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11課外貌描寫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11課外貌描寫

  1、濃濃的眉毛下邊嵌著一對大眼睛,烏黑的眼珠,像算盤珠兒似的滴溜溜亂轉。

  2、她那雙顧盼撩人的大眼睛每一忽閃,微微上翹的長睫毛便撲朔迷離地上下跳動。

  3、他的白眼珠大黑眼珠小,兩顆瞳仁像錐子,銳刺刺的,有些怕人。

  4、他那灰白而粗長的眉毛下,有一雙嚴峻的眼睛、誰看到這雙眼睛就會不自覺地和他保持一段距離。

  5、亮亮是個10歲的男孩,長得虎頭虎腦,特別是淡眉下那雙黑葡萄似的眼睛,滴溜溜地不停地四下張望,充滿著強烈的求知慾望。

  6、榮榮今年4歲,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

  圓明園的毀滅,是小學語文的課文。用對比手法寫是為了透過昔日圓明園的輝煌壯觀來讓讀者記住屈辱的歷史,增強讀者的民族使命感,激發熱愛祖國燦爛文化的感情。

  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構思頗具匠心。題目為"圓明園的毀滅",卻用了大量的篇幅寫它輝煌的過去,把美的東西毀滅了,更能激起讀者的痛心與仇恨。第一自然段概括闡明瞭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與文章的結尾提到的"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首尾呼應,作者的痛惜、憤怒之情躍然紙上。第二至四自然段詳盡地介紹了圓明園的佈局、建築風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貴,再現了圓明園當年的宏偉壯觀。最後一個自然段用精練、準確的語言介紹了圓明園毀滅的經過。

三年級語文上冊第六課生字詞

  飢寒:飢餓和寒冷離。亂:離別與動亂。綴連:用針線等使連線起來。遠行:往遠方出遊。海天相吻:海天相接的地方。可望不可即:只能遠遠看見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觸。倔強:性情剛強不屈。鬢髮:鬢角的頭髮。洗濯:洗。濯,洗。寂寥;寂靜,空曠。絕處逢生:在走不通的沒有出路的地方找到了出路。浪子回頭:遊蕩不務正業的青年人悔過自新。玷汙:弄髒。怨恨:對人或事物強烈地不滿或仇恨。扒竊:被偷走。蛻:(人或事物)發生質變。功勳:指對國家、人民作出重大貢獻,立下特殊的功勞。庸人:指能力平常或能力低下的人。碌碌終生:一輩子平庸沒有作為。詛咒:咒罵。濃陰:樹木濃密,不見陽光。


小學年級語文上冊日積月累

  日積月累:一天一天地、一月一月地不斷積累。指長時間不斷地積累。   出處:《宋史·喬行簡傳》:借納忠效勤之意;而售其陰險巧佞之奸;日積月累;氣勢蓋張;人主之威權;將為所竊弄而不自知矣。   例句:豐富的知識是靠努力學習,日積月累得來的。   近義詞:日積月聚、成年累月、銖積寸累、日久年深。   反義詞:揮 ...

年級語文上冊要背哪些課文

  1、第1課《山中訪友》全文。   2、第5課《詹天佑》全文。   3、第15課《這片土地是神聖的》全文。   4、第17課《少年閏土》第1自然段。   5、第25課《伯牙絕弦》全文。   6、第26課《月光曲》第9自然段。   7、綜合性學習中的《詩經采薇》《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等必備古詩詞。 ...

初二語文上冊14詞語解釋

  妙手偶得,即指文學素養深的人出於靈感,即可偶然間得到妙語佳句;坦蕩如砥,即寬廣平坦得像磨刀石;潛滋暗長,暗暗地生長;懨懨,形容精神不振的樣子;旁逸斜出,指數值從樹幹的旁邊斜伸出來;參天,高聳在天空中;婆娑,枝葉扶疏的樣子;縱橫決蕩,縱橫馳騁,衝擊突擊;楠木,常綠喬木,木質堅密,是名貴的建築材料;秀欣,美而 ...

年級語文上冊成語

  波瀾壯闊、水平如鏡、拔地而起、奇峰羅列、形態萬千、雲霧迷濛、連綿不斷、危峰兀立、怪石嶙峋、雲橫秦嶺、孤風突起、目之所及、千山一碧、日益密切、興國安邦、高不可攀、盛氣凌人、萬古長青、千錘萬鑿、排山倒海、一湧而出、翻天覆地。 ...

跪求七年級上冊語文

  第十課是《木蘭詩 》。   原文: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 ...

年級語文上冊內容

  四年級語文書上冊第九課是《巨人的花園》,主要內容是:一個巨人看到孩子們在自己的花園裡玩耍,巨人很生氣,於是在花園周圍築起了高牆,將孩子們拒於牆外。從此,園裡花不開,鳥不語,一片荒涼,春、夏、秋都不肯光臨,只有冬天永遠留在這裡。一天,孩子們從牆洞爬進來,春天便跟著孩子們來了,園裡立刻變得生機勃勃。   當巨 ...

人教版年級上冊17課文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17課課文是魯迅先生的《少年閏土》。   《少年閏土》節選自魯迅1921年寫的短篇小說《故鄉》。這篇文章塑造了一個在魯迅眼中“聰明、機智勇敢、見多識廣”的少年閏土形象。魯迅先生用“我”和“我”的朋友做對比,突出了閏土的形象。與中年的閏土做了巨大的對比。這篇文章是小說《故鄉》中一段插敘,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