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冬至的文化內涵+養生之道與飲食風俗

冬至的文化內涵 養生之道與飲食風俗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關於冬至有什麼文化內涵?冬至的養生之道是飲食風俗又是什麼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往下看吧。

  冬至的文化內涵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

  冬至養生之道

  冬至是養生的大好時機,主要是因為“氣始於冬至”。冬至後,中國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人們要根據天氣情況及時增添衣服,注意保暖;室內要通風換氣,減少和抑制病菌病毒繁殖;多吃補益身體的食物,如蓮子、芡實、薏仁、赤豆、大棗、銀耳等;保持暢達樂觀,適當進行鍛鍊。以強健的體魄迎接冬天的到來。

  冬至飲食風俗

  我國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冬至時節飲食宜多樣,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適當選用高鈣食品。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中國北方多數地方有冬至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則是吃湯圓,湯圓又稱“冬至圓”,寓意團團圓圓,幸福甜蜜。番薯湯果是冬至必吃的美食之一,“番”和“翻”同音,冬至吃番薯,就是將過去一年的黴運全部“翻”過去。在山東省,流行冬至當天喝羊肉湯的習俗,寓意驅除寒冷之意。

冬至文化內涵是什麼

  1、人們最初過冬至節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即將來臨。古人認為從冬至的那一天始,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迴圈開始,是大吉大利的日子。所以,後來一般春節期間的祭祖、家庭聚餐等習俗,往往都會選在冬至。冬至又被稱做“小年”,一是說明年關將近,剩下的時間不多了;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2、冬至節亦稱冬節、交冬。它既是24節氣之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宮廷和民間歷來都是十分的重視,從周代起就有祭祀的活動。把冬至作為節日來過起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到今天。

  3、冬至是養生的最佳時間,主要是因為“氣始於冬至”。因為從冬季開始,生命活動開始由衰轉盛,由靜從而轉向動。這個時候科學養生有助於保證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以此可以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冬至時節飲食適合多樣,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適當選用高鈣的食品。

  4、各地在冬至的時候有不同的風俗,中國北方多數地方有冬至都有吃餃子的習俗。冬至經過數千年的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吃餃子成為多數北方中國人冬至的傳統風俗。當然也有例外如在山東省滕州市流行冬至當天喝羊肉湯的習俗,寓意驅除寒冷的意思。

  冬至對中國的意義冬至的寓意是寒冷即將到來,這就意味著冬天真正來臨。“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冬至進九”的民諺更形象地說明冬至以後的天氣變化情況。

  冬至,不僅僅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和“亞歲”等,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的具體時間,它是24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也就排在了24個節氣的首位。

  人們認為從冬至的這一天開始,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新的迴圈開始,是大吉大利的日子。古代皇帝要在這個時候祭天,群臣也互相祝賀。這個習俗一直延續至清代,成為在冬至日必須舉行的一種儀式。

中國飲食文化:立冬與冬至的食禮

  古人為了更好的區分氣候上的變化,創造了二十四節氣。時至今日節氣的變化更是提醒著我們在生活中氣候變化帶來的溫差,這時候應該調整飲食起居,所以節氣的食俗被格外重視,那麼從用餐禮儀文化的角度來看,立冬和冬至節氣裡該有什麼食禮?

  11月7日(農曆十月初三)立冬;12月22日(農曆十一月十九)冬至。立冬的意思:立是建始;冬,終也,萬物收藏。立冬後46天,“中藏之氣,至此而極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至,不是“到”的意思,而是“至極”意,俗話說到頭兒了。

  古人有在立冬看氣象、卜冷暖的說法,如“立冬晴,一冬凌(嚴寒意)”;“立冬陰(陰雨),一冬溫(暖冬)”。從立冬起,“水始冰,地始凍”。而到了冬至,則陽生,即陽光直射位置向北部移動。老天津衛說:“冬至起,一天長一抄。”意為白天漸長。

  在食俗方面,《天津衛志》和《天津縣誌》,對立冬沒有說法;對冬至,則說是“食餛飩,繪消寒圖”。而在民間,特別是河東水西“老天津衛”聚居地,立冬則有吃倭瓜餃子的風俗。

  立冬時,到市場買倭瓜,已很稀見。這種倭瓜是夏天買的,存在小屋裡或窗臺上,經過長時間糖化,做餃子餡,味道既同大白菜有異,也與夏天的倭瓜餡不同,還要蘸醋加爛蒜吃,才算別有一番滋味。

  立冬為什麼吃餃子?因我國以農立國,很重視二十四節氣,“節”者,草木新的生長點也。秋收冬藏,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選擇了“好吃不過餃子”。我讀書不多,是從農耕社會風俗理解這一點的。同時,古代認為瓜代表結實,所以《禮記》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說法。

  冬至,中國古有“冬至節”的風俗。冬至也叫“過小年”,百官向皇帝朝賀,民間互相拜賀、宴請。普通百姓則食餛飩,象徵咬破混沌天地,迎來新生。天津人則吃“冬至面”,謂麵條長長,祝白晝一天天長了。

  中國的節氣是農耕風俗的載體,歷史過去了,留下的是文化。節令風俗實際是農俗文化(食俗也是其中之一)。在現代生活中雖然已無實際意義,但增添了生活情趣。美國有的節日,就以南瓜或玉米為祝賀內容,遊行於現代化的紐約街頭。


重陽節的來歷簡介 重陽節的文化內涵意義

  重陽節的來歷簡介 重陽節的文化內涵與意義   重陽節的來歷簡介   九九重陽,早在春秋戰國時的《楚詞》中已提到了。屈原的《遠遊》裡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這裡的“重陽”是指天,還不是指節日。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則已明確寫出重陽的飲宴了:“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 ...

拱手禮的文化內涵意義

  1、拱手禮的文化內涵:拱手禮是古漢代民族相見時的行禮方式,不僅表達了真誠、友善和尊重,還能表現出深厚的禮儀文化。   2、拱手禮的意義:拱手禮是個人形象的具體體現,還是人際關係中為人處事的基礎。從大方向講,拱手禮也是對禮儀文化的弘揚和繼承。 ...

飲食文化有關的格言

  臭豆腐乾是"熱情好客的",她總是把濃郁的烈性的香味瀰漫在周圍的空氣中,讓人為謀其面,先文其香。   灌湯小籠包的皮是薄薄的,甚至都透亮了,張嘴咬一口,裡面鮮美的汁水流入口中,咬那浸了汁水的肉團,不肥不膩,入口爽滑……那真叫美!   烤紅薯焦糊糊的,周身滿是草灰,嗅一嗅,香噴的氣味馬上會進入 ...

拱手禮的文化內涵意義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見到很多的禮節,比如在一些正式場合,領導人和領導人之間會握手。而在某些國家朋友之間見面的話,可能會擁抱,不同的地區禮節也是不一樣的,我們平常在看電視的時候,可能會看到古代漢民族經常會行拱手禮,拱手禮是起始於西周的禮節,那麼拱手禮的文化內涵與意義是什麼呢?拱手禮食物的營養吸收受影響,消化 ...

冬至吃什麼 各地不同飲食文化

  冬至是我國的祭祀的節日之一,也是我國的節氣之一,而在冬至為了迎接冬至的到來,各個地方會有不同的飲食,那麼在冬至吃什麼呢?各地又有哪些不同的飲食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飲食文化一起來看看吧!   冬至吃什麼   北方吃水餃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 ...

南京的飲食文化的發展變遷

  民以食為天。世界上每個國家、地區都有他們的傳統飲食文化,而中國的飲食文化更是源遠流長。南京,又叫“金陵”,這裡位於長江下游中部的富庶地區,所以物產豐富,為南京人提供了豐富的食材。那麼,自古以來南京的飲食文化經過了怎樣的發展,有著怎樣的變遷呢?現在我們從飲食方面來了解南京文化吧。   南京的飲食以京蘇菜和清 ...

中國春節飲食文化有哪些飲食風俗

  春節作為一年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節日,具有特殊的意義。千百年的文化傳承和發展中,在這一天已經形成了一些固定的風俗習慣,其中就包括所以中國人心中都非常重要的中國飲食文化在裡邊。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   農曆正月初一,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家家戶戶都要進行賀年活動,飲食是其中的重要內容。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