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上元節是什麼節日+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分別指什麼節
中元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嗎 中元節的日期和風俗和傳統
中元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嗎
中元節是傳統節日。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正月十五日漢族稱上元佳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漢族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漢族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中元節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節,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
七月十五上墳掃墓,祭拜祖先。東漢時道教定下三會五臘日,其中七月七日為道德臘,又是中會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七月的這一祭祖日期後來隨著道教將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應祭祀日期定於七月十五日,而固定於這一天。
中國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中華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涵蓋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曆法、易理術數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
中國的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正月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五)、龍抬頭(二月二)、社日節(二月二)、清明節(公曆4月5日前後)、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七月半(農曆七月十四/十五)、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曆九月九)、冬至節(公曆12月21——23日)、除夕(年尾最後一天) 等。
中元節的由來及日期
“中元”之名起於北魏,是道教的說法。根據古書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是“上元”,為天官賜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為水官解厄日。據《修行記》記載:“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道士於是夜誦經,餓節囚徒亦得解脫。”因此,在七月十五日這一天,民間都會準備豐富的牲禮,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中元節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是農作物成熟的時間,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節,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七月十五上墳掃墓,祭拜祖先。中元節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是中國民間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
中元節的風俗和傳統
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尤數黃河裡放燈壯觀。
燒街衣
一踏入農曆七月,人們都會於入黑後,帶備香燭、金銀衣紙和一些祭品如豆腐、白飯在路邊拜祭一番。人們“燒街衣”的目的是讓那些無依的孤魂有衣物禦寒,有食物裹腹。
做茄餅
每到中元節這天,老南京人家家戶戶做茄餅,也就是把新鮮茄子切成絲,和上面粉,用油煎炸。不過,茄餅如今已是一道再尋常不過的家常菜,想吃的話隨時可以做一盤解饞。
祈豐收
中元節施祭孤魂與祈望豐收又常聯絡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戶戶要在自己家門口焚香禱祝稻穀豐收,並把香枝插於地上,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徵著秋收稻穀豐登。
祭祖
祭祖節在陰曆七月十五日,所以簡稱為“七月半”祭祖。民間相信祖先也會在此時返家探望子孫,故需祭祖。祭拜的儀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時分舉行,並不侷限於特定的一天。
祭祀土地和莊稼七月十五,民間還盛行祭祀土地和莊稼,將供品撒進田地。燒紙以後,再用剪成碎條的五色紙,纏繞在農作物的穗子上。傳說可以避免冰雹襲擊,獲得大秋豐收。一些地方同時還要到后土廟進行祭祀。
放天燈
鬼節這天放天燈也有兩個說法,其一是把自己家黴運帶走,帶的越遠越好。這時候就很忌諱別人家的天燈落在屬於自己家的地方,如果落下來,就要重新放飛出去。其二是說,家家都希望自己逝去的先人都能進入極樂世界,鬼節這天放天燈,是為飛昇極樂世界的先人們照亮昇天的路。
中元節是紀念誰的節日 七月中元節是為了紀念誰
中元節是紀念誰的節日 七月中元節是為了紀念誰
佛教盂蘭盆節也就是中元節起源於'目蓮救母'的故事,出自《大藏經》(由印度傳入的佛理)。目蓮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蓮尊者,惦念過世的母親,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時的貪念業報,死後墮落在的惡鬼道,過著吃不飽的生活。目犍蓮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給他的母親,但其母不改貪念,見到食物到來,深怕其他惡鬼搶食,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無法下嚥。目犍蓮雖有神通,身為人子,卻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請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說:'七月十五日是結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滿,在這一天,盆羅百味,供巷僧眾,功德無量,可以憑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目蓮遵佛旨意,於七月十五用盂蘭盆盛珍果素齋供奉其母,其母親終得食物。'這便是臺灣普渡拜'好兄弟'的由來。
中元節從什麼時候開始
起源於北魏。
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
正月十五日漢族稱上元佳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漢族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漢族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
中元節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節,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七月十五上墳掃墓,祭拜祖先。
東漢時道教定下三會五臘日,其中七月七日為道德臘,又是中會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七月的這一祭祖日期後來隨著道教將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應祭祀日期定於七月十五日,而固定於這一天。
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個兒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系中國民間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
中元節是哪個教的節日
中元節是道、佛、儒三教合一的傳統節日。
農曆七月半是傳統的中國民俗節日,俗稱“鬼節”,道教稱之為“中元節”,佛教稱之“盂蘭盆”。
道教教義中七月半鬼節為中元,是“三官”中赦罪地官的誕辰,道書雲: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諸大聖普詣宮中,道士於是日夜誦經,十方十聖錄靈篇,餓鬼囚徒亦得解脫。可見,在道教上,中元節是祭祀統治鬼魂的地官的節日。
佛教把農曆七月十五稱之“盂蘭盆”,“盂蘭”是梵語的音譯,即“倒懸”“盆”為漢語,“盂蘭盆”即為解救倒懸之苦,把百味盛於盆中,供奉三寶。傳說中這是佛教典故——目連救母:目連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其母罪惡深重,下到陰間受“倒懸”之苦,食物未到口邊即化為灰燼,所以淪為餓鬼。目連遵循佛的開導,設“盂蘭盆”,以百味飲食供養十方僧眾,終於救母出沉淪,脫離餓鬼道。
“中元節”與“盂蘭盆”隨著道佛兩教在民間的傳播與融合,七月十五漸漸演繹成祭祀祖先的七月半“鬼節”,出現了每年七月半鬼節開鬼門關等傳說,大意是這天夜晚放所有的陰魂野鬼出來與陽間親人團聚,所以從初十晚各家在中堂設香案燃鞭炮,接祖先,謂之“接祖”。然後每日三餐供奉,直至十五傍晚供酒肉米粑,並焚化紙錢、紙衣、金銀紙錠或靈屋等,謂之“送祖”。是日,寺觀大都做道場,入夜在溝邊路邊焚燒紙錢,超度孤魂野鬼。
南嶽衡山是唯一一家合道教與佛教為一體的聖地,所以衡陽這一帶的“鬼節”祭祀進行得轟轟烈烈,全家大大小小匯聚一堂從初十上香接祖供之,到十五焚紙送祖,每晚的大街小巷的路邊都燃起堆堆火焰,燃燒品可謂豐富多彩,從以前簡單的錢紙,到後來的紙衣紙褲紙襪紙鞋,紙錢也由單純的冥幣演化成幾乎可以亂真的老人頭,還有美元,估計現在陰府的生活提高了,素質也不斷上升,條件好的陰鬼們也可能去國外陰府旅遊觀光,真可謂改革開放之風吹遍大江南北直至陰槽。
中元節是傳統節日嗎 中元節俗稱什麼節
中元節是傳統節日嗎
中元節是傳統節日。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正月十五日漢族稱上元佳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漢族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漢族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中元節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節,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
七月十五上墳掃墓,祭拜祖先。東漢時道教定下三會五臘日,其中七月七日為道德臘,又是中會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七月的這一祭祖日期後來隨著道教將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應祭祀日期定於七月十五日,而固定於這一天。
中國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中華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涵蓋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曆法、易理術數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
中國的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正月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五)、龍抬頭(二月二)、社日節(二月二)、清明節(公曆4月5日前後)、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七月半(農曆七月十四/十五)、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曆九月九)、冬至節(公曆12月21——23日)、除夕(年尾最後一天) 等。
中元節俗稱什麼節
中元節,中國傳統節日,別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節、盂蘭盆節、地官節。“中元節”是道家的叫法,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
農曆七月十五日(有些地方是七月十四日),道教稱為中元節,佛教稱為盂蘭節,民間舊稱鬼節,七月半。相傳那一天,地獄大門開啟,陰間的鬼魂會放禁出來。有主的回家去;沒主的就到處遊蕩,徘徊於任何人跡可到的地方找東西吃。所以人們紛紛在七月裡以誦經作法等事舉行“普度”以普遍超度孤魂,恐防它們為禍人間,又或祈求鬼魂幫助治病和保佑家宅平安。因此南方地區在這一天有普度的習俗。
佛教說法
佛教將該節取名為盂蘭盆節,據說盂蘭盆可以解先忙倒懸之苦,舉行盂蘭盆會是根據西晉竺法護譯的《佛說盂蘭盆經》而超度歷代祖先的佛事。
佛教典故
相傳目連的母親做了很多壞事,死後變成了餓鬼,目連知道後十分傷心,就運用法力,將一些飯菜拿給母親吃,可飯一到口邊就化為灰焰,佛祖釋迦牟尼告訴他,必須集合眾人的力量,於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於盆中,供養十方僧人,其母方能濟度,目蓮依佛主之意行事,其母終得解脫。後來這一傳說形成一種民間習俗,並逐漸演變,從供養僧人演變成供養鬼魂。每年到了農曆七月中,人們都會宰雞殺鴨,焚香燒衣,拜祭由地府出來的餓鬼,用以化解其怨氣,不致於為禍人間。久而久之,就有了盂蘭盆節這一節日。
道教說法
道家全年的盛會分三次(合稱為“三元”)
正月十五日稱為“上元”——主要是舉行賜福的儀式。
七月十五日便稱“中元”——用以赦免亡魂的罪。(中元法事是為亡魂赦罪,但是絕對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減輕了一些,希望他們旱日安息)
十月十五日稱為“下元”——是為有過失的人解除厄運
相傳七月地獄大門開放一個月,所有的無主孤魂全從陰間出來,到陽間找東西吃,因此各地方都紛紛在這一個月舉行“普度”的祭祀儀式。從前,各地輪流進行普度,把七月的每一天安排得滿滿的,引起孤魂野鬼的酗酒、毆鬥事件﹔後來的普度便統一在七月十五日舉行。
民間稱謂
施孤是潮汕地區對中元節的稱謂,齋孤是江淮一帶對中元節的稱謂,稍有不同的是,節日週期由七月初至七月底,可自己選擇。
中元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嗎 中元節吃什麼食物
導語:在中元節這一天是有一些禁忌的,幾乎家家戶戶都會祭祀祖先,也會進行上墳掃墓。那麼,大家知道中元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嗎?中元節吃什麼食物?一起來看看。
中元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嗎
中元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因為這一天是地官大帝的生辰,因此有說法稱,最早可能起源於上古時期的入地祭祀活動。中元節又稱鬼節、七月半 ...
材料中半奴隸半自由’分別指什麼
半奴隸半自由狀態是指美國當時北方地區是自由州,實行工業資本主義,黑人是有人身自由的,南方是蓄奴州,實行種植園奴隸制度,黑人奴隸是沒有人身自由的。美國的這種情況是林肯在演說中提出,這一問題最終透過南北戰爭解決。 ...
教學目標中的三個目標分別指什麼
1、課程目標:課程目標分廣義和狹義兩種解釋,具有整體性、階段性、持續性、層次性和遞進性。課程目標直接受教育目的、培養目標的制約和影響,是我們對於課程與教學預期的結果。
2、課堂教學目標:指教學活動預期達到的結果,是教育目的、教學目標和課程目標的具體化,也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所要達到的要求和標準。 課堂教 ...
籃球中的15號位分別指什麼位置
1號位:控球后衛。負責控球,組織進攻的球員,一般擅長助攻,控球。
2號位:得分後衛。負責得分的球員,一般擅長進攻得分,這類球員打球一般最具觀賞性,各種突破得分,投籃得分,籃球之神喬丹就是這個位置。
3號位:小前鋒。同樣負責進攻,現在的小前鋒一般走全能路線,控球得分都要行。現役第一人詹姆斯就是這個位 ...
古代上元節是什麼節日 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分別指什麼節
古代上元節是什麼節日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上元佳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是中國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
中國古俗中,上元節(元宵節)﹑中元節(盂蘭盆 ...
中元節上元節下元節什麼意思 上中下元節是什麼節日
中元節上元節下元節什麼意思 上中下元節是什麼節日
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分別指的是上元節的農曆正月十五日,元宵節;中元節的農曆七月十五日,鬼節;下元節的農曆十月十五日,道節。
1、上元節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上元佳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 ...
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分別是什麼時候 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由來
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分別是什麼時候
正月十五中國稱上元佳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中國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中國稱下元節,祭祀祖先。
1、上元節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上元佳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