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徽州人家不論是結婚、壽慶、還是招待親朋嘉賓,宴席上都得來個“八碗八”,記載每張餐桌上均擺出八盤徽州土特產和八碗徽州傳統菜。
千百年來,徽州人家不論是結婚、壽慶、還是招待親朋嘉賓,宴席上都得來個“八碗八”,記載每張餐桌上均擺出八盤徽州土特產和八碗徽州傳統菜。
雲南的漢、白、回、彝等各族群眾辦紅白喜事時,常以“八仙桌八碗宴”招待賓客。其中彝家的山珍八碗宴最具特色。
彝家人山珍八碗宴的原料取自所棲居的大山。當然,他們也擺類似漢白民族的由豬肉酥、炒豬肉、烀羊肉、蒸羊肉、黃燜雞、生涼片、紅燒牛肉等組成的正宴八碗。正宴八碗吃過後,便端上來了“果八碗”:梨、桃、李、杏、地瓜、醉梅、葡萄等,鮮甜陳酸,除膩提神。若是在夏秋之季,還有“菌八碗”:白的雞土從,綠的青頭菌,黑的牛肝菌,紅的粉臉菌,紫的銅爐菌,黃的雞油菌、虎掌菌,色彩斑斕,其味或鮮或香,之外還有深夏“糧菜鮮八碗”:燜鮮洋芋、煮鮮包穀、煮青毛豆、燜嫩瓜、紅糠番茄、切絲四季豆、涼拌黃瓜、青椒爆炒等,聚於一桌,琳琅滿目,泛著彝山農民不盡的豐收喜悅。
在這季節,蕨菜、樹花、楊梅仁、松花粉、野木薯、折耳根、臭菜、酸角湯組成的“野味素八碗”也令人胃口大開。過去,還有由蛇肉、野兔肉、麂子肉、山貂肉、野豬肉、石蚌肉、山雞肉、松雀肉組成的“野味葷八碗”。近年來,彝家人響應政府“保護野生動物資源,與野生動物和睦共處”的號召,積極放下獵槍,這“野味葷八碗”也就在彝家大山絕了跡。到彝山品嚐山珍八碗宴,品到的不僅是彝家美味,還有彝家人純樸的心、真摯的情、豪爽的意……
湖北省宜昌市農家款待客人的方式,一般以豬肉或羊肉“燒鍋兒”,配三、五碗小菜。重大喜慶節日款待貴賓,採用“十碗八扣”,第一碗是“頭子碗”,肉糕墊粉條和黃花,這是不用蓋碗的,最後一碗是蝦米肉絲湯,其餘八碗均先用蓋碗(比大碗小)在碗內塗上油,將食物、佐料放進,上格子蒸熟,然後以大碗扣上反轉過來,拆去蓋碗,其菜形制一樣,表面光滑。上菜時按順序一碗一碗的上。每上第一碗,端大盤子的人高喊一聲“大炮手”——,長長的拖腔直到席前,隨之鳴炮,響匠吹起歡快的“菜調子”,東主前來敬酒。客人邊吃,邊上菜。接出第二碗,端大盤子的人高喊“順——”,“菜調子”又吹起。直到上第十碗,大盤子一聲“齊——”後,響匠便吹“下席調”,客人飯就吃完了。客人坐席的席位上下左右,各分大小。十碗菜在桌上陳放也有規矩,或擺“四角扳爪”或擺“三元及第”。除十碗菜以外,上下還要配醃菜碟二個,以為客人解酒解膩,這是長陽土家地區最隆重的筵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