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具有濃郁民族色彩的侗族日常食俗

具有濃郁民族色彩的侗族日常食俗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具有悠久的民族歷史。民族文化也各有其獨特性。民族飲食習俗就有濃厚的文化底蘊,這些飲食習俗都是從古代就流傳至今的。今天帶大家走進侗族文化,讓大家品嚐不一樣的人間美食,吃貨們準備好了嗎,趕緊過來吧。

  侗族食俗-基本簡介

  侗族分佈在中國南部貴州、湖南、廣西三省(區)毗鄰處。侗族種植水稻,稻田養魚,魚糧兼營。出產木耳、侗族香菇、玉蘭片、西瓜等。侗族地區大多日食四餐,兩飯兩茶。飯以米飯為主體。平壩多吃粳米,山區多吃糯米,糯米種類很多,有紅糯、黑糯、白糯、禿殼糯、旱地糯等等,其中香禾糯最有名。他們將各種米制成白米飯、花米飯、光粥、花粥、粽子.餈粑等,吃時不用筷子,用手將飯捏成團食用,稱為吃摶飯。

  侗族食俗-飲食習慣

  侗族一般習慣於清晨做好一天的飯菜,帶上山去食用。其中香禾稻做成的摶飯尤為甘美,有一家蒸飯,全寨剽香之說。侗族人喝的茶專指油茶,它是用茶葉、米花、炒花生、酥黃豆、糯米飯、肉、豬下水、鹽、蔥花、茶油等混合製成的稠濃湯羹,既能解渴,又可充飢。與飯、茶配套的,還有蔬菜、魚鮮、肉品、瓜果、野味、菌耳和飲料,食源廣博而異雜。蔬菜大多製成酸萊。製作酸菜有壇制和筒制兩種,壇制是指將淘米水裝入壇內,置於火塘邊加溫,使其發酵,製成酸湯,然後用酸湯煮魚蝦、蔬菜,做為日常最常見的菜餚。

  魚鮮包括鯉魚、鯽魚、草魚、鱔魚、泥鰍、小蝦、螃蟹、螺螄、蚌之類,可製成火烤稻花鯉、草魚羹、鮮炒鯽魚、吮稜螺、酸小蝦、酸螃蟹等風味名餚。民間經常食用的蝦醬也多以壇製作。醃魚、醃豬排、牛排及醃雞鴨則以筒製為主。筒有木桶和楠竹筒兩種。製作醃魚以入冬最佳,醃漬時間越長,其味越醇。魚蝦除大量酸食外,亦常鮮食。

  肉品主要是豬、牛、雞、鴨肉,吃法與漢族差別不大。瓜果有刺梅、獼猴桃、烏柿、野楊梅、野梨、藤梨、飽飯果、刺慄、大王泡,以及松村嫩皮、桑樹嫩皮、香草根等。

  其中,櫟木的果實可做成豆腐,香樹的皮可潔白牙齒,油茶樹上長的茶泡是天然的酸甜汁。野味包括鼠、蛇、蝌蚪、四腳蛇、幼蟬、幼蝗、土蜂蛹、石蛙、穿山甲、囡囡魚、麋鹿、梅花鹿、麂子,以及吃松果長大的松香雞和松香豬,侗族均能巧加利用。

  您可能還會喜歡:

  詳解:滿族人不吃狗肉傳說

  苗族文化:苗族獨木龍舟節

  彝族文化:彝族摸奶節特色

  蒙古族:顏色象徵是什麼?

具有濃郁民族色彩的布依族轉場舞

  能歌善舞的布依族人民,創造出多姿多彩的布依族文化。布依族人民無論是在田間勞作還是日常生活都喜歡唱歌跳舞來表達自己的心情。布依族有個很重要的舞蹈那就是轉場舞。

  轉場舞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而且文化底蘊也是不可估量的,那麼,大家就隨小編一起看看具有濃郁民族色彩的布依族轉場舞吧。

  布依族轉場舞,布依語稱“勒嗚”,是流傳於貴州省冊亨縣布依族聚居村寨的傳統舞蹈。每年從正月十三到十五,布依族村寨男女老少都會身著盛裝聚集在村寨曬壩場跳轉場舞。從其傳統的表演程式看,包括祭祀、開場請師、情景表演、跳轉場四個方面的內容。轉場舞流傳至今有八式傳統動作。

  相傳清康熙年間,冊亨威旁大寨的王包賽寨主帶領村民擊退入侵者成為首領後,常欺壓老百姓,讓大家無法度日。康熙48年隆冬,大家含恨一把火將寨主家化為灰燼。心裡非常高興,都圍著大火手拉著手盡情的唱歌跳舞。後來,每次都要先祭祀王包賽後才開始跳轉場舞,在300多年的衍進中,不知從何時起,轉場舞慢慢流傳到冊亨各布依族村寨。

  轉場舞是在土司制度下布依族村寨內部發生鬥爭而產生的一種舞蹈。這種舞蹈熱烈奔放,張弛有度,表演性強。布依人在春耕即將來臨的時節跳轉場舞向神靈行吉禮祈福,以求一年農事順利,五穀豐登。透過跳轉場舞,布依族人在愉悅中可以瞭解到一些本民族的歷史文化、風俗習慣,接受感恩、尊重、團結等的教育。

  轉場舞蘊藏著布依族人的信仰、社交禮儀、生活態度、道德觀念、教育方式等諸多要素,對於布依民族歷史文化、民俗、民族、舞蹈等學科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保護傳承好轉場舞對於樹立當地布依族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及構建和諧社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現今,布依族轉場舞已逐漸由儀式性舞蹈向布依族民間喜聞樂見的審美娛樂舞蹈轉化,布依族轉場舞在縣屬16箇中小學進行傳承保護,並已透過組織“萬人布依轉場舞”創“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紀錄”,在布依族地區影響很大。但是,現由於大環境的影響,正面臨後繼乏人瀕臨消亡的危險。

  您可能還會喜歡:

  解析:布依族圖騰的象徵意義

  有聲的文化,布依族銅鼓文化

  達斡爾族“罕肯拜”舞的起源及簡介

  優美的朝鮮族舞蹈文化

韓國飲食文化裡的日常食俗

  食俗就是飲食的風俗,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不管我們到哪裡都離不開吃飯,但是每個地方的飲食風俗會有所不同,甚至有很大的差異。

  那麼,韓國飲食文化裡的日常食俗是什麼樣的呢?一起隨小編來看看吧!

  韓國飲食的主要特點:高蛋白、多蔬菜、喜清淡、忌油膩,味覺以涼辣為主。韓國人自古以來把米飯當做主食。菜餚以燉煮和烤製為主,基本上不做炒菜。韓國人喜歡吃麵條、牛肉、雞肉和狗肉,不喜歡吃饅頭、羊肉和鴨肉。

  韓國人普遍愛吃涼拌菜。涼拌菜是把蔬菜直接切好或用開水焯過後,加上佐料拌成的。還有生拌魚肉、魚蝦醬等菜餚。生拌魚肉,是把生肉、生魚等切成片,加上作料和切成絲的蘿蔔、梨等,再澆上加醋的醬或辣醬拌成。

  湯也是用餐時必不可少的部分,它通常用蔬菜、山菜、肉類、大醬、鹹鹽、味素等各種原料烹調而成。

  韓國人愛吃辣椒,家常菜裡幾乎全放辣椒。韓國人有一日四餐的飲食習慣,分別安排在早上、中午、傍晚、夜晚。韓國人就餐用勺和筷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飯碗和湯碗,其他所有的菜則擺在飯桌中間供大家享用。韓國人使用飯碗也很有講究,分男用、女用和兒童用。韓國人注意節儉,無論是自己食用還是招待窮人,都儘可能把飯菜吃光用淨。


德昂族飲食習俗:日常與節日食的不同

  德昂族日常飲食絕大多數以大米為主食,部分地區雜以包穀和薯類。均以蒸燜而食,擅長製作各種糧食製品……那麼,接下來跟隨小編一起來德昂族文化看看德昂族飲食習俗:日常食俗與節日食俗的不同。都有哪些的不同?   日常食俗   德昂族絕大多數以大米為主食,部分地區雜以包穀和薯類。均以蒸燜而食,擅長製作各種糧食製品,如 ...

具有濃郁宗教色彩的赫哲族薩滿舞

  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赫哲族的薩滿舞影響極為廣泛。薩滿是北方民族原始文化的核心,起源極早、流傳久遠。薩滿世界,萬物有靈,天人合一。薩滿舞中的文化內涵很有特色。在赫哲族文化中,跟小編一起了解下赫哲族薩滿舞的獨特魅力。   赫哲族只有自己民族的語言,沒有自己民族的文字。這種特殊性,決定了這個民族舞蹈藝術的發 ...

特色民族飲食:哈薩克族

  世界永遠是多姿多彩的,文化也是五彩繽紛的,這樣的世界才是美麗的,如果都一模一樣,就感受不到文化的衝擊,沒有了借鑑和融合,在我國的哈薩克族就有非常講究的食俗,你對哈薩克的食俗有多少了解呢?本期哈薩克文化為你解析。   哈薩克族主要分佈在中國新疆北部。他們大部分從事畜牧業,除了少數經營農業已經定居外,絕大多數 ...

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傣族織錦

  傣族可以說是美女之鄉,亭亭玉立的身影再加上無與倫比的傣裙,是西雙版納街頭最動人的一道風景線。傣族織錦是傣族文化最真實的寫照,它不僅美觀精緻,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傣族織錦從古代流傳至今,一直都是傣族人民的驕傲,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看看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傣族織錦吧。   傣族織錦最早應該出現在唐代,那時便 ...

具有濃郁地方色彩——莆仙戲

  古代的一些富家小姐或者是婦人每天吃喝玩包括後院的內鬥也是十分無趣的,在古代沒有網路沒有電視的時候也會有一些有名的演員,他們就是戲子,上演一些有趣的戲劇。本期小編帶你去莆田文化了解莆田有名的莆仙戲。   莆仙戲,因形成於興化地區(今莆田、仙遊),用興化方言演唱,故俗稱“興化戲”。1952年經福建省文化局批准 ...

東北菜的民族與文化特徵

  一個地方的民風民情可以很直觀的反映到他們的飲食習俗上面,就如同在東北地區人民的特色飲食就是他們的東北菜文化了,不論是從菜品看,還是製作手法看都是凝聚了東北地區人民日常生活中的特徵在裡面。   厚重的民族食俗風情與文化特性   中華民族是眾多民族的歷史聚合體和多元文化的共同體。東北地區是歷史上多民族聚居的重 ...

德昂族服飾特點具有濃厚的民族色彩

  服裝是我們每個人的必需品,服裝的種類很多,因為每個人對服裝的需求都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喜歡小清晰,有的人喜歡性感類的,還有的人喜歡保守一點的等等。那麼,我們來德昂族文化了解德昂族服飾特點吧!   德昂族的服飾十分富有自己的特色,紅德昂和花德昂支系的婦女剃光頭後又用黑布包裹,喜戴大耳環,銀項圈,穿藍、黑色對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