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有著一段瀰漫了數千年烽火的悲情長河;這裡有著鬼斧神工,充滿神奇造化的自然風物;這是一塊曾經飽受戰爭蹂躪的土地;這裡有著佈滿歷史煙塵,皆是千年文明遺痕的人文景觀,下面就請跟著小編我來看看南寧文化的歷史以及起源。
南寧歷史悠久,古代屬於百越之地。東晉大興元年(318年),從鬱林郡分出晉興郡,郡治設在晉興縣城即今南寧,這是南寧建制的開始,距今已有1680多年的歷史。唐朝貞觀八年(634年),唐太宗定名為邕州,南寧簡稱“邕”由此而來。元朝泰定元年(1314年),中央政府為取南疆安寧而定名為“南寧”,南寧由此得名。1958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南寧為自治區首府。
越族分枝繁多,史稱“百越”,其中西頤和駱越兩個支系,就是南寧壯族的先民。始皇帝二十三年(前214)置桂林郡、象郡。南寧屬桂林郡轄地。漢高祖元年(前206年),趙佗建立南越國,南寧為其轄地。
漢高祖元年(前206年),趙佗建立南越國,南寧為其轄地。
西漢王朝建立後,推行州郡縣制。西漢元鼎六年(前110),漢武帝派伏波將軍路博德率軍平定趙信的南越國後,在嶺南設定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信耳、朱崖等9郡,南寧屬鬱林郡領方縣轄地。
三國時,南寧屬吳國轄地。吳把領方縣改名臨浦縣,並從原屬交州改屬廣州。這樣,南寧便屬廣州鬱林郡臨浦縣,-直延續到西晉。
東晉時,晉元帝大興元年(318),從鬱林郡分出晉興郡,下轄晉興等4個縣,南寧為廣州晉興郡晉興縣,晉興郡治設在晉興縣城,即今南寧。這是南寧第-次成為既是縣級又是郡級治所,是南寧建制的開始(-說為隋開皇十四年即公元594年,另-說為西晉太康五、六年即284年、285年,下同)。
南朝時,宋、齊、梁、陳四個王朝先後更替,南寧隸屬郡縣均與東晉相同。隋統-南北朝後,開皇十八年(598),將晉興縣改為宣化縣,南寧為宣化縣治所,歸鬱林郡統轄。
唐武德四年(620年),在宣化縣置南晉州,領宣化-縣,州縣並存。武德五年,宣化縣析出宣化、晉興等5縣隸屬南晉州。貞觀六年(632年),又將南晉州改為邕州,外治在南寧,這是南寧簡稱“邕”的由來。永徽(650-655年)後,以廣州、桂州(治今桂林)、邕州(治今南寧)、容州(治今容縣)及安南五州隸嶺南五府經略使,名嶺南五管,以廣州刺史充經略使,駐廣州。天寶元年(742年),改邕州為朗寧郡。乾元元年(758年),復改朗寧郡為邕州。鹹通三年(862年),分嶺南道為東、西兩道。嶺南東道,治所設在廣州;嶺南西道,治所設在邕州(今南寧),統轄原屬邕管(統管邕、橫、貴、賓四州)、容管(今容縣)、桂管(今桂林)三管之地。這就是說,這就是說,南寧在唐朝時已成為省級治所。
五代十國時,南寧為南漢國地,仍屬邕州,歸楚。
第一、在漢武帝時期,漢朝與哀牢國發動了一場非常激烈的戰爭,但是匈奴卻又開始發動戰爭,漢武帝就想全面攻打匈奴,停止對哀勞國的戰爭。
第二、這是哀牢國看準時機,像漢武帝進貢,其中就包括琥珀,然後大臣向漢武帝建議將其命名為虎魄。
第三、到了晉朝的時候,琥珀文化進一步被完善,人們更喜歡把玩琥珀,所以研究出了更多玩琥珀的方式。
第四、但是後來人們逐漸意識到虎魄二字是由於封建迷信而來的,所以將其改名為琥珀。
北京城是中國古代最高的成就,被稱作是地球表面上人類最偉大的工程。一直隨著歷史的變遷,到現在這座古城也一直保留著原來的樣子,如果你想要去旅遊,千萬不要錯過這麼一座歷史名城。本期北京文化,帶你瞭解北京城的起源。
北京城的起源與變遷
據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北京城建城已有3040年的滄桑歷史,當時它的名稱叫做薊,是周朝所分封的一座都城。隋朝以薊城為涿郡治所,唐朝統稱幽州。遼朝以薊都為陪都,改稱南京,又叫燕京,金朝繼遼之後正式遷都到這裡,名為中都,到了元朝,又在中都郊外建立新城,叫做大都。明朝改建大都,始稱北京。清朝繼續建都北京,直到封建王朝的最後崩潰。
“薊”的成長“薊”這個名稱,最早見於《禮記》中的《樂記》篇:“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車,而封黃帝之後於薊。”講的是周武王消滅了殷商勢力之後,立即著手分封黃帝的後代於薊的事實。“薊”是西周分封在北方的諸侯國名,也是當時的國都所在。這就是說,至少在西周初年的時候,今天的北京城附近就已經有一座被稱為“薊”的城市了。
“燕”與“薊”西周初年,周武王分封薊國的時候,還在北方分封了另一個諸侯國,這就是燕國。《史記。燕召公世家》記載:“周武王之滅紂,封召公於北燕。”這裡所說的北燕就是我們所說的燕國。這樣一來,在西周初年的時候,現在的北京城及臨近的地區,實際上有兩個西周的諸侯國,一個是薊國,另一個是在薊國附近建立的燕國。
那麼,周武王分封時的初封地在哪裡呢?長期以來史學家們爭論不休,一直沒有定論。後來在北京西南的房山區琉璃河附近發現了一座西周時代的古城址和大規模的墓葬區,並從中出土了大量隨葬器物之後,歷史上關於燕國初封地的這樁懸案,才最終得以圓滿解決。
到了東周時,北京周圍地區的政治格局發生了很大變化,位於薊國以南的燕國勢力增加,逐漸兼併了北面的薊國,並且將國都遷移到薊城,從此以後就有了燕都薊城的說法。後來北京又被稱做燕京,也是來源於這裡。(左圖琉璃河燕國墓地車馬坑)薊丘和薊城對我們來說,最感興趣的還是薊城城址的確切位置,它究竟在今天北京城的什麼地方?
現今的北京城是否還保留了一些古老薊城的遺蹟?北魏(386-534年)時代的大地理學家酈道元在他的名著《水經注》中,對薊城的由來作了比較可信的註釋,並且還對薊城與薊丘的關係,作了說明。
酈道元說:“昔周武王封堯後於薊,今城內西北隅有薊丘,因丘以名邑也,猶魯之曲阜,齊之營丘矣。”按這一說法,薊城這個城市名稱的由來,始於城內西北角的薊丘,如同魯國的曲阜,齊國的營丘一樣,都是由於當地有一個顯著的地理特點,即靠近一個突出地面的土丘而得名的。
唐代著名詩人陳子昂,寫過《薊丘攬古》詩,其中有:“北登薊丘望,求古軒轅臺。應龍已不見,牧馬生黃埃。”由此可見,至少在唐代時,薊丘仍然歷歷可見,如此才可能有陳子昂薊丘懷古的詩句。既然酈道元所說的薊丘的相對位置是可信的,那麼,根據這個重要線索,並參照有關的文獻記載,我們便樂意按圖索驥,來確定薊城所在的位置。
從地理方位及地理形勢分析,酈道元所記載的薊丘,約在今北京廣安門附近。現在白雲觀西牆外原有一處高丘,很可能就是古代薊丘的遺址。北京解放初期,在高丘周圍新開挖不久的土豪裡,曾經發現一些戰國時期的陶片,說明這一高丘的歷史是很久的。
1957年春夏之間,考古工作者曾有計劃地發掘了這座土丘,發現了一段埋藏在地下的古城牆,和一些從漢代至隋唐間的遺址和遺物。由於種種原因,這次發覺並未能挖到當地文化層的最底部,因此沒有找到早期城址的直接證據,但也沒有發現充足的證據來否定這裡不是古代薊丘的故址。薊丘位置最終確定,還需要今後進一步的考古發現來證實。
唐時期的薊城隋唐時期,薊城在我國北方的軍事地位顯得十分突出。隋的涿郡和唐的幽州都以薊城為治所,因此薊城又被簡稱為涿郡或幽州。隋煬帝和唐太宗在全國統一之後,都曾利用薊城做為基地,向東北進行征討,這是漢族中原王朝在勢力強大的時候,往往把薊城作為進攻據點的典型例子。
遼朝的陪都——南京城遼是契丹族建立的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契丹族是我國古老的少數民族之一,原來居住在今天內蒙古東部西遼河上游的西拉木倫河流域。契丹統治者在吞併燕雲十六州後不久,便改國號為遼,建都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並在幽州城建立陪都(首都以外另建的國都)。
因為這個陪都位於它所統轄的疆域南部,所以叫南京,又稱燕京。契丹為什麼要在幽州城建立陪都南京城呢?這裡面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要利用這裡有利的地理形勢,作為向南進攻中原的據點;另一個原因在於契丹佔據了燕雲十六州以後,它的統治疆域大大擴充套件。
而且新佔領的地區人口稠密,物產豐饒,自然條件優越,經濟文化和生產發展水平遠遠高於契丹族原來活動的北方草原地區。因此,為了加強對新佔領地區的統治和掠取更多的財富,幽州城自然而然地成為遼在華北的政治中心。
金朝的統治中心——中都城當遼與北宋沿著塘港灣濼一線南北對峙的時候,活動在東北松花江流域的一支號稱女真族的少數民族,日漸強盛起來。不到兩年時間,金人在俘虜遼天祚帝、拔掉心腹之患以後,又捲土重來,乘勝南下攻宋。金軍到達燕山府城下時,北宋守軍不戰而降。
於是金軍在佔領燕山府後即長驅直入,渡過黃河,直逼北宋的京城汴梁。這時宋徽宗如驚弓之鳥,急忙傳位給兒子趙桓,即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年)北宋的都城汴梁被金軍攻破,徽、欽二帝以及宗室、官僚三千餘人都成了階下之囚,北宋王朝滅亡了。
北宋王朝滅亡以後,金朝的勢力範圍一下子擴大到淮水沿岸,它在華北平原上的統治也就轉入了相對穩定的狀態,於是金朝的統治者便把首都從遠在松花江上的會寧府(今黑龍江阿城白城子),遷移到燕京來了。
金天德三年(1151年)三月,金主完顏亮命梁漢臣、孔彥舟等人在燕京城的基礎上擴建新都,金貞元元年(1153年)完顏亮正式遷都,改燕京為中都。從此,北京作為我國封建王朝統治中心的歷史,真正開始了。金中都即是在北京原始聚落的舊址上發展起來的最後一座大城,又是向全國政治中心過渡的關鍵;同時在北京城市建設史上還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是值得特別注意的。
大漢之城——元大都在12世紀末葉、13世紀初年,中國北方的又一個遊牧民族——蒙古族的勢力越來越強盛,蒙古族在唐朝時被稱為“蒙兀室韋”,原活動於今黑龍江省的額爾古納河一帶,八世紀時開始西遷,遊牧於斡難河和怯綠連河之間(今外蒙古烏克巴託以東地區)。
公元1206年鐵木真正式建立蒙古政權,在斡難河上即位蒙古大汗,被各部尊為成吉思汗,以成吉思汗為首的蒙古貴族即向南方發動大規模的戰爭。公元1211年,蒙古軍隊大舉伐金,兩年之後,又分兵三路南下包圍了中都城,還佔領了中都城以南大平原上的一些地方,當蒙古騎兵攻入金中都城的時候,蒙古的貴族集團還沒有在這裡建立都城的絲毫打算。
於是兵荒馬亂之中,中都城內金代的皇宮被大火焚燒,一代宮闕竟成一片廢墟。這時的中都城已改稱燕京,只不過是一座殘破的城池罷了。此後又過了四十多年,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這時候成吉思汗已經去世三十多年,它的孫子忽必烈繼承了汗位。
中同元年(1260年),忽必烈抱著消滅南宋統一中國的勃勃雄心,從蒙古高原的都城和林(今外蒙古哈爾和林一帶)來到燕京城,可是此時城中的宮殿已成為一片廢墟,於是忽必烈決定在舊金中都城的東北郊外選擇新址,營建一座新都城,又以“元”為國號,並把新都城命名為大都,至元十一年(1274年)大都城建成,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元大都。
明代的帝王之都元朝末年反抗蒙古統治者的農民大起義,如暴風驟雨席捲全國,朱元璋兼併了起義軍陳友瓊、張士誠的勢力之後佔領了江南半壁江山,並於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派大將徐達、常遇春帥師北伐,明洪武元年八月二日(1368年9月12日),徐達攻下元大都後,將大都城改名北平。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封第四子朱棣於北平為燕王,以鞏固北方的守衛,防禦蒙古族的南犯,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去世,皇太孫朱允文即位,年號建文,這時燕王朱棣擁有重兵,蓄意奪取統治權,並以入京誅奸臣為名,向南京進兵,從他侄兒的手裡奪取了地位。
朱棣即位之後,鑑於威脅明王朝的主要危險仍然是來自塞外的蒙古族殘餘勢力,首先遷都北平,並把北平改稱北京。明北京城的營建,從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才基本上竣工,前後延續了十五年之久。
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都城清朝的統治者完全沿用了明朝的北京城,沒有什麼變動,就連紫禁城在內,也只是對建築物做了一些重修和區域性的、小範圍的改建、增建工作。清朝一代在200餘年間為滿足統治者的享受,大規模地開發了北京西北郊的園林風景區,營建了規模空前、華麗非凡的離宮建築群。
這就是通常所稱的西北郊“三山五園”,即玉泉山靜明園、香山靜宜園、萬壽山清漪園(頤和園)和暢春園、圓明園。清代皇帝在這裡觀覽山水,處理朝政,成為與北京城中紫禁城並重的另一個政治中心。清代發生的許多重大歷史事件都與這一帶的園林有密切關係。有人稱清代北京是一南一北的“雙城”制,可謂不無道理。
北京城的未來古老的北京城,已經走過了3040年的滄桑歷程。北京城的發展與整個中國的漫長曆史息息相關,它既飽含著豐富的歷史內涵,又充滿著新時代的勃勃生機,古老的北京城也開始邁開走向第一流現代國際城市的步伐。在這種新形勢下,如何在北京城市建設中充分注意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以體現古都傳統文化的風貌,這是我們每一個熱愛它、關心它的人都應該深深思考的問題。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悠悠南寧為中華民族孕育了傑出的歷史人物,在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裡,他們為祖國獻上自己的一份力量,可是又有幾人記得他們呢?下面小編就想為大家介紹一下南寧文化的這些歷史名人,讓我們記憶起他們的點滴。
雷沛濤(1897-1927)
津頭村人,1925年參加革命,同年加入黨,任國民黨廣西 ...
凝結著祖先智慧與汗水的文化遺產,是歷史的重要見證,也是我們每個人的根。也許你每天都從它身邊走過,卻一直忽略它的存在;也許它正在你面前慢慢消失,你卻聽不到它發出的無聲呼喊。
南園古村位於廣東省東源縣仙塘鎮紅光村,距河源市區僅12公里,交通區位優勢明顯,水路東江航道貫穿,陸路京九鐵路、205國道、粵贛高速 ...
榆林市米脂古城老街一角
榆林市米脂古城老街成功入選第四屆十大“中國歷史文化名街”,這是陝西省首條“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為了推動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工作,經文化部、國家文物局批准,自2008年起“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推介活動已評選出40條歷史風貌保護較好且具有代表性的歷史文化街區。第四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
封龍山又名飛龍山,位於河北省會石家莊市區西南約十五公里,距鹿泉市城南二十公里。西倚太行,東臨平原,主峰海拔812米,巍然崛起,雄偉壯觀。傳說封龍山是大禹治水時候的故事,大禹為了降服蛟龍的興風作浪,給黃河流域的人民造成災難,將蛟龍鎖封此山上,而得名“封龍山”。包括山上的黑龍洞等都與大禹治水的故事有關。封龍山 ...
摘要:
花鼓燈藝術在全國流傳較廣,範圍涉及安徽、河南、湖南、江西、江蘇等省,以淮河岸畔安徽鳳台、懷遠、潁上等地最為活躍。單就花鼓燈起源而言,僅沿淮地區就有“夏代說”、“遠古說”、“宋代說”、“元代說”、“明代說”之分,前兩者以神話傳說為主,後三者則有零星史料或“唱詞”等予以佐證,誰是誰非值得一辨。本文 ...
中秋節的歷史 八月十五中秋節的歷史文化
中秋節起源於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禮記》中載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這裡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兩漢時已具雛形,唐時,中秋賞月之俗始盛行,並定為中秋節。歐陽詹(公元785——約827年)於《長安玩月詩序》雲:“八月於秋。季始孟終;十五 ...
春節為什麼要給小孩壓歲錢
壓歲錢在民俗文化裡的寓意是辟邪歲,保平安。大人們認為小孩容易被鬼祟侵害,所以用壓歲錢“壓祟”,也表達長輩對晚輩的關切之情,有祝福之意。
壓歲錢,又稱“押歲錢”、“守歲錢”等,是年俗的節物之一。壓歲錢最初的用意是鎮惡驅邪。人們認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壓歲錢壓勝驅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