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坐落於鍾靈毓秀、虎踞龍蟠的金陵古都,是一所歷史悠久、聲譽卓著的百年名校。其前身是創建於1902年的三江師範學堂,此後歷經兩江師範學堂、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國立東南大學、第四中山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南京大學等歷史時期,於1950年更名為南京大學。1952年,在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南京大學調整出工學、農學、師範等部分院系後與創辦於1888年的金陵大學文、理學院等合併,仍名南京大學。校址從四牌樓遷至鼓樓金大原址。
南京大學坐落於鍾靈毓秀、虎踞龍蟠的金陵古都,是一所歷史悠久、聲譽卓著的百年名校。其前身是創建於1902年的三江師範學堂,此後歷經兩江師範學堂、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國立東南大學、第四中山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南京大學等歷史時期,於1950年更名為南京大學。1952年,在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南京大學調整出工學、農學、師範等部分院系後與創辦於1888年的金陵大學文、理學院等合併,仍名南京大學。校址從四牌樓遷至鼓樓金大原址。
南京中山陵是孫中山的陵墓。中山陵自1926年1月動工,至1929年主體建成。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孫先生逝世後,他的遺體歷經了磨難,在守靈人盡職護衛下,才免遭不測。本來,孫中山逝世前,曾經吩咐葬禮儀式和棺木式樣仿照列寧的格式,讓民眾瞻仰遺容。
當孫先生逝世時,蘇聯贈送的玻璃鋼棺材沒能及時運到,只好暫時安放在酉式玻璃蓋棺木棺內,停放在北京香山碧雲寺石塔之中。當1925年3月30日蘇聯政府送來玻璃鋼棺材時,孫中山的遺體已久殮半個多月了,由於防腐措施不當,遺容不能再供後人瞻仰,只好改為土葬。
1929年5月26日,遺體從北京遷往南京,當時就在這臥像下5米左右處安放了從美國定購的紫銅棺。解放戰爭後期,蔣介石曾想將遺體遷往臺灣,但由於爆破墓穴勢必會損壞遺體,因而作罷,終於使遺體得以安然儲存在中山陵內。
南京玄武門的由來的歷史典故:
玄武門之變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當時的天策上將、唐高祖李淵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長安城(今陝西省西安市)大內皇宮的北宮門,也就是玄武門附近發動的一次流血政變。
唐高祖即位以後,封李建成為太子,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三個人當中,數李世民功勞最大。晉陽起兵,原是他的主意;在以後幾次戰鬥中,他立的戰功也最多。李建成的戰功不如李世民,只是因為他是高祖的大兒子,才取得太子的地位。
太子建成自己知道威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