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出梅入伏是什麼意思+出梅入伏怎麼養生

出梅入伏是什麼意思 出梅入伏怎麼養生

  出梅是什麼意思

  出梅又稱為“斷梅”指:梅雨結束的日期。中國江淮一帶梅雨通常在7月8-12日結束。有些年份出梅期會延遲,如1954年到8月2日才出梅,梅雨期持續達63天。梅雨結束後,絕大部分地區進入了盛夏高溫季節。

  我國傳統方法上,入梅和出梅的確定,是根據節氣結合干支來推算的。按照曆法規定:芒種後逢第一個丙日或芒種當日為丙日為入梅,小暑後第一個未日或小暑當日為未日為出梅。

  入梅出梅指梅雨期的開始與結束日,為我國沿江江南一帶動特有的天氣現象,入梅和出梅時間的確定,是根據節氣結合干支來推算的。按照曆法規定:芒種後逢第一個丙日或芒種當日為丙日為入梅,小暑後第一個未日或小暑當日為未日,天晴出梅。

  出梅的標準是:連續5天不下雨,且平均溫度(最低溫度加最高溫度除以2)超過30度,就意味著出梅了。

  其實,出梅有天文、氣候、天氣3個標準:

  天文標準,即根據我國古代曆法節氣結合干支來推算,這是我國傳統的推算方法,一些現代出版的檯曆、日曆上公佈的出梅時間均是根據該標準推算出來的。

  氣候標準是根據某一地區多年的出梅平均值來確定該地區大致的出梅時間,該標準對人們的生活、生產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天氣標準有具體細緻的指標,各地氣象部門根據這些指標來發布出梅時間。所以,日曆、檯曆上標明的出梅時間只能作為參考,市民還是要以氣象部門釋出的“出梅”時間為準。

  入伏是什麼意思

  入伏意思是進入三伏天。 “夏至三庚數頭伏”,這是確立初伏的依據。曆書規定:“夏至三庚便數伏”,意思是說,“從夏至日”開始往後數,數到第三個“庚日”便開始入伏了。這裡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紀日法”中帶有“庚”字頭的那一天。

  庚日的日期是有變化的,並不固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盡相同,但入伏日期總是在7月11日至7月20日之間。第四個庚日到第五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到第二個庚日為末伏。每一個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數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間有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有5個庚日時,中伏為20天。

  出梅入伏怎麼養生

  一曰心靜

  時當小暑之季,氣候炎熱,人易感心煩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養護和鍛鍊時,應按五臟主時,夏季為心所主而顧護心陽,平心靜氣,確保心臟機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養陽”之原則。《靈樞·百病始生》曰:“喜怒不節則傷髒。”這是因為人體的情志活動與內臟有密切關係,有一定規律。不同的情志刺激可傷及不同的臟腑,產生不同的病理變化。

  中醫養生主張一個“平”字,即在任何情況之下不可有過激之處,如喜過則傷心,心傷則心跳神蕩,精神渙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則精神失常等。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一切生命活動都是五臟功能的集中表現,而這一切又以心為主宰,有“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之說,然而,心神受損又必涉及其他臟腑。在情志方面,喜為心之志,這“喜”是在不過的情況下舒緩緊張的情緒,使心情舒暢氣血和緩。故夏季養生重點突出“心靜”,心靜自然涼。

  二曰清淡飲食健脾胃

  暑季是消化道疾病多發季節,在飲食調養上要改變飲食不節、飲食不潔、飲食偏嗜的不良習慣。且飲食口味調整為清淡,以健脾清熱為主。推薦飲食如下:

  暑天出汗多,而出汗是有利於祛溼的,但隨著汗液流失鉀元素也隨之排出體外,由此造成的低血鉀現象,而鈉和鉀的減少會使腸胃蠕動減慢,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食慾不振”。黃鱔、蜜汁藕、綠豆芽是入伏時的“水中三寶”,蔬菜中有大蔥、芹菜、毛豆等也富含鉀,能夠補充汗液流失的鉀元素,另外多吃蛋類、肉製品及一些時令瓜果,以補充蛋白質;常吃絲瓜、苦瓜、黃瓜、冬瓜以及淡水魚、海帶等,對身體都有益處。

  三曰喝茶助清涼

  天氣一熱,人們往往喜歡吃冷飲來消暑,其實喝茶也能起到消暑的作用,而且飲茶比喝一般飲料更有益,綠茶、苦丁茶、菊花茶等,都可以敗內火。推薦四款防暑茶:

  綠豆酸梅茶綠豆100克,酸梅30克,水煎,加白糖適量,待涼後代茶飲。有清涼解毒、生津止渴的作用。

  消暑解毒茶銀花、連翹、鮮竹葉各10克,煎水代茶。具有清熱解毒功效。

  消暑祛溼茶金銀花、綠豆衣各10克,薄荷6克,煎水代茶,具有消暑利溼生津之功效。

  清心解暑茶取鮮竹葉心、蓮子心、麥冬、鮮佩蘭各6克,煎水代茶涼飲,有解暑、健脾胃、助消化之功效。

出伏什麼意思 出伏的含義是指天氣涼快了嗎

  導語:三伏天氣真可怕,熱的簡直不像話,大家要注意休息,隨時備著藿香正氣,身體不適趕緊用,方能安然過三伏天。三伏天跟出伏是有一定的關係的,那麼,大家清楚出伏什麼意思?出伏的含義是指天氣涼快了嗎?一起來看看。

  出伏什麼意思

  出伏的意思是指出了伏天,伏天結束,秋天快要來臨。元代的竹蓑笠翁有詩云:“蠶一二眠催出伏,秧三四葉尚憂風”,是古詩文中對出伏的一道記載。

  出伏後天氣漸漸涼爽,早晚比較涼快,中午還是比較熱,每個地區會有所不同。因為出伏已是立秋後,即使是俗稱的“秋老虎”,白天熱,早晚還是涼爽的。當然也會有例外,但那畢竟是少數年份遇到的反常現象。

  出伏三不要:

  不要洗冷水澡喝涼水:這個時候是真正要告別涼水澡的時候了,秋季的氣溫雖然感覺還是很高,但跟伏天哪種溼熱有很大的不同,在次期間,洗冷水澡、喝涼水,都是不宜進行的,切不可貪圖一時的舒爽,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不要在熬夜:夏季的夜晚,很多人十二點之前是不會睡覺的,原因很簡單,天氣炎熱,煩躁的你根本沒有辦法早早的睡覺,出伏之後的天氣已然有了很大的變化,熬夜,這種夏季的常態,也就不要在進行下去了。

  不要硬抗秋凍:春捂秋凍,是一家膾炙人口的老話,但秋凍也是要量力而行的,明顯感覺氣溫已經下降很多很多,這時候就不要在堅持秋凍了,這個完全沒有必要,適當的加衣物才是正道。

  出伏之後的天氣,讓我們感覺到極度的舒適,在這成熟收穫的秋季,適當的進行調整,才是我們必須要做的。

  出伏該如何養生

  防秋老虎

  由於暑熱最易傷心,熱擾心神,人常表現出心煩不寧,坐臥不安,思緒雜亂。此時,除仍需加強防暑降溫之外,應有意識避開不良情緒的干擾,做到遇事不煩,處事不躁,精神愉快,心情舒暢。要合理安排個人起居,做到作息守時,生活規律,保證適當的睡眠和休息,避免過度疲勞,提高機體對高溫的耐受能力和對秋老虎的抵禦能力。此時人體消化功能較差,不宜大量攝入各種肉食以補充夏日的消耗,另外“秋瓜壞肚”,對西瓜等宜少食,以免損傷脾胃。

  末伏護脾胃循經按穴位

  立秋後天氣仍熱,且雨水較多。溼熱交蒸,合而為溼熱邪氣。在這個時節,如果脾傷於溼,不僅會出現飲食不化、脘悶嘈雜、噁心嘔吐、腹痛便溏、不思飲食、體弱倦怠等症,還可能為咳喘病症種下病根。中醫講“溼氣通於脾”,所以健脾也是末伏養生的重要環節。末伏時節養護脾胃,可按摩豐隆、足三里、脾俞三個穴位,每天各按100次,能夠化溼、健脾和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

  莫貪寒涼物,免損脾胃陽

  末伏時白天溫度仍較高,但早晚氣溫則明顯變涼,晝夜溫差逐漸增加。進入末伏時,取涼須有節制,切忌過吃冷飲,以免損傷脾胃陽氣,不利於健康。此外,適量戶外運動可振奮陽氣,促脾氣運化,改善胃口。需要注意的是,進入戶外運動以微汗為宜,切不可大汗淋漓。如此,才符合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規律,達到人與自然和諧。

  末伏重清補食療祛溼邪

  末伏清補,以健脾利溼為主。健脾益氣,可以適量多吃祛溼熱、健脾和胃的食物。如茯苓,以促進脾胃功能恢復,芡實、山藥、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扁豆、豇豆、紅小豆等豆類,也有健脾益氣的功效。要特別注意的是,吃扁豆時一定要煮熟煮透,直到顏色不再翠綠為止,否則會引起食物中毒。

2021入伏和出伏時間 三伏天最好的養生方法

  在每年的小暑到立秋期間,為我國中原地區全年之中氣候最炎熱的時間。這段時間稱為三伏天。一般三十到四十天之久。在三伏天中,以悶熱潮溼為氣候特點。因此在這段時間中,人們最講究的就是健康避暑和調理身體養生。

  保證充足的睡眠

  休息睡眠充足是增強機體免疫力的最好方式,但要合理,睡眠時間不能過長。在早晨可以進行晨運,在安排鍛鍊的時候,要避開烈日之時,注重加強防護。午飯後,需要安排小憩,30分鐘為宜。炎炎盛夏,每天洗一次溫水澡有利於消除疲勞,改善睡眠,增強免疫力。夏日容易受到風寒溼氣入侵,睡覺時不宜扇類對著頭部、腳部送風,不宜夜晚長時間露宿。在空調房裡,不宜室內外溫差過大。夏天出汗比較多,衣服要勤洗,常穿溼衣容易使人得病。

  多吃健脾養胃的食物

  第二點在三伏天最應該注意的就是飲食方面的養生問題。此期間氣候炎熱,因此食物以消暑、益氣、滋陰生津為主。應多吃健脾養胃的食物,夏天暑溼重,溼氣容易困於脾。同時,在夏季人們容易吃冷飲雪糕之類的冷食,特別容易刺激腸胃,容易出現胃部疾病。所以,建議三伏天多吃健脾養胃的食物。例如薏米紅豆粥、綠豆、百合等,都是容易消化吸收,是夏季很好的食品。

  今年起止時間

  2021年入伏第一天是7月11日。

  初伏: 2021年7月11日-2021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 2021年7月21日-2021年8月9日, 共20天。

  末伏: 2021年8月10日-2021年8月19日,共10天。


2020年什麼時候入伏什麼時候結束 2020年入伏伏時間表

  2020年什麼時候入伏什麼時候結束 2020年入伏和出伏時間表   2020入伏時間:2020年7月16日;   2020出伏時間:2020年8月24日。   三伏天有多少天?   因為庚日出現的早晚將影響中伏的長短,來中伏的天數是不固定的,有些年份是10天,有些年份是20天,所以三自伏可能是30天,也可 ...

2020年入伏伏時間表 今年最新三伏天起止時間

  2020年入伏和出伏時間表今年最新三伏天起止時間   2020年7月16日入伏,2020年8月24日出伏。   2020三伏天具體時間表:   初伏:公曆2020年7月16日——2020年7月25日;   中伏:公曆2020年7月26日——2020年8月14日;   末伏:公曆2020年8月15日——20 ...

什麼時候入伏什麼時候伏2021 2021年入伏伏時間

  什麼時候入伏什麼時候出伏2021   2021年7月21日入伏,2021年8月19日出伏。   入伏,是指進入三伏天的意思。民諺“夏至三庚數頭伏”,這是確立初伏的依據。曆書規定:“夏至三庚便數伏”,意思是說,“從夏至日”開始往後數,數到第三個“庚日”便開始入伏了。這裡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紀日法”中帶 ...

2020三伏天從什麼時候開始到什麼時候結束 今年入伏伏時間

  2020三伏天從什麼時候開始到什麼時候結束 今年入伏與出伏時間   2020三伏天開始時間:7月16日;   2020三伏天結束時間:8月24日。   2020年三伏天分初伏、中伏、末伏,共40天,具體如下:   初伏:公曆2020年7月16日(農曆五月廿六)——2020年7月25日(農曆六月初五)    ...

2020年哪天進哪天

  2020年長江中下游於5月29日進梅,預計7月12日出梅;江南區於6月8日於進梅,預計7月9日出梅;長江下游區於6月19日進梅,預計7月12日出梅。   進梅指初入梅雨期的日子,氣象上的梅雨是泛指初夏向盛夏過渡的一段陰雨天氣;出梅又稱為“斷梅”,初夏長江中下游梅雨天氣的終止日期。 ...

202x年入梅和時間 入梅時間怎麼定的

  導讀:每年梅雨季節是我們急需重視的一個階段,因為連綿不絕的雨天很容易造成洪災,也會讓我們的生活和衣物發生黴變,所以梅雨季節到來之時,大家一定要謹慎提防。那麼,2022年入梅和出梅時間是什麼時候?入梅出梅時間怎麼定的呢?和小編一起去查詢瞭解下吧。   2022年入梅和出梅時間   2022年入梅時間大概是在 ...

202x年深圳幾月入梅幾月 梅雨天氣現在什麼地區

  2022年深圳幾月入梅幾月出梅是時下很多人好奇的,畢竟深圳也是南方地區,而對於南方的友友一定不會陌生梅雨天氣,但由於一旦梅雨季節到來就會持續個把月,所以大家都期盼著梅雨季節快點過去,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看看,   2022年深圳幾月入梅幾月出梅   深圳幾月入梅幾月出梅是大家常問的,不過就以往的資料看梅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