓地,有的把這種墓地稱作龍山,傣語叫作 壩消 , 壩消內的林木,是不許砍伐的,把它稱為 龍林 。久而久之, 龍林 蒼勁挺拔,蔥蘢青翠,變成了一片風景林,使傣家村寨自然風景更加秀麗。   ...

傣族男子的特別人生

   在雲南傣鄉有一個特殊的人群:他們通文識字、懂規矩識禮數、能寫會算,是各種慶典和祭祀活動中的特邀主持人,在社會上頗受人們尊重,很有社會地位,“康郎”是他們特別的稱謂。曾經在傣族社會里,“康郎”級別人群的多少,也就是傣家文化人群的多少。然而要成為“康郎”,必須經歷少年出家做和尚。   “佛寺是學校,佛爺是老 ...

始於唐代預示生男生女的吉祥物——晉南“油糊角

     山西作為麵食之鄉,一日三餐離不開面食,同時,麵食也貫穿著山西人的一生。從呱呱墜地預示生男生女的“油糊角”,嬰兒滿月要蒸的“鼓鼓饃”、“棗長花饃”,鼓鼓饃象徵從此敲響人生征途的鼓點,棗長花饃寄託著父母對兒女的殷切期盼——快快成長,早成棟樑。週歲娃娃吃的“魚饃”,寓意生活富裕,歲歲有餘。歲歲生日要吃的“ ...

傣族相愛習俗

     雲南有18怪,“小和尚談戀愛”便是其中之一。   在傣族,每年農曆的三、四月分,便是傣族姑娘選郎、傣族小夥子求婚的季節。這個時候,傣族姑娘會把自己親自做好的黃燜雞擺到寨子的街頭,之後,她們就坐下來靜靜地等候愛情的降臨了。奇怪的是,這時的傣族姑娘在自己長長的裙子下面還藏著一隻袖珍小木凳,這便是傣族姑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