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元日是什麼節日

元日是什麼節日 元日節日寓意是什麼

  元日是什麼節日

  元日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元日是一個古老的節日,在每年的農曆正月初一,也是漢族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在這一天人們會吃團圓飯、貼春聯、舞獅子、吃水餃、耍龍燈等風俗習慣。

  春節即農曆新年,一年之歲首,傳統上的“年節”。春節的別稱甚多,分別有新春、新歲、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等,口頭上又稱度歲、過年、過大年。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祭祀活動演變來。

  元日節日寓意是什麼

  春節的意義,在於團圓與和諧。外出遠門的的人無論離家多遠都要回家過年,因此春運每年都是熱點話題,春節是中華民族團圓的節日,幾千年來已經融入了每一個炎黃子孫的血脈中。春節文化內涵中的和諧,首先是每個人都要心情舒暢。我們常說:"新年快樂。

  它不僅僅代表著祝福,更是中華民族集體人格的體現,希望每個人都能快快樂樂、和諧相處,與家人、親友、鄰居、同事保持和諧,這是社會和諧的基礎。只有生活在這樣一個社會環境裡,才是快樂的幸福的。可以說,春節就是社會群體和諧團結的黏合劑。

  春節有哪些習俗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鬥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 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 我國出現了年畫三個重要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中國年畫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國現今我國收藏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的木刻年畫,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間流傳最廣的是一幅《老鼠娶親》的年畫。描繪了老鼠依照人間的風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場面。民國初年,上海鄭曼陀將月曆和年畫二者結合起來。這是年畫的一種新形式。這種合二而一的年畫,以後發展成掛曆,至今風靡全國。

  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閒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後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元日渲染了一種什麼樣的節日氣氛

  《元日》這首詩渲染出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美的節日氣氛和永珍更新的動人景象。

  王安石的不少描景繪容物詩都寓有強烈的政治內容。本詩就是透過新年元旦新氣象的描寫,抒寫自己執政變法,除舊佈新,強國富民的抱負和樂觀自信的情緒。

  原文: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譯文: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迎著和暖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都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

  註釋:

  元日:農曆正月初一,即春節。

  爆竹:古人燒竹子時使竹子爆裂發出的響聲。用來驅鬼避邪,後來演變成放鞭炮。

  屠蘇:指屠蘇酒,飲屠蘇酒也是古代過年時的一種習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飲這種用屠蘇草浸泡的酒,以驅邪避瘟疫,求得長壽。

  桃:桃符,古代一種風俗,農曆正月初一時人們用桃木板寫上神荼、鬱壘兩位神靈的名字,懸掛在門旁,用來壓邪。也作春聯。

元日寫的是哪個傳統節日

  元日寫的傳統節日是春節。這首詩描寫的是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永珍更新的動人景象,抒發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滿歡快以及積極向上的奮發精神。

  此詩作於作者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時。1067年宋神宗繼位,5261起用王安石為江寧知府,旋即詔為翰林學士兼侍講,為擺脫宋王朝所面臨的政治、經濟危機以及遼、西夏不斷侵擾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對”,王安石即上書主張變法。


是什麼節日

  1、元日是什麼節日   元日,農曆正月初一,即中國傳統節日春節。這一天中國民間有許多傳統民俗活動,包括貼春聯和門神,除夕守歲,開門爆竹一是指吉日。   2、元日基本解釋   (1)指吉日。《漢書·王莽傳中》:“冠以戊子為元日,昏(婚)以戊寅之旬為忌日,百姓多不從者。”;顏師古注:“元,善也。”   (2) ...

是什麼節日

  1、元日是什麼節日   元日,農曆正月初一,即中國傳統節日春節。這一天中國民間有許多傳統民俗活動,包括貼春聯和門神,除夕守歲,開門爆竹一是指吉日。   2、元日基本解釋   (1)指吉日。《漢書·王莽傳中》:“冠以戊子為元日,昏(婚)以戊寅之旬為忌日,百姓多不從者。”;顏師古注:“元,善也。”   (2) ...

是指農曆哪個節日

  元日,指吉日;正月初一。見《書·舜典》:“月正元日,舜格於文祖。”孔傳:“月正,正月;元日,上日也。”這一天中國民間有許多傳統民俗活動,包括貼春聯和門神,除夕守歲,開門爆竹一是指吉日。   在古代民間,人們從年末廿三或廿四的祭灶便開始“忙年”了,新年到正月十九日才結束。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曆正月初一, ...

和除夜雪都描寫了什麼節日

  元日和除夜雪都描寫了春節。《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描寫春節元日熱鬧、歡樂和永珍更新的動人景象,抒發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滿歡快及積極向上的奮發精神。除夜雪描寫了四更天初至時,北風帶來一場大雪。這上天賜給的瑞雪,正好在除夕之夜到來,兆示著來年的豐收。 ...

是傳統節日的什麼

  元日指農曆正月初一,即中國傳統節日春節。   這一天中國民間有許多傳統民俗活動,包括貼春聯和門神,除夕守歲,開門爆竹一是指吉日。   見《書舜典》月正元日,舜格於文祖擴散資料,春節、即農曆新年,一年之歲首,傳統上的年節春節的別稱甚多,分別有新春、新歲、新年、新禧、年禧、大年。 ...

描寫了哪些節日風俗

  1、《元日》這首詩寫了(春節)這個傳統節日的(燃放爆竹,喝屠蘇酒,貼春聯和門神)等習俗。   2、原文:《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3、譯文   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和暖的春風吹來了新年,人們歡樂地暢飲著新釀的 ...

是關於傳統節日的什麼詩

  元日是關於春節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描寫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永珍更新的動人景象,抒發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滿歡快及積極向上的奮發精神。   此詩作於作者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時。1067年宋神宗繼位,起用王安石為江寧知府,旋即詔為翰林學士兼侍講,為擺脫宋王朝所面臨的政治、經濟危機以及遼、西夏不斷侵擾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