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包泡麵所含的新增劑、香料、脫水的調料之類的東西要肝臟代謝7天才能消化乾淨。
並不是毒素,而是因為油炸食物不能很快在胃裡消化完全。而且泡麵加入了防腐劑,更加劇消化的難度。
建議吃泡麵時,可以泡兩次,第一次浸泡後,將麵湯撇出,然後再泡第二次,相對比較健康。
一包泡麵所含的新增劑、香料、脫水的調料之類的東西要肝臟代謝7天才能消化乾淨。
並不是毒素,而是因為油炸食物不能很快在胃裡消化完全。而且泡麵加入了防腐劑,更加劇消化的難度。
建議吃泡麵時,可以泡兩次,第一次浸泡後,將麵湯撇出,然後再泡第二次,相對比較健康。
泡麵調味包裡有很多我們不需要的物質,而這些物質是由肝臟排出的。在正常情況下,肝排毒期為32天。所以平常不要吃太多的泡麵,如果長期吃以後,會造成嚴重營養不良,還會引起人的味覺減退。
一說起泡麵,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垃圾食品,其實泡麵只是營養單一,還有訊息稱吃一包泡麵肝臟要排毒一個月,這是真的嗎?泡麵有哪些謠言?下面小編就帶來介紹。
吃一包泡麵肝臟要排毒一個月是真的嗎
有訊息稱:為了儲存方便,泡麵都經過油炸,而且油中往往添加了BHT(防止食物酸化的安定劑)。泡麵屬於垃圾食品,吃一次泡麵,肝臟需要工作大約一個月才能將其毒素排完。
在2019年中國食品闢謠聯盟與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聯合主辦的“方便食品安全與營養媒體溝通會”上,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風險交流部副主任鍾凱表示,沒有所謂的垃圾食品,只有不健康的膳食搭配。食物自身沒有好壞之分。
泡麵都經過油炸,而且油中往往添加了BHT,BHT本身即是一種致癌物質?
事實上,泡麵分為油炸與非油炸。因油脂所含的不飽和鍵易被氧化產生“哈喇味”,並形成一些對人體有害的氧化產物,因此在實際生產中為了防止油脂氧化,油炸泡麵中會新增抗氧化劑。泡麵的價格本來就不高,生產商犯不著放入很多的新增劑。
而BHT是我國以及世界上多數國家都許可使用的一種抗氧化劑,按照國家許可,在泡麵中適量新增對人體不會造成太大影響,更沒有“需要排毒一個月”這麼嚴重。
有關泡麵的幾大謠言
謠言一:泡麵裡都是防腐劑
泡麵按乾燥工藝,可分為油炸泡麵和熱風乾燥泡麵。無論是高溫油炸還是熱風乾燥,麵餅都經過高溫脫水,蔬菜包也經過脫水處理,含水量均極少,微生物自然不容易生長繁殖,根本無需額外新增防腐劑防腐。
而調料包由於高油高鹽,本身就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即便少部分添加了防腐劑,只要在國家規定的安全使用範圍內,就不會對人體產生毒副作用,亦無須擔心。
謠言二:泡麵很多新增劑
我承認新增劑確實不少,不少人初次看到配料表上密密麻麻的食品新增劑,整個人都麻了。
殊不知,其實,大家平時吃的大部分加工食品,都是含新增劑的。
再者,食品新增劑安不安全,還得看使用量和食用量。一般而言,按照國家標準使用食品新增劑,並正常食用,是不會對身體健康產生威脅的。
謠言三:泡麵沒營養,是垃圾食品
首先,我不是沒有營養,只是營養成分相對單一,絕非垃圾食品。實際上,一包(桶)泡麵即可提供人體一餐所需的能量,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以及少量維生素、礦物質等。故此,在很多特殊場景裡(如搶險救災),我們便成了必不可少的一分子。
其次,如果想吃得更健康,少放調料包,加點新鮮蔬菜和肉,營養立馬就追上來了。
最後,答應我,下次泡我,記得加個煎蛋哦。
謠言四:吃泡麵會致癌
泡麵盛傳已久的兩個傳聞:"泡麵桶裡的蠟會致癌"和"泡麵含有致癌物丙烯醯胺",嚴格來說亦都不科學。
第一,桶裡的那層膜不是蠟,而是食品級聚乙烯。聚乙烯化學穩定性好,可耐受溫度高達110℃。[4]簡單泡個面,並不會出問題。
第二,我們身上確實含有極少量的丙烯醯胺。丙烯醯胺為2A類致癌物,其對人類的致癌性目前仍證據不足,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事實上,經高溫(>120℃)烹飪的富含澱粉食物,如加工的土豆製品,都含有極少量的丙烯醯胺,不用過於擔憂。
"吃泡麵致癌"過於絕對,不代表泡麵可以代替正餐,長期吃肯定對身體無益,科學飲食還是要遵循膳食指南。當然,偶爾吃吃泡麵,不會有問題的。
答應我,下次泡我,記得用100℃的水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