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史記項羽本紀文言文翻譯

史記項羽本紀文言文翻譯

  1、史記項羽本紀文言文翻譯

  世元年(前209月,陳涉等在大澤鄉起義。當年九月稽郡守殷通梁說:“長江以西全都造反了,這也是上天要滅亡秦朝的時候啊。我聽說先動手就能控制別人,後動手就要被人控制。我打算起兵反秦,讓您和桓楚統領軍隊。”

  當時桓楚正逃亡在草澤之中。項梁說:“桓楚正在外逃亡,別人都不知道他的去處,只有項籍知道。”

  於是項梁出去囑咐項羽持劍在外面等候,然後又進來跟郡守殷通一起坐下,說:“請讓我把項籍叫進來,讓他奉命去召桓楚。”郡守說:“好吧!”

  項梁就把項籍叫進來了。呆了不大一會兒,項梁給項籍使了個眼色,說:“可以行動了!”於是項籍拔出劍來斬下了郡守的頭。

  項梁手裡提著郡守的頭,身上掛了郡守的官印。郡守的部下大為驚慌,一片混亂,項籍一連殺了有一百來人。整個郡府上下都嚇得趴倒在地,沒有一個人敢起來。

  項梁召集原先所熟悉的豪強官吏,向他們說明起事反秦的道理,於是就發動吳中之兵起事了。項梁派人去接收會稽郡下屬各縣,共得精兵八千人。

  又部署郡中豪傑,派他們分別做校尉、候、司馬。其中有一個人沒有被任用,自己來找項梁訴說,項梁說:“前些日子某家辦喪事,我讓你去做一件事,你沒有辦成,所以不能任用你。”

  眾人聽了都很敬服。於是項梁做了會稽郡守,項籍為副將,去巡行佔領下屬各縣。

  2、原文:

  秦二世元年七月,陳涉等起大澤中。其九月,會稽守通謂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時也。吾聞先即制人,後則為人所制。吾欲發兵,使公及桓楚將。”是時桓楚亡在澤中。

  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處,獨籍知之耳。”梁乃出,誡籍持劍居外待。梁復入,與守坐,曰:“請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諾。”梁召籍入。須臾,梁眴籍曰:“可行矣!”

  於是籍遂拔劍斬守頭。項梁持守頭,佩其印綬。門下大驚,擾亂,籍所擊殺數十百人。一府中皆慴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諭以所為起大事,遂舉吳中兵。使人收下縣,得精兵八千人。

  梁部署吳中豪傑為校尉、候、司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於梁。梁曰:“前時某喪使公主某事,不能辦,以此不任用公。”眾乃皆伏。於是梁為會稽守,籍為裨將,徇下縣。

  3、史記項羽本紀簡介

  《項羽本紀》出於司馬遷《史記》中第七卷,是關於楚霸王項羽的本紀,它記錄了秦末項羽光輝壯烈的一生。

  《項羽本紀》透過敘述秦末農民大起義和楚漢之爭的宏闊歷史場面,生動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項羽一生。項羽既是一個力拔山、氣蓋世、“近古以來未嘗有”的英雄,又是一個性情暴戾、優柔寡斷、只知用武不諳機謀的匹夫。

  司馬遷巧妙地把項羽性格中矛盾的各個側面,有機地統一於這一鴻篇鉅製之中,雖然不乏深刻的撻伐,但更多的卻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而在《史記》中,“本紀”所記錄的大都是皇帝,其中項羽並沒有成為皇帝,司馬遷把他歸入“本紀”則表現了對項羽的尊重。

史記項羽本紀中的成語有哪些

  1、拔山扛鼎:形容力量超人或氣勢雄偉。

  2、搏牛之虻:原意是說應像擊殺牛背上的虻蟲一樣去滅掉秦國,而不是像消除蟣蝨那樣去與別人打仗。後來比喻其志在大而不在小。

  3、才氣過人:才能與氣魄超過一般人。

  4、破釜沈舟:表示下定必死決心,有進無退幹到底。

  5、衝冠眥裂:形容憤怒到極點。

史記都是文言文的嗎

  史記都是文言文,現在市面上的史記都配有現代文翻譯的版本。

  史記是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史記原名太史公到了三國時期,這本書才被明確稱為史記。司馬遷的史記在漢魏期間屬於禁書,官民不得自由閱讀,即使是王公諸侯亦沒有此權利,而且刪去史記的孝景本紀、孝武本紀等10篇,其他篇章亦多有篡改。今日史記的版本,與司馬遷的原稿差別很大。東漢明帝、魏明帝曹睿等君主都曾痛批司馬遷誹謗漢武帝。例如班固在他的著作典引稱,永平十七年某日,魏明帝曾在雲龍門召見他、傅毅、賈逵、杜矩、展隆及郗萌等人,派個宦官拿了篇司馬遷的秦始皇本紀,詢問他們是否覺得司馬遷的史論有不對的地方,班固指司馬遷引述賈誼過秦論:假設子嬰有中人之才,秦的社稷還可以保住,這番話相當有問題。


項羽中的好詞好句

  1、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   2、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3、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4、天下匈匈數歲者,徒以吾兩人耳,原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   5 ...

淮陰侯列傳翻譯

  1、淮陰侯韓信,是淮陰人。當初為平民百姓時,貧窮,沒有出眾的德行,不能夠被推選去做小吏,又不能做買賣維持生活,經常寄居在別人家吃閒飯,人們大多厭惡他。   2、曾經多次前往下鄉南昌亭亭長處吃閒飯,接連數月,亭長的妻子嫌惡他,於是一早把飯煮好,在床上就吃掉了。   3、開飯的時候,韓信去了,卻不給他準備飯食 ...

五帝本紀第一為什麼沒三皇

  太史公曰:學者多稱五帝,尚矣。然尚書獨載堯以來;而百家言黃帝,其文不雅馴,薦紳先生難言之。孔子所傳宰予問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傳。餘嘗西至空桐,北過涿鹿,東漸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風教固殊焉,總之不離古文者近是。予觀春秋、國語,其發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顧弟弗深考,其所表見 ...

樂毅列傳翻譯及註釋

  1、翻譯:   樂毅,他的祖先叫樂羊。樂羊擔任魏文侯的將領,他帶兵攻下了中山國,魏文侯把靈壽封給了樂羊。樂羊死後,就葬在靈壽,他的後代子孫們就在那裡安了家。後來中山復國了,到趙武靈王的時候又滅掉了中山國,而樂家的後代出了個有名人物叫樂毅。   樂毅很賢能,喜好軍事,趙國人曾舉薦他出來做官。到了武靈王在沙丘 ...

五帝本紀主要內容

  主要內容:《五帝本紀》記載的是遠古傳說中相繼為帝的五個部落首領——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的事蹟,同時也記錄了當時部落之間頻繁的戰爭,部落聯盟首領實行禪讓,遠古初民戰猛獸、治洪水、開良田、種嘉穀、觀測天文、推算曆法、譜制音樂舞蹈等多方面的情況。這些雖為傳說,但從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和地下文物的發掘來看,有些 ...

五帝本紀和夏本紀的內容簡介

  《五帝本紀》是《史記》全書一百三十篇中的第一篇,記載的是遠古傳說中相繼為帝的五個部落首領,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的事蹟,同時也記錄了當時部落之間頻繁的戰爭,部落聯盟首領實行禪讓,遠古初民戰猛獸、治洪水、開良田、種嘉穀、觀測天文、推算曆法、譜制音樂舞蹈等多方面的情況。   《夏本紀》,作者是司馬遷。本片主 ...

司馬遷為什麼要把項羽歸在中的本紀

  史記中的本紀本來是隻有帝王才可歸在其中的,但司馬遷並未受到成王敗寇思想的拘束,司馬遷認為項羽在滅秦中有很大功勞,功勞可與劉邦相比,所以他並不因為劉邦將項羽打敗而貶低他,所以他將項羽也歸入了史記中的本紀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