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六國論教案

六國論教案

  1、【教學目標】找出並提出文言知識疑難點,結合自己已有的知識積累總結文言實、虛詞、活用情況和句式特點。把握文章的朗讀節奏,品味樸素簡勁的語言,體味文句意蘊,瞭解文章大意和寫作意圖,理解所總結的歷史教訓。鑑賞論證結構,弄清論點和論據的關係,感受文章的雄辯力量和充沛氣勢。

  2、【教學重難點】理解下列重要實詞的含義:弊、率、完、患、暴、判、速、再、數、當、禮、宜、故事、顛覆,歸納下列多義詞的義項:得、非、或、相、勢,掌握文中重要虛詞的用法,總結歸納本文特殊句式和用法。理解蘇洵如何圍繞中心論點展開論證,理清思路,弄清論點和論據的關係,瞭解六國破滅的及借古諷今的寫作意圖,從中總結歷史教訓。揣摩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體味本文所具有的雄辯力量和充沛氣勢。

  3、【課時安排】兩課時

  4、【教學過程】課前預習提綱:朗讀課文,注意讀正字音、讀清文意、讀出感情。閱讀全文,藉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理清句意,疏通課文大意,歸納文言基礎知識,提出疑難問題。3.查資料,瞭解作者的生平簡介,瞭解本文的寫作背景。

  5、瞭解文章大意、明確寫作意圖:對照課本“戰國七雄形勢圖”補充史實;提問:六國滅亡,“非兵不利,戰不善”,那麼蘇洵指出根本原因是什麼呢?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呢? 提問:聯絡課文後邊的內容來看,六國是不是所有的國家都賄賂了秦國呢?哪些國家沒有賄賂秦國?為什麼說賄賂秦國才導致六國相繼滅亡?

  6、總結論證方法:集體朗讀課文前兩段。思考:作為一篇史論,作者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又嚴密地做了理性分析,並提出了兩個分論點,那麼這兩個分論點能不能顛倒順序?作者這樣提出論點有什麼好處?明確:不能,因為“賂”是主要的,“不賂”是次要的,下文第三、四段分別照應了這兩個論點展開。論點的提出開門見山、提挈下文、總貫全篇。文章開頭,單刀直入從正反兩面提出論點,容不得人反駁。第二段,設問呈疑,代讀者提出疑問,接著徑自作出回答,對論點進行了補充,從而把論述向前推進一步。引導學生讀出一氣呵成、前後相應的渾然一體的氣概。

  7、佈置作業:整理本文的文言基礎知識,包括重要實詞、虛詞的含義,古今異義詞,特殊句式及用法。完成《學習與評價》(必修教材配套練習)語言基礎及內容大意部分練習。熟讀課文,並閱讀教材配套讀本“興亡的評說”三篇史論。

六國論屬於什麼文體

  《六國論》屬於議論文體。《六國論》是蘇洵政論文代表作品。《六國論》提出並論證了六國滅亡“弊在賂秦”的精闢論點,“借古諷今”,抨擊宋王朝對遼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誡北宋統治者要吸取六國滅亡的教訓,以免重蹈覆轍。

六國論選自作者是

  《六國論》是蘇洵政論文的代表作品。

  蘇洵,北宋著名散文家,字明允,號老泉,眉州眉山人。相傳二十七歲時才發憤為學,應進士和茂才異等考試皆未中。於是憤而自焚平日所著文章,再度閉門潛心讀書,終於博通六藝及諸子百家著作,撰寫文章下筆頃時數千言。

  為文擅長策論,語言明暢,筆力雄健,奔騰馳騁,縱橫捭闔,老辣犀利,有戰國縱橫家筆意。與其子軾、轍,合稱三蘇,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有《嘉祐集》行世。

  本文提出並論證了六國滅亡弊在賂秦的精闢論點,“借古諷今”,抨擊宋王朝對遼和西夏的


六國蘇轍原文及翻譯

  1、原文   嘗讀六國《世家》,竊怪天下之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眾,發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於死亡。常為之深思遠慮,以為必有可以自安之計,蓋未嘗不咎其當時之士慮患之疏,而見利之淺,且不知天下之勢也。   夫秦之所以與諸侯爭天下者,不在齊、楚、燕、趙也,而在韓、魏之郊;諸侯之所與秦爭天下者,不在 ...

六國原文及翻譯

  1、原文: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 ...

六國所有特殊句式

  1、趙嘗五戰於秦,介後,。   2、洎牧以讒誅,被動。   3、齊人勿附於秦,介後。   4、斯用兵之效也,判斷。   5、其勢弱於秦,介後。   6、苟以天下之大,定語後置。   7、破滅之道也,判斷。   8、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省略句。   9、與嬴而不助五國也,判斷句。   10、子孫視之不甚 ...

六國翻譯

  1、六國的滅亡,不是(因為他們的)武器不鋒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於用土地來賄賂秦國。拿土地賄賂秦國虧損了自己的力量,(這就)是滅亡的原因。有人問:“六國一個接一個的滅亡,難道全部是因為賄賂秦國嗎?”(回答)說:“不賄賂秦國的國家因為有賄賂秦國的國家而滅亡。原因是不賄賂秦國的國家失掉了強有力的外援,不能獨自 ...

蘇洵六國原因

  1、六國之所以破滅。不在於兵事不利,而在於希望單獨與秦國交好,獨善其身。秦國志在天下,而六國不知唇亡齒寒之理。   2、《六國論》是蘇洵史論文代表作品。《六國論》提出並論證了六國滅亡“弊在賂秦”的精闢論點,“借古諷今”,抨擊宋王朝對契丹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誡北宋統治者要吸取六國滅亡的教訓,以免重蹈覆轍。 ...

六國的作者

  蘇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學家,與其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蘇洵長於散文,尤擅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有《嘉祐集》傳世。蘇洵論文,見解亦精闢。蘇洵提倡學習古文,反對浮豔怪澀的時文;主張文章應“有為而作”,“言必中當世之過”; ...

六國第三段論證方法

  例證論證。古文的論證方法:1、歸納論證(例證論證);2、演繹論證;3、比較論證(類比論證、對比證論);4、比喻論證。蘇洵的《六國論》第三段講述的是論述不“賂秦”的國家為什麼會滅亡。   古文論證方法1、演繹論證是一種由一般到個別的論證方法。它由一般原理出發推匯出關於個別情況的結論,其前提和結論之間的聯絡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