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步拾階,步步虔誠,登上一道直達唐朝雁叫霜天的美麗彩虹。
這是一座極普通的中國石橋,沒有趙州橋承載的橋樑史詩的經典,沒有盧溝橋彰顯的石雕獅群的恢宏,在中國古橋文化的大系中,不過一座極微的單孔石橋而已。
然而,正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作為一種寄託的載體,作為一種仰慕的象徵,這橋,與中國茶學宗師陸羽的誕生,有著詩意而傳奇的關聯,她便成為了聞名於世的一座紀念性建築了。
她的名字,叫做古雁橋。
陸羽是世界公認的茶學鼻祖,被尊為“茶神”、“茶聖”,他以一部七千餘言的不朽專著《茶經》,開創了一個科學的茶飲時代,遂使中國茶文化繁衍發展,濡彌世界。
陸羽是(湖北)天門人。作為陸羽故里的子民,我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便對竟陵城裡為數不多的幾處陸羽遺蹟,生髮了探究的興趣。而具有孕育茶學聖種之象徵意義的古雁橋,便是其中之一。
在《陸文學自傳》裡,僅有“始三歲,煢露,育於竟陵大師積公之禪院”的自述。煢露者,孤獨、沒有兄弟且贏弱也。倒是在唐《國史補·陸鴻漸》、宋《新唐書·陸鴻漸》等史籍裡,有如“不知所生,或言有僧得渚水濱”之類含糊而抽象的記述。可見,有關陸羽的出身,存在著不爭的史傳的空白。於是,便有了這樣一則詩意而傳奇的故事:
大唐開元年間(733),一個霜風凜冽的秋晨,竟陵西湖龍蓋寺長老智積禪師踏霜於湖渚,見蘆叢中一群大雁喧集,以翅羽護佑著一名棄嬰,於是,便將這名嬰兒收哺於寺中。以至有了後來為孩子占卦算命,依卦詞為之取名陸羽、字鴻漸的傳說。
傳說是這樣的美麗而富於神話色彩,且與古竟陵水鄉城邑的生態背景相吻合,讓今天的我們再也無由推測和再造。倒是由衷地感激那位積公長老,為人類收哺了一顆蓋世無雙的茶學聖種!
公元804年,陸羽在浙江湖州辭世。據傳,在其逝世70週年的時候,故鄉的人民在“雁羽覆嬰”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單孔石橋,名雁橋,以資對茶聖出生地的標示和永久紀念,這便是建於天門的古雁橋的來歷。
我們在諸多史料裡,沒能找到雁橋始建於何時的確切記載,但可以肯定,明萬曆年以前便有了雁橋,道光版《天門縣誌》載:萬曆十五年(1587)中書朱萬祚鼎建。之後的清順治初、康熙二十一年、乾隆十一年、道光二十七年等,或官或民,進行了多次的修繕和重建。這足以表明,這座石橋在茶聖故里人民心目中的價值。
今天,在西湖建成了以茶聖名字命名的陸羽主題公園。入園右側,靜臥在陸羽紀念館山門池塘之上的一座單孔石橋。便是從已成為通衢大街的雁叫關原址移來的古雁橋。橋頭右側立有一塊石碑,依稀可見鐫刻的四行文字,自右至左依次為:“康熙癸亥年桂月敬立,古雁橋,文林郎知景陵縣事加二級吳門錢永捐,縣丞琅琊李。”透過碑銘文字的記述可知,此次復建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風雨時空。
值得一提的是,古雁橋留下了不少儒士騷客們的登臨拜謁之作,卻沒能留下諸如黃鶴樓的名家題詠。黃鶴樓是因詩而屢毀屢建而存,古雁橋則是因神而屢毀屢建而存,這神,便是茶神陸羽。
歲月如歌,古韻洞吹。單孔的中國石橋,如一管青銅圓號,自唐運氣,越宋明清,穿橋孔而出,素風流韻,流淌著霜晨“雁羽覆嬰”的傳奇,流淌著禪師收撫“茶學聖種”的佳話。因此,親吻《茶經》的世界之唇,品味這橋為茶聖誕生的胎盤和搖籃,吹一闕中國茶藝古韻,沿雁橋清素而雋永的石欄圖騰,縹緲縈繞。
滄海桑田,沐風櫛雨,一千二百多年過去了,幾廢幾興,雁橋雖已易址,但虹姿不改興祀者的初衷,一端深扎於詩唐的意韻,一端直達如今登臨造訪者的行吟。
有人認為陸羽在龍蓋寺就懂得了煮茶,這不對,一是當時他年幼,二是智積禪師罰他服勞役,清理廁所,砌牆頭,放牛,沒有讓他煮茶。即使隨後到了李齊物、崔國輔兩位刺史身邊,由於衙門有專人司茶,他也不會接觸茶炊,他能寫出《茶經》,主要是到了杼山妙喜寺後,受到皎然的教導。
緇素結交時,皎然已四十多歲,他已到過泰山、嶗山、嵩山、長沙、衡陽、桃源、鐃州、洪州以及蘇南各地、浙江天台、剡溪等處,他住宿過不少大廟,所以,他閱歷廣知識豐富,懂得僧侶飲茶寺院必須自置茶園,因此,當時妙喜寺在顧渚山置有茶園,這在皎然《顧渚行寄裴方舟》詩中有記載:“我有云泉鄰渚山,山中茶事頗相關。鶗鳺鳴時芳草死,山家漸欲收茶子。伯勞飛日芳草滋,山僧又是採茶時”。在這首詩裡還提到紫筍茶,“昨夜西峰雨色過,朝尋新茗復如何?女宮露澀青芽老,堯市人稀紫筍多。紫筍青芽誰得識,日暮採之長太息”。
從他的幾首長詩中,可以看到他有豐富的茶事知識。所以,陸羽在杼山妙喜寺寄宿了三、四年後,就閉門寫書,其中著有《茶經》三卷,皎然看後,在《飲茶歌送鄭容》一首詩中說陸羽的《茶經》空有其名不切實際。他不僅就此指出,而是讓陸羽深入茶山,研究茶葉栽培、管理、採製等茶事,《顧渚山記》就是陸羽考察後的記錄。自此以後,陸羽多次修改補充,使《茶經》逐漸完整。為了讓陸羽有個寫作環境,早日完成著作,皎然在大曆三年(768)造好了自己的苕溪草堂後,到處尋找陸羽回來安心定居。如果把皎然尋訪陸羽的多首詩仔細研究,不難看出皎然對陸羽的《茶經》注入了不少心血。再讀皎然有關茶事的長詩,皎然的茶事知識確實當得起陸羽寫論文的指導老師的。
古月橋 宋代單孔石拱橋。位於浙江省義烏市赤岸鎮雅治街西側100米,橫跨龍溪。建於宋嘉定六年(1213年)。古月橋採用單拱縱聯分節列砌置法建造,橋拱呈五邊形。該橋全長31.2米,淨跨15米,橋面寬4.5米,兩側引橋各長8.1米,矢高4.15米,坡度30度。橋身分三層疊砌,底層用條石塊直砌,共五折,呈五邊形。每節用六塊長2.8米、厚0.55米、寬0.3米的石條直砌,條石之間距離0.55米,搭接處用長4.75米、高0.58米、寬0.3米的橫鎖石承接。全橋共用三十根條石、四根橫鎖石。中間層為條石橫砌,規格不一,橋面以沙泥和方石鋪成,橋面兩側設有寬0.5米、高0.4米的壓欄石。橋側面中部橫石匾上刻有“皇宋嘉定癸酉季秋潤月建造”字樣,為該橋建造年代無疑。此橋雖經幾百年風雨侵蝕,石質風化嚴重,但仍保持其古樸風貌與別緻造型。其石拱形式與《清明上河圖》中的虹橋相類似,是研究我是古代石拱橋的重要實物資料,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價值。
湖北天門市陸羽紀念館茶道表演隊在陸羽紀念館鴻漸樓向觀眾演示了引人入勝的茶道。
在清雅的音樂中,5名身穿仿唐服裝的表演員演示絲竹和鳴、恭迎佳賓、潤澤香茗、幽谷芬芳、和敬清寂等18個步驟的“陸子茶道”。這套茶道借鑑了韓國、日本、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茶道表演技巧和藝術,貫注了陸子茶道精行簡德的精神。 ...
陸羽,733到804年,字鴻漸,一名疾,字季疵,號竟陵子、桑苧翁、東岡子,或雲自太子文學徙太常寺太祝,不就。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唸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 ...
1、《賦得古原草送別》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詩透過對古原上野草的描繪,抒發送別友人時的依依惜別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頌,進而是生命的頌歌。詩的前四句側重表現野草生命的歷時之美,後四句側重表現其共時之美。全詩章法謹嚴,用語自然流暢,對仗工整,寫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渾成,是“賦得體”中的絕唱。人教版 ...
1、茶仙陸羽是唐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一生嗜茶,精於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聞名於世,對中國茶業和世界茶業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被譽為“茶仙”,尊為“茶聖”,祀為“茶神”。
2、他也很善於寫詩,但其詩作目前世上存留的並不多。他對茶葉有濃厚的興趣長期實施調查研究,熟悉茶樹栽培、育種和加 ...
廬山谷簾泉,谷簾泉位於漢陽峰西側,是江西廬山的最高點,在廬山三大峽谷之一康王谷底,它是廬山桃花源風景名勝區的主要景點。康王谷位於廬山中西部,是條七公里的狹窄山谷,溪流清澈見底,似陶淵明著的桃花源記中武陵人緣溪行的清溪。康王谷距離陶淵明故里僅5公里多,據說陶淵明晚年在這裡過著苦澀而寧靜的生活。
康王谷口 ...
1、陸羽故園規劃結構概括為一線、兩區、三湖、五島、八景”組成,一線為環湖岸線;兩區為茶文化展示區、水上游樂區;三湖為龍井湖、普洱湖、茉莉湖;五島為觀音島、碧螺島、銀針島、毛峰島、雲霧島;八景為茶經廣場、陸羽紀念館、陸羽雕像、歇腳吧、張港茶吧等。
2、園內有三湖三島”,島上有茶經樓以及連線三島的夫子橋、 ...
陸九淵,字子靜,撫州金溪人,漢族江右民系。南宋哲學家,陸王心學的代表人物。因書齋名“存”,世稱存齋先生。又因講學於象山書院,被稱為“象山先生”,學者常稱其為“陸象山”。
陸九淵的思想接近程顥,偏重在心性的修養,他認為朱熹的“格物致知”方法過於“支離破碎”。陸九淵是“心學”的創始人,其主張“吾心即是宇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