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嘉陵江大橋是一座獨塔不對稱斜拉橋,西起順慶城區勝利路口,東接高坪區江東大道,橫跨並連通城市綠心,嘉陵江上中壩。東西兩岸全長1658米、寬16、5米,雙向4車道。總投資1、3億元。竣工於1975年! 整個大橋設計新穎、造型優美,成為一座漂亮的城市景觀。
歷史:
嘉陵江,是長江上游的一條支流。發源於秦嶺北麓的寶雞市鳳縣。因鳳縣境內的嘉陵谷而得名。嘉陵江西南流經陝西省漢中市略陽縣,穿大巴山,至四川省廣元市元壩區昭化鎮接納白龍江,南流經四川省南充市到重慶市注入長江。流域面積近16萬平方千米,是長江支流中流域面積最大,長度僅次於漢江,流量僅次於岷江的河流。
原名聞家驊,字友三,友山。新月派代表詩人,聞一多是一位具有獨創風格的愛國詩人,在鮮明的藝術個性和古典浪漫主義創作方法的規範下,形成了熾熱濃烈,沉鬱頓挫的藝術風格。其情感方式為"以凝聚的形式噴射過量的火",兩者相得益彰。獨創性,個性色彩向來是他看重並孜孜以求的。作品有《靜夜》《詩的格律》《旅客式的學生》《西岸》《律詩底研究》《最後一次的講演》。
簡介:
長城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春秋戰國時期,長城修築進入第一個高潮,秦滅六國統一天下,秦始皇聯接和修繕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 。明朝是最後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
長城主要分佈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等15個省區市。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公里,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公里,總長超過2、1萬公里。1961年3月4日,長城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7年12月,長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歷史:
自秦始皇以後,凡是統治著中原地區的朝代,都要修築長城。有漢、晉、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宋、遼、金、元、明、清等十多個朝代,都不同規模地修築過長城。從修築長城的統治民族看,除漢族之外,許多少數民族統治的朝代也修過長城。
1、歷史:三江風雨橋建於1916年,至今已有102年曆史,是一座四孔五墩伸臂木樑橋。其結構以橋墩、橋身為主的兩部分。坐落在廣西三江林溪河上的程陽橋是風雨橋的代表。
2、背景:因橋上建有廊和亭,既可行人,又可避風雨,故稱風雨橋。三江風雨橋都是以杉木為主要建築材料,建橋時,不用一顆鐵釘,只在柱子上鑿通無數 ...
一孔石橋和一座橋的區別是範圍不同。一孔石橋是指的一個孔洞的橋,還有二孔石橋,三孔,四孔。一座橋太過泛指。一孔石橋可以說成一座橋。而一座橋不一定是一孔石橋,屬於泛指。
石拱橋不僅在歷史上有過輝煌成就,在現在橋樑建築也有很高的借鑑價值。美學理念的滲透以及確確實實的適用性,讓石拱橋的藝術價值得到提升,縱觀古 ...
聞一多,本名聞家驊,字友三,生於湖北省黃岡市浠水縣,中國現代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堅定的民主戰士,中國民主同盟早期領導人,中國共產黨的摯友,新月派代表詩人和學者。
1912年考入清華大學留美預備學校,1916年開始在《清華週刊》上發表系列讀書筆記,1925年3月在美國留學期間創作《七子之歌》,1928年1 ...
仫佬族是廣西特有的少數民族,依飯節是仫佬族人民最隆重的節日。
依飯節被國務院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使仫佬山鄉人民這一富有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得到了有效的保護和傳承。依飯節是羅城仫佬山鄉人民群眾的一個最為獨特、隆重而又富於神秘色彩和鮮明個性的傳統節日。
“依飯節”又稱“依飯公爺”和“喜樂願”,是 ...
農曆十月十三日,是滿族“頒金節”的日子,廣州的滿族同胞第一次舉行慶祝活動。“頒金節”是滿族最值得紀念的日子,因為它是滿族的誕生紀念日、命名紀念日,是全族性的節日。每年這一天,全國各地的滿族同胞都以各種方式慶祝自己的節日。
“頒金節”與金銀財寶無關,它緣自滿語“頒金札蘭”。“頒金”,漢譯是“生”、“生成 ...
據說有位叫本田總一郎的學者,為感謝筷子一日三餐辛勤地為人們效勞,建議將每年的8月4日定為“筷子節”。這位學者的倡議,立即得到人們的熱烈響應。1980年8月4日,“保衛日本的節日之會”分別在東京赤坂的日枝神社和新瀉縣三條市的八幡神社舉辦了供奉筷子的儀式。這一天,人們載歌載舞地慶祝這一莊嚴神聖的節日。從此,日 ...
位於全椒縣城北側的袁家灣老街,是皖東地區目前儲存最為完整的明清古街道,周圍環繞著古老的襄河,給人一種古樸純淨的感覺。《全椒縣誌》記載,過去千餘年來,這裡曾是全椒古城的核心地帶,是五鄉八鎮重要的集市和文化政治中心。如今,袁家灣大街雖然失去了往日的繁華,但不知從何時起,這條街道變成了傳統手藝的集中地,各種糖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