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怎麼過端午節
1、踏柳
古時,河北趙縣的端午節,地方官府會至城南舉行聚會,邀請城中士大夫宴飲賦詩,稱為“踏柳”。而發展到現在,端午吟詩的習俗依然存在,只是缺少了到城外宴飲賦詩的雅興。
2、佩戴五毒銅錢
北方端午節有佩戴鍾馗祛五毒銅錢以辟邪的習俗,不過現在逐漸被小孩子穿五毒肚兜的習俗替代。有的地方流行姑姑姨姨送,有的地方流行祖母或外祖母送。五毒肚兜顏色鮮紅,上面繡著蜈蚣、蠍子、蛤蟆、老鼠和蛇五種毒物,據說可以驅毒辟邪。五色絲線也是人們端午辟邪的一種方式。將紅黃藍綠等各色絲線編在一起,戴在手腕和腳腕上,美觀精緻。
3、馳馬射柳
馳馬射柳在端午節清晨舉行,先將柳樹幹中上部削去青皮一段,使之露白,作為靶心。然後參賽者依次馳馬拈弓射削白處。射斷柳幹後馳馬接斷柳在手者為優勝。這種節日競技相沿成習,直至清末。
北方端午節吃什麼
吃麵扇子
甘肅省民勤縣一帶,端午節這天都蒸“面扇子”。面扇子用發麵蒸制,呈扇形,有5層。每層撒上碾細的熟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種花紋,染上顏色,十分好看。這種食俗據說是由端午節制扇、賣扇、贈扇的風俗演變而來的。
吃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農村每逢端午節這天,家裡的主婦起得特別早,將事先準備好的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還在煮大蒜和雞蛋時放幾片艾葉。早餐食大蒜、雞蛋、烙油饃,這種食法據說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吃黃鱔
我國江漢平原每逢端午節時,還必食黃鱔。黃鱔又名鱔魚、長魚等。端午時節的黃鱔,圓肥豐滿,肉嫩鮮美,營養豐富,不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補功能。因此,民間有“端午黃鱔賽人參”之說。
吃打糕
端午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人民隆重的節日。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將艾蒿與糯米飯,放置於獨木鑿成的大木槽裡,用長柄木棰打製而成的米糕。這種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節日的氣氛。
吃五毒餅
端午節前後,不少食鋪會出售“五毒餅”,即以五種毒蟲花紋為飾的餅。實際上,五毒餅就是玫瑰餅,只不過其最外一層的酥皮兒上印有蠍子、蛤蟆、蜘蛛、蜈蚣、蛇這“五毒”的形象罷了。五毒餅是北方端午節特有的節令食品,初夏時節正是毒物滋生活躍的時候,因此古人會食用“五毒餅”祝願消病強身,祈求健康。
南方端午節吃的食物
1、福建
福州端午節的家宴必在中午,餐席上必有粽子、雄黃酒、荷葉包、米粉肉等。家宴後,幼兒穿新衣、紅肚兜,佩戴用各色絲線織裹樟腦丸做成的諸如粽子、燈籠等形狀別緻、色澤鮮豔的香袋,還要洗莒蒲湯,有的孩子還要在口鼻之間貼一塊雄黃煙燻的肥肉,然後由大人帶著到江邊看龍舟競賽。
福建晉江地區,端午節家家戶戶還要吃“煎堆”。所謂煎堆,就是用麵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調成濃糊狀,下油鍋煎成一大片。相傳古時閩南一帶在端午節之前是雨季,陰雨連綿不止,民間說天公穿了洞,要“補天”。端午節吃了“煎堆”後雨便止了,人們說把天補好了。這種食俗由此而來。
2、重慶
重慶素有“巴渝大地”之稱,所謂“巴”就是蛇,古時重慶人崇拜蛇,以蛇為圖騰膜拜。以前蛇是不能吃的,但20世紀80年代起,重慶人選擇在一年之中的端午這天烹製蛇羹,吃下以求保佑自己。
重慶人吃蛇有很大原因是生育文化的影響,蛇作為圖騰崇拜的象徵,婦女相信在吃下蛇後便會繁殖後代,類似“有邰氏之女姜嫄,踩了巨人的腳印生了后稷”的傳說。其他人也相信在吃了蛇之後,祖宗進入到身體裡便會與自己同在。但蛇可不能肆意濫殺,也不能在自己家裡烹煮,一般情況下是在打穀場上煮一鍋蛇羹,全村人分享。
3、廣西
廣西南部地區,比如寧明、崇左、龍州等地,過端午節都要包涼棕,叫做“灰水粽”。包粽子前先到山上砍回一些諸如苦楠樹等樹木的枝葉,在陽光下曬到半乾時就堆放到平地裡燒,然後把得到的灰放到一個竹製容器裡用清水衝濾。最後用過濾得到的棕黃色的水來浸泡準備好的糯米。經過浸泡後的糯米會在原來的香氣中透出一股草木灰特有的清香,包出的粽子煮熟後多呈淡黃色或者棕黃色。
只要在北方過年就會發現,北方人每家每戶都會吃餃子,因為過年吃餃子的寓意是家人團團圓圓,希望在新的一年裡闔家幸福、健健康康、事事如意,同時這也是他們的傳統習俗,北方過年吃餃子的習俗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
春節吃餃是北方的習俗
北方人新年的習俗是吃餃子,而北方不論哪個省,過年基本上都要吃餃子,因此吃餃子,也就容易被人當成中國人過年的象徵。因為13億人裡,吃餃子的人數遠遠多於吃扣肉、粽粑、殺雞、吃湯圓的。現在吃餃子的,不僅是北方百姓,軍隊也是要吃餃子的,不論哪個地方的部隊,只要到了新年,全體軍官士兵都會包餃子。
餃子為何被稱為”更歲交子“
只有北方人,才能將餃子捏的有形狀,像是用熨斗熨過一般挺括餃子之吉利,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其造型,酷似古代作為“硬通貨”的元寶;吃餃子,近似於儀式,象徵性地在“招財進寶”。另一方面,借餃子的諧音,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之寓意。在清朝乃至民國,水餃又叫“煮餑餑”。“夏令去,秋季過,年節又要奉婆婆,快包煮餑餑。皮兒薄,餡兒多,婆婆吃了笑呵呵,媳婦費張羅。”這是清代李光庭《鄉言解頤》一書中收錄的民歌,似乎包餃子寓意著融合婆媳關係。
餃子的寓意對於北方人來說很重要
吃餃子本身並不是美食,包餃子、全家人坐在一起,象徵意義更大。在北方農村,餃子是婦女們包,到時候妯娌們坐一起共同包,這是一年到頭團聚的時光,如果沒有包餃子這樣的活兒,她們就坐不到一起,因此這個習俗是非常重要的,凝聚了一家人。在城裡,男人也得包,全家人老老小小坐在一起包餃子,這種天倫幸福是一年難得的,因此也就特別被人看重。餃和腳同音,臨行吃餃子,你走路腳有勁,親人要出遠門,北方人也會包餃子送行,這是親人的一片心。
中國是古國,其傳統文化擁有千百年的歷史,對於北方小年就是值得大家重視的節日,提前瞭解關於節日的特徵,以及一些注意事項,都是對生活能夠產生積極影響的,從中收穫一些關於北方小年的風俗活動,也是不錯的體驗。
北方小年日期是什麼時候
北方小年日期是臘月二十三,這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準備乾乾淨淨過個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家家戶戶要蒸花饃。大體上分為敬神和走親戚用的兩種型別。前者莊重,後者花梢。特別要製做一個大棗山,以備供奉灶君。一家蒸花饃,四鄰來幫忙。這往往是民間女性一展靈巧手藝的大好機會,一個花饃,就是一件手工藝品。
小年風俗:掃塵象徵驅疫鬼
小年這一天家家戶戶黎明即起,掃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鍋瓢,實施乾淨徹底的衛生大掃除。小年的前幾天,家家打掃房屋,意為不讓灶王爺把土帶走。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當時它漢先民驅疫鬼,祈安康的宗教儀式。後塵與陳諧音,故掃塵也就是把陳舊的東西一掃而光,這既指庭院內的陳年積垢,也指舊歲中遇到的不快。
小編風俗:祭拜祖宗寓意旺運
小年這天祭拜祖宗是一定不能夠缺少的風俗,也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民間傳說,每到小年,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裡講壞話了。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灶、接神的儀式。等到家家戶戶燒轎馬,灑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後,便輪到祭拜祖宗。
吃粽子、摺疊射柳、拴五色絲線、採茶、躲端午等。
1、吃粽子:但粽子是紅棗糯米的,比較大。不像南方小,品種多。而吃涼糕的地方期初是來源於內幕古中西部。因為內蒙這地方以前沒有糯米,但有黃米,而且也有粘性,一樣清涼、香甜、軟,所以涼糕就代替了粽子。
2、摺疊射柳:與南方的賽龍舟不同,最具北方特色的是射箭 ...
1、貼春聯: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會貼上對聯慶祝新年的到來,抒發新的一年美好願望。
2、貼窗花和倒貼福字:在民間人們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
3、掛紅燈籠:紅燈籠給春節新增喜慶之氣,在漆黑的夜裡看到紅彤彤的景色。
4、掃塵:掃塵的 ...
2021年小年是哪一天
2021年小年的時間按照陽曆算就是2022年01月25日 星期二,農曆臘月廿三。
小年,並非專指一個日子,由於各地風俗,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民間傳統上的祭灶日是臘月二十四,南方大部分地區,仍然保持著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古老傳統。 從清朝中後期開始,帝王家就於臘月二 ...
祭灶節在我國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祭灶節有很多的傳統習俗以及飲食習慣。每當節日來臨,人們都會自發祭拜灶王,祈禱將來的一年風調雨順,能有一個好的收成。在祭灶節日中有很多特色的小甜食,深受小孩子們的喜歡,每年的祭灶都能夠給人帶來甜美跟歡樂。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祭灶節都有哪些活動吧!
1、祭灶王
古時臘月二十 ...
春節中國傳統文化裡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啊,這是全中國全民族的盛世。在這天在外的遊子都要回到家中,一家人一起度過這個節日。在偏遠的達斡爾族在這個具有特殊意義的節日裡有著許多傳統的習俗,是達斡爾族文化的重要組成。
春節,是達斡爾族的大節,極為隆重。達斡爾人稱春節為“阿涅”,意為歲首,達斡爾人春節要從初一過到十 ...
泉州人是很講究家族團結的,因此中秋節對於泉州人來說是很重要的節日,本身中秋節的傳統習俗就有很多,而泉州人又是注重吃喝玩樂的主,所以泉州特色的中秋節習俗真是多種多樣。那麼泉州中秋節的風俗有哪些?泉州中秋吃什麼?
泉州中秋節的風俗有哪些
遊筍江
這是成年人的娛樂。過去中秋月夜,泉州人有結伴遨遊筍江 ...
中秋節是中國一個很溫暖的節日,說起中秋總是會想要要和家人團聚賞月,這一個節日表現了中國人對家庭的概念,而且因為中秋節是傳統節日,所以全國各地都有相似的習俗,也會有自己獨有的特色。那麼廈門中秋節的風俗有哪些?廈門中秋的傳統美食?
廈門中秋節的風俗有哪些
博餅
在中秋佳節,廈門人除了吃月餅、賞明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