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到了晚年,便四處查訪,決定推舉夷人首領皋陶為繼承人。但是皋陶卻先他而逝,無奈又推舉伯益。當禹死後,伯益按照禪讓的傳統,躲到另一地方表示謙讓,由部落聯盟中一些有權勢的大家族決定繼承人,由於伯益的威望和權力都不上啟,啟即位,並傳給自己的後代。這樣,政治權力由“傳賢”變成“傳子”,王位在一家一姓中傳承,公天下變為家天下。
王位世襲制代替禪讓制,標誌著中國氏族社會基本瓦解,奴隸制社會已經確立。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場重大的社會變革。隨著王位世襲制的確立,以國王為中心的國家機構體制也隨之建立起來。王位世襲,體現了權位的不可轉移,成為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基本特徵之一,該制度在中國延續了兩千多年。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的意思是:法律,是天下用來衡量是非的工具,而革新,則是天下不變的公理 。
出處:
梁啟超的《論不變法之害》。
梁啟超,字卓如,一字任甫,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客、中國之新民、自由齋主人。
清朝光緒年間舉人,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
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袖之一、中國近代維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辛亥革命之後,一度入袁世凱政府,擔任司法總長。
之後對袁世凱稱帝、張勳復辟等嚴詞抨擊,並加入段祺瑞政府。
他倡導新文化運動,支援五四運動。
這句話出自《蔣濟萬機論》,原句為“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皇帝兼三、五之德,故曰官家。”可以翻譯為當時的三皇管理著天下,五帝也統治著天下,生為皇帝秉承著三皇五帝的徳者,應當稱為皇帝。
“三皇”是指伏羲、女媧、炎帝,“五帝”指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這個句話是“官家”的出典,是五代至宋朝對皇帝的稱呼,官和家在這裡是一個意思,就是治理,統治。
古代的“公天下”與“家天下”與現在的釋義有所差別,具體解釋如下:
1、“公天下”即為採取“禪讓制”的社會制度,主要特點為選賢舉能,依據才幹政績任免官吏,最高權力仍由皇帝掌控。
2、“家天下”即採取“世襲制”的社會制度,主要特點是嫡長子繼承製,天子任命同姓宗族為下屬官吏以便加強中央集權。
夏朝的 ...
家:指帝王把國家當作一家的私產,世代承襲。
家天下:指帝王把國家政權據為己有,世代相襲,是歷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到了西周時期,把天下的土地、臣民都當成君王一家的私產。是世襲君主制,是君主制政體的最常見形式。在該制度中,所有君主來自於同一個家族,王位在家族內部從一個成員傳給另一個成員,通常是父傳子, ...
1、被康熙帝譽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龍。他歷任知縣、知州、知府、道員等地方官,一直做到藩臬二司、督撫大員,所到之處,皆有政聲。尤其是始終清廉自守,多行善政,深得士民愛戴。
2、于成龍,字北溟,號于山,清山西永寧(今呂梁離石)人。生於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卒於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終年 ...
清朝的立憲是在資產階級立憲派的重壓下實行的,然而,清政府也就是慈禧並不希望立憲,畢竟立憲對於慈禧這種封建貴族而言,利益將受到很大的損害,此時,慈禧只想安享晚年,有目前規制未備,民智未開”為由推遲立憲時間。於是,立憲成了空談,各省官紳普遍不滿,立憲派代表紛紛上京,重壓下,1908年8月頒佈了《欽定憲法大綱》 ...
有兩層意思:
一就是處處可以為家,不固定居住一個地方。因為孫中山的事業不允許他定居一處。
二就是把天下當作自己的家,而天下的事當作自己的事。而且他後來也做到了,雖然沒徹底完全的做好。 ...
1、“蘇湖熟,天下足”當中的“蘇湖”是指江蘇蘇州和浙江湖州。“蘇湖熟,天下足”此諺語自南宋開始流傳,出處見高斯得《恥堂存稿寧國府勸農文》等書。蘇指蘇州,今江蘇吳縣一帶,太湖以東。湖指湖州,今浙江吳興一帶,太湖以南。太湖流域,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小河流遍佈,“百流眾瀆,曲折縈繞”,稱“水鄉澤國”。
2、 ...
1、居庸關:
在北京市昌平縣境內,為萬里長城的一個重要關口;
2、山海關:
在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公里處的山海關區,為我國明代萬里長城東部的重要關隘;
3、娘子關:
在山西省平定縣東部,初建於唐朝初年,現存關城為明代中期所築;
4、雁門關:
在山西省代縣城西北20公里處的雁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