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道輪迴有八苦,佛教八苦分別是什麼?
六道輪迴有八苦,佛教八苦分別是什麼?
每個人在出生之後就註定了許多的劫難,人生安穩一生度過可以說是很多家長希望的,可現實中卻依舊有著很多人為了生計生活覺得苦惱,六道輪迴有八苦。
那麼,本期佛學入門瞭解佛教八苦分別是什麼。
還想了解》》十二因緣法的主要內容
生苦:
每個人都有生苦,但都忘記了。以人類來說,生時的眾緣逼迫,就是苦。我們住胎時,子宮是最小的牢獄、胎兒手腳沒法伸直、縮成一團,好像坐監牢,痛苦極了。此外,子宮裡的種種不淨,如羊水、血等,我們都得忍受,真苦;胎兒出世時,要從小小的陰道中鑽出來,有如兩座山壓頂,母親受苦,嬰兒也受苦。
這是每個做母親的人都曉得的,所以嬰兒一出世就大哭,苦不堪言;另外嬰兒的皮膚很細嫩,一出世接觸到冷熱空氣,身體好像針扎那麼痛苦。此外,胎兒在母親的肚子裡,覺得比較安全,一出世就有如迷途般,無依無靠,苦到要死,怕的要命,所以生是一種苦。
老苦:
我們的身心衰損,朽壞,生出種種的苦受,身體老化,慢慢的不聽話,不中用;而我們的心逐漸沒力,想東西也越來越遲鈍,樣樣不如人,因而覺得苦不堪言;人老不中用,皺紋滿面,腰彎背婁,老態龍鍾,做不了事情,苦死。
有些老年人在家無所事事,又擔心被子女遺棄、孤寂與疏離難以掙脫,尋取溫暖與親情難得;年輕力壯時,高朋滿座,意氣風發,神采飛揚,誰也沒料到晚年的境遇卻是如此的孤單,寂寞與淒涼。
病苦:
身體的四大不調,百病叢生,所以苦。病有種種,有些病很輕微,有些病很嚴重,有些暗病不容易查知,結果暴病而終。最可怕的是牙痛,痛到呱呱叫,家人都要讓你三分,真正來講,“吃”是病,貪東西也是病,但這些是屬於心病,這兒講的是身病。我們的身體有如機器,終歸會變壞,變換就是病苦。
死苦:
我們的壽命享盡,病逝,或是天災人禍眾緣逼迫而終。臨命終時,死的境象令人難以忍受,恐怖之心油然而生。有些人死時,嚇的面色變青,死相可怖;有些人在死時,不願死去,雙手抓的緊緊。
如果有一天我們發覺雙手不能動彈,一定苦的要命;人要死的時候,身體各部分慢慢的動彈不得,內心一定很恐慌,這就是死苦。如果有人用刀指著你,你會嚇的要命,那就是怕死——死苦;還沒動到你,就嚇到如此這般,等死期到來時,更不用講了。
怨憎會苦:
我們和冤家、仇人沒辦法避開,每每要見面,這就叫做怨憎會苦。比如一對夫妻,婚姻生活美滿,恩愛,過後吵架鬧翻了,但是為了兒女,夫妻之緣難斷,必須天天見臭面、臉臭;或是打工仔,雖與老闆不和,但為了家計,為了五斗米而折腰,天天要和不喜歡的老闆見面;還有某些同事,跟你吵過一次架後,兩人見面就不說話,因為某種業因緣,你不能離開他,天天要會面,這就是怨憎會苦。
愛別離苦:
與至親,相愛的人乖離分散,所以苦。因為某一些因緣,所心愛的人兒離你遠去,你捨不得,所以感覺到苦。比如做父母親的,女兒出嫁或是兒子出國留學,思念總在分手後開始,常掛心頭。有的傷心流淚,哭哭啼啼;有的睡不著,吃不下。
這些還不太嚴重,嚴重的是男女之間的情愛,相愛的人卻偏偏被拆散,很多情侶就因此跳樓殉情。在西方有羅密歐與朱麗葉;在東方有梁山伯與祝英臺,這些纏綿偉大的愛情故事,常使同情他們的人淚流滿襟。
求不得苦:
我們用種種辦法與手段,希望獲得自己所喜愛的東西或崇高的理想,但是結果還是得不到,這叫做求不得苦。它是最普遍的苦,因為人的慾望太多了,這樣多的慾望我們沒法實現或得到,所以是苦。
五取蘊苦:
我們對五蘊(即是色、受、想、行、識五種身心聚合)的身心產生執著,稱為五取蘊。取是執取的意思。五取蘊剎那剎那的生滅,它一直遷流變壞,所以是苦。
佛教八識是什麼,佛教八識中的第八識是什麼
由於女人的進入,佛教開始改變其特點,因為女人帶來了愛。佛陀一旦離去,佛教的整個性質就改變了;它完全走向了反面。他走的完全是智慧之路,禱告沒有意義。佛教中有八識,你知道佛教的第八識是什麼嗎?本期佛教文化為你解析。
八識是佛家唯識宗創始人對人類心理活動抽象出來的一種理論上的認識。前五識眼、耳、鼻、舌、觸就是指引起心理活動的感官,第六識就是在前五識的基礎上產生的心理活動,故稱之為意,第七識末那識,指的是由前六識與外在物質溝通所集聚的自我意識,第八識則是在前七識迴圈往復活動的基礎上形成習氣、習慣,這些習氣習慣潛藏人心靈深處,不斷地不覺察地影響人的生活與工作。
唯識宗表示世界本原及諸種認識活動的佛教用語。所謂八識:第一眼識,實即視覺;第二耳識,實即聽覺;第三鼻識,實即嗅覺;第四舌識,實即味覺;第五身識,實即觸覺,此五識,通稱“前五識”。第六意識,義近通常所說的心識。
前五識,只能攀緣“了別”、色等外境,第六意識,則能緣慮內、外諸境。第七識,末那識,由它而有第六識,故第六識又是意“之”識;第七識在不停頓地起思慮作用,第六識的思慮作用則時有中斷。第七識依第八識而有,第七識所“緣”的也是第八識,第八識既是第七識的“所依”,又是第七識的“所緣”。
佛教“八識”中的第八識是阿賴耶識。
阿黎耶識、阿剌耶識、阿梨耶識。略稱賴耶、梨耶。舊譯作無沒識,新譯作藏識。或作第八識、本識、宅識。無沒識意謂執持諸法而不迷失心性;以其為諸法之根本,故亦稱本識;以其為諸識作用之最強者,故亦稱識主。此識為宇宙萬有之本,含藏萬有,使之存而不失,故稱藏識。又因其能含藏生長萬有之種子,故亦稱種子識。
唯識宗認為,第八識是輪迴本源,“由一切種識,如是如是變,以展轉力故,彼彼分別生”。由於第八識裡儲藏無數的各類“種子”,不斷“成熟”,展轉不斷地變,宇宙間千差萬別的各類現象,相應地分別而生起。“由此彼皆無,故一切唯識”。一切都唯識所變,表現出主觀唯心主義世界觀。第八識並不隨人們肉體的死亡而消滅。
唯識宗以及佛教其他各派認為人們死後仍有生,並把人們從生到死,又從死到生的過程分為4段:初出胎(一說初入胎)的一剎那,名“生有”;既生之後,未死之前,稱“本有”;臨死的一剎那即彌留之際,謂“死有”;既死之後,未生之前,為“中有”(孤魂野鬼)。“中有”,也即人們既死之後,未生之前間隙中的第八識。所謂“去後、來先作主公”,即指此種情況。第八識近似靈魂的精神實體。
相聲八德是哪八德,相聲八德哪個最強
從以前就一直聽說相聲八德,一直以為是相聲中的道德方面問題。到最後才知道原來相聲八德是在相聲界中鼎鼎有名的八位大師。那麼在相聲八德中,哪個是最強的呢?讓我們一起到戲曲大全看看吧!
相聲八德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活躍於京津一帶著名的八位相聲大師。
馬德祿(馬三立的父親,高壽亭、郭榮起的師父),師從春長隆;幼年刻苦攻書,具有一定文化素養,十三歲時隨恩緒學藝,後拜春長隆為師,長期在京津一帶演出,深受觀眾歡迎。曾與焦德海、裕德隆、周德山、張壽臣、焦少海等共同開闢相聲場地,以穩健、細緻、嚴實、諧趣的藝術特點在同行中獲得了很高的威望。一九二零年前後為李德鍚捧哏,頗為李所倚重,曾說“我有幾塊活是德祿給捧起來的”。
周德山又名瑞山(馬三立的師父),藝名周蛤蟆,師從範有緣;周德山,又名瑞山,藝名“周蛤蟆”,著名相聲大師,“相聲八德”之一。師承相聲前輩範長利,人稱“老範爺”。周德山的師爺就是相聲界大名鼎鼎的朱紹文。周德山對相聲界最大的貢獻,就是培養了馬三立等一批著名相聲大師,把相聲由原來撂地攤兒賣藝的營生帶進了劇場,開闢了中國相聲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代表作品有《八扇屏》、《圓謊》等。
裕德隆,德字輩大師兄,藝名瞪眼玉子,師從富有根;焦德海(張壽臣、朱闊泉、常連安的師父)師從徐有祿;焦德海(1878~1935年7月31日),男,北京人,中國相聲藝人。幼年時學唱竹板書,後改行說相聲,拜徐有祿、魏昆志為師。與李德鍚合作,在京、津一帶演出,還與劉寶全、白雲鵬、德壽山等名家同臺獻藝。他善於吸取各家之長,在相聲內容及語言淨化等方面多有貢獻。他的相聲藝術特色是活路寬,能說近200段傳統相聲。
劉德智(郭啟儒的師父)師從徐有祿;
劉德智他早年即在御膳房當差,為人機警。後清室遜位,他為求生計,便投在徐有祿門下,作為盧德俊帶拉培養的師弟,學說相聲。年輕時與焦德海合作在北京天橋等處“撂地”說相聲,並曾在觀音寺青雲閣獻藝,當時有很多喜慶堂會也請他倆演出。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還為百代公司灌製過相聲唱片,是為當時活躍於京津一帶著名的“相聲八德”之一。
李德鍚藝名萬人迷(馬桂元的師父),師從恩緒;幼年從祖父萬人迷李廣義學說相聲,人稱“小萬人迷”,祖父逝世後承藝名為“萬人迷”。十歲時拜恩緒(後改名恩培)為師,在天橋水心亭說相聲,以“小孩哏”在聽眾中享有聲譽。十五歲拜徐有祿為師,在單口表演方面頗受教益,後又拜桂禎(藝名富有根)為師,學到一些文字遊戲內容的段子。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起在天橋市場爽心園前邊撂地演出,後進入四海昇平等雜耍園子演出,漸漸紅遍京城。光緒三十二年肅親王善耆任九門提督後,下令禁止相聲演出,李德鍚流浪到保定等地獻藝。
清宣統二年(1910)善耆離任後才回到北京。民國初年,李德鍚在北京石頭衚衕四海昇平茶社演出時,京劇名家楊小樓、龔雲甫等,常來聽他說單口相聲。他有四句定場詩自贊說:“滑稽昔說東方朔,後世遺傳賈鳧西,由清末迨及民國,稱王唯我萬人迷。”
李德祥(馬壽巖的師父)師從恩緒;
張德全藝名張麻子,師承恩緒。
【結束語】相聲是現在流行的一種綜藝。在綜藝節目上,我們總是能看到不少的小品,而且現在的小品形式多樣化,讓人實在愛不釋手。
昆明八景,遊覽八處昆明美景
唐代南詔時期就已經開始昆明風景名勝的開發建設了。正所謂“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南詔時期建設拓東城,在五華山上營建五華樓,在城南建東寺、西寺及寺中雙塔。還有很多很多,促進了中國的旅遊事業發展。本期昆明文化就將為你介紹昆明八景。
(一)滇池夜月
攬盡昆池勝,登臨壯大觀。
樓臺秋瑟瑟,煙水夜漫漫
...
人有八苦是哪八苦
1、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五所求不得苦。六怨憎會苦。七愛別離苦。八五受陰苦。汝等當知。此八種苦。及有漏法。以逼迫故。諦實是苦。集諦者。無明及愛。能為八苦而作因本。當知此集。諦是苦因。滅諦者。無明愛滅絕於苦因。當知此滅。諦實是滅。道諦者。八正道。
2、一正見。二正念。三正思惟。四正業。五正精進 ...
人有八苦是哪八苦
1、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五所求不得苦。六怨憎會苦。七愛別離苦。八五受陰苦。汝等當知。此八種苦。及有漏法。以逼迫故。諦實是苦。集諦者。無明及愛。能為八苦而作因本。當知此集。諦是苦因。滅諦者。無明愛滅絕於苦因。當知此滅。諦實是滅。道諦者。八正道。
2、一正見。二正念。三正思惟。四正業。五正精進 ...
佛教八苦是什麼
佛教八苦是指: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佛教用八苦代表人生一切痛苦,意思為從出生到死亡,衰老疾病,愛恨別離,憎恨怨惱,無法得到等需要經歷苦痛。 ...
女大十八變,年紀越大越有氣質的星座女
都說氣質這種東西是需要靠培養的,畢竟生來就有氣質的人是比較少的。在十二星座中,年紀越大越有氣質的說的是哪些星座女呢?一起來看看吧。
獅子女:經驗豐富後的知性氣質
獅子女隨著年紀越來越大,見識也會越來越多,她們積攢的經驗也會越來越豐富,讓人覺得她們越來越有一股知性氣質。這種氣質看著就會讓人心生 ...
八苦是哪八苦
1、佛教雲:“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五陰即是五蘊,五陰集聚成身,如火熾燃,前七苦皆由此而生。
2、另外還有一種八苦:寒苦、熱苦、飢苦、渴苦、不自在苦、自逼惱苦、他逼惱苦、一類威儀多時住苦。 ...
八苦是哪八苦
佛教八苦是佛教用語,拼音為fójiàobākǔ。佛教雲:“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五陰即是五蘊,五陰集聚成身,如火熾燃,前七苦皆由此而生。
另外還有一種八苦:寒苦、熱苦、飢苦、渴苦、不自在苦、自逼惱苦、他逼惱苦、一類威儀多時住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