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是我國傳統曆法,又有夏曆、漢歷、華歷、國曆等名稱,是一種陰陽曆,取月相的變化週期即朔望月為月的長度,參考太陽迴歸年為年的長度,透過設定閏月以使平均歷年與迴歸年相適應,按照華夏始祖軒轅黃帝登基為元年,今年是農曆開元4713丙申猴年,我國傳統曆法比西方曆法早2697年,用西元年份2697既是我國傳統曆法的年份,古代典籍和甲骨文中均對農曆多有記載,大量歷史典籍記載農曆始於黃帝時代。農曆陰陽合一的歷法規則一般認為產生於商代。
農曆是我國傳統曆法,又有夏曆、漢歷、華歷、國曆等名稱,是一種陰陽曆,取月相的變化週期即朔望月為月的長度,參考太陽迴歸年為年的長度,透過設定閏月以使平均歷年與迴歸年相適應,按照華夏始祖軒轅黃帝登基為元年,今年是農曆開元4713丙申猴年,我國傳統曆法比西方曆法早2697年,用西元年份2697既是我國傳統曆法的年份,古代典籍和甲骨文中均對農曆多有記載,大量歷史典籍記載農曆始於黃帝時代。農曆陰陽合一的歷法規則一般認為產生於商代。
1、宗法制度;
2、家長制,強調長幼尊卑;
3、夫妻關係不平等,強調夫權,允許納妾;
4、家庭規模較大,一般為家族群居;
5、重視家庭教育,所以常有家訓家教之說;
6、幾代同堂;
7、重男輕女;
8、三綱五常;
9、德、德教為先、修身為本等。
一:先秦時期
1、春秋時期,留下了世界上公認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確切記錄。
2、春秋時期我國曆法已經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統,基本上確立19年7閏的原則,這比西方造160年。
3、戰國時期,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著作《甘石星經》,其中有豐富的天文記載,反映了那個時期人們對天文的認識。
二:兩漢時期
1、西漢關於太陽黑子的記錄,被世界公認為是有關太陽黑子的最早記錄。
2、張衡發明製作的地動儀,可以遙測千里意外地震發生的方向,比歐洲早1700多年。
三:隋唐時期
1、唐朝天文學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衍曆》比較準確地反映了太陽執行的規律,系統周密,表明中國古代曆法體系的成熟。
2、僧一行還是世界上用科學方法實測地球子午線長度的創始人。
四:宋元時期
1、元初設立太史局編制新曆法。
2、郭守敬主持編定《授時歷》,一年的週期與現行公曆基本相同,但問世比現行公曆早3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