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史記中的商鞅是個什麼樣的人

史記中的10個經典故事有哪些

  1、負荊請罪

  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相如門謝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戰國時期,廉頗和藺相如一起在趙國當官。藺相如比廉頗的功勞大,所以官位也在廉頗之上。廉頗不服氣,數次侮辱藺相如。藺相如為了國家的利益,不與廉頗計較。後來廉頗感到慚愧,於是光著上身,背上揹著荊條,去向藺相如請罪。後來用“負荊請罪”表示主動向對方承認錯誤,請求責罰。

  2、鴻鵠之志

  陳涉嘆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秦朝末年,有個叫陳涉的人。陳涉小時候家裡很窮,以被人僱傭耕田賺錢。一天,他在休息時,對當下社會不公平的現象越想越是氣憤,就對一旁一起做工的人說:如果有一天我變得有錢了,一定不會忘記你們的。同伴聽了他的話,都笑他白日作夢。他不禁嘆息說:唉,燕雀怎能理解鴻鵠的遠大志向呢!後來用“鴻鵠之志”比喻胸懷遠大志向。

  3、毛遂自薦

  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贊於平原君。——《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毛遂是戰國時代趙國平原君的門客。秦攻打趙國,平原君到楚國尋求幫助,毛遂便主動要求跟著一起前去。到了楚國,平原君跟楚王談了一上午也沒有得出結果。這時毛遂挺身而出,與楚王講述了利害關係,楚王立馬答應派兵去救趙國。後來用“毛遂自薦”比喻自告奮勇,自己推薦自己。

  4、破釜沉舟

  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史記·項羽本紀》

  項羽帶領全軍渡過河後,採取了一系列果斷的行動:把所有的船都沉入河底,砸破做飯的的鍋,燒掉宿營,每個士兵只帶三天的糧食,以此表示決心死戰,沒有一點後退的打算。後來用“破釜沉舟”比喻下定決心,不顧一切地幹到底。

  5、韋編三絕

  讀《易》,韋編三絕。——《史記·孔子世家》

  孔子晚年喜好研究《周易》。孔子反覆閱讀《周易》,看的多了而導致簡冊的繩子多次斷開。後來用“韋編三絕”比喻讀書勤奮,學習刻苦。

  6、臥薪嚐膽

  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越王忍受了許多折磨和屈辱,才被吳王釋放回國。他一心想要報仇。為了激勵自己,他在晚上睡覺時不用被褥,直接躺在柴鋪上,警示自己國恥末報,不能貪圖舒服;在房裡掛著一個苦膽,睡覺前拿到嘴裡嘗一嘗,提醒自己不要忘記被俘的痛苦和恥辱。後來用“臥薪嚐膽”表示為了達到一個目的而刻苦自勵,激勵自己奮發圖強。

  7、一言九鼎

  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毛先生一到楚國,而使趙國重於九鼎大呂鍾名。毛先生以三寸不爛之舌,強過百萬雄師。後來用”一言九鼎”比喻說話力量大,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8、一字千金

  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遊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史記·呂不韋列傳》

  呂不韋讓他的門客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撰寫了有二十多萬字冊子。呂不韋覺得其中詳細記述了天上地下世間萬物從古至今的事情,稱為《呂氏春秋》。讓人在咸陽的城門上面懸掛著一千金,請各國的遊士賓客,若有人能增刪一字,就給予一千金的獎勵。後來用“一字千金”稱讚文辭精妙,不可更改。也指書法作品的珍貴。

  9、約法三章

  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史記·高祖本紀》

  父老鄉親們苦於秦朝的嚴苛法律已經很久,但是偷偷議論的要被處以死刑。先入關的人就稱王,現在和父老鄉親們約定,法律只有三條:殺人的判處死刑,傷人的要坐牢。剩下的法律全部取消,所有官宦和平民都能一樣生活。後來用“約法三章”泛指訂立簡單的條款,以資遵守。

  10、紙上談兵

  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括母問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趙括從年輕的時候就學習兵法,對於如何用兵打仗有自己的一番見解,認為沒有人能夠比他還要厲害。曾經與父親趙奢談論戰事,趙奢無法難倒他,但是父親就是不承認他有軍事才能。母親問趙奢原因,趙奢說:“事關生死的事情,趙括把它說得太簡單。趙國不讓趙括做將軍也就算了,如果讓他擔任將軍,那麼毀掉趙國的一定是趙括。”後來用“紙上談兵”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史記中的商鞅是個什麼樣的人

  絕頂聰明,做事太絕不留後路,最終作法自斃。

  商鞅變法,富國強兵,是秦國一躍而成強國,但視人民為仇,是以國富兵強而民窮。

  商鞅變法為秦國一統天下奠定了基礎,也為秦王朝的覆滅埋下了禍根。

  商鞅,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衛國(今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梁莊鎮)人,衛國國君的後裔,姬姓公孫氏,故又稱衛鞅、公孫鞅。後因在河西之戰中立功獲封商於十五邑,號為商君,故稱之為商鞅 。商鞅透過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史稱“商鞅變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國戶籍、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並制定了嚴酷的法律;經濟上商鞅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織,軍事上商鞅作為統帥率領秦軍收復了河西。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其子秦惠文王繼位。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指為謀反,戰敗死於彤地,其屍身被帶回咸陽,處以車裂後示眾。

史記中的鬼谷子是個什麼樣的人

  鬼谷子,姓王名詡,又名王禪,號玄微子。戰國顯赫人物,華夏族,額前四顆肉痣,成鬼宿之象。一說春秋戰國衛國朝歌(河南淇縣)人;一說是戰國魏國鄴地(河北臨漳)人;一說陳國鄲城(河南鄲城縣)人 。著名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縱橫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學問,因隱居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鬼谷子常入山採藥修道,於嵩山東南學仙。“王禪老祖”是後人對鬼谷子的稱呼,為老學五派之一。老學:蘇張(蘇秦和張儀) 、 鬼谷一派;申、 韓一派; 楊朱一派;莊、 列一派;尹文一派。他通天徹地,智慧卓絕,人不能及。二千多年來,兵法家尊他為聖人,縱橫家尊他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為祖師爺,謀略家尊他為謀聖,名家尊他為師祖,道教尊其為王禪老祖。 鬼谷子的師尊是世界辯證法創始人、世界哲學之父、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老子。


的荊軻是什麼樣的

  荊軻,姜姓,慶氏,古時“荊”音似“慶”。戰國末期衛國朝歌人,戰國時期著名刺客,也稱慶卿、荊卿、慶軻,是春秋時期齊國大夫慶封的後代。喜好讀書擊劍,為人慷慨俠義。後遊歷到燕國,隨之由田光推薦給太子丹。   生平:秦國滅趙後,兵鋒直指燕國南界,太子丹震懼,決定派荊軻入秦行刺秦王。荊軻獻計太子丹,擬以秦國叛將樊於 ...

的衛青是什麼樣的

  司馬遷《史記》中對衛青的評價十分微妙。   一方面,司馬遷在《衛將軍驃騎列傳》中強調衛青的外戚身份,著重描寫衛青低調懷柔的處世作風,對其戰功的敘述卻遠不如李廣的事蹟詳細,以至於後世的黃淳耀(明)評論:“太史公以孤憤之故,敘廣不啻出口,而傳衛青若不值一錢,然隨文讀之,廣與青之優劣終不掩。”認為司馬遷對李廣和 ...

的劉邦是什麼樣的

  史記評價:   1、早年的劉邦不喜勞作,確有遊手好閒的無賴之嫌,但他以 布衣之身提三尺劍而取得天下建立大漢基業,因為劉邦知道如何處理 人際關係,與人友善,喜歡施捨,善交遊,為人大度,心胸豁達,素有大志,能仗義行事,勇於承擔責任,有領導才能。   2、劉邦高瞻遠矚、深謀遠慮,他的政治制度和對後世的安排使大漢 ...

為主的是哪兩部分

  《史記》中記人為主的有本紀和世家。   1、本紀為帝王傳記,共十二篇,包括司馬遷認為相當於帝王的項羽、呂后。   2、世家為諸侯傳記,共三十篇,包括司馬遷認為有諸侯級別的人物如孔子,陳涉,外戚等。   其餘部分列傳為普通曆史人物的傳記,共七十篇。也包括龜策列傳,貨殖列傳等一些重要歷史資料。其他部分是《書》 ...

的韓信是什麼樣的

  韓信,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安市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與彭越、英布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   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蕭何譽為“國士無雙”,劉邦評價曰:“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 ...

心靜的句子

  居後而望前,則為前;居前而望後,則為後。以下是關於史記中勸人心靜的句子,希望對大家有幫助。1、取草絕根,在於未蔓;撲火止燎,貴乎速滅。   2、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   3、溪壑可盈,志欲無滿。   4、不知其人,則不為其友。   5、以權利合者,權力盡而交疏。   6、法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 ...

的藺相如是一位怎樣的

  藺相如,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根據《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所載,他生平最重要的事蹟有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與負荊請罪這三個事件。   藺相如原為宦者令舍人。趙惠文王時,秦昭王寫信給趙王,願以十五個城池換取“和氏璧”。藺相如奉命帶“和氏璧”來到秦國,據理力爭,機智周旋,終於完璧歸趙。   公元前279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