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色古香的基諾族茶文化
古色古香的基諾族茶文化
茶文化在中國已有將近五千年的歷史,從古至今茶文化一直都受到了很大的關注。在禮儀之邦的中國,人們透過以茶代禮來表達自己的禮儀。茶文化不光在漢族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在少數民族也有著屬於自己民族特色的茶文化。下面的基諾族文化為您帶來古色古香的基諾族茶文化。
基諾族自稱“基諾”,意為“舅舅的後代”或“尊敬舅舅的民族”。主要分佈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諾鄉,其餘散居於基諾鄉四鄰山區。主要從事農業,善於種茶。
將剛採來的鮮嫩茶樹新梢,用手稍加搓揉,把嫩梢揉碎,放於碗內。再將新鮮的黃果葉揉碎,辣椒、大蒜切細,連同適量食鹽投入盛有茶樹嫩梢的碗中。最後,加上少許泉水,用筷子攪勻,放置一刻鐘左右,即可食用。
涼拌茶實已不僅是茶,也是一道菜,既可招待遠方客人,又是基諾人日常吃米飯時的佐菜,是基諾族茶文化中最亮麗的一道風景。
烤茶的製作一般是先用炭火將土罐烤熱後,把茶葉放於罐內烤熱烤黃烤香,再加入開水煮沸。傳統的烤茶濃烈異常,常需兌入清水以使其清淡。基諾族烤茶醇香濃厚, 色濃味香,不僅是基諾族同胞的一種古樸茶飲,還是雲南思茅地區各少數民族世代沿襲的古樸茶飲,也是招待貴賓的一種禮茶。
煮茶在基諾族中較為常見,其方法是先用茶壺將水煮沸,隨即在陶罐內取出適量已經過加工的茶葉,投入到正在沸騰的茶壺內,經3分鐘左右,當茶已經浸出時,即可將壺中的茶注入到竹筒,供人飲用。不管是烤茶還是煮茶,都是以飲用茶湯為目的的,故將其歸結為“飲”茶文化。
獨具特色的基諾族涼拌茶文化
基諾族從古至今仍保留著用鮮嫩茶葉製作的涼拌茶當菜食用,是極為罕見的吃茶法,也是基諾族喜愛的“拉撥批皮”,即涼拌茶。說涼拌茶是一種飲料,還不如說它是一道菜更確切,它主要是在基諾族吃米飯時當菜吃的。這麼特別的基諾族文化,我們一起來詳細瞭解下吧。
基諾族的涼拌茶是一種古老原始的利用茶的方法,是基諾族最具特色的茶文化遺產之一。世居攸樂山的基諾族祖先在遠古時代就發現了茶的價值,創造了獨具特色、豐富精彩的茶史與茶文化。
涼拌茶的做法:採下鮮嫩的茶葉,洗淨雙手搓揉至碎放入碗內,加入檸檬葉、大蒜、山八角、辣椒、食鹽等調味料,放入相應的各種或葷或素的配料,加入適量生水或涼開水拌勻後,即可食用。不同的季節,各種配料也不同。依配料區別,涼拌茶常見的組合有:嘎哩羅涼拌茶、臭菜涼拌茶、鳥肉涼拌茶、螃蟹涼拌茶、雜伴涼拌茶、酸螞蟻蛋涼拌茶、熟甜筍涼拌茶、生甜筍涼拌茶、白參涼拌茶、蘑菇涼拌茶、乾巴涼拌茶、涼拌茶拼盤、百衲涼拌茶等。
基諾族涼拌茶對研究茶的使用歷史具有重要價值,是研究人類認知茶葉過程的活化石。可以推想,茶之為用,最早是從咀嚼鮮葉開始。茶葉原是天然的植物莖葉,其為人們所廣泛利用,必然要經歷採集鮮葉食用的階段,然後才能逐漸產生各種製茶方法。
基諾族的茶史與文化從涼拌茶開始,經歷了四個階段——火燎鮮茶、天工茶、竹筒茶、鐵鍋蒸茶。
火燎鮮茶:手持大葉鮮茶細枝,在炊燼上反覆燎烤,直至茶葉幹黃卷曲發出香味(其實具有殺青作用),放入竹筒燒煮,便可飲用。
天工茶:取鮮茶葉,用冬果葉(或大白葉、芭蕉葉)包裹二至三層,放在火中燒烤,烤出茶葉的焦香味後,取出晾乾儲存。
竹筒茶:用長約40公分的新鮮竹筒,放入鮮茶,用木棒邊舂邊填,直到填滿舂緊,用芭蕉葉蓋緊竹筒口,在火上燒烤,待烤出鮮茶與竹子的清香味,剖開竹筒即成筒狀幹茶。
鐵鍋蒸茶:鐵鍋上置甑子蒸茶,使基諾族的茶文化面貌為之改觀,製茶生產力大為提高。
以上基諾族的用茶、製茶方式,至今在攸樂山完整儲存。從基諾族食用鮮葉到加工製作各種幹茶的發展過程,可以窺見中國茶文化的衍變軌跡。
古色古香的基諾族婚俗文化
在中國,各族人民都有著自己民族的風俗節日。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習俗,舉行各種各樣的慶祝活動,具有各自濃厚的民族獨特風采。基諾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基諾族的婚姻為一夫一妻制,婚前戀愛自由,婚後很少離異。婚嫁風俗代表了基諾族文化特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戀愛風俗
男女十五六歲後要舉行成年禮儀式,經過一番嚴肅和令人驚異的複雜過程後得換上成年人的衣服,上衣繡上月亮形花徽,挎包——“通帕”上也繡有花徽,從此才具有公社成員的資格,也才取得談戀愛的權利,此後他們必須在公房內過夜。因為每年舉行成年禮的青年男女年齡相當,其上下一兩年間舉行成年禮的青年便自然構成一個戀愛班級,但即使如此,年齡相當的班級間的婚姻也有一個自然過程。
結婚之前的戀愛,通常有“巴漂”、“巴寶”、“巴里”三個階段。“巴漂”是秘密的談情約會階段,“巴寶”是愛情由秘密轉入公開的階段,“巴里”是同居的階段。只要同居之後雙方的感情熱烈和睦,男子一早起來即為女家掃地背水,並向世人表示二人要結為夫妻,此後即請父親或舅舅向女方父母求婚,通常女方父母必然答應,接著就約定婚期。因為婚姻是自由的,經過了愛情的三個階段,所以婚後離異者並不多。
婚禮風俗
舉行婚禮這天,男方家要殺一兩頭豬,豬肉送給女方家一半。同時還要送些蔬菜、魚、獵到的野味等給女方家,好讓女方家招待親戚朋友。下午太陽偏西后,新郎的父母陪著新郎來到女方家接親。到女方家後,接親者會受到熱情的款待,男方要送給女方母親奶母費,送給舅舅接人費。
女方家同時要殺豬祭,祭完後要把三根肋骨給族長,四根肋骨給父親,豬腿和豬八戒頭給寨長,其餘剩下的由全寨人一起聚餐。全寨人聚在一起,喝酒吃肉,共同慶祝婚禮。晚上,在寨子裡的空地上燒起火堆,人們擂響太陽鼓,唱起了古老的基諾調,跳起了熱烈奔放的基諾舞,整個寨子沉浸在一片喜慶氣氛中。
婚俗禮儀
新郎就拉著新娘的手走出竹樓,和迎親者一道把新娘迎回家。到家的時候,新郎的母親在門外給新娘一個雞蛋,並在新娘的手上拴一根紅線,同時在手腔上繞三圈,這時新郎要給新娘敬一杯酒,同時要唱一首歌,內容是今後新娘要尊敬母親,虛心向母親學做家務等。
當新娘進了男方家的竹樓後,新郎的父親要給新娘一隻雞腳,同時給新娘手上拴紅線。之後,賓客也紛紛給新娘拴紅線,同時送禮物給新娘,在基諾族的觀念中,拴紅線不僅拴住了人,也拴住了人的魂,今後新娘就永遠在男方家了。新娘到了夫家之後,新郎就開始盛宴款待親朋好友和全寨的鄉親們。人們喝酒、唱歌、跳基諾舞、擂太陽鼓、盡情地歡娛,以慶賀這對新人完婚。
結婚的當晚,新娘不能走出男方家。第二天天剛亮,新娘要去背水回來燒洗臉水,燒好後抬給公婆洗臉,同時,正式稱呼公婆為阿侈阿媽。之後,新娘的父母和媒人也來到男方家,把頭天長伴送來的嫁妝清點給新娘。有趣的是,這些新贈的東西中,往往還有一塊茶葉地、一蓬竹子、一頭牛和幾隻雞。
中華民族:基諾族
基諾族聚居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縣基諾鄉及其附近地區。新中國誕生時,基諾族人仍處於原始社會末期向階級社會過渡的農村公社階段。
基諾族有自已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族支。無本民族文字。相信萬物有靈,崇拜祖先,尊奉諸葛孔明。基諾族主要從事農業,種茶歷史悠久,有著名的普洱茶。
習俗
基諾 ...
基諾族--簡 介
基諾族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縣的基諾民族鄉,少部分散居在景洪縣的勐旺、勐養、橄欖壩、大渡崗和勐臘縣的象明、勐侖等地。基諾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基諾”是民族自稱,過去漢語多音譯為“攸樂”,意為“跟在舅舅後邊”,加以引申即為“尊崇舅舅的民族”。
基諾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 ...
基諾族的喪葬習俗
喪葬習俗
在喪葬方面,基諾族每個村寨都有一個公共墓地。這個墓地是固定的,不分等級,墳墓的一個約定俗成的規矩,就是死者的腳一定要正對著傑卓山那方,意為讓死者爬起來就可往祖先住過的地方去。從墓地通往正路上的一段,基諾族從不刈草修路。說路好走死的人就會更多。
在基諾族中,一般死了人,除老人外,均為當天埋 ...
基諾族的婚戀習俗
婚戀習俗
1. 尼高卓 階段 尼高卓 是一個供青年聚集玩耍的場所地。在這裡,規定不可公開地談情說愛,男女青年只能用眼傳情,或藉助於口弦、三絃等樂器,悄悄傳遞資訊。基諾人的初戀都是從這裡開始的,這時還處於秘密談情幽會階段。愛情的進一步發展,就到了男女雙方互送信物的階段。以花為媒、以 樹葉信 相會是基諾男 ...
基諾族喪葬習俗
1.獨木棺。是基諾族的傳統葬俗。基諾族一般實行土葬,較早時用篾笆編棺,後來,通常用獨木棺。製作獨木棺時,全村男女出動,將一大樹砍倒,取其一段,劈成兩半,挖空中間,將死者置於其中,在自己氏族墓地內埋葬。棺木深埋一米多,以死者生前所用的生產生活用品,如刀、鋤、鐮和火藥槍等殉葬。若村中老人死去,全寨要停耕三天, ...
基諾族--歷 史
基諾是本民族的自稱,過去史籍文獻記載中漢譯為“攸樂”。基諾族人全部聚居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州的一座大山上,根據其生活習慣、節日習俗、服飾裝飾、族源和歷史沿革等各方面的情況,於1979年經過民族識別,由國務院批准公佈為我國的一個少數民族,是我國認定的第五十五個少數民族。關於基諾族的來源,沒有文字記載。基諾族人尊 ...
基諾族打木鼓
基諾族打木鼓基諾族同胞和漢族同時過年,除夕之夜,基諾山寨非常熱鬧。大汽燈下,放著一個木鼓,打鼓人用兩根約一尺長的木棒,一邊擂鼓,一邊跳躍。這時滿屋的人們,手拉著手,圍成一個圓圈,由一人領唱,大家合鼓點,擺動著身子,跳起“嘎”來。傳說在古時候,有一對男女,因身避異族的追殺,藏在木鼓裡,免除了一場災難,後來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