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先秦道家政治思想

先秦道家政治思想

  道家的“自然之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字之曰道。”(《老子》)道家的政治方式是:“民莫之令而自正。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理想社會是:“小國寡民”。“使得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人復節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政治目的是:“去欲”。去物質之慾:“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 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去政治與社會的干涉和誘惑。“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老子》)“絕聖棄知,大盜乃止;擿玉毀珠,小盜不起;焚符破璽,而民樸鄙;掊斗折衡,而民不爭。”(《莊子》)道家哲學的意義有:其一,對人類現存社會的揭破。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其二,對更高精神生活的追求。“其奢欲深者,其天機淺。”(《莊子》)“無為而無不為。不敢為天下先。以天下之至柔馳騁乎天下之至剛”。(《老子》)

先秦墨家政治思想

  先秦墨家的政治思想有:其一,“兼愛—非攻”。愛人,待周愛人然後為愛;不愛人,不待周不愛人;不周愛,因為不愛人矣。視人之室若其室,誰竊?視人之身若其身,誰賊?視人之家若其家,誰亂?視人之國若其國,誰攻? 其二,“交利主義”。義,利也。所攻者不利,而攻者亦不利,是兩不利。大國之攻小國,所攻者農婦不得耕,婦人不得織,以守為事;攻人者,亦農夫不得耕,婦人不得織,以攻為事。 其三,尚賢尚同與宗教方式。何以知尚賢為政之本也?曰:自貴且智者為政乎,愚且賤者則治;自愚且賤者為政乎,貴且智者則亂。天子之所是,必亦是之;天子之所非,必亦非之。以鉅子為聖人,皆願為之屍。 墨家只承認社會,不承認個人,結果令個人為社會所吞沒,個性消盡,千人萬人同鑄一型,荀子譏其“有見於齊無見於畸”。莊子曰:“雖然,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將求之不得也,雖枯槁不捨也,才士也夫”。

先秦法家政治思想

  先秦法家的政治思想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法家對人治的詰難。“若使遭賢而治,遭愚則亂,則治亂續於賢愚,不繫於禮樂,是聖人之術,與聖主而俱沒。治世之法,逮易世而莫用,則亂多而治寡。”(《尹文子》) “且夫堯舜桀紂,千世而一出。中者上不及堯舜,而下者亦不為桀紂。抱法則治,背法則亂。背法而待堯舜,堯舜至乃治,是千世亂而一治也。抱法而待桀紂,桀紂至乃亂,是千世治而一亂也。”(《韓非子》) “釋法術而心治,堯不能正一國。去規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輪。使中主守法術,拙匠守規矩尺寸,則萬不失矣。”(《韓非子》)雖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規矩之正方圓也。故巧者能生規矩,不能非規矩而正方圓。雖聖人能生法,不能非法而治國。其二,法與法治。何謂法?法有四呈:“一曰不變之法,君臣上下是也。二曰齊俗之法,能鄙同異是也。三曰治眾之法,慶賞刑法是也。四曰平準之法,律度權衡是也。”(《尹文子》)“法者,憲令著於官府,刑罰必於民心,賞存乎慎法,而罰加乎奸令者也。法者,編著之圖籍,設置於官府,而布之於百姓者也。”(《韓非子》) 法治與無為。“大君任法而不弗躬,則事斷於法。”(《慎子》)“使法擇人,不自舉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管子》)法治與尚同。“萬事皆歸於一,百度皆準於法。歸一者簡之至,準法者易之極。”法治與正名。“名者,名形者也,形者,應名者也。名稱者何?彼此而檢虛實者也。失者有名分混,得者由名分察。定此名分,則萬世不亂也。故人以度審長短,以量受少多,以衡平輕重,以律均清濁,以名稽虛實,以法定治亂,以簡治煩惑,以易御險難,萬事皆歸於一,百度皆準於法。”(《尹文子》)其三,法治之根據。民何以會爭奪?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實足食也,婦人不織,禽獸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養足,人民少而財有餘,故民不爭。今人有五子不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孫。是以人民眾而貨財寡,事力勞而供養薄,故民爭;故飢歲之春,幼弟不餉,穰歲之秋,疏客必食,非疏骨肉愛過客也,多少之心異也。是以古之易財,非仁也,財多也;今之爭奪,非鄙也,財寡也。民何以會聽從?“明主之治國也,使民以法禁,而不以廉止。母之愛子也倍父,父令之行於子者十母。吏之於民無愛,令之行於民也萬父母。父母積愛而令窮,吏用威嚴而民聽從。”(《韓非子》)法治無愛乎?“相憐以衣食,相惠以秩樂,天飢歲荒,嫁妻賣子者,必是家也。故法之為道,前苦而後樂;仁之為道,偷樂而後窮。聖人權其輕重,出其大利,故用法之相忍,而棄仁之相憐也。”(《韓非子》) “慈母之於弱子也,愛不可為前,然而弱子有僻行使之隨師,有惡病使之事醫,不隨師則陷於刑,不事醫則疑於死。慈母雖愛,無益於振刑救死,則存子者非愛也。母不能以愛存家,君安能以愛持國?”(《韓非子》)其四,法治於君之意義。夫聖人之治國,不恃人之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為非也。恃人之為吾善也,境內不什數;用人不得為非,一國可使齊。為治者用眾而舍寡,故不務德而務法。夫必恃自直之箭,百世無矢;恃自圜之木,千世無輪矣。自直之箭、自圜之木,百世無有一,然而世皆乘車射禽者何也?隱栝之道用也。雖有不恃隱栝而有自直之箭、自圜之木,良工弗貴也,何則?乘者非一人,射者非一發也。不恃賞罰而恃自善之民,明主弗貴也,何則?國法不可失,而所治非一人也。故有術之君,不隨適然之善,而行必然之道。 其五,法家的缺陷在於:物治主義—忽略人之主觀能動性。“民智之不可用也,猶嬰兒之心也。夫嬰兒不剔首則腹痛,剔首筆一人抱之,慈母治之,猶啼呼不止。嬰兒子不知犯其所小苦知其所大利也。”因而特重刑法之規約和壓制。其最大缺點在於立法權不能正本清源。“三尺安出哉?前主所是著為律,後主所是疏為令,當時所是,合古之法乎?”(《後漢書·杜周傳》)


柳宗元政治思想初探

  柳宗元是中唐時期,進步的思想家、優秀的文學家和革新政治家。他集思想家、文學家和政治家的品格於一身,在任何領域,其成就都是傑出的。他的政治思想,融合了先秦以來各家政治學說,是我們傳統政治道德中不可多得的寶貴遺產。本文試從柳宗元的時代背景、生活經歷、政治思想及其文學創作等方面,來分析其思想的政治色彩。一、儒家 ...

先秦道家所追求的理想人格是什麼

  春秋戰國時代,是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由於特定的歷史環境,形成了當時思想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生動局面,這種局面是空前的,也許將是絕後的。這一時期,造就了一大批偉大的思想家,形成了眾多的學術流派,史稱百家。經過了歷史的選擇淘汰,到漢代時,對社會產生不同程度影響的有六家:儒、墨、名、法、道、陰陽。 當時的思想 ...

政治思想表現

  1、本人熱愛中國共產黨,堅決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在思想和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並努力學習政治,不斷提高自身思想覺悟.同時,自覺用黨的先進理論指導客觀實踐,在平時的工作生活中注重發揮共青團員的黨的助手作用,以實際行動做好了黨與群眾之間的橋樑工作,政治上積極上進。   2、積極學習政 ...

政治思想及工作表現情況怎麼寫

  該同志一貫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擁護改革開放,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遵紀守法,遵守校紀校規,學習認真刻苦,政治上積極要求進步,注重對黨章及黨的理論政策的學習,思想和行動始終與黨組織保持高度一致;工作上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做到了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尊敬領導,團結同志,樂於助人,有一定的 ...

入黨積極分子的政治思想工作表現

  1、提高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自覺性,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   2、堅持理論聯絡實際,學以致用;   3、掌握做好本職工作的知識和本領,增強為人民服務的意識;   4、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對黨的事業充滿信心;   5、 ...

高中生評優表政治思想表現怎麼寫

  1、最基本的是積極要求進步,關心國家大事。   2、認真學習思想政治課理論,並自覺地用於分析現實問題,正確理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   3、要有主動參加學校和班級組織的集體活動的經歷,以主人翁的精神為班集體做貢獻。   4、文中要突出共產黨的領導作用和自己的積極行動,要時刻牢記黨的使命。 ...

道家思想主張是什麼

  道家的思想主張清靜無為,反對鬥爭;提倡道法自然,無所不容,無為而治,與自然和諧相處。   古代道家是一種思想流派,最早追溯到上古時期。春秋時,老子集古聖先賢之大智慧,總結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華,形成了道家完整的系統理論,標誌著道家思想已經正式成型。其學說以“道”為最高哲學範疇,認為“道”是世界的最高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