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聞不知曲中意, 再聽已是曲中人 出自於微信公眾號的一篇文章,不是一首詩。這兩句話是在劉若英唱完《後來》,微信公眾號有感而發寫出的。
2、“初聞不知曲中意, 再聽已是曲中人”的意思是剛開始聽這首曲子的時候還不能理解裡面的意義,等到能聽明白的時候, 歌曲所體現的內涵正是自己的經歷和故事。
“初聞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意為:初次聽到這首曲子,並不知道其中的含義,再次聽到的時候發覺曲中講的是自己,曲中講述的思念如今仍猶在耳,但卻已經找不到當時心愛的夢中之人。
這句話出自《走樣》。
《走樣》作者:張宇
初聞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
曲中思念今猶在,不見當年夢中人。
但願還能再入夢,夢裡相思纏綿情。
纏綿繾綣心頭熾,曲終人散早成空。
出自孔子《論語》的《子路篇》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子曰:苟正其身矣,於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譯文:
孔子說:自己行為端正,就是不釋出命令,人民也會服從;自己的行為不端正,釋出了命令也沒有人遵從。
孔子說:真能端正了自身的行為,從政治理又有什麼難的呢;不能夠端正自身的行為,又怎麼去使別人端正呢。
1、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句話意思:做事情要不忘自己的初心,這樣才能夠善始善終。
2、出處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的出處是《華嚴經》哦,指的是我們不要迷失了最初的目標。
3、正能量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句話充滿積極向上的正能量,所以希望我們做事能夠不忘初心哦。 ...
1、三月不知肉味這句話被孔子用來形容音樂。聽音樂是精神享受,吃肉是物質享受,暗喻精神享受高於物質享受。
2、三月不知肉味,讀作sān yuè bù zhī ròu wèi。是指在三個月內,吃肉都不知味道。形容專心一意,全神貫注,別的事都不放在心上。現亦用以形容清貧,謂三個月沒有吃過肉。
3、出自《 ...
仲夏初茫七月未央這句話的意思是:七月中旬傍晚時分,絢麗燦爛的落日於某地八點零九分落下,宣告少年時代結束,刑罰時刻開始,隨之而來的漫漫長夜是整個行刑過程。這是一首現代詩,現代詩也叫“白話詩”,最早可追源到清末,是詩歌的一種,與古典詩歌相比而言,雖都為感於物而作,但一般不拘格式和韻律。
現代詩形式自由,意 ...
1、意思: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溼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當空,人們都在賞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誰家?
2、原文: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3、譯文: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鋪上了一層霜雪那樣白,樹上的鴉雀停止了聒噪,進入了夢鄉。夜深了,清冷的秋 ...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這句話出自《左傳·莊公十年》中的《曹劌論戰》。《曹劌論戰》講述了曹劌在長勺之戰中對此次戰爭的一番評論,並在戰時活用“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擊退強大的齊軍的史實。
《曹劌論戰》記敘的齊魯長勺之戰,是魯國抵抗齊國進攻的一次戰役。雖然是一個不大的戰役,但卻說明了戰略防禦的原則, ...
1、意思是說:像鬼怪一樣不知道追求什麼,不知道往哪裡去,也就是毫無目的形容醉生夢死,行屍走肉。
2、這句話出自於《淮南子·覽冥訓》,“浮游”是共工的手下,在共工反叛顓頊失敗之後自殺,成為怨靈。而“魍魎”是指山川精怪,一說為疫神,傳說顓頊之子所化。也可代指影子和小鬼怪。 ...
1、全文為:初聞不知曲中意,再聞已是曲中人。既然已是曲中人,何必再聽曲中曲。曲中輕憶夢中人,夢醒時分嘆紅塵。曲終人散夢已醒,何處再尋夢中人。夢中合唱鳳求凰,夢醒獨奏離別賦。即知曲人存於夢,何故執於曲外人。多少痴夢多少等,難訴痴情曲中人。一蕭一頁紅塵事,一弦一曲了人生。既然已是曲中人,何必再悟曲中意。不願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