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理:
減少系統內的無功流動。系統中的電機等裝置消耗無功,從而需要電容器來補償無功。電容器輸出無功功率,平衡掉系統消耗的無功,從而功率因數提高。
2、方法:
提高自然功率因數的方法:合理選擇非同步電機;避免變壓器空載執行;合理安排和調整工藝流程,改善機電裝置的執行狀況;在生產工藝允許條件下,採用同步電動機代替非同步電動機。
人工補償無功功率方法: 裝用無功功率補償裝置進行人工補償,電力使用者常用的無功功率補償裝置是電力電容器。
1、原理:
減少系統內的無功流動。系統中的電機等裝置消耗無功,從而需要電容器來補償無功。電容器輸出無功功率,平衡掉系統消耗的無功,從而功率因數提高。
2、方法:
提高自然功率因數的方法:合理選擇非同步電機;避免變壓器空載執行;合理安排和調整工藝流程,改善機電裝置的執行狀況;在生產工藝允許條件下,採用同步電動機代替非同步電動機。
人工補償無功功率方法: 裝用無功功率補償裝置進行人工補償,電力使用者常用的無功功率補償裝置是電力電容器。
提高功率因數的意義:可以充分利用供電裝置和線路的容量,減小裝置、線路中的損耗;
提高功率因數的方法:
1、提高用電裝置的自然功率因數,儘量避免輕載、空載執行;
2、減少非線性元件裝置;
3、加入無功補償裝置,如電容器,通常影響功率因數的原因都是感性負荷,可以有就地補償、分散補償、集中補償;
4、工業上也有應用同步電動機工作在功率因數超前,呈容性負載狀態,也具有補償作用。
1、病毒誘導助融:
細胞融合在自然界是存在的,細胞融合研究首先也是基於自發的細胞融合,1957年,岡田善雄意外發現仙台病毒,能誘導懸液中艾氏腹細胞融合,然後Harris、Kada等用於誘導種間細胞融合,獲得成功。
2、化學助融:
1972年,卡爾森首先用硝酸鈉進行菸草兩個種的細胞原生質體的融合,1974年Kao等首先發現聚乙二醇能誘導植物細胞原生質體融合產生雜交細胞。1975年Pentecorvo,發現聚乙二醇亦能幫助哺乳類動物細胞的融合,1976年Davidson更進一步證實這一結果,並且認為其具有簡單快速、高效率等優點。因而,1975年之後聚乙二醇就逐漸取代了仙台病毒.
3:電融合法:
電融合法是70年代未期和80年代初期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細胞融合方法。Senda在1970年首先應用電脈衝,透過微電極在顯微鏡下使植物細胞融合,奠定電融合技術基礎。
4、鐳射誘導卵細胞融合:
鐳射誘導卵細胞融合是最新的細胞融合方法,該法為張聞迪等人首先應用,他們利用鐳射微束的單色性、高功率密度、短脈寬和極小的作用範圍等特點。對泥鰍受精卵進行融合試驗,獲得成功,且融合後的細胞可存活發育,經卵裂期、囊胚期、原腸期、孵化期、直至幼魚。整個過程可透過顯微鏡觀察,還可同時由電視攝象監視器觀察和進行照相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