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即上古五帝之一有虞氏。《史記》載:“舜耕歷山,漁雷澤(今山東菏澤境內),陶河濱,作什器於壽丘。”相傳舜對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堅守孝道,故在青年時代即為人稱揚。“舜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漁雷澤,雷澤上人皆讓居,陶河濱,河濱器皆不苦窳”只要是他勞作的地方,便興起禮讓的風尚。他到了哪裡,人們都願意追隨,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後來舜繼堯之位成為上古五帝之一。意思:大舜在歷山種田。 舜:傳說中的上古帝王:堯、舜。 耕:本義為犁田。引申為種田、播種。 歷山:據《括地誌》: 蒲州河東縣雷首山 ,一名中條山 ,亦名歷山,首陽山 。又云:越州餘姚縣有歷山舜井, 濮州雷澤縣有歷山舜井 。
出處《韓非子·難一》
原文: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譯文:有一個楚國人,賣盾又賣矛。誇耀自己的盾,說:“盾堅固無比,任何鋒利的東西都穿不透。”又誇耀自己的矛,說:“矛鋒利極,什麼堅固的東西都能刺穿。”有人問:“如果用矛刺盾,結果會怎麼樣?”那人張口結舌,一句話也答不上來。
《矛與盾》說的是一個人同時誇耀自己所賣的矛和盾,因自相牴觸而不能自圓其說,告誡人們說話、辦事要實事求是,不要言過其實,自相矛盾。
古文中意思為死的字詞為:亡、故、卒、弱、逝、歿、殪、斃、殂、徂、殞、薨、死亡、喪亡、亡故、身故、物故、物化、去世、逝世、棄世、過世、下世、就世、謝世、凋謝、死滅、斃命、畢命、殞命、殞滅、捐背、捐館、殂落、徂落、殂謝、徂謝、遷化、怛化、疾終、長逝、永訣、永別、永眠、長眠、就木、故去、溘逝、溘死、斷氣、嚥氣。
古代官員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還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稱,蓋指官員辭職歸家。源於周代,漢以後形成制度。
一般致仕的年齡為七十歲,有疾患則提前。官員以何官稱致仕,致仕後的俸祿數目及是否朝見等待遇,與其原官品、功績及皇帝的恩寵程度有關。也稱“休致”。《尚書大傳.略說》:“大夫七十而致仕,老於鄉里,大 ...
竭澤而漁釋義:
比喻做事不留餘地,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打算。
竭澤而漁出處:
《呂氏春秋·義賞》:“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
原文:
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來年無魚;焚藪而田,豈不獲得?而來年無獸。詐偽之道,雖今偷可,後將無復,非長術也。
譯文:
使河流乾涸而捕魚, ...
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他的劍從船裡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邊上刻了個記號,說:“這兒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這個楚國人從他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尋找劍。 船已經前進了,但是劍不會隨船前進,像這樣找劍,不是很糊塗嗎? ...
“驚覺欠伸”一句出自《口技》,作品出處,《虞初新志》,作者是林嗣環。
原句為: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
其中“驚覺”的意思是:驚醒。
原句譯為:遠遠地聽到深巷中有狗叫,就有一個婦人被驚醒打呵欠,伸懶腰的聲音,她的丈夫說著夢話。 ...
古文在中國詞語大全中共有5個意思,分別如下:
1、上古的文字,泛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戰國時通行於六國的文字;
2、宣王太史今著大篆十五篇,與古或異;
3、指秦以前的文獻典籍;
4、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統稱,一般不包括駢文;
5、漢朝通行隸書,因此把秦以前的字型叫古文,特指許慎《說文解字 ...
1、表示反問語氣,相當於“嗎”、“呢”;
2、用於感嘆句或祈使句,可譯為"啊""呀"等;
3、文言介詞,相當“於”,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後;
4、古形容詞或副詞字尾,無實意;
5、古同“呼”,是嗚呼的意思;
6、表測度或商量語氣,可譯為"吧" ...
良在中古文的意思很豐富,如:
1、良好,美好。如:良劍期乎斷,不期乎鏌鋣;良馬期乎千里,不期乎驥驁。
2、優秀。 如:天下之良工也。
3、和悅,和善。 如:其容良。
4、吉祥。如:良月;良貞;良時。
5、通諒。誠實,信實。如:知慮漸深,則一之以易良。
6、很,甚,極其,非常。 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