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到底是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呢

到底是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呢

  人性本不該分為善或惡。

  人性本是趨利避害的。由此引發的矛盾導致了倫理中出現了善或惡的標準。善和惡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今天的惡,或許到了明天就不再是惡,反之亦然。

  中國歷史上不同的學家對此有不同的理解,孟子主張人性本善,而荀子主張性本惡。 從不同的方面來分析,如果分析身邊的親朋好友,分析道德高尚的人,可能會得出結論人性本善;但是如果分析社會的蛀蟲,則會得出結論人性本惡。

人性本惡還是人性本善

  人性無善無惡!善惡本來就是人們主觀世界中的一種意識,並不能實際代表一個人到底是善是惡,本來世間也沒有評判善與惡的絕對座標。通常評論一個和一群人的善惡都是依靠口碑相傳和媒體。你能說這樣的善惡評價就是絕對客觀正確的嗎?很顯然不能。“美之為美,斯不美矣。善之為善,斯不善矣。”老子很早就論述美醜善惡之間的辨正關係。美麗的事物之所以能被稱之為美麗或讓我們認為美麗是因為有不美的東西存在,或者說,沒有不美的東西我們就沒法知道美是什麼。所以美是來源於不美的。同樣善是來源於惡的。這麼說你可能不太能夠理解,甚至會覺得這有點抬槓。但現實確實如此,善惡美醜都只是個相對的概念,我們所有人都長成絕對的美人,那世界就變得蒼白無聊。當然我們同樣沒法做到樹立一個善得標準,讓所有人都成為這個絕對的善人,首先,你根本就做不到這一點,其次,即使你作到了,那就無所謂善了。那我們確實也就沒得最求了。所以,你即沒有個標準不變得座標,也沒有一個靜止不懂得絕對世界,你怎麼說人性本惡還是人性本善?

人性本善的觀點孟子是如何說明的

  孟子以水比喻人性。人性向善,就像水往低處流一樣。人性沒有不善良的,水沒有不向低處流的。如果水受拍打而飛濺起來,能使它高過額頭;加壓迫使它倒行,能使它流上山崗。這不是水的本性,是形勢迫使它如此的。人本性的改變也像這樣。

  孟子,名軻,字子輿,鄒國人,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被後世尊稱為亞聖。在政治上主張法先王、行仁政;在學說上推崇孔子,反對楊朱、墨翟。其著有《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為“四書 ”之一。


人性是什麼意思

  本是原來,原本的意思。人性本善,出自《孟子·告子上》:水信無分於東西,無分於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躍之,可使過顙;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豈水之性哉。其勢則然也。人之可使為不善,其性亦猶是也。《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指人的本性為善良、淳厚。 ...

孟子文言文人性

  該句出自《孟子告子上》,文中,孟子提出 “水信無分於東西,無分於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譯為:“水的確無所謂向東流向西流,但是,也無所謂向上流向下流嗎?人性向善,就像水往低處流一樣。人性沒有不善良的,水沒有不向低處流的。”孟子以水為喻,闡述了人性本善。 ...

思想碎片:孔子說過“人之初,性”嗎?

  《三字經》開篇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的後半段是孔子說的,但是,“人之初,性本善”是誰說的呢?孔子沒說,孟子也沒說,荀子明白主張“性惡”,更不會說了。這句話其實是宋代人說的。我們不談哲學史上的複雜問題,單看這句話,立刻可以察覺“人性本善”的概念有兩大盲點:一是在經驗上缺乏佐證。試問 ...

汽車抵押大後果

  汽車抵押大本申請貸款,如果不還款會產生以下後果:   1、逾期就會產生逾期費用,逾期的時間越長,逾期費用也會越多;   2、汽車貸款逾期記錄會上徵信,長期下來會形成信用汙點;   3、車貸有逾期,會影響到以後申請房貸、信用卡;   4、長期不還款,貸款機構會根據GPS定位,拖走抵押的車輛,直到使用者結清欠 ...

人之初性的意思

  1、“人之初性本善”的意思是:每個人生命剛開始的時候,也就是剛出生的時候,本性都是善良的。   2、出自《三字經》,《三字經》中國的傳統啟蒙教材。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義,誠,敬,孝。”《三字經》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來,家喻戶曉。   3、其內容涵蓋了歷史、天文、地理、道 ...

人之初 性 性相近 行相遠 的意思

  人出生之初,稟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後天所處的環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習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別。出自《三字經》的第一段,啟示:人生下來原本都是一樣,但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所以,人從小就要好好學習,區分善惡,才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三字經是中國的傳統啟蒙教材 ...

人之初性是什麼意思

  1、人之初性本善的意思是:人出生之初,稟性本身都是善良的。   2、三字經   【作者】王應麟 【朝代】南宋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