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吟鞭東指即天涯前面一句是什麼

吟鞭東指即天涯前面一句是什麼

  吟鞭東指即天涯前面一句是:浩蕩離愁白日斜。

  出自龔自珍的《己亥雜詩》。全詩為:“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詩句意思是:離別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著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馬鞭向東一揮,感覺就是人在天涯一般。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不是無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願培育美麗的春花成長。

  這詩作於1839年(農曆己亥),是詩人的代表作品。是年,詩人辭官南歸故里,後又北取眷屬,就在往返途中創作了這一部堪稱絕唱的大型七絕組詩。這組詩憶述見聞、回憶往事、抒發感慨,藝術地再現與反映了自己生平、思想、交遊、宦跡、著述的豐富閱歷,標誌著詩人認識社會和批判現實的能力,在晚年已臻新的境界。時值鴉片戰爭爆發的前夜,詩中頗有感時憂國的力作。這首詩則表現詩人辭官的決心,報效國家的信念與使命,以及獻身改革理想的崇高精神,語氣樂觀,形象生動,極富藝術魅力。

吟鞭東指即天涯怎麼翻譯

  吟鞭東指即天涯是指揚鞭東去從此辭官赴天涯。吟鞭:詩人的馬鞭。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出自清代詩人龔自珍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己亥雜詩》,此詩共315首。

  《己亥雜詩·浩蕩離愁白日斜》是其中第5首。寫詩人離京的感受。詩人以天涯、日暮、落花寫出一片浩蕩的離愁,以落花自況,賦予自己的身世之感;又以落花為過渡,從落花到春泥展開聯想,把自己變革現實的熱情和不甘寂寞消沉的意志移情落花,然後代落花立言,向春天宣誓,傾吐了深曲的旨意。全詩意象單純,而情景渾成,比興無端,而心跡昭然,短短二十八字,展示了詩人博大的胸懷,揭示了一種難能可貴的生命價值觀,具有涵包天地的思想和感情容量,堪稱定庵詩的壓卷之作。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天涯碧草話斜陽前面一句是什麼

  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出自老舍的《草原》,作者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現代著名作家,1899-1966,滿族人,筆名老舍。釋義:蒙古族和漢族人民之間的情誼深厚,怎能忍心馬上分別!大家在無邊無際的大草原上,迎著斜陽,相互傾訴著惜別之情。


如見其人的前面是什麼

  如見其人的前面一句是如聞其聲,這句成語出自唐代作家韓愈的散文《獨孤申叔哀辭》,原文是濯濯其英,煜煜其光。如聞其聲,如見其容。意思是聽到聲音就好像見到了本人一樣。一般用來指對人物的描繪和描寫非常的逼真和生動。比如,這部小說的人物描寫生動細膩,讀來使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或者聽到故人的聲音就好像就在自己身邊一 ...

不在於飾貌前面是什麼

  不在於飾貌前面一句是:孝在於質實。   出自:漢代桓寬《鹽鐵論·孝養》   原句:孝在於質實,不在於飾貌。意思是孝順體現在對老人的實實在在的東西,而不是表面的花哨形式。   原文節選:兄弟敦和睦,朋友篤誠信。孝在於質實,不在於飾貌。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

只是未到傷心處前面是什麼

  原文是:   丈夫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   出自:明·李開先《寶劍記·夜奔》   [今譯]男子漢也是有眼淚的,他抑制住自己,不讓淚水輕易濺出眼眶,只是因為還沒到讓他真正值得為之傷心淚落的地步。   [賞析]人的眼淚,作為感情的宣洩物,常常是傷心的表示,如《淮南子》說:“喜怒哀樂,有感而自然者。故哭 ...

頷聯的是哪

  頷聯指的是律詩的第二聯(三、四對句),律詩分為四聯: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頷聯就是律詩第二聯,即三四句,一般要求對仗。首聯是第一,二句;頷聯是第三,四句;頸聯是第五,六句;尾聯是第七,八句。   律詩是中國傳統詩歌的一種體裁,屬於近體詩範疇,因格律要求非常嚴格而得名。律詩起源於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 ...

是謂過矣的前面是什麼

  過而不改。“過而不改,是謂過矣”的意思是如果有了過錯而不積極地改正,這才叫做真正的錯誤。“過而不改,是謂過矣”出自《論語·衛靈公》。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

故國來渭水的上

  正確的句子應該是“故國東來渭水流”,上一句是“行人莫問當年事”。這句詩出自唐代許渾的《咸陽城東樓》,意思是:來往的過客不要問從前之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東流。   此詩大約是許渾於公元849年(唐宣宗大中三年)任監察御史的時候所寫。此時大唐王朝已經處於風雨飄搖之際,在一個秋天的傍晚,詩人登上咸陽古城樓觀 ...

千山高復低前面

  千山高復低前面一句是適與野情愜;出自梅堯臣的《魯山山行》。   梅堯臣(1002~1060)字聖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後,於皇祐三年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 ...