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傳統民間遊戲優點

傳統民間遊戲優點

  傳統民間遊戲:在民間各地流傳著許多具有濃厚生活氣息、風格各異的遊戲,這就是所謂的民間遊戲,民間遊戲具有濃厚區域文化氣息、玩法簡單易學、趣味性強、材料簡便、不受人數、場地、環境限制,需要我們去傳承。

  傳統民間遊戲優點:

  隨意性:從遊戲的組織和取材角度來說,民間遊戲具有一定的規則,但又具有隨意性。一些遊戲可以就地取材,找一些木棍、石子、葉子,就可以開始遊戲,如利用石子或果核,按不同的圖形玩“走子”遊戲;趣味性:民間遊戲能夠代代流傳是因為具有極強的趣味性,符合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

大開眼界了!傳統民間遊戲及玩法

  在民間生活的越久,就越知道其實在民間生活,樂趣會比大城市來得多很多,可能玩的東西沒有城市裡的好,但卻玩出了最真實最有趣的童年,那些傳統文化中,最經典的民間遊戲以及玩法,你知道的有多少?

  可能感興趣》》各具特色的廣西飲食文化

  1、推鐵環、準備:用鐵條圈成直徑為一尺左右的園環,環上套串兩個小園環,再用一根兩尺長的鐵棍,一端彎出把手,一端彎出小鉤。玩法:大環直立落地,用鐵鉤推著往前走或跑。

  2、踢毽子、玩法:踢毽子,又叫“打雞”。起源於漢代,盛行於南北朝和隋唐,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是湘、鄂、渝、黔四省邊境地區民間傳統體育娛樂專案之一,深受該地區青少年兒童的喜愛,尤其是少年女子。比較簡單,在室內、室外均可進行。場地面不受限制,只要平坦即可,主要根據參加人數和水平而定。例如湘、鄂、渝、黔四省市邊境地盛產桐油和油茶,踢毽水平高的人,站在枯餅上進行比賽或表演。基本動作—湘、鄂、渝、黔四省邊境地區踢毽子的基本動作有:盤、拐、磕、蹦四種。盤:用腳內側交踢,俗稱“盤毽子。拐:用肢外側反踢,習稱”打拐拐腳“。磕:用膝蓋將毽子向上彈起。蹦:用腳尖踢毽,習稱”叮叮貓打鏢雞“。除此外,還有很多其他的踢法。

  3、編花籃兒、參加遊戲的幼兒,將小腿向後彎曲抬起,彼此將抬起腿的腳搭在另一個人的膝彎裡,同時按順時針或逆時針站立,手搭在前一人的肩上。這樣,搭好後自然就成一圓圈,靠外側的另一隻手叉腰。動作做好後,大家一塊唱(站在原地不動)”編,編,編花籃,花籃裡面有小孩兒,蹲下去,起不來“,(做蹲下去的動作),然後開始單腿繞圈跳著唱:”一五六,一五七,一八、一九、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九五六,九五七,九八、九九、一百零一“,數到一百零一時,遊戲告一段落。遊戲規則:(1)人數多時可分成幾組玩,每組人不宜過多。(2)數數時,有人腿掉下,花籃散了,要重新編。

  4、丟手絹、遊戲玩法:幼兒手拉手圍成一個大圓圈,撒開手蹲下,選一名幼兒手持手絹,沿順時針或逆時針繞著小朋友走,圈上的幼兒一起拍手唱:”丟、丟、丟手絹,輕輕地放到小朋友的後面,大家不要告訴他,快點快點捉住他,快點快點捉住他,快點快點捉住他“(唱到輕輕地放到小朋友的後面時拿手絹! 的幼兒將手絹悄悄地放到圈上某一個小朋友的身後)唱到:,大家不要告訴他,快點快點捉住他時,如果被丟給手絹的幼兒還沒有發現自己身後的手絹,丟手絹的幼兒就要捉住他表演節目或背誦兒歌。若在唱的過程中幼兒自己發現了手絹,就要拿起手絹,快速追逐丟手絹的幼兒,若追上就要請丟手絹的幼兒表演節目,若追不上,兩人交換位置,遊戲重新開始。遊戲規則:在丟手絹的過程中,圈上的其他幼兒誰也不準告訴被丟給手絹的幼兒;丟手絹的幼兒必須在他不注意時丟給他手絹,圈上的幼兒邊拍手邊唱歌。

  5、跳橡皮筋、玩法:兩個孩子用腳套住橡皮筋,面對面在兩邊站好,其他幾個孩子選出一個領頭人,依次跟跳。規則:1、參與人數(5人左右)2、輸掉的孩子需替換套橡皮筋的孩子。

  6、打陀螺陀螺又叫”得螺“、”格螺“。打陀螺是我國一項古老的民間體育活動,在民間流傳已久。打陀螺玩法多樣,有單人對打、雙人對打、趕動打、賽旋、打中賽旋等多種形式。陀螺也是多種多樣的,有木製、陶製、竹製、牛角;有雞型的、盤狀的、最常見的是上部似圓柱下部似圓錐的。打陀螺場地器材簡單,易掌握和推廣,打陀螺不但能增強人的體質鍛鍊人的心理素質和意志,而且具有對抗性、競賽性、娛樂性特點。遊戲過程:遊戲過程(1)把鞭子纏繞在陀螺上。(2)把它放在地上,用力拉鞭子,使陀螺轉動起來。(3)根據陀螺的轉向用鞭子抽打它。遊戲規則:遊戲規則抽打陀螺過程中,若陀螺倒地則活動結束。

中國傳統民間故事探源:嫦娥在月亮上的那點事

  唐宋時期的中秋節就是以賞月為中心活動的節日。這兩朝吟誦月亮的清詞麗句俯拾皆是,圍繞月亮講的故事自也不能少。在中秋節形成並興盛的同時,此前傳了幾百幾千年的月亮神話、月亮傳說等就跟中秋節聯絡在一起,形成了豐富的中秋節故事群。

  月宮裡怎樣出現了嫦娥?古人為什麼將自己崇拜的月亮跟蟾蜍聯絡在一起呢?玉兔、吳剛又是什麼時候、怎樣出現在月宮中的呢?他們跟嫦娥是什麼關係?民俗學專家黃濤先生為我們一一解答。

  中秋故事溯源

  月宮裡

  怎樣出現了嫦娥

  月亮上有一個長袖善舞的美女嫦娥,這是人們關於月亮的最著名的想象。

  《山海經·大荒西經》中記述了月母常羲給十二個月亮洗澡的情形:“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據考證,嫦娥就是從《山海經》裡的常羲演變來的。只不過常羲在《山海經》裡是月亮母親,故事講到後來,嫦娥就只是月亮上的一個女子了。

  如果說嫦娥一個人在月亮裡,聽起來有些奇怪:嫦娥怎麼會一個人在那裡?她是從哪裡來的?她的婚事怎麼辦?人們覺得好奇,講故事的人也就需要給一個圓滿的解釋,於是就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這個故事在先秦以前就有了。最早的文字記錄出現於戰國時期的《歸藏》:“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這個記載比較簡略,沒有出現嫦娥的丈夫后羿,也沒說怎麼吃了不死之藥的。唐代典籍《初學記》引西漢時期的《淮南子·覽冥訓》,記載了更完善的情節:“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羿妻姮娥竊奔月,託身於月,是為蟾蜍,而為月精。”姮娥就是嫦娥。那個曾射落九個太陽、從旱災中解救人類的后羿向西王母討來不死之藥,嫦娥偷服了藥,就輕飄飄地飛昇到月宮,變成蟾蜍,就是月精。這就是古書中記載的嫦娥奔月神話。

  為什麼嫦娥的

  寵物是玉兔

  漢代以後的月亮故事裡有了玉兔的形象。不過它不是單獨出現在月亮上的,而是作為嫦娥身邊的動物,也可以說是嫦娥的寵物。

  玉兔在月中的位置可以這樣概括:漢代起它開始在人們的傳說中進入月宮,此時它有時被說成是月精,有時它也與蟾蜍在月宮中並存,有時也與嫦娥同處於月亮上。它在一開始就不是一隻普通的兔子,除了有時尊居月精之位,還因為它在進入月宮之前是西王母的侍從,任搗藥侍者之職,而執掌治病、長壽的神靈是受到人們特別的尊奉的,搗藥的玉兔雖不是主神,但也有點藥神的味道。到月宮之後,它仍然是搗藥的姿態。從魏晉到唐宋時期,嫦娥身邊有玉兔搗藥的說法越來越盛行,這一時期玉兔主要是嫦娥的隨從和寵物。明清以後,玉兔因為其搗藥的職能受到人們的敬奉,並在人們拜月時得到供奉、祭拜,地位逐漸提升,以至於後來有時就作為月神單獨受到人們的敬奉。這時它就隱約成為月神了,也可以說這一時期她是嫦娥的月神位置競爭者。明代人們開始單獨祭祀玉兔,清代有了“兔兒爺”的說法,玉兔被塑造成一位威武又可愛的將軍模樣,既是被人敬奉的神靈,也是兒童的玩具。

  後期玉兔被人敬為月神,還跟父權社會盛行男神崇拜有關。但是無論何時,玉兔也沒有完全取代嫦娥的月神位置,這是由於月神是女性的觀念在民間是根深蒂固的。

  至於蟾蜍為什麼變成了玉兔,聞一多先生解釋說,是由於蟾蜍原來叫顧菟(音兔),如屈原《天問》裡就有“顧菟在腹”(月神肚子裡有一隻蟾蜍)的句子,“菟”與“兔”同音(“蜍”也與“兔”音近);因為諧音,蟾蜍就被玉兔取代。

  嫦娥與蟾蜍曾互為變身

  嫦娥是一個苗條美麗的仙女,蟾蜍是形貌醜陋的蛤蟆,在現代人眼裡,二者似乎沒法扯到一起去。但是在上古的月亮神話中,二者確實是互為變身的關係。

  據文字資料,古人對於月亮的想象最早、最具原始意味的說法之一是月亮的精靈是一隻蟾蜍。《淮南子·精神訓》中說:“日中有踆烏,而月中有蟾蜍。”而此前的戰國時期文獻《歸藏》中說嫦娥是月精,並沒提到月中有蟾蜍。這樣,我們看到,出現時代相距不遠的古代文獻裡對什麼是月精就有了不同的說法。

  那麼,到底月精是嫦娥還是蟾蜍呢?其實,這件事並不適於用二選一的方式來答。可以這麼說:月精為蟾蜍是更早的說法,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就出現了嫦娥奔月成為月精的說法(《歸藏》),這兩種說法同時存在,人們覺得衝突,就又編出故事說蟾蜍本是嫦娥變的。唐代《初學記》引用的《淮南子·覽冥訓》則說,嫦娥偷吃了西王母給后羿的長生不死藥之後,飛到月球上,化身為蟾蜍,就成了月精。人與動物互變或人與動物同體是神話中常見的情節。所以,從先秦到漢代這段時期或者更長的時期內,月中蟾蜍與嫦娥可以說是互相變身的關係,月精既是蟾蜍,也是嫦娥,後來也說二者共存於月亮上。到漢代以後,月精為蟾蜍的情節逐漸消失了,人們主要傳說月中神仙為嫦娥,同時她身邊的動物由蟾蜍變成了玉兔。

  古人為什麼將自己崇拜的月亮跟蟾蜍也聯絡在一起呢?在中國文明史的新石器時代,蛙文化略晚於魚文化,也是一種重要的文化形態。在出土陶器上蛙紋很多見。青蛙肚子很大,生殖能力極強,所以青蛙崇拜也是一種生殖崇拜。在古人觀念中,蟾蜍還是一種長壽神物。據《太平御覽》“蟲豸部”記載,蟾蜍是壽命達三千歲的動物。在文字上“蛙”的古代寫法與“始”字相通。青蛙曾被敬奉為氏族圖騰、人的祖先。“蛙”又與女媧的“媧”同音。女媧在神話中是造人的祖先。有人認為女媧是把青蛙加以人格化而構想出來的女神,有一定道理。所以說月精是蛤蟆在古代是合情合理的事。蛤蟆在古人觀念中是一種生殖力很強的母性動物神,跟月亮在中國文化中屬陰性是合拍的。在漢代及其以前,月精被說成是蟾蜍。在長沙馬王堆一號墓出土的西漢帛畫中,月亮上邊就畫著一隻伏在地上的大蛤蟆,而沒有畫兔子,就是蟾蜍神話的證明。

  古代詩文中,蟾蜍經常被作為月亮的美好象徵,留下許多優雅的詞語:蟾宮、蟾兔、蟾桂、蟾輪、蟾盤、蟾光、冰蟾、金蟾、銀蟾、彩蟾、晶蟾、孤蟾、寒蟾、涼蟾、靈蟾、明蟾、清蟾、素蟾等。

  吳剛為什麼

  沒有和嫦娥戀愛

  月球上不適於生物存活,在人們的傳說中也人煙稀少。唐代以前的故事裡,月亮上面主要是有嫦娥、蟾蜍、玉兔,此外還有桂樹。月中有桂樹的說法漢代以前就有,不過在記載中桂樹跟嫦娥、蟾蜍、玉兔都沒有發生情節上的聯絡。

  吳剛的事首見於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天咫》:“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從前傳說月亮中有桂樹,有一隻蛤蟆,所以講奇聞軼事的書裡說桂樹高五百丈,樹下有一個人長期砍伐桂樹,桂樹砍傷了又隨即癒合。這人姓吳名剛,是西河縣(今山西汾陽縣)人。他學習仙術時犯了過錯,被貶罰來砍桂樹。這就是“吳剛伐桂”的故事。在這個故事裡,桂樹還是個神樹,總也砍不倒;吳剛則是修道學仙有了過失才罰到月球上。至於吳剛犯了什麼過失,古書上沒有記載。

  月宮裡出現了吳剛之後,民眾對嫦娥冷清生活的同情心得到了一定補償。雖然關於他們二人並沒有編出家庭生活式的故事,但給人們的感覺是嫦娥有人做伴了。同時,人們在說起月亮的故事時,還主要是說嫦娥,多數情況下並不提吳剛,好像把吳剛忘掉了,吳剛也沒成為月神。這是由於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月亮是屬陰、母性的,是和屬陽的太陽相對的。月神應該是女神,月亮以嫦娥來代表最合適。同時也由於嫦娥的故事與吳剛的故事出現於不同的時代,各成體系,分頭流傳,二者沒有發生交叉和融合,就是說,這兩人並沒有被編到一個故事裡去,也就沒有發生愛情關係的機會。在先秦就已存在的嫦娥奔月神話裡,嫦娥本來是有丈夫的,屬於離家出走,也沒說她與后羿離婚了,她再跟別人有愛情關係或者再嫁也不符合老百姓的傳統道德理想,這也許是兩個故事沒有被編到一起的原因之一?


晉源民間遊戲“頂悠兒”

  太原市晉源區一帶,舊有一種名叫“頂悠兒”的民間遊戲,據說源於宋代,明清時傳入太原縣 (今晉源區)。   悠兒俯拾皆是,可以用石片、瓦片或半頭磚(整磚的一半),總之是能豎立在地面而且大小以用手握住為宜。“頂悠兒”大人、小孩皆可,玩耍時在平地上即可,必須是兩人以上方能進行。先在2米左右的距   離間各畫一條橫 ...

石泉傳統民間舞蹈—火獅子

  石泉舞火獅子產生於民眾的勞動之中,據考古調查,早在新石器時代、先民已在秦巴山地、漢水流域繁衍生息、人們常與百獸率舞。今石泉城關馬嶺壩、長安壩、毛家灣、池河鎮譚家灣、後柳鎮八畝地就是儲存遺物較多的新石器時代和秦漢時期遺址,從文化堆積層和石制器具及陶灶等看,當時這裡的農業較發達、先民聚居時間較長。石泉境內群山 ...

大雪的民俗活動 傳統民間活動介紹

  我國地大物博,疆土遼闊,南北方的季節差異性很大,例如大雪節氣,就有各種不同的民間活動風俗。大家都知道大雪是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由來已久,而關於大雪的民俗活動也是傳承了許多年。今天就跟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大雪節氣有哪些有趣的民俗活動吧,大家快來一起看看。   大雪醃肉   民間有句俗話叫“小雪醃菜,大雪醃肉” ...

民間遊戲有哪些分類

  民間遊戲可劃分五類,室內生活遊戲、庭院活動遊戲、智慧遊戲、助興遊戲、種類博戲,其中,室內生活遊戲,是指兒童在室內模仿成人家庭社會生活過程的遊戲。   在民間各地流傳著許多具有濃厚生活氣息、風格各異的遊戲,這就是所謂的民間遊戲,它在許多人的腦海中留下了屬於童年的美好回憶。 ...

幼兒園中班民間遊戲有哪些

  1、地雷爆炸:遊戲前先用猜拳決出一個為追逐者,其餘幼兒為逃跑者。逃跑者可以四散跑,追逐者只要能捉到一個人就算勝利。逃跑者保護自己的辦法就是,快被捉住時,可以立即蹲下說“地雷”:追逐者就必須停止追他,另找目標追逐。而“地雷”只能遠地不動地蹲著,等其他人來拍一下,並喊“爆炸”,才被解救,繼續做逃跑者。被捉住者 ...

傳統民間風俗有哪些

  登山秋遊、敬老、賞菊、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賞月、燃燈、吃餃子、吃粽子、划龍舟等。   1、登山秋遊   重陽節登山秋遊的風俗歷史悠久,古代民間就有在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重陽登高習俗源於此時的氣候特點以及古人對山嶽的崇拜。   2、敬老   重陽節又稱敬老節,因此 ...

新年有哪些傳統遊戲專案

  舞龍:舞龍俗稱玩龍燈,是一種中國民族傳統民俗文化活動之一。舞獅:舞獅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舞獅來助興、舞獅有南北之分,南方以廣東的舞獅表演最為有名。觀花燈:花燈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來重要的娛樂文化,是中華民族民俗文化的瑰寶。放爆竹:放爆竹是中國傳統民俗,已有兩千多年曆史。逛廟會: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